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化腐朽为神奇,赵家蒸蒸日上
作者:鑫海子墨   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最新章节     
    不过还没等赵元思考出个所以然。
    去找村长雇人的高义,匆匆从后山砖窑回来了。
    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负责副食作坊的那群女子。
    此刻在李桂兰带领下,正大筐小筐朝着院子里搬运着山笋野菜。
    作坊锅灶刚刚搭建,闲来无事的李桂兰便带人去山上采挖野菜了。
    “咦?那些是蘑菇?”
    仔细一看,赵元发现李桂兰提着的一个筐子里还有不少新鲜采摘的蘑菇。
    “少爷可是喜食此物?”
    李桂兰微微一怔,旋即扑闪着大眼欣喜道:“这是蕈伞,夏秋时节山上潮湿的林子暗沟里都会有,少爷要是喜欢,奴家以后就去多采一些!”
    赵元点头道:“这可是好东西,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蕈是古人对蘑菇的别称,蕈伞应该就是这个时代的叫法。
    作为山珍的一种,蕈伞放在城里酒楼也是一道美味珍馐。
    是以赵元瞬间就想到了一道经典名菜,小鸡炖蘑菇。
    当即笑道:“吩咐厨房,中午就用它和鸡肉一起爆炒,然后蓄水大火焖煮。另外再煮上几大锅面条,待面条熟后浸入凉水再捞出,浇上蘑菇肉汤绝对是一道美味餐食!”
    “和鸡肉?中午?”
    李桂兰娇躯一颤,惊讶地看向赵元。
    大乾的普通百姓一日两餐,中午都是不吃饭的。
    可少爷方才竟然提了中午,还说要和鸡肉一起炒?
    周围忙着的一众女子也愕然停住了手里的活儿计。
    几大锅面条啊!
    少爷一人自然吃不下,这是要让府里所有人一起吃的意思?
    方才高管事说麻布已经买回,让她们回府帮着缝制成衣,才确定少爷是真的要给府里所有人做衣服。却没想到府里中午也会有饭,而且还要给下人们肉吃?
    众人的反应,赵元自然看在眼里。
    尤其被李桂兰有些勾魂儿的大眼盯着,让他有些受不了。
    急忙道:“对,中午大家一起吃,府里以后都要改成一日三餐。”
    说着就亲自走向厨房找来花家三姐妹,吩咐以后府里的餐食都要荤素搭配。
    如果做的是米饭馒头,至少也得一荤一素两个菜!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想要大家保持充沛的体力干劲儿,餐食营养不能含糊。
    况且村里的外人干活都有报酬。
    这些人身为家仆没有报酬,要是在吃食上也比不了外人,那就是他的失败!
    “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至少两个菜?”
    负责厨房的花家大姐花无双,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少爷宅心仁厚,她们深有体会。
    可现在的要求未免太过惊人,就算府里有些积蓄,属实也有些败家了!
    甚至一些大户人家的主家老爷,也不见得天天都能大米白面荤素两个菜啊!
    然而赵元却点了点头。
    肯定地道:“等府里宽裕了厨房也要扩大,最好能搭建一处专门用饭的餐厅,摆上几百张桌椅。嗯,那时每顿菜品至少要增加到十种以上,谁想吃什么就盛什么……!”
    啪——!
    花无双手里的水瓢惊得掉到了地上。
    周围众人也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心神震颤犹如雷击。
    如此天方夜谭的话,若非出自少爷之口,她们一定会认为这人疯了。
    赵元自然知道这种食堂模式,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让人难以理解。
    但按照他的发家计划,府里产业规模上来后,现在的小厨房会很难跟得上节奏。
    “快去忙吧,先把今天的小鸡炖蘑菇做好了,别忘了放些炖肉的香料。”
    赵元懒得再做解释,转身吩咐道:“嗯,切记面条煮熟后要过凉水,天气炎热,给大家吃些清凉解暑的餐食……!”
    “面?凉的?”
    正说着,赵元眼前忽地一亮。
    接着猛然一拍大腿,转身朝着李桂兰叫道:“那个兰姐,快,快随我来……!”
    院子里众人不由瞪大了双眼。
    堪堪从震撼中回神的李桂兰,闻言也是瞬间俏脸绯红!
    少爷叫她兰姐?
    虽然少爷对府里下人尊重的离谱。
    但突然这么称呼,还急吼吼地让随他去,去干什么?
    若非少爷进的是厨房,众人甚至李桂兰自己,思想都要跑偏。
    “快,快用这瓦盆和面……!”
    一进入厨房,赵元便指使李桂兰动手和面。
    李桂兰有些意外少爷怎会让她插手厨房的事,但少爷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一念至此,双颊莫名其妙地更加通红起来!
    赵元有些奇怪,这女人脸蛋儿难道是太过白嫩,怎地如此容易变红?
    配上那玲珑丰腴的身姿,一举一动简直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少爷,和面的事不劳您费心!”
