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彼岸花
作者:谌志坤   初入尫界最新章节     
    经过三日的翻山越岭,终于在正午时分可以远眺与霓河接壤的月河源头,月河呈半圆型穿过楼房林立的河口镇,街市以河床为中心向两边伸展开来,交错密织,人流熙熙攘攘,河面上船支缓慢行驶,几只篷船停在码头待客。我避开小镇的喧嚷,从它后面相隔几里田地的密林绕行到离小镇较远的霓河上游,沿河岸宽敞平坦的石铺路逆水行走,不时有马车经身旁飞驰而过,或者驮商拉着货物从对面行来,又摇摇晃晃消失在身后,只在他们之间传来几声“哼哼,哈哈,小和尚,”之类的话。
    霓河与天际相接的远方,若隐若现间笼罩着一层朦胧水雾,秋末的冷风将水波从迷雾笼罩的水面送到岸边,轻拍出噼哩啪啦的声响,路与水岸或是相隔几簇水草,或几亩田地,几户临水人家,再后来转过弯,变成一座山丘横陈于河床与路面之间,大道绕至山后进去了,只在山口分出一条曲曲折折、荆棘密布的羊肠小道继续沿河岸纷乱的岩石间伸展。
    我绕开大路,朝小道继续前行,爬过几座低伏的山丘,灌木丛生的岩壁突兀诡谲横阻前方,仿佛笔直的高墙插入河侧,完全阻断了脚下的小路,渐渐靠近,才发现小路伸进岩脚下的洞穴,走到岩壁另一面,眼前豁然开朗,霓河把山脉往里挤压出比十个足球场还大的水域,弧形凸出的新水岸仿佛女人十月怀胎的肚子。从水湾凸起的新月型沙滩边缘开始,漫山遍野炫灿的曼珠沙花孕育在两片茂密高大的杉木林之间。过了右侧杉树林,视线越过花丛,湛蓝如镜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在云间时隐时现的太阳。我惊喜地离开小路步入花海,往那片新月月型白色沙滩走去,视线不再被左侧树木遮挡,停在沙滩左边的一只黑漆身、琉璃顶、朱纱帘、青幔、菱窗格的小型双层楼船便映入眼帘。
    “竟有如此漂亮的船停在这绝无人迹的地方,”我矗立在浅浅的白色沙滩,放下包裹,伸伸手臂,环视周围的美景长长地舒了口气。
    “很高兴你能记得如约而至了,”一个女孩的声音隔着船楼的垂帘清丽婉转。
    我心下迷糊,何时有过约定?肯定是船主认错了人,赶紧欠身施礼:“我……贫道偶过此地,打扰女施主,罪过罪过。”
    女孩隔着帘子笑了起来:“还学得有模有样呢!”
    被一下子揭穿,我脸瞬间变得通红。女孩挑开帘子,从船里出来。见我还欠身呆呆地站在原地,笑着说起中秋前夜于水岸抚琴,与我对月叙谈之事,我倍感惊讶而惭愧,原来那似梦非梦。
    “此处是霓河,我们可是约了冥水相见的。”
    “冥水就是霓河上曼珠沙花遍布的这段,”姑娘转身自侧面的平台下船,走到我面前。手指从边缘嵌了一带雪白绒毛的深绿色披风里伸出来,拉了拉宛如绿茵的衣领,分至两颊而下的黝黑发丝自然流畅。另一只手掠过飘絮般时而迎风轻抚脸庞、时而散落低垂的鬓角青丝,将其拢过耳后,留海下眉如新月,一双清如明镜却略带忧郁的眼睛注视着我,“你到底你还是如愿做了和尚。”
    听她嘲笑我做了和尚,原本就羞怯的脸更觉无地自容,只激动地低头紧捏衣袖,不敢看她的脸:“情非得已,不是事实,”再抬头偶然间触到她那沉静如月的目光,颤巍巍地不知道如何辩解。
    她依然定睛打量着我:“这身僧袍确实与你融为一体,仿佛它就是你自己,不过这样反而太惹眼了,还原成尘世的妆容吧!你仍于归凡尘呢!”
