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红红火火
作者:放羊小星星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大领导来了一趟,算是彻底给乌义县小商品市场站了台。
    班子的心,更齐了。
    干!
    大干快上!
    充当排头兵!
    官方支持,民间踊跃,乌义县小商品市场,一炮而红。
    开业仅仅一周,成交金额就高达1000万!
    如此惊人的数字,直接把乌义县吓到了。
    太吓人了。
    日均142万!
    一千七百个多个单位,日均零售金额835元。
    每个摊位日均835元,即便按照10%的利润计算,单日利润也有83块,月利润2500块。
    一个月2500,一年岂不是3万块?
    一年之内诞生一千多个万元户??
    接着,县委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
    害怕呀。
    数字太过惊人,会不会打成资本主义富弼?
    不是没有可能!
    有些人买袜子,那是一蛇皮口袋一蛇皮口袋的买。
    这种情况,怎么不让人多想?
    谁家能用那么多的袜子?
    零售跟批发,完全不是一回事。
    批发,那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三天时间,连续开了十场会,县委班子决定给市场降降温。
    太火热,不是一件好事。
    接着。
    小商品交易市场的公告栏上刊登了一则最新通知。
    虽然是一整页纸,但核心内容只有一条。
    限制交易规模。
    以袜子为例,单人单次不得超过一百双。
    因为这个标准,不知道讨论了多少次,讨论了无数字,最终综合多方意见,才有了这个标准。
    一百双是底限!
    不能再多。
    这还是因为李杰提到了‘代购’。
    搁在这年头,‘代购’其实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住的比较远的村子,不可能因为某样小东西特地跑一趟。
    同村有谁去买东西,帮着买点,很正常嘛。
    严格来说,这是擦边行为。
    一百双袜子,显然有悖常理,但有了这个由头,规定瞬间变得合理了不少。
    其实,县委班子也是支持小商品市场交易的。
    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参照李杰的提议,给出了一定的余量。
    限制≠一棍子拍死。
    市场终究还是要发展,要生存。
    交易规模大,也有利于乌义县当地,既盘活了市场,又能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流。
    还能收获更多的税。
    多赢!
    看到那份告示,虽然引起了一片争议,但个体户们很平静的接受了新政策。
    能正大光明的做买卖,已经很好了。
    现在这情况,总比之前打游击来得好吧?
    过去那几年,每次都是提心吊胆,而现在,已经不用担心带着红袖箍的人。
    何况。
    单人单次不得超过100条,又不是不能钻空子?
    一次一百条。
    来个七八次,十来次,不是还能进到1000双袜子?
    办法总比困难多。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会无穷的,尤其是涉及到生存、利益问题。
    总归能找到其中的漏洞。
    而这一条,其实也是故意留的空子,李杰当初提议时,先声夺人,按照单人单次的标准来提。
    (
    后来。
    其他商品的标准都跟袜子差不多。
    一人一次不得超过多少。
    其实,即便李杰不提,也没有那么多的问题。
    小商品市场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谁有空一个个的筛查?
    那些经常在小商品市场混的人,多多少少也懂得‘打点’、‘打点’。
    特色嘛。
    古今中外,都一样。
    打点好了关键人员,谁没事会去查流动个体户?
    是以。
    限购政策发布后,市场有点影响,但,只是一点。
    后面半个月,看到交易量慢慢降下来,并逐渐趋于平稳,县委班子成员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事实上,即便没有限购政策,成交金额也会下滑。
    套用后世的说法,日均142万的交易金额,那只是报复性消费。
    前面憋得太狠,那些走南闯北的个体户门,担心政策有变,囤积了部分商品。
    囤积的物品,需要时间进行消化,短时间内,交易量不可能恢复到开业那一周的水准。
    除非政策进一步放宽。
    彼时,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量才会开始新一轮猛增。
    不论交易量大小,有一件事基本可以肯定,只要那些商户继续从事‘批发’生意。
    别说万元户。
    百万、千万,那都不是梦。
    前提是一直在乌义县小商品市场。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炎热的夏季到了。
    这天,骆玉珠跟黄玲玲再次喝酒庆祝。
    回本啦!
    回本啦!
    开业三个月,他们前期投入的资金,全部回笼。
    开业之前,她们根本没想过会这么快回本,大几千的投入,三个月就挣回来了。
    如果生意一直这么好,明年的今天,她们岂不是变成万元户了?
    万元户啊。
    想想就让人激动。
    赚钱的同时,她们也有几分担忧。
    挣钱太快。
    烫手!
    不过,她们并没有打算放弃,她们有证的!
    合法经营!
    骆玉珠跟黄玲玲算是那种比较老实的摊贩,虽然他们没法记住每一个人,但只要是有印象的,绝对不会卖第二次。
    挣钱,那也不干。
    如果她们放开手脚,挣到的钱,恐怕还会更多。
    ……
    一个月后。
    看到有几个商户被抓,两个姑娘顿时心生侥幸。
    幸好,幸好没有乱来。
    那八个被抓的商户也成了小商品交易市场讨论的中心,尽管那8个人,不完全是因为突破限购规则。
    其中有三个人是违规售卖规定之外的工业品,另外五个人是太猖獗。
    只要给钱,多少都卖。
    不论他们为什么被抓,但接下来一段时间,小商品市场内部的交易确实规范了很多。
    商户和前来‘进货’的个体户都老老实实地按规矩办事。
    这一次突击行动,的确是县委故意做的。
    他们可以留些空子,但至少要有个度吧?
    被抓的那几个人,就是县委竖立的典型。
    看到这种情况,李杰也没说什么。
    时代如此。
    这个时候,类似的情况太多了。
    80年代初跟90年代初,完全是两种情况,个体、私营经济真正爆发,还得等十年。
    十年后,那个老人南行,才是彻底转变路线的标志。
    在此之前,个体、私营只能慢慢积累养分,等待发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