第147章 传旨进宫
作者:狐狸爱葡萄   岁千秋最新章节     
    因着大军往察合台开拔,皇帝心中不安,他与太子几十年的朝夕相处,君臣父子间,早就一体同心。
    太子的陪伴,似乎成了一种习惯。
    也许人上了年纪,就尤其害怕习惯的改变,他只有把世子和玄孙留在身侧,才能稍感慰藉。
    晏之初敏锐地察觉到了皇上的心绪,于是日日贴身侍候,就连睡觉都睡在龙榻边的一个小床上。
    世子那头儿则夜以继日的处理朝政,不使国事烦扰圣上。
    好在兵部上书说粮草已至西北,大军路途顺利,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着。
    皇上上了年纪之后,夜里喜欢找人说话,晏之初在的这几日,听他絮絮叨叨诉说往事。
    说的最多的还属初登基那几年那时的皇帝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有着最坚实的左膀右臂,以及一个百废待兴的山河。
    “你燕宇太爷爷在军队里最能打,他人长得又好看,嘴上常挂着些壮怀激烈的诗词,到哪儿都受姑娘的爱戴,不过到底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后让他那个表妹孙家姑娘得了手。”
    皇帝的口吻无悲无喜,这些听起来应是松快的往事却并不让人松快,“他们生了个好小子,可惜那孩子……”
    后头的话皇帝不忍说下去,不过晏之初听太子讲过,定国公燕宇的嫡长子,在征战之时被敌军俘虏了去,最后尸首全无。
    “朕总觉天意不公,才叫他们后来得的一个孩子,变成了傻子。朕深觉愧疚,天下是打下来了,朕自己贤妻在侧,儿女双全,而劳苦功高的燕家,却厄运缠身。”
    殿中只点了几盏昏黄的烛灯,龙榻旁的明黄色帷幔,一半用双龙戏珠的帐钩挂住,一半随意的垂落在地。
    晏之初睡在小榻上,瞧不清皇帝的神色,却体会出了他的孤独。
    昔日的战友,相濡以沫的发妻,皆早早离他而去,纵使他千般万般念叨,也只不过是俗世牵挂的执念而已。
    “定国公定能体会您的这份心。”安慰的话虽轻,但他总觉得该说点儿什么。
    “他自然是理解朕的,沁儿自嫁到他们家,还从未受过什么委屈,定国公夫妻更是把沁儿当自己亲生的闺女待,凡事都依着她顺着她。”
    “这丫头自小就有主意,她是个女儿身,却有颗男儿心,总想做一番大事,嫁去燕家之后也没绝了这份心,把个资质平平的儿子逼得生了娃就走了。”
    “幸得尧儿那孩子争气。”皇帝轻轻一叹,继续道:“到底是朕教女无方,沁儿太过骄纵。”
    晏之初想起来上次长公主险些逼宫之事,因着皇帝对女儿的这份愧疚,许多事情无法审问清楚。
    是谁调动宫廷内侍给马匹下的毒,是谁意图陷害兵部的几个忠良,王朝的舆图到底有没有传出去,操纵京城粮价试图引发动乱的又是谁,贪污腐败的根源又在何处……
    这些统统都是动摇国家根本的大事,晏之初想,长公主纵然对皇上心生怨怼有心取代,也不至于傻到把晏家的江山搅成一锅粥,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遗漏之处……
    正想着,忽听皇上问:“太子应该到了官山卫地界吧?”
    “回皇上,太子已经过了官山卫,往全宁卫那边去了。”
    晏之初答完,良久没再听皇上说一句话,大约是已经睡着,可他心底压着件事,总想找个合适的时机说出来。
    所幸在宫里陪伴数日,皇帝的忧子之心淡了些,不似之前那样茶饭不思。
    这日午间,皇帝例行赏赐,趁着怹老人家心情好,晏之初把稳京城粮价的事讲明,说还有另一位功臣未得恩赏。
    皇帝明白,玄孙这是变着法儿的想让自己见见那姑娘,正好他也想看看是何方神圣,竟能入得了玄孙的眼,“既如此,朕就叫人传旨,宣慕家姑娘进宫。”
    “多谢太爷爷!”
    传旨的太监到慕家,引得周围人驻足观看,邻居们对此津津乐道。
    “这慕家都是好人,慕姑娘也是心善得很,经常救济我老太婆。”
    “慕姑娘小小年纪,就在宝葫芦街上开了一大家胭脂铺,真是了不得!”
    “这么好的姑娘,谁家要是娶回家,那可是行了大运。”
    ……
    对于皇帝的传召,慕汝旬是忐忑与担忧更多一些,如今正值太子出兵, 皇家悬而未决的另一件大事便是小殿下的婚事。
    小殿下的心意慕父自是清楚,可慕家家世微薄,属实难以与之匹配,更何况,圣上对于小殿下的婚事是何种态度也未可知。
    他只得叮嘱女儿:“进了宫,你不可显得与小殿下过于亲近,凡事按照礼数来,不论皇上说什么,你听着就是,尽量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话说的,好像她经常发表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似的。
    “知道了,爹,一家人的脑袋都系在我裤腰带上呢,我保证不乱说话!”
    见女儿还有心思开玩笑,慕父稍稍宽心,“你记住,人生没什么事是特别大不了的,见了皇上你也别紧张,该吃吃该喝喝,皇上是个圣明君主,若有什么,也不会跟你个小姑娘计较的。”
    慕念白正在焦急的收拾妆容,听她爹在一旁絮絮叨叨,忍不住道:“爹,您见过皇上么,您就知道这么多。”
    “爹不如你有福气,至今仍无缘面圣,每次大朝会,爹站在乌央乌央的群臣后头,心里就想着要是什么时候能够见见皇上就好了,见了面儿我就给怹老人家磕头,感谢怹把咱们胤月朝治理得这么好……”
    余下的话慕念白倒背如流,父亲曾说过许多遍,若不是皇上圣明,他也没有机会走出小山村,到京城栖居。
    只是眼下她无心听父亲念经,“爹!我这儿正忙着呢,您再说下去可要耽误我面圣了啊。”
    “您忙,您忙。”慕父带着骄傲的笑走了。
    没了父亲在耳边的声音,慕念白反而惶惶然起来,皇上的忽然传召,会和小殿下有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