    我茫然不知所措。
    “走吧!上船去,”她转身向船的方向行走。
    我拿起包裹紧随其后。
    姑娘看看我的行李,噗嗤笑出声来:“要你还原尘世的装容还真是为难了你,这么小的行囊,除了吃的,还能装得下衣物的吗?幸好船上准备了我弟的,应该也算是合身的。”
    “从朝阳谷走得匆忙,其它的就被挪在朋友他们那儿了,”我随她上走进船舱,几个老婆子在一楼舱里围着大方木桌玩牌,相互介绍之后,一个唤做吴妈的女人听姑娘的吩咐,把两套衣服都放在二楼的桌子上了,要任我选一套合身的就好。
    “去吧!”姑娘推了推,我独自上到二楼,犹豫着掀开纱帘走进内舱,那是女孩的闺房,装饰虽不算华丽,却也精巧别致,纱帘帷幔间透着多少女人香闺的气息,令我不敢四处张望,颤颤地走到桌前,把包放在脚边,随手拿起一套衣服换了,戴好帽子,正要急急忙忙抱起僧袍跑出去,姑娘却剪起纱帘进来,见我尴尬的不知如何是好,噗嗤一声笑了。
    “怎么?”
    “很好,”她一本正经地打量我许久,退下披风,随手挂在门边的衣架上,然后过去把两边的窗户打开,阳光立即贪婪地闯了进来。
    “我没选,只随手拿起来便穿了,”我借着阳光扫视一遍身上无数的补丁和破破烂烂的洞,才意识到她笑什么,又不好意思换回去了。
    “吴妈戏弄你呢!这不是我弟的衣服,是乞丐穿的。”
    “不过也正合身,或许就是缘分吧!”
    “送给你,也当是这次见面的纪念,”她转身把一块碧绿透亮的玉石放在我手心,温热自手心立即便流遍了整个身体。
    “这……”我不知如何是好。
    “谢谢你一路艰辛,还不忘记冥水岸的约定,倘此一别,亦或便是永别了,这玉你带在身上,也不枉相见一场。”她目光中隐藏的悲喜交集。
    “不,怎么可能就是永别?”我忍着泪水,想把她放在我胸前的手指和那碧绿的玉石都紧紧握在掌心,她却敏捷地将手连同玉一并缩回去,拿起玉的绒线亲自戴到我脖子上,把碧玉轻轻拢进我领子中去。“我也应该要有东西送给你,”我俯身拿起包裹打开,将物品一件件拿出来摆在桌上,想再找到别的什么送给她,但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都没有,“我还记得桃花诗,记得《侍鸾》、月色、河岸,琴声盈尤在耳,它把我带到那黑暗深沉而遥远的过去,我随着梦里的情境沦陷,然而却握不住你消失在黑暗中的双手,”继而沉吟片刻,“我不要做和尚,不要。”
    “不定非要什么值钱的啊,一支笔一幅画随便什么,留在身边的便是无价之宝了”她见我尴尬地把包翻过底朝天,物品散落一地,便随手指指那本《三重门》,“这本书吧,认真读一本你给我的书也不错。”
    “嗯,嗯,当然好啊!”我双手拿起书递到她手里。
    尽管书不值什么,她还是视如珍宝,欣喜地紧紧抱在胸前,又指着卷好的那幅未完成的《桃园欢会图》问:“你也画画吗?我看看。”
    “画得不好,”我展开来给她看,“让你笑话了。”
    “是有点,”她笑着手指画幅下沿,“也空得多了,不协调,我看着你把它画完吧!或许能否变得好点呢?”她腾开桌面,把书放在笔洗后面的桌边,展开画用镇子压了上角,再摆放好砚台笔墨,俯下身磨墨,阳光照着她披在背上的长发。
    “原来是卷发,像水波翻卷的样子。”
    “不好看吗?”她把毛笔递给我,自己让到边上。
    “美极了,”我赞叹道,微风从吹起的窗纱轻柔地抚过粼波般亮丽起伏的发线。
    “哼!不信,”姑娘与我对向而坐,双肘顶着桌面,手掌像张开的两片荷花撑着下颌,“我看你画。”
    我只好不辱使命,装着很会画画的样子,认真地开始动笔,姑娘安安静静看了一会儿,似觉无聊,便把椅子退开点距离,拿起书来放在膝盖上来回翻,“你有读完吗?”她低着头,视线没从书面挪开,耳际的发丝覆在脸侧,遮挡了说话时的神情。
