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乾隆:朕敲打一下你这个老东西,顺便检测一下你的忠诚度
作者:忧郁笑笑生   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     
    第262章乾隆:朕敲打一下你这个老东西,顺便检测一下你的忠诚度
    紫禁城,
    皇帝銮驾正式回宫,也许是圆明园呆腻了,也许是天气不那么热了。
    军机处众僚自然也回到了他们熟悉的简陋办公地――位于隆宗门的军机处。
    这一排平房,是帝国官僚的毕生追求。
    即使是值班的小章京,出了宫门也会受到各路大人的追捧。因为整个大清朝最先了解中枢动向的就是他们!
    ……
    而乾隆,则是住进了保和殿。
    因为这座宫殿,距离军机处相对较近!方便处理紧急军务。
    他很愤怒,眼中几乎喷火。
    御案上的4份折子分别来自钱峰、海兰察、李侍尧还有崇道。
    两个当事人互相攻讦。
    和瞅了一眼于敏中,恰好被乾隆看到了。
    “皇上恕罪,臣斗胆君前言鬼神。先父多次托梦于我~”
    纵然是英明十全如自己,也愣是看不出来谁的嫌疑更大,谁在搅浑水。
    “你呢?”
    “臣近来潜心收集关于江南匪乱的一切信息,细思极恐。”
    于敏中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他很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他猜和心中也是一样。
    小太监匆匆离开,脚步好似猫一样轻盈。
    “。”
    乾隆一言不发,只是听着。
    立马接话道:
    “奴才附议。”
    “皇上恕罪,奴才一时间懵了。”
    指着他问道:
    “你看他做什么?”
    ……
    乾隆缓缓开口道:
    都是科举杀出来的顶级读书人,一目十行,看的飞快。
    皇上本就多疑刻薄,你姓刘的再搞什么鬼神。
    和眼睛一亮,心想老于你可以啊,越老越清醒。
    “老臣觉得通贼不可能。或是因为守城期间产生了龃龉,仇恨扩大了,一时间口不择言。”
    乾隆转向了一直沉默的内阁学士刘墉:
    以后大家的日子都会难过的。
    “你恐什么?”
    “刘统勋说什么了?”
    刚一跪下,乾隆就烦躁的一挥手:
    于敏中突然开口了:
    ……
    “召于敏中、和、刘墉。”
    “都起来,瞧瞧这些折子。”
    “先父一言不发,脸色焦虑,对我既摇头又叹气。”
    “臣恐的是世人皆知匪首李郁的枪炮犀利,却忽略了他的其他手段。此人做事无所不用其极,擅长交通官吏。或收买策反,或煽动造势。”
    乾隆这才有些失态,问道:
    “自从匪首李郁开始活动,周边就陆续发生各种蹊跷、不合常理的事,虽无实据,可臣隐隐觉得是此人的手笔。”
    “混账东西。”
    没过一会,几位大臣匆匆赶到。
    刘墉继续讲道:
    饶是他们宦海经验丰富,也被这种离谱的事搞的心头发麻。
    刘墉很罕见的没有符合两位御前红人的意见,而是说道:
    乾隆居然很罕见的没发火,而是点点头:
    “别说你们懵了,朕也有点懵。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互相指责对方通贼,甚至大打出手,还差点火并?”
    “倒是有几分道理。”
    两个旁观者,默默陈述事实,用词谨慎无比。
    保和殿内安静无比,只有殿外的风铃声隐约传入。
    “朕活了60几年,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等咄咄怪事。”
    今天圣心怀疑李侍尧,明天就能怀疑在座的所有人!
