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佳节不佳
作者:无衣佩瑜   红楼鼎革最新章节     
    从年头到年尾,荣国府中大宴小会不绝,没有外客自家人隔三差五也要寻个名头欢饮乐呵。

    今日中秋节,更是全府高乐的头等良辰。都是数十年的老例了,无需主子们特意吩咐,数日前府中便按部就班筹备着。

    晚饭过后,宁府贾珍夫妻俩带着儿子贾蓉和新妇许氏,依规矩来荣府拜见贾母。

    荣庆堂内,贾母居中靠坐在软塌上,贾赦、贾政陪坐,贾琏、贾环、贾兰皆在地下侍立,唯独不见宝玉。

    拜见过后,尤氏带了儿媳去寻女眷,贾母命贾珍落座。

    贾家规矩甚严,长幼尊卑有序,丝毫逾越不得,贾珍贵为一族之长,奈何辈分较低,只在靠近门口的小杌子上告了座,拘谨恭敬的侧身而坐。

    闲聊一阵,不多久下人来报“都齐备了”,众人安静下来,等贾母发话。贾母却有些心慵意懒,迟疑不答。

    今日兴致勃勃去柳家观礼,不曾想又捱了逆孙一刀。这且罢了,后来竟惹得宝玉狂症发作,回府后仍似失了魂,怏怏不乐,连句话也不肯多说,着实令她悬心牵挂。

    不仅宝玉遭难,贾母也觉察到凤姐和柳二郎“聊完”之后,情绪不佳,神思恍惚,回来后便向她告了假。凤姐虽未说明,贾母也“猜到”几分缘由——必是生意没能谈妥。暗道柳二郎真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凤丫头也算是碰上了对手。

    中秋乃是一年一度阖家团圆之节,不宜扫了众人雅兴,贾母虽然心境不佳,也没犹豫多久,便点头说道:“既已备妥,那便上香去罢。”

    荣府亦是前宅后园的格局,当下,花园中张灯结彩,辉煌如昼,园门大开,羊角灯高挂。

    园中有座灵秀小山,山脊之上建有敞厅,视野开阔,正是赏月的好所在。

    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两个老婆子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

    敞厅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往前是处小平台,摆好了圆桌圆椅,取“团圆”之意,又用一架大围屏隔开——一侧坐男丁,一侧坐女眷。

    贾母领着众人拜过月主之后,在席上居中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贾环、贾兰。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馀空,贾母觉得人少,便让女眷席上的众姐妹也出来坐了。

    面上含笑,贾母似乎很满意这阖家团圆、喜乐融洽的场景。但不少明眼人都看出她兴致不高,心不在焉,下午从柳家回来后便是如此。

    见侄子宝玉直到此时仍未来,弟妹王夫人和儿媳凤姐儿也都不在,贾赦心下好奇。

    宝玉可是老太太的命根子,片刻离不得,恨不得睡觉都搂着,他又最爱凑热闹,怎么竟不来?遂问道:“怎的不见宝玉?”

    贾母听了老脸一抖,不好意思说宝贝孙子又发了狂症,姐妹们知而不敢言,忙低了头。

    一时间席上竟陷入诡异的沉默。

    宝玉发狂时贾政在柳家前院,直到此刻仍不知此事,也神色疑惑的望向贾母。

    见众人都不言语,贾赦瞪着儿子贾琏,喝道:“琏儿,发生了何事?”

    心里却有些幸灾乐祸——老太太偏心二房,心里更是只有宝玉一人,二侄子死了最好。

    贾琏已从凤姐口中得知了事情经过,被老父逼问,只好委婉答道:“回老爷的话,宝玉玩的高兴,有些累着了,在婶娘房里休息。”

    “观个礼都能累着?宝玉这身子骨也太虚太弱了,连个小丫头都比不过!我看可得好好养着,别像珠哥儿般不济事。”贾赦皱着眉头,貌似关心的评说几句。

    见贾母面色不悦,贾赦又换了笑脸,赞说道:“我瞧着环哥儿就不错,能吃能喝,活蹦乱跳,这才好!才是咱贾家子孙!将来定有大出息!”