    “差不多吧!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
    姑娘不再说话,低头看觉得精彩的地方。
    水墨在纸面飞走的沙沙作响、水波拍打船沿的噼啪声、和楼下婆子们做厨的低沉嘈杂混合着,微弱却仿佛落入寂静中的水滴,啵——的一声破碎了时间的裂痕,然后把这碎屑掺揉一团,抛向那永无止境的空旷。
    “不如我弹琴助兴。”
    “琴在哪?”我扫视四周,方才注意挨窗户那面,琴台上一架老旧的古琴,“中秋前夜,你也是用这架琴弹的吗?”
    “嗯,后来断了一根弦,临出发前才请琴师换好,”她已经坐到古琴前,“什么曲子好呢?”
    “阳春白雪?”
    “不好。”
    “《禅路心桥》可以吧?”
    “俗。”
    “《醉渔唱晚》,听这江风斜斜,不正如微醉的渔人歌唱吗?”
    “那我先试试此曲,”姑娘笑道,随低头拨动琴弦,弦音清脆悦耳。
    我不禁入神而忘手中之笔,凝于空中,水墨点点滴落到纸面也全然未觉,仿佛真就似鲁望与袭美泛舟江面,圆月送那醉渔的歌声入耳。也仿佛见那姑娘随琴声翩翩起舞,脚步灵动,身姿婉转,轻纱飘浮如烟。一曲弹罢,墨已在纸面滴如春桃,恰就入了画意,无丝毫败笔之处。
    “可巧可巧,但也别这样了,怕坏了画儿呢!”
    “《侍鸾》,想再听一遍。”
    “不想弹这首!”她坐回去弹起了《流水》,琴声入耳,我便有如神助般笔走龙蛇,点染映带浑然天成。到全曲第三部分高潮时,我几乎完成了整幅《桃源欢会图》。姑娘入了弦音之妙,完全沉浸在水流激湍拍打岩石、船过惊涛骇浪的剧烈之中,直到《流水》第四部分弹罢,她才回到现实中想起我来,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愣愣出神的脸,十指紧压琴弦,余音戛然而止,仿佛快刀切断涓涓余流。尔后站起来,走到终于完成的画幅前,只见上下大面积留白如烟如雾,下半部分不协调之感也完全消失无遗。笔法虽不很精练,浑染间却别有一番意味。心里窃喜,“送我啦!再没啥比这更好的。”
    “就是要送给你呢!”我在砚台边舔了舔笔尖,随手递给她。
    “咋……”
    “你来题款。”
    “我……”姑娘慎重地右手接过笔,左手食指轻压在下唇上,“题什么好呢?‘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她望眼窗外烟波浩渺的江面,“可湖中日月已寒秋,怎么会有桃红呢?要不‘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愁——肠断,吹落白衣裳’可好?”稍犹豫着将“助”字换成了“愁”字念出来。继而又叹息不止,“怎一‘愁’字了得?还是不恰当,‘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俗,俗了,‘故人家在桃花山,直到门前……’像在填信址啦!”她忍俊不禁,转眼看看一语不发的我。
    “不从春色和桃花处想呢?比如‘浮云乍一别,流水二十载。’”又想到“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姑娘听我念完此句,顿觉惆怅凄然,“风雨俱散,可何醉之有?”她左手掌伸过来,轻轻碰触我心口后收回去,放在自己胸前,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四目相对,仿佛融进了彼此灵魂的深底,“你,我,只要你我,有你我就好,再无需多余,”然后露出桃花般殷红的笑容,信笔便在上面题了六个娟秀漂亮的字。
    “这不就是林庵寺门侧被凿去的下联吗?”我心下嘀咕,却突然感到害怕,不敢说出来。
    “糟糕,题了款,下面又觉得空了,”她远远打量画面。
    “下面也题上?”
