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小说第一人
作者:金小鲤   姐弟穿越,从摆摊开始逆袭成首富最新章节     
    “太什么……”那徐掌柜可是人精,一见她这样便明白她心里的想法了,“这好饭大家都想吃,自然得往前凑凑,不然稍微晚了点,就赶不上趟了……”
    “你这孩子,有才华,有本事,便不要多想那些。”他微笑道,“咱们大夏朝,有风采有能力的女人多了去的,怕什么……”
    大夏虽然是封建社会,依旧是男性主导社会体系,但女性的地位并不像某些封建王朝那样被贬低,一定要类比,那可能有那么点唐朝年间的意思吧。
    除了道德问题外,对于女性的约束也不那么多,女性在外抛头露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在有父兄的陪伴下,也能与陌生男子说笑聊天,并不会被人嘲笑和抵制。
    女子在死了夫婿后,你既可以选择留下守节,也可以改嫁他人,只要是合法合理的,都不会有人在意。
    当然,这些种开放的前提依旧是在不触犯男性利益的基础上。像是闫夫人虽然可以开设女子善医馆,但却不可以明目张胆的大肆招收学生。
    至于仕途从政,那却是绝对的禁忌,这里只是民风有些像大唐,而不是真的大唐,自然是盛唐对于女性的包容度的。
    所以学堂书院学虽然也时常会有姑娘家出入,但绝对不会允许这些女子正经坐在学堂里和男人们一块读书识字的。
    姑娘家如果想要读书识字,那还是得在家族里自己办的女塾读书。或是直接请女先生来一对一私教服务。
    家境差点的,若是有兄弟或是长辈识字的,耳濡目染的,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就像于湘那样。
    也许就是因为不讲究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狗屁言论,这个年代的文坛上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女性。
    那些诗词歌赋,小说杂谈,都有少女性作者的身影。
    “你这文章写的极好,比起咱们大夏的云霞夫人也不差什么了。”徐掌柜呵呵笑道。
    云霞夫人是大夏朝最有名的才女,是一个比起许多苦读多年,榜上有名的大才子都不差分毫。
    “不过云霞在诗词上造诣极深,但这写小说的本事却不大行……”徐掌柜依旧笑着说道,“丫头,我瞧着,你倒是有这个天赋,没准能成我大夏朝小说家里的第一人呢!”
    他做说书人并书籍出版这一行已经很多年了,看过的小说演义不说有一千,也有八百。
    这些小说哪本能成为热门,他一眼便能看得出来。
    像是上回,他受陈掌柜相邀,读了叶思思给的那一篇《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阿斗》,才会激动的一夜难眠。
    “徐掌柜这话说的。”叶思思听了他的话,也只是微微一笑,“把我都夸上天了,那云霞夫人,才是真正的才华横溢,叫人打心眼里佩服呢。”
    这话她说的是真心的,自打决定了要以使用各位原作者的名号当做笔名来出版这些名着后,叶思思便开始保持着每天晚上阅读一些这个年代文学巨匠们的作品。
    这才女的名声既然担了,那自然不能太过拉胯。
    云霞夫人的诗词文集,是她最先拜读的文集。这位夫人的诗词文风华丽且奔放,比起许多男子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最叫她佩服的是,云霞夫人的作品里,不单单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竟还隐隐有着希望可以人们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实现真实自我,努力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
    所以每当与外人提起这位夫人时,她都会忍不住真心赞叹,称呼她为先行者。
    “哈哈哈……”徐掌柜并不知道叶思思心中的想法,在他看来,云霞夫人到底是名动天下的成国夫人,天下第一才女。
    而叶家闺女,不过只是个初入文坛的小女孩,她自谦自己比不得云霞夫人,也是人之常情的。
    “现在可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徐掌柜笑完后,这才想起正事,赶忙从身后把那个包袱取了下来,放到了叶思思面前,“我今儿来啊,是给你们送银子来的。”
    说完,他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了面前的包袱,推到了叶家人面前:“喏,这里一共是一百三十四两三钱的银子。”
    “因为不太方便拿,所以我把那一百两换成了银票,收在身上,剩下的三十多两都在这里了。”徐掌柜笑嘻嘻的说道。
    “哎哟,咋这么多啊。”叶冬岩是个只略认得几个字的大老粗,并不懂这书市的行情,只是吓了一大跳。
    而一边的于湘则笑呵呵的给他解释道:“大哥,这您就不懂了,这只是除去成本后的收益呢。”
    “若是算上成本,这里少说还得再翻两倍不止呢。”
    “于娘子不愧是读书人家的姑娘,果然是懂行的。”那徐掌柜摸着胡须呵呵笑着,“这还是降了价格的呢,若不然,这价格还得再往上翻一些。”
    “所以说,做咱们这行的,不怕成本高,怕是是遇不到好的着书人,你想多花成本都没机会哟……”
    眼瞅着那叶冬岩兄弟俩并王招娣似乎都不太明白,叶思思赶忙笑着接过话茬解释道:“太宗在位时,也曾关心过咱们书籍定价的问题。”
    “因为纸张稀罕,油墨印刷也都极为稀罕的东西,甚至还有些书籍需要人工誊写才行。”她接着说道,“也就是因为如此,成本高昂,书卷的价格自然也就极高。”
    “好在如今有了造纸术,纸张也慢慢普及了,这才稍稍降低了成本。”
    “为了不让一些黑心书商恶意哄抬物价,所以太宗陛下便亲自拟旨,一卷书册最高价格不得超过一千文。”
    “乖乖……”这下王来娣听懂了,他们这种常年地里刨食长大的乡下人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那你上次那《梁祝》说是卖了五百卷,这连本带利的算下来,可不得近五百两银子啊!”
    “可不是……”徐掌柜也笑了,“刨除了那些纸张,印刷,人员工钱的后,就只一半左右了,按照咱们之前说好的四六分成,你们家得这一百三十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