    贾环乃是贾政庶子,赵姨娘所生,此时八九岁,缺教少养,性子顽劣。因平时颇受冷遇,待遇较哥哥宝玉有天壤之别,故此见到席上有好吃的,口水直流,也不顾什么礼数,不断伸手挑拣喜欢的点心吃。忽然得了伯父夸赞,也不知谦逊几句,乐的哈哈傻笑,咀嚼吞咽的声音愈发大了。

    贾环容貌寻常,举止荒疏,又是狼吞虎咽又是傻笑不止,更显得猥琐下流。

    贾母正为宝贝孙子担心忧虑,听了贾赦颇含贬斥且暗藏诅咒(说宝玉会像贾珠一样早死)的话,又瞧见贾环那副上不了台面的形容,心头恼火,冷着脸说道:“宝玉年纪小,一时玩的累着了也寻常,休息休息便好,值当什么?你作伯父的也拿来说嘴!”

    见贾母恼了,贾赦呵呵一笑,也不作纠缠,他心里还有事儿。

    原本他对柳二郎观感极差,原因无他,这小子不会做人啊!明明自己才是荣府袭爵人,是柳二郎大舅父,他竟然不来孝敬自己!只同弟弟贾政往来,还和琏二那逆子勾搭,令贾赦暗恨不已。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经过代卖股票一事,贾赦赚了大几万两——大多是赚的老兄弟们的差价。这可是近些年数得着的大进项,比以往舍了老脸辛苦帮人跑门路赚的多,也轻松的多。

    他并没有把这些银子留在手里,而是“低价”买了工坊股票。会这样做,他有一番自己的考量——目下股票价格是虚高,可等到股票“上市”公开交易,更多人参与进来,价格定会暴涨,还能再赚一笔!

    不得不说,贾赦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很有几分做生意的头脑。

    尝到甜头,他便想和柳湘莲拉近关系,以便今后再有这等好买卖也能参与,避免被逆子中间弄鬼。

    柳湘莲纳妾本是个修复关系的好机会,他听到消息还特意挑选了贺礼。不成想,柳二郎请了老太太,请了府里姐妹,请了二房,单单没请自己!气的他摔了件珍贵的汝窑花瓶。

    虽然恼火,但为了将来的赚钱“大计”,贾赦觉得有必要主动些,早日修复关系。这时便探问道:“政弟,今儿二郎纳妾办的如何?”

    贾政正寻思宝玉的事儿,一听这话,顿时被勾起心思。他对柳湘莲一日纳三妾的举动很不满,完全不符合儒家修身之道嘛,奈何竟没人赞同他意见。于是大摇其头,蹙眉说道:“不妥不妥,太过招摇,不合礼数,有失身份。”

    贾赦皱眉道:“你是这样和他说的?”

    贾政依旧摇头:“那倒没有,二郎不是个能听劝的,我何必自讨没趣儿?”

    贾赦松口气,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大喜的日子,你说这话不是叫人扫兴么!柳二郎心眼子可不大,别被记恨上了。”

    岂料贾政接下来便道:“我只给亲家公秦兄说了。”

    贾赦顿翻白眼,简直无语——蠢货!交好柳二郎的良机叫你白白浪费!真不如给我!

    听他们聊起柳湘莲,贾珍也竖起耳朵。

    他和柳二郎早有积怨,先是俩小姨子被截胡,后来争夺秦可卿也失手,今年儿子贾蓉的婚事拖延不得,胡乱寻了门亲事了结。

    贾珍久怀积愤,一直想着报复,只是“借刀杀人”失败后,眼睁睁看着柳湘莲的官越做越大,始终没寻到下手的好机会。

    半年前贾赦虚假宣传发卖股票,得知消息后他也掺和了一手。别说,顿时发现了柳二郎的好处——跟着他能吃肉啊。

    谁又会跟银子过不去?他便暂时熄了报复的心思,转而想从柳二郎身上谋划好处。琏二不就是这么做的?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我可是贾家族长啊!