    “多余,只要一句便好。”
    “那便裁掉呢!”
    她从壁柜中找来刀尺,用尺子比比高度,又估量一会儿,“能够裁来补到上面多好!”
    “可以试试,”我们将用完的笔墨砚台等全部挪开,把画幅摆在桌子中间,我微倾到桌子中间压着比好的木尺,她在我对面桌边俯下身,将刀随尺沿轻轻划动,纤细的手指游过我粗糙的指间,慢慢往另一面移开。我们相距那么近,耳鬓相贴,聆听着彼此轻微而平静如水的呼吸,清凉、洁净如这繁花盛开的江岸。
    我们刚把画幅下面整齐地裁下来放好,楼下吴妈和几个婆子便唤着要用餐了,说到用餐,姑娘和我都觉得饿了,她将刀尺和裁下的纸片一并放在画上,拿起那本书对我说:“走吧!我们下楼去。”
    我抬起正注目那题词的双眼看着她,她将书抱在胸前,等我一起下去吃饭,我满脑子尽是“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的诗句在翻滚,愣愣地竟忘却挪动步子。她先已走到木梯前。
    “等等,”我方如梦初醒,大喊道,倏地站起,不小心把椅子绊倒在地发出嘭的巨响。我也不及将它扶起来,只顾着急匆匆往姑娘方向赶。
    姑娘见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咯咯地笑出声来,等着让我走在前面,我接过她要随身带着的书,以方便她好抓楼梯扶手,试着下两步比较陡峭的木梯,小心翼翼地回头拉住她,慢慢往下走。
    船舱一楼正中几个婆子玩牌的桌子上,摆了满满的菜肴,虽不是什么珍馐美味,瓜果蔬鲜早已勾起了我们的食欲,大家围坐上来,吴妈把一碗稀饭和筷子递到我手中,“这是姑娘早餐多出来的一碗稀饭,还没怎么变味儿,你要不嫌弃,便尝尝呢!”
    我想起身上这身衣服,虽然知道吴妈又是在戏弄我,也不犹豫地把那碗有些泛黄的粥接过来吃了一口,有些变味的感觉。
    “还能吃吗?要不倒掉吧!”姑娘关切地问,却没有责备已经把饭碗盛给她们的吴妈。
    “好吃的,”我点点头,违心地就着桌上的菜把它吃完,馊饭的味道卡在喉咙不怎么好受。
    “多乖的孩子啊!”吴妈呵呵笑道。
    “吴妈你又戏弄他,”另一个婆子责怪着从我手里接过空碗盛饭来。
    “不过这可不像吴妈说的那样,什么早餐吃剩的稀饭,”从姑娘旁边的婆子也笑起来,“幸亏你不嫌弃,否则就吃不到这么稀罕的东西了。这是我们几个婆子用迷津水熬了三天三夜的椤花莲子粥,三天统共只熬得这一小碗,不光椤花,就这莲子也不是寻常之物呢!”
