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美丽的谎言
作者:汉桑明月   废物阿星,和美女静静最新章节     
    老人叫吴满仓,他的儿子叫吴兵,刚满18岁。满仓大叔忧心忡忡,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小兵子则踌躇满志,信心满满。
    小兵子对满仓大叔说的的那句“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似是陈述,更像承诺,勾起了阿星的心事和回忆。曾几何时,天真烂漫的阿星也和妈妈说过类似的话。当妈妈在医院被病痛折磨、倍受煎熬时,在妈妈的坟茔前,阿星的内心无限的自责,“我养你老”成了阿星一句不能实现的谎言。
    “妈妈啊,我是废物阿星啊,我曾经说下养你老的谎言,你会责怪我吗?”
    小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家庭里备受瞩目,从期待变为现实的好消息。
    “呱哇,呱哇…”那声清脆悦耳的啼哭声,仿佛能够冲上云霄,刺破黑暗,迎来黎明。新的生命,对一个家庭而言,既是继承和延续,又是动力和希望。亲朋好友往往以最最隆重的热情,迎接每一位新生命的降临,以最最美好的祝福,给新生儿送去锦上添花的祈福。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新生命在聚光灯的照耀下一点点的成长。对于幼小的生命,大人们对之小心翼翼,呵护备至,唯恐有疏漏,唯恐有意外,让小生命受到一丁点的伤害,哪怕遭遇变故是百万分之一的可能!小生命是家庭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融化了,他们常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有人说,呵护幼小是人类的本能,付出再多也都是理所应当。有人说,你养他小,他养你老,付出和回报是等价的,是成正比例的函数,不要计较的过于清楚。
    大人们以最细微的关怀,最持久的耐心,扶持着小树苗们健康茁壮成长,希望他们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自己、家庭、家族的一片天地……
    曾几何时,谁人不是是襁褓中的婴儿?可光阴如驹,转瞬即逝,孩子们由小变大,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风雨中的坎坎坷坷之后,新生命变得渐渐衰老,等到耄耋之年,生命之烛也就燃到了尽头。
    人们不禁会好奇地发问:“生命会变得衰老、脆弱,之前的付出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你倾尽了心血养他小,他是否会尽到养你老的责任?”
    夜空蔚蓝,白云悠悠而过。阿星记得自己家有两家湖北的亲戚,一家是阿星的表伯,小时候掉进河流的那次,就是去他们家吊唁去世的老人。
    表伯他六十岁丧偶,如今都七十岁了,依旧种着15亩的庄稼地。他为何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拼?因为他目前还不敢衰老,不敢停下,因为如果他不强撑着,他儿子这一家子人就要散了。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和儿媳,两个孙儿。他的女儿已出嫁,现在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他自小和妻子宠溺儿子,却不料儿子学业一事无成,成年后连家庭也撑不起来。没有学历文凭,出门打工掂轻怕重,但凡遇到稍微被管束严点的工作,那就指定干不下去。每年三四月份出门打工,过年还有两三个月就提前回来。从来不给家里邮寄一分钱,哪怕孙子的吃穿住行都靠表伯他一个老人。
    这个王星的表哥,已经30多岁了,目前已是2个男孩的父亲,一年攒不下几个钱,他一年12个月,出门在外7个月好吃懒做,在家胡作非为5个月。他每年在家的5个月混的风生水起,养着6条大狗,喜好带着群狗去捉鸡逮兔、网鱼套鸟,在这方面是出了名的“专业人才”,经常有狐朋狗友前来组团狩猎。王星的表伯说完这些,长叹一声,似是认命。你养他小,他却未必顺应你的意志,独立强大起来,履行养你老的义务。
    所有的一切事实,都证明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愿景罢了。时光荏苒,大人对孩子无怨无悔的付出,是怀抱美丽心愿的一种长远投资,输赢难料成败参半。
    阿星的大伯最早是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他养育出了2个女儿,2个儿子,当年是让人羡慕嫉妒的美满家庭。2个女儿出嫁,一个儿子继承衣钵成为医生,一个儿子继承老宅种地养家,两个儿子都在大伯的挑选主持下,娶了漂亮的不能再漂亮的媳妇,当时真是羡煞旁人。
    王星依稀记得孩童时期,大伯家每天寻医问诊的人络绎不绝,大伯家的院子里摆着一张乒乓球的桌面,吸引了村里大半的年轻人前来切磋技艺。王家村可是镇里四五千人的大行政村,王星大伯家每天热热闹闹,人声鼎沸。
    王星大伯将衣钵(医术和诊所)交给了小儿子,虽然有时也偶尔替人开药,他转而当起了一段时间的村干部。大伯头发是周润发的发型,长着浓黑的眉毛,整个人给人感觉是不怒自威,那种气场足够强大。王星的记忆中,大伯是整个大家庭里的主事人,大家庭里的婚丧嫁娶学业等等,大伯往往都一言九鼎。大伯说话办事沉稳有力,自带气场,让人挑不出一丁点的毛病来。