    贾珍面上显露几分愁苦之色,对贾赦、贾政叹道:“最近年景不好,庄子上收成越来越差,一年下来也不过得个五六千两。阖族人口繁多,越发照料不及,着实难以处置妥当,侄儿身为族长,心里着实有愧。听闻二郎生意越做越大,与其便宜外人,何不提携自己人?何况,他现在管着京营练兵,正需借助咱们贾家之力。”

    虽未明言,众人也听出贾珍的意思——贾家族人日子不好过,他这做族长的压力很大,希望荣府能多使些力,让柳二郎多给贾家分些好处。

    贾赦对此议大为赞同,颔首微笑不止:“珍侄儿这话说的极是在理,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他这京营的位子想要坐的稳当,也少不了咱们贾家的支持,这是‘合则两利’啊。”

    为了能跟着柳二郎吃肉,贾赦、贾珍这俩见钱眼开的货都有意化干戈为玉帛之意,用贾家对京营的影响力来换取好处。

    二人一唱一和,不料竟无人接话——贾政素来看不惯这些粗鄙俗务,懒得回应;贾琏有自己的小算盘,柳二郎若便宜了贾家,那他怎么办?故而也不开口。在场其他人都是享乐的主儿,不懂什么生意。

    久无人回应,席上一时有些冷落。贾赦尚好,早习惯了,贾珍有几分尴尬,开口问道:“怎么,侄儿说错了?”

    贾母对贾赦、贾珍的心思心知肚明。

    这一年来柳二郎的名头越发大了,平时内宅夫人聚会,也有人同她提及,说的倒不是柳二郎官职如何,而是柳家的生意。

    但柳二郎岂是好相与的?贾母担心他们叔侄又生出事端来,便想借机敲打提点。

    于是问贾琏道:“琏哥儿,你媳妇儿不是同二郎谈生意了?我瞧着回来后她不大高兴,是怎么回事?”

    这是想用凤姐的失败案例告诫贾赦、贾珍,别不顾脸面去自讨没趣儿。

    贾琏明白贾母之意,忙回说道:“回老祖宗的话,孙媳妇回家后便说身子不适,回屋关了门,谁也不搭理。孙儿瞧着,不仅生意没谈成,怕是还被扫了颜面。二郎做生意也不是谁都肯做的。”

    贾赦听出贾琏在暗讽他,气的拍桌,指着贾琏厉声喝骂道:“没孝心的孽障!我看你就只为你自己!一点儿不念着家里!”

    有贾母这尊荣府大神在场,贾琏也不怕贾赦打他,佯作惶恐的离席跪地辩解道:“老爷误会了!儿子哪儿敢呀!这回您少说也赚了五六万两吧?还不是儿子孝敬的?”

    “孽畜闭嘴!”

    一听贾琏当众揭自己老底儿,坐实自己积蓄私财,尤其是当着贾母面,贾赦不由暴怒,拿起桌上酒盅就砸向贾琏。

    岂料贾琏时刻警惕着,一见贾赦伸手便开始了躲避动作,提前量取的甚好,和飞射而来的酒盅擦肩而过,反应神速。

    听到贾赦赚了“五六万两”,贾珍心头火热,眼里发光。其他人则心惊胆战,不知今日如何收场。

    中秋佳节,贾家竟是这般“父慈子孝”,相亲相爱,贾母被气的不轻,冲贾赦喝道:“你想做生意就去和二郎说去,跟琏哥儿发什么火?他还能做得了二郎的主儿不成?”

    被母亲叱骂,贾赦呐呐不言,心说,我若和他说的上话,能不说么!还用得着寻你们说好话!

    贾母又对躲避一旁的贾琏道:“琏哥儿回去照顾你媳妇儿去罢!”

    贾琏尚未来得及告辞离去,贾珍便神色好奇的插嘴问道:“凤哥儿不是和柳二郎关系挺好么,竟连她的面子都不给?”

    众人面色古怪——表嫂和表弟关系好?说的这叫什么话?

    贾琏听了也有几分不自在,尴尬一笑,忙告辞去了。

    好好的中秋夜宴,竟闹成了这副样子,贾母着实心累,叹口气道:“我虽不懂生意,但也知道做生意不能单靠亲戚关系,靠不住的。再说咱家这等门户,原也不需贪图做生意赚的那几个钱,莫要为此失了国公府的体统,丢了祖宗颜面。”

    贾赦低头不说话,贾珍忙起身离席,躬身道:“老祖宗说的是,孙儿受教。”

    别看他面上恭敬,实则腹诽不已——咱们这等门户又如何?老太太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怕是还活在老国公在的时候!今非昔比呀!