    “什么?”我大吃一惊,“曾读到过椤花莲子的来历,据说是嫦娥从广寒宫的玉池莲蓬上采摘下来,再用月宫里的桂花酒浸泡过,仅此一点,玉兔送给姜尚带到人间的。”
    “哈哈,你多想了,这不是什么月宫神物呢!常羲只是个平常推日月时辰的占星女官,曾经在明星山观测天文推演建历法时,采得这椤花莲子,因帝俊与姜尚往来甚蜜,随赠与他,姜尚不舍得食用,后转送给我爹,我爹又把它给了我。而俊的妻子常羲因为观日月,又得十二月的历法,后人便把她的名字诈传成了住在月宫的嫦娥。”
    尽管姑娘说得轻松,我也吃惊地想,这稀罕之物怎么就入了我的臭皮囊,叹息着口里自念糟蹋了。
    “你是不知道这迷津粥的好处,不管沉睡十天半月或是十年八载甚至几十年的,醒来时还如睡去时一样,不会感觉到饥饿,你也不会因为沉睡而迷失,沉睡时不会因为身体吸收不到食物而受到任何影响,”吴妈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有些木枘的我。
    “是姑娘送我的,就算平常之物,也不可能随意丢了呢!”听说这等稀罕,又想起她送我的绿玉,更觉惭愧。
    吃晚饭已临近黄昏,姑娘开始催促我动身前行。
    “要是能多留几日陪陪姑娘多好,”我实不愿离开。
    “今日正值十五月圆夜,每月的十五日,引渡使者都要把亡魂从冥河引到对岸,你是凡人,不可留到月亮升起。”
    “那你们呢?”
    “我们也要离开。”
    姑娘站起来往舱外走,“我送你一程。”
    不得已,我随她走出去,天空隐隐下起了秋日朦朦细雨,或许下的时间不长,甲板未被浸湿。姑娘回舱里找来雨伞,我们并排遮着雨水下到白色沙滩。她送我到沙滩边缘。
    “就去吧!你们朋友还等着你回去相救呢!前面的路困难重重,你要保重,”姑娘伸出手掌轻轻印在我胸前说,“心与你同在。”
    “与灵魂相守,”我想伸手紧紧握着她的手放在胸前,她却敏捷地将手收回去,飘然退开几步。
    “那我先送你回船去,”我只好请求道。
    “不要,你自去,穿过这片树林,便可以回到路上了。”
    “嗯!”我惭愧地笑了,拒绝了她递给我的伞,双手拉紧背包的肩带,心里却像压了千斤重担,感到每走一步便离永别更近一步。
    “你还不走吗?”姑娘问,站起来跟在我身边,“我再送你远些吧!”
    “这就走,”我横下心,跨大步往杉树林方向去,回头看时,她却打着伞站在原处,风吹起鬓角的黑发覆在脸上,遮挡着多少别离哀愁。
    “我是说……目送,”姑娘伸出右手在胸前轻轻晃动着回答。
    “嗯,嗯,这就好!”我面对着她,慢慢退到杉林边,转身淹没在树间杂乱密布的灌木丛,拔开枝条往前走几米,再回头,透过密林看到姑娘呆呆地矗立原处,泪水立刻便从脸上滑落下来。从进入树林那刻起,我便消失在她的视线之中了,或许她以为我已经走远,然而我怎忍就此离去?又怎忍再打扰她的宁静?便停在原处黯然神伤。
    一个身穿水蓝色短衣的女孩和一个老婆子,背对着我从花丛间向她走过去,“看看我们都买了多少好吃的?你定会非常喜欢,”她们走到姑娘跟前,把两个大提袋打开给姑娘看,“这几日,镇上真够热闹,广场和沿边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观看佛法大会,主持大会的得道年轻高僧就是了凡主持,他身披宝蝉袈裟、头戴五佛毗卢冠,和尚和众多弟子前簇后拥,恢宏的气势堪比皇帝出巡。不过看他万众景仰的气派,除了把一路经过的地方搞得热闹非凡之外,恐怕是从来没想过要见你的,早叫你别枉行这趟偏不信,我看你的苦心就要白费了。”她收好袋子,叫同行的女人先把东西提上船去,独自陪姑娘在后面。
    “终于还在赶在开船前回来呢,以为你们就要被落在这儿了,”姑娘笑着说。
    “当然啦!今天十五日嘛!不离开,等着被引渡吗?”
