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验资进场、碰见熟人
作者:刀9   重生:我的80年代最新章节     
    第157章验资进场碰见熟人
    存世不超过十枚的大一片红,如今就这样摆在一个“小摊”上,无人问津。
    乖乖!
    你说这快乐……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小同志,看中了?”
    卖家关注到他。
    李建昆暗道不妙,头一回捡漏,怕是有些得意忘形,露相了。赶忙稳住心神,一脸淡然,示意自己再看会。
    遂放下手中的集邮纸板,又捣鼓起旁边的袁大头,一共七枚,他全部拾起。
    完了才把集邮纸板随手扯过,唤来正得闲的卖家,准备握个手。
    卖家问:“这一板邮票全要?”
    “平时有个集邮的小爱好,先看价格嘛,合适就要。”
    李建昆微微一笑,能花几个钱?速战速决吧,其他邮票也都是早年间发行的,还能亏不成?
    “哟,这不赶巧了么。”
    卖家上下打量他一番,笑呵呵道:“实不相瞒,我手上还有套好货,准备待会拿去屋里,对于你们爱好集邮的同志,那可是梦寐以求的好玩意,要瞅瞅吗?”
    李建昆愣了愣,从这番话中得到两个信息。
    其一,金三爷告诉小王的高端局,只怕真有,还没开始。
    其二,压箱底的宝贝,这些卖家暂时还未露出来。
    那他就特好奇,什么邮票能比大一片红还值得藏着掖着?
    像后世炒得沸沸扬扬的庚申猴票,据说单枚也就是八九千,整版共80枚,才能卖到百万。
    一整版,仅抵得上一片“小一片红”。
    跟大一片红,都没有比对的意义。
    “劳您驾,那高低得一眼啊。”
    “得嘞!咱们这圈儿呀,集邮的不多,我这也是看遇到正主了,换一般人啊,我都不稀得拿出来,拿出来他们也不懂。”
    卖家从随身的挎包里,摸出一只巴掌大的自制硬壳本,很薄,除开前后的硬纸壳,几乎没有张页。
    李建昆越发好奇,遂接过硬壳本,翻开。
    里头仅有一张自制的厚页,如出一辙,用薄尼龙覆起,以作保护。
    只见三枚堪称简陋的邮票,并排摆放在居中位置。
    一绿,一红,一黄。
    上面的印花除颜色外,乍一看,一毛一样:
    居中盘着一条蟠龙,左侧有竖字,绿邮票上是“壹分银”,红邮票上是“叁分银”,黄邮票上是“伍分银”;右侧的竖字相同,为大写的“邮政局”仨字。
    三张邮票顶部,皆有一排分为三格的字符,中为“china”,左为“清”,右为“大”。
    末端标有“candarin”字样。
    “这是?”李建昆一眼扫完,瞳孔逐渐放大。
    “大清龙票!”
    卖家接茬道:“我国……哎,也不能这样说,应该说咱们这片土地上,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一套三枚,我这儿齐活。您集邮,您懂行,您就说金贵不金贵吧?”
    李建昆喉结滚动一下,咽了口唾沫。
    馋的。
    他不集邮,但大清龙票,还是有所耳闻的,又称大龙邮票,海关大龙。
    始祖级邮票,用屁股想也知道金贵呀!
    好像发行量不老少,不过这玩意一来年代久远,二来薄得一批,很难保存。
    单枚价值,未必比得上大一片红。
    但一套三枚齐活,啧啧,怕是只高不低啊。
    李建昆也不接茬,含笑道:“像您说的,集邮的人喜欢嘛肯定喜欢。成吧,这一套,加上七枚袁大头,外加这一板子邮票,您给个诚心价,合适我就带走。”
    他说着,伸出手。
    卖家跟他握在一起,掌心传来异样,尴尬了。
    比划的啥玩意,没整明白。
    甭管整没整明白吧,李建昆先啧了一声,苦笑摇头,一副你可真黑的模样。
    “小同志,这价钱老厚道了。”
    “还能谈不?要是能谈,我有个朋友在,比我内行,我叫过来参谋参谋。”
    “得得,您先喊来。”
    李建昆赶忙去找外援。
    小王过来后,再次跟卖家握手,遂踮脚凑到李建昆耳边,小声道:“一口价,四百块,三样全拿走。”
    李建昆差点没笑出声,卖家之前报的啥价,咱也不知道啊,但四百块……哪怕搁这年头,卖部黑白电视机还差点。
    跟白捡的又有啥区别?
    “行吧。”他勉为其难道。
    总不能仰天长啸三声吧。
    慢不悠地从包里薅出一沓大团结,点出六十张递过去,卖家乐呵呵接过后,李建昆忙将三样东西揣进包。
    好家伙!
    这只十来块的破皮包,现在可谓价值连城哪!
    他搭着小王肩膀,屁颠屁颠溜了,走出没多远,实在忍不住,噗嗤一声。
    把小王整得挺费解,四百块买些几分几分的邮票,外加七个袁大头,在小王看来,可实在算不上俏皮买卖,也就这位人傻钱多。
    “对啦,那个多角罐怎么样?”
    “品相完好,万历的。”
    “多少钱?”
    “十八块。”
    李建昆一脑门黑线,好吧,咱得把认知拉回到这个年代。
    “万历皇帝用的?”
    “那不是。”
    “算了,不要,我看这场子不错,有狠东西,咱们先别急,听说有个内场,咱们去里面扫!”
    两人瞎溜达到上午九点,期间没再出手,这时高端局终于开始,设在南房。
    菱格木门只开半扇,有人把着。
    院里多半人并不往过凑,进门显然有些门槛。
    李建昆和小王踱步来到门前。
    把门的人,用一种很官方的口吻道:“买主请出示二百以上现金,卖家请去小侧门验货进场。”
    这是验资啊。
    小王一脸新鲜,李建昆见怪不怪,搁后世别说什么高端局,买套好房子都得验资,不然人家才不会在身上浪费时间。
    二百块,都无需动包,李建昆随手掏出兜里的零钱。
    只多不少。
    验资成功,顺利进门。
    南房里,此时只见人头,不见物件。
    已进门的二十来人,戳在堂屋中间,有互相认识的低声交谈,更多人只是静静站着,李建昆四下打量一番,眼神定格在窗边,那里独自猫着一个瘦高青年。
    他心想不是吧,这么巧?
    这标志性的眯眯眼,哪怕脸上胶原蛋白满满,比印象中嫩不少,李建昆仍然三两眼便认出来。
    细细一想吧,又不觉得奇怪。
    今天这种局,整个四九城只怕都不多见,京圈里爱好古玩的人,岂会错过?
    这位对古玩的喜爱,世人皆知,这个国家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此人不是马卫都,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