    按照往年惯例,这赏月宴上大家该听听小曲儿,行行酒令,说笑取乐,这下全没了心思。

    不尴不尬闲聊几句,贾母意兴阑珊,又记挂着宝玉,便道:“今儿乏了,你们玩罢,我先回了。”

    说罢,也不顾众人挽留,自行去了。

    贾母既去,谁还会留下?这一家人原也没什么话可说。

    贾赦和贾珍各自回府,招来姬妾高乐;贾政也去到外院书房,备下酒馔,请来几位相公清客小酌闲谈。众姐妹在席上不敢言语,早闷得不行,乐得回去自己玩闹。

    不多时,男女老少、主子奴才,俱都散去,只剩一轮明月在天。

    ……

    却说贾母离开园子后,并没有回自己院里。

    下午荣府女眷从柳家归来时,“告病”在家的王夫人也已“痊愈”,过来迎接服侍,当场便发现儿子宝玉出了差错,失魂丧魄的。

    贾母有意遮掩,但当时在场的丫鬟媳妇婆子众多,王夫人问过之后,很快得知了原委。

    这下可真是又心疼又恼恨,心疼的自然是宝贝儿子受了天大委屈,又恼恨林黛玉这狐狸精和柳二郎这混帐子,若非他们二人作妖,宝玉又怎会受这个罪!

    而且顺带连贾母也埋怨上了,便提出要留宝玉在自己院儿里照顾。

    贾母自然不舍,可宝玉是在她眼皮子底下出的事儿,“罪魁”黛玉又住在她那儿,只得应了。

    因始终放心不下,离席之后,贾母便来王夫人处探问。

    贾政夫妻占了荣府主院,院中是五间大正房,也即“荣禧堂”,轩昂壮丽。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却不在这正室,而是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早前众奶母服侍宝玉在靠南的房间内安卧后便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王夫人摩挲安慰了好一阵子,全无效果,宝玉仍旧呆呆傻傻的,不发一语。

    她只得吩咐丫鬟好生照料,自己回房间念佛,求佛祖保佑儿子。

    房间内,宝玉躺在炕上,心神恍惚,一直沉浸在柳湘莲的问话中,犹如魔音灌耳:

    “那你说,林妹妹如今这样好,还是以前那样好?你还要她变回去吗?”

    想来想去,宝玉一时觉得如今的林妹妹好,一时觉得以前的林妹妹好,竟难以取舍,越发糊涂。

    思之不解,只好问人。他借口想安静,让其他婢女退下休息,只留下袭人一个。

    待三婢不甘不愿的去了,宝玉将袭人唤至炕头,轻声问道:“袭人姐姐,你说林妹妹如今这样好,还是以前那样好?”

    袭人比宝玉大两三岁,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柔媚娇俏。

    她原是贾母之婢,姓花,名珍珠。贾母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给她更名袭人。

    袭人聪明早慧,贾母将她与了宝玉,宝玉待她又极好,便早早的起了将来给宝玉做姨娘的念头,素日常存将来“争荣夸耀”之心。即便母亲和哥哥起意要赎她出府,宁死也不肯同意。

    林黛玉长久借居荣府,袭人察觉了贾母心思,多半是想将孙儿和外孙女凑成一对儿。故而也曾试着亲近黛玉,为后日自己抬姨娘做些铺垫。

    但随后发现,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非有容人之量。若她做大妇,姨娘的日子怕是不好过。而且,宝玉对林黛玉可谓千依百顺,绝不敢丝毫违逆,这岂不是绝了争宠之机?

    去年薛家进京后借住荣府,薛家姑娘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不输林黛玉,更兼行为豁达,待人宽容,胜林不止一筹。且王夫人亦存了撮合宝钗、宝玉的心思,足可抗衡贾母属意的林黛玉。