    “走了一个,又来了一个?”姑娘问刚到的女孩,笑着自言自语:“截然不同,真假却不难辨,”然后转头看看我这面,确信我已经走远了。
    “什么?”女孩吃惊地问,“他来过?你见到他了?那什么是你应该相信的?我遇到的,还是你?”她接二连三地问。
    姑娘沉默不语。
    “我真佩服你的勇气,放下好好的仙子不做,甘愿受那百般折磨的轮回之苦回来,累日里茶饭不思、心力憔悴,好不容易盼到相见,却又不能多挽留片刻,”女孩叹息道,见姑娘已经走远,赶紧跟过去。
    她们已经走到甲板上,不再听得到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什么。直到两人挑起帘子钻进舱里,船渐渐消失在朦胧的水雾中,雨停了,天边露出最后一抹秋日余光,我走回去,愣愣地站在河边,看着她们离开的方向。太阳西沉,斜照在业已凋零的漫珠沙花的枯枝上,只剩我和沙滩遗留的足迹、长影。
    我懒懒地踩着那些彼岸花的枯枝找回山路,穿过巨岩下狭窄的小道,再走一段下坡的密林,来到大道边,黑夜降临,远处山脚隐现几点灯火。觉得疲倦,孤身坐在漫漫山野路边,大约十几分钟后,从山脚渐渐驶来的一队人马。他们手举火把将路照得通明,两纵队前几匹红鬃马上骑着几个铁盔银甲的人,身后跟着近二十辆大木马车,车两边全是严整的步兵手握刀枪小跑紧随,马蹄嘚嘚、车轮滚滚、甲胄当当、人声腾腾,尽都弥漫旷野。快接近我面前时,他们行进的速度慢了,最前面一老一少两个人注视着我,交头接耳地说起话来。
    “父亲,你看路边坐的那乞丐,多可怜啊!”年少的看看年老的,手朝我这面示意,尽管他装束严整,帽盔遮挡额头和鬓角,但我也一眼便看出他是送我到月岛的凿昂,那飒爽的英姿全然不似当晚乳生少年的模样。我赶紧低下头,害怕被他认出来。
    “走吧!等以后打起来了,这样的乞丐多着呢!”那父亲冷漠地回应。
    “再怎么说,也还没打呢!”凿昂跳下马,在随从耳边吩咐几声,那随从便朝我走来:“这是少将军赏的,”说着把一包干粮和一串铜钱丢在我面前,转身回去,队伍从我身边经过,继续前行在山路上,很快消失于茫茫寒夜之中,旷野重又归于宁静。我捡起铜钱和干粮,愣愣地不想起身,时间在一点点流逝,纷乱的思绪阻止着我的双脚向黑夜迈进。
    是远处山脉间的光亮把我再次惊醒过来,那些仿佛紫蓝的萤火之光很快漫过无数山头,排成很多纵线朝冥水方向飞去,虽然沿途被这些光照亮,但依然看不清到底是什么,我便回头往冥水狂奔,想在那些光之前抵达冥水河岸,当我气喘吁吁跑回沙滩上时,那些本已枯萎的漫珠沙花全都重新绽放,花瓣仿佛紫色的明灯,光从里面照出来,和着叶片的绿色光芒,把水岸至山顶都照亮如仙境般美丽,水岸从东到西排列着无数明灯闪耀的小木船,星星点点,层层叠叠伸展到水中央,我惊得目瞪口呆,不敢再往前靠近。那些紫色萤火出现在挨近水岸的山顶,快速往花海处涌来,仿佛飞逝的流星,到了近处,我终于看清,原来那些全是发着紫蓝光芒,透明如流水、光亮如晶玉的人影,他们虽然快速飘浮移动,速度却是一致,并不拥挤。
    “这些是灵魂吗?他们要渡过冥水去?”我站在树林边,低着头想。突然被什么紧紧拽着手臂,再定睛看时,无数白影围绕着,推推拽拽把我往白色沙滩赶,其中一个手拿招魂幡在我头上晃动几下,停了凑近从头到脚打量一遍,又使劲晃了晃,也没什么改变,几个白影相互看看,像是在讨论什么,之后摇摇头,朝紫色光影流动的方向飘然而行。
    “呀!是你?怎么是你呢?”一个貌似农民的身影朝我飘来,跟着他的后面,陆续聚满了好几十个和他相像的灵魂,都在定定地看我。
    “各位乡亲们,你们认得我吗?”我回过神来问。
    “你朋友他们,没错,你朋友他们,”一个灵魂回答,他们都小声交谈起来。最后又问我,“陈永、周培江、刘富宽和周雨江,他们四人是你的朋友吧!”