    大伯的小儿子作为村里最早一批致富能手,搬到了村里的开发区,与大伯分了家。因为事业蒸蒸日上,王星的这位堂哥开始飘飘然,凡是镇卫生院的领导,镇里各个村庄的大诊所的同行,他都开始结识打交道,每每有红白事他都凑上去,纵酒的恶习也就慢慢养成了。酒后失德,酒后驾车出事也就是早晚的事,有一次酒后,他和一名伙计驾驶三轮车回家,旅途中撞上一名大爷,这大爷岁数大身子骨脆弱,因此而过世。还好达成了私下协议,多赔钱不惊动公家,不然堂哥就真坐牢了。
    虽然不用服刑坐牢,但王星堂哥在车祸里并非安然无恙,他的脑袋受到了撞击,他的右脚趾骨部分粉碎性骨折。自此,王星的这位堂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与人对话总是要迟疑和反应好大一会,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此后,这位堂哥医术上再无精进,沉迷于吸烟喝酒、口腹之欲,感觉整个人浑浑噩噩。
    王星大伯因为人太刚正不阿,村干部的生涯走得并不很长,还是无官一身轻的好。大伯先是和大儿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来也分了家,人老了遭嫌,哪怕儿时付出再多,孩子成了家,老人们还是要主动脱离,分开炉灶生火做饭。
    后来王星大伯从一村民手中接过一间小卖铺,这家小卖铺小的不能再小,属于村民临时搭建而来,王星大伯接手后,又对房屋进行修缮和固定,看起来也是有模有样了,卖些常见的副食品,多少有点收入,这对于大伯老两口应该也是可勉强糊口了。农村人年逾六十以后,不想拖累子女,必须得有点谋生手段啊。
    王星上大学期间,见过几次大伯,腿脚已是行动不便,出远门都是借助一辆电动三轮车,王星见到大伯,递上一根香烟,大伯依旧声若洪钟,谈吐随性而为。王星妹妹王芳的结婚和离婚,最后也还是大伯出面主持,他老人家要强了一辈子。
    王星的唯一姑姑死于胃癌,她在人民医院苦撑了大半年,最后终是钱花光了人也留不住。在送走姑姑的葬礼上,王星扶着大伯上下过台阶,大伯竟然已经站立不稳了。在桥头的小卖部,王星见过几次坐在轮椅上的大伯,再然后,王星再没有见过出门的大伯,听说是卧床了。
    这次出远门前,料想着以后不会再归来,王星特意去看望大伯,然而大伯已是意识混沌,大娘说他是患了老年痴呆,自从行动不便,卧床已有近两年。大伯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压力,而卧床瘫痪是最最耗人的一种疾病,谁能抽身出来一直照顾一个瘫痪病人呢?
    最后还是大伯那默默无闻、忠厚老实的大儿子站出来,承担了照顾老人之责,其他几个姐弟出点照顾费,偶尔过来看望。瘫痪之人,需要伺候吃喝拉撒,需要经常洗身擦身按摩。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谁能细声细语一口一口喂不听话的老人,谁能毫不介意一把屎一把尿清理秽物?古人云“久病床前无孝子”,诚不欺我也!
    仅仅二年时间不到,大伯已经形销骨立,憔悴不堪,他的右腿畸形弯曲,再也无法伸直,上午是右侧身,下午是左侧身。听大堂哥说,卧床的老人血脉不通,皮肤特别薄,易受伤,易生褥疮……如此下去,活着简直就是遭罪,有质量的晚年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父母的孩子是幸福无比的,有可口的食物,有干净的衣物,有数不尽的呵护照顾体谅。网络上曾有人抛出了一个世纪大提问:为什么小孩子犯了错却能被原谅,一个老人犯了错却很难被原谅?
    最让人心头一酸的答案,是一个老人说出的:“那是因为,我的父母不在了!没有人会真正在乎我了。”除了每个人自己的父母,其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已经不再是细心的悉心的诚心的用心的……
    当一个人慢慢变老,他的父母已经不在,再也不会有如父母般纯粹的爱了,这一点他自己也心知肚明了,可他不说,他知道所谓的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话语,只是一个美丽的人生谎言。但他老了,他也不介意了谎言的真假了,他早已学会了逆来顺受,他觉得如何了却残年都可以,都是自己一生必须度过的修行。
    2024年春节时发生一件让人瞠目的事:东北男子吕某某于春节前一周,不远千里跨省将他自己体弱年迈的老父亲,遗弃在无比寒冷的内蒙古的一个观景台上,吕某某挥挥衣袖独个乘车回家了。在2月9日年夜饭的饭桌上,吕某某仿佛没事人一样举杯畅饮,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温馨,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美好,但此时突然一队警察不请自来,带走了正在享受除夕的吕某某……
    有哲人总结说道:人心都是向下的,很难向上,所以都能呵护幼小,却不能孝心养老。医院中孤独住院的老人,养老院中望眼欲穿的老人,住宅中邋里邋遢的老人,人人觉得他们是在等待孩子前来尽孝,实际上他们眼中早已没有了多少光芒,他们知道他们编织了一生的美丽谎言是快要走到破灭了,可他们并不后悔……
    他们是真的深爱过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无悔付出其实是不求什么回报的,无论最后会得到了什么,这一辈子他们终究是经历了一遭。
    躺在桥洞下的边缘,阿星心事重重,他回忆起了家乡,回想起对妈妈的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