    于是袭人便将宝压在宝钗身上,时不时不着痕迹的在宝玉和他人面前贬林褒薛。

    日后她甚至会主动跑去提醒王夫人该将宝玉搬出大观园,以“免此丑祸(宝黛相恋)”。

    今日宝玉发狂时她也在现场,目睹了全过程,当时心都要痛的碎了,咬牙切齿的把柳二郎和林黛玉暗暗咒骂了千百遍。此时听了宝玉之问,知他还糊涂着。

    袭人很清楚,宝玉在乎的不是林黛玉如何,而是林黛玉待他如何。

    对林黛玉疏远宝玉之举,她乐见其成。故而痛骂柳二郎的同时,也暗暗感激,希望他能将此举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袭人拉着宝玉的手,轻轻摩挲着,一副温婉贤良模样,柔声说道:“说起来柳二爷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往日我也曾不止一次劝过二爷,姊妹们和气也该有个分寸礼节,何况她们也都大了,如何能没个黑家白日的厮闹不休?只是凭人怎么劝,你都当是耳旁风。今日柳二爷只是在老太太面前说说,倘或他将此事告知了林老爷,知道自家女儿行事如此不规矩,他岂有不怒的?若一怒之下将林姑娘接了去,你待如何?”

    宝玉原本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一听林如海要接走林妹妹,顿时暴怒,瞠目大喝道:“我不许!凭他是谁,都不许带走林妹妹!”

    袭人冷哼一声,冷笑问道:“你不许?你凭什么不许?世上至大,莫如‘孝’字。父母之命,谁敢不遵?你宝二爷能耐大,可敢不听老爷的话?倘或林老爷要接走自己女儿,便是老太太也阻止不得,别说你了!”

    听袭人提起贾政,宝玉的狂暴气势顿时冰消瓦解,荡然无存,彻底蔫儿巴了,颓然无力的躺下,泪水不由自主的掉落。

    袭人熟知他的性情,不急着安抚,反倒冷笑着看他。

    过了会儿,宝玉似抓救命稻草似的求教道:“好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总不能让林妹妹真的被接走罢?”

    袭人紧握着宝玉的手,给他力量,诚挚说道:“你若真不想林老爷接走林姑娘,依我说,便该如柳二爷说的,日常相处以礼相待。这样林老爷便没了接走林姑娘的借口,再加上老太太力争挽留,庶可免此祸事。”

    “那林妹妹岂不是不和我好了?”宝玉痛惜道。

    “你以礼相待,她怎么就不和你好了?如今她和柳二爷好,你可曾见过柳二爷整日和林姑娘厮混?又或是同她动手动脚胡来?除了过年过节时送点儿小玩意儿,何曾像你这般整日的小心周旋,曲意逢迎,动不动便要认错赔罪,说个千百万句讨饶的好话?”

    宝玉愁眉不展,心里疑惑——是啊,也不曾见柳二郎如何,为何林妹妹偏和他好?

    林黛玉性子活泼调皮,以前便爱嘴上取笑人,和柳二郎熟悉之后,又得了尤三姐“真传”,这才会在生气时对柳湘莲“拳脚相加”。此举在宝玉看来,便是“和他好不和我好”了。

    想来想去,袭人的办法虽不合自己心意,也算是唯一的办法了。宝玉心下无奈,怅然而叹:“罢了罢了,也只能如此了。”

    见他应下,虽明知不久便会重犯,袭人还是有几分高兴,几分得意。

    只要宝玉不整日的黏着林黛玉,就凭林黛玉得罪人的本事,除了老太太,将来府里谁会愿意她进门?

    袭人心情愉悦,服侍宝玉更为尽心周到起来,宝玉的情绪也稍好,竟开始被喂着喝粥……

    ……

    俗话说“隔墙有耳”,主仆二人并不知,这一番言语竟被贾母和王夫人在窗外听了去。

    方才贾母来时,因不想打扰宝玉,故吩咐下人不可声张。

    王夫人出来迎接后,便陪同贾母去瞧宝玉,走到窗子下,正好听到里间二人说话,于是驻足偷听。

    听得袭人想方设法开解宝玉,说话十分明理,宝玉似有听从之意,不像此前那般失魂丧魄,半死不活,开始进食。她婆媳二人稍稍放心,也不再进去搅扰,转身返回王夫人房间。

    贾母被鸳鸯、琥珀扶着在软榻上落座,王夫人从婢女手中接过茶,向贾母敬上。

    贾母接过茶盅,轻轻呷了一口便放下,微笑说道:“袭人是个懂事的,当初派了她去看顾宝玉,如今看来,倒是妥当。”

    “母亲说的是,袭人这丫头我瞧着也不错。”王夫人含笑应道,然而语气淡淡的。

    贾母知她怨气未消,叹了口气,道:“政儿媳妇,今儿是我没照看好宝玉,你要怪就怪我这老婆子罢。”