    “是,是啊!”我高兴地小鸡啄米般点着头,“快说说,他们……现在怎么样?都还好吗?说他们整个的故事给我听。”
    “我们是从靡陀岭来的,已经飘了不知多少日夜,具体已经记不清了,请原谅我们成亡魂就丧失了记忆,时间越长越想不起来,”一个灵魂犹豫片刻也想不起要对我说什么。
    “放心吧孩子,他们都还好呢!你的朋友与我们分别时,已度过险境,”另一个老点的灵魂指着周围老弱妇孺或年轻的说,“虽然我们也是靡陀寨的村民,但从鸿洋坞离开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完全忘记。”
    “你们,你们怎么了,村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问,“怎么要结伴去远方?”我内心闪现一丝丝悲痛,但他们没再说什么,转过头,重新回到漂浮的行列中去。
    我不禁呜呜地哭出了声音来。
    “刚才那些引渡者怎么没有把你的灵魂招走?按理说不可能啊!”老者惊疑不已,也凑近仔细打量我,却没找到原因。
    “孩子,你还在这里干嘛?”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远处问。
    我跑过去,虽然她也是透明的紫蓝色,但我还是认得她是月岛上的婆婆,便喊叫起来,“婆婆,怎么是你?快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嘘——”婆婆示意我小声点,“你不能到冥水岸来的,快走吧!被引渡使者发现,就要把你的魂给引走了。”
    “它们刚才来过,试了几下没成功,就离开了,我也查不出原因来,”老者和靡陀寨的其他村民跟上来,围着我和婆婆。
    “这是亘古未有的事情,引渡使者从没失败过,”婆婆依然凑近来上上下下打量我,最近用鼻子在我身上闻了一会儿,皱着眉头说,“你有椤花莲子那种馊臭的气味,幸好被迷津水散发的香气综合了。”
    “原来如此,”老者恍然,“是椤花莲子护住了他的灵魂。”
    婆婆点点头,告诉村民们要快快去登船,村民们陆续回到鬼魂长长的队伍,上了船,船上纸灯笼透出的黄光和他们自己发出的光,使整个冥水仿佛铺满了闪耀的霓虹。
    “婆婆,你也要去吗?”我想拉住婆婆,手却穿过她那苍老的掌心,从指间滑过去。
    “月岛已经沉了,所有的也无需再去留念,”婆婆漂浮着说。
    “那杨老师和竖亥法师他们……”我不敢往下问。
    “他们很早便离开了,放心吧,都还好好的呢!”婆婆那慈祥的笑容依然未曾改变,“这是逃避不了的,再说我年纪已经大了,月岛没了,我也该离开,到属于我的地方去。”
    “婆婆,为何你也要离我而去?”我哭喊着,泪水又出来了,“婆婆,把我也渡过去,我不要你们离开,让我和你们一起走吧!”
    婆婆伸手帮我擦拭脸上的泪水,手却只能从脸上飘浮而过,仿佛两个时空交错的幻影,她无可奈何地缩回去,摇着头:“傻孩子,记得婆婆曾给你说的话,坚持你自己的选择,孤独、无助,就算像现在这样乞丐般的过活,你也要坚持,”她慢慢往水面飘去。我紧跟着,但很快那些船便载着无数灵魂消失在冥水深处。彼岸花依旧开放,却逝去了之前的光华,夜复归于宁静,冥水仍如明镜倒映幽暗的夜空,我跪在水岸边,痛哭着渐渐沉入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