    “是啊,厨房里堆放杂乱,少爷快快出去……!”
    花家三姐妹中的另外两人见状,一个探手夺走水瓢,一个抢过瓦盆。
    不就是中午的面条么,要是连这也得少爷来操心,那还要她们干什么?
    赵元当然不是在操心面条,苦笑着解释要做一种新的吃食。
    甚至让李桂兰又叫了两个能干的女子一同来了厨房开始和面洗面。
    “这个叫做凉皮,晶莹剔透,可凉调可热炒,以后也会交给作坊来加工。多两人熟悉制作,也好为加工售卖做准备……!”
    “凉,凉皮?”
    几人登时被赵元的话惊呆了,根本不知道凉皮是个什么东西。
    尤其听闻这东西还得把和好的面放进水里清洗,更是满脑门子黑线。
    白花花的面团放进水里洗,岂不是大部分都要化开流失掉了?
    “对,在水里揉搓面团,等水变得浓白就倒入干净的容器沉淀备用。然后接着加水继续揉搓,如此反复四五次,直到面团不再变小便算洗好。而最后剩下的面团也要加酵母……!”
    按照记忆里凉皮的制作步骤,赵元一点点指导着李桂兰和另外两个女子。
    这种家庭做法极其简单,唯一不好把握的就是后期蒸出的面筋和凉皮是否筋道有韧性了。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多尝试几次总能摸到窍门和规律!
    唯一让赵元头疼的,是这里没有黄瓜!
    没错,调制凉皮配上爽脆的黄瓜丝,那感觉才算是正宗。
    “对了豆芽,绿豆芽也可以啊!”
    赵元一拍脑门,当即询问众人府里可有绿豆……!
    正午时分!
    和一大早闹哄哄的吃饭情景有些不同,赵家院落出奇地安静。
    端着香菇鸡肉堆满碗的过水捞面,几乎所有人都是含着泪默默吃完。
    一日三餐都有饭吃,而且顿顿大米白面甚至还有肉!
    没有人理解少爷为何要这样做,因为少爷完全不必如此!
    但想不通也就没人去想,他们心中只是坚定了一个信念。
    那就是拼了命也要把少爷的事干好,否则根本对不起吃的这碗饭啊!
    尤其李桂兰和花家姐妹几人。
    现在少爷在她们心中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那面团经过搓洗沉淀,然后就蒸出了晶莹剔透的所谓凉皮。
    和面条是完全不同的外观和口感,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就连剩下的面团也发酵蒸出了蜂窝状的面筋,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浪费。
    隐约中她们意识到,这东西一旦拿出去,绝对要掀起一股新奇美食的追捧风潮!
    怀着对少爷的尊崇和敬仰,下午众人的干劲儿自然不言而喻。
    就连老人和孩子们也没有闲着,偶尔有孩子调皮捣蛋,也会被立刻制止。
    是以在傍晚时分,随着购买家禽种苗的江伯和富贵大山等人回来后。
    赵家院落里外的忙碌,彻底达到了高潮!
    装着家禽幼仔的竹笼,将板车堆得小山一般,整整三十多辆五千多只。
    按照大山所说,这些都是作坊老板送货上门的板车。
    他们几乎将永宁县域范围,几个孵化家禽的作坊全都跑遍了。
    毕竟养家禽的本就不多,要不是正逢孵化旺季,也弄不来这么多幼仔。
    “好好好!暂且如此吧!”
    赵元连连点头,现在也就是缺乏条件基础,等以后完全可以自己建造暖房孵化家禽。
    心里想着,当即便叫来了高义:“你亲自去通知一下村长和村老们吧,告诉村民们愿意合作养殖的都可以上门签约领取家禽幼仔了!”
    “是,少爷!”
    高义连忙应承不敢怠慢,他知道养殖这事儿少爷可是花了大心思。
    然而刚一转身,他像是又突然想起了什么。
    急忙回头道:“之前少爷说等猪仔买回后,能有办法让其不再腥臊,却不知……?”
    “嗯,那个我会告诉江伯如何处理,以后养殖和渔获这些,都由他来负责!”
    赵元指了指人群里正忙碌的江伯,高义这才点头快步而去。
    与此同时,江伯也已经招呼人手将鸡鸭鹅和猪羊幼仔搬下了马车。
    不消片刻,赵家院落门口,就摆出了一片竹笼大阵。
    接着江伯又让人搬来桌椅,备好合作养殖文书,亲自接待愿意参与的村民上门。
    不得不说村长老李头儿和村老们的宣传工作做的很到位。
    消息一放出去,整个赵家村几乎瞬间沸腾。
    尤其家里已经有人被砖瓦窑挑去干活的村民,更是拖家带口赶了过来。
    因为他们真的赚到了银子啊!
    按照村老们的说法,这合作养殖还有文书合约保证,养大后的鸡鸭鹅成禽,一只就能得到少爷十文钱的报酬,猪羊更是高达三十文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