    以贾母的精明,不可能察觉不到自己这儿媳素来不喜黛玉,担心她因此事迁怒,以后给黛玉穿小鞋,故而委婉提醒。

    王夫人本立在一旁侍奉,忽听到贾母“自承其罪”,哪里敢当?忙摆出一副惶恐至极的神色,迈出两步到贾母面前,作势就要跪下谢罪,却被早有准备的鸳鸯死死扶住。

    王夫人含泪悲戚说道:“媳妇并非不明事理,怎敢怪罪母亲?要怪只能怪宝玉不争气,如何怨得了旁人?柳二郎说话是不留情面,却也有几分道理。”

    她很清楚,如果说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那林黛玉就是贾母的心头肉,也就这柳二郎可以排揎几句。

    果然,贾母与有同感,立刻骂道:“柳二郎就是个没孝心的孽障!老婆子我都被他摆了好几刀了!以后再不许他进府!”

    婆媳两个迅速找到共同话题,一阵哀叹连连,尽说柳二郎的不是,绝口不提其他。

    说了一会儿,姑且算是解开了宝玉发狂这件心结,至少表面上看来如此。

    贾母忽然皱眉说道:“今日你没去,有件怪事让我一直寻思。”

    接着,她便将柳湘莲说他家比不得荣府奴才的事儿说了,又道他特意提了赖家,末了问道:“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总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些罢?”

    贾母多年前已不管家,对府中收支情况并不完全了解,王夫人也没必要同她说府中入不敷出,全赖往年积蓄,以免她觉得此等窘况是二房管家不当所致。

    但赖家是贾家老人,非王夫人从王家带来的嫡系,不妨顺手上点儿眼药。

    思量已毕,王夫人笑道:“母亲,二郎说话虽有几分夸张,也大差不差。他父亲是柳家庶子,家底有限,更何况还遭过劫,好东西都被伯父们拿了去,空剩下座大宅院,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不然他怎会登台串戏?这又是什么好名声?柳家生意能做起来,当初还是薛家出的本金。眼下看着红火不假,可才做了多久?再说,做什么生意不要先投本钱?现在他手里怕是没多少银子,便是有心,又能置办下什么好家当?

    至于说咱们府上的奴才,都是几辈子的老人了,自然有些体面。赖大家的府邸媳妇也是去过的,那园子十分齐整宽阔,泉石林木,楼阁亭轩,也有好几处惊人骇目的。家里奴才也不少,赖嬷嬷也就是见了您要请个安,在她自己家里也是称宗做祖的。他家孙子赖世荣不是被府里免了奴籍么?听说买了功名,正在谋求外任,便是有咱家面子,要做成此事少说也得使几千两银子,足见家底丰厚。”

    长篇大论说了一通,王夫人最后却道:“柳二郎说这些,无非是胡乱发些感慨罢了,母亲不必放在心上。”

    如此对比,贾母听了岂能真的不放在心上?一时若有所思,又道:“此事我原也不放在心上,可刚刚赏月时,东府珍哥儿和你赦大哥,都一门心想同柳二郎做生意。听你的话,府上奴才家的日子都越发富贵兴盛起来,难道说咱这做主子的反而家道艰难了不成?”

    王夫人一愣,心道这俩不要脸的东西,原来不是恨柳二郎恨的要死么?怎么这会儿也上赶子亲近了?口中却道:“咱们府里倒还好,只是大老爷,嗯,他的花销大些,最近又买了几个年轻丫头,进门做了姨娘。东府的珍哥儿作为族长,多少要照料族人,花销大些也是有的,何况今年刚给蓉儿成了亲。至于说家道艰难,断然谈不上的。”

    贾母本来的意思,倘若家里果真艰难,她倒是能舍下老脸去寻柳二郎讨些好处,反正是合作做生意,不是白要他的。见儿媳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便觉家中应当尚可,只是儿子贾赦和东府的贾珍贪心。也就不提这茬,问起了凤姐。

    “凤丫头是个要强的,平时说一不二,这回怕是被柳二郎驳了面子,这才不好意思见人,母亲不必担心,想来明儿便好了。”王夫人安慰道。

    婆媳俩又闲聊一阵,贾母方才归去,头一次觉得,这佳节好像不怎么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