    你老刘家三代人,都踏马的一个德性。关键时刻假装“忧国忧民”,不顾同僚,不顾大局。
    ……
    乾隆一时间只觉得头疼,对于李、崇二人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恼火道:
    “传旨,李侍尧崇道皆戴罪入京,交三法司审查。”
    “。”
    这下轮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掌门人头疼了。
    乾隆冷不丁的又说道:
    “你们俩还是应该感谢李侍尧的,毕竟他把和琳、于运和给带出来了。”
    于敏中、和顿觉口苦,只能托词:
    “这都是托了皇上的洪福。”
    “不必紧张。江宁城那么大,突围出来也很正常,福长安也随他们一起冲出来了嘛。”
    有时候,
    语言艺术就是这么的微妙。
    总之,乾隆莫名其妙的一番话,搞的二人心里暗自叫苦,这浑水怎么就溅到自己身上了。
    ……
    于敏中突然心中一震,连忙禀告道:
    “老臣还有件事,需向皇上禀报。”
    “讲。”
    “臣的家族100余口陷在江宁,后不知为何,贼酋又释放了他们。如今人在淮安府避难。”
    “哦?”
    “或是贼酋不知他们身份,故而勒索钱财后,就没有加以戕害。”
    “这么说来,李郁此人倒是不嗜杀?”
    “似是如此。此僚或是为了收买人心,装出一副大度模样。”
    一番君臣奏对,语言艺术含量很高。
    若是普通人听了,只觉平淡无奇。
    可殿内角落伺候的总管太监秦驷,却是听出了许多的凶险。
    前些日子,粘杆处的人早就汇报上来了。
    于氏家族有一小半人陷在了江宁城,被贼兵俘虏。后贼酋亲自下令释放,派人驾船送至江北。
    据查,仍有五六年轻女子失踪,许是被贼兵祸害了。
    乾隆倒不会因为这件事就觉得于敏中和李郁有勾结。
    老皇帝虽刻薄寡恩,多疑残忍,但并不傻。
    今天只是想敲打一下于敏中这个老东西,顺便检测一下他的忠诚度。
    结果:大体满意!
    ……
    打了一巴掌,就该给个甜枣了。
    乾隆话锋一转:
    “于运和是的大儿子吧?有功名吗?”
    “回皇上,犬子今年四十有二。举人功名,老臣一直训斥他,要潜心科举,堂堂正正的入仕。”
    “不必如此。他既然署理江宁通判了,任上勤勉,那就留在淮安做个督粮道吧。”
    于敏中一愣,随即磕头谢恩。
    江苏省本有两名正四品督粮道。如今江南失陷,驻地自然不能循旧例,只能特事特办,暂且移江北。
    放在往日,粮道绝对是个肥缺。
    放在今时今日,却是个地雷。
    如果可以选的话,于敏中毫不犹豫,会让大儿子速速入京,随便在哪个衙门应个差,哪怕是理藩院也行啊。
    和开口了:
    “奴才请旨,和琳乃是胞弟,年幼无状,忝在总督府做个微末笔帖式,如今~”
    乾隆摆摆手:
    “到理藩院,继续做笔帖式吧。薪俸是微薄了点,不过有你这个哥哥可以打秋风,倒也饿不着。”
    “谢主子。”
    ……
    同样是显赫家族出身,
    于氏大公子,成了正四品粮道,还直接跳过了署理。
    和府的弟弟,依旧是七品笔帖式,除了那几两薪俸,一只耗子都指挥不动。
    放在旁人眼里,会啧啧感叹。
    皇上多关照汉臣,多关照老于家。
    只有少数看的透彻的精明人,才一眼清楚,这是把老于家架在火上烤。
    一江之隔,秋收在即。
    这个督粮道,可不好当哟。
    要供应江北大营,还要供应京师禄米,于敏中怕是老骨头都要榨干几根。除非,他不在乎这个大儿子的前程了。
    ……
    保和殿的这一场君臣奏对,足足持续了2个时辰。
    小太监甚至送了两次茶水和点心,防止皇上和三位臣子饿着渴着。
    乾隆旧事重提:
    “和你上次说的封锁硝石的事,朕琢磨了一下,评价是切中要害。”
    “奴才也就是灵感一现,没想到歪打正着。”
    “不,你确实提醒了朕,这或许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乾隆突然来了精神,眼神放光:
    “几次交战,都说贼酋的枪炮犀利,官兵吃了大亏。朕询问了内务府负责火器作坊的奴才,火药的原料当中,炭随地可得。可另外两样,尤其是硝石很难获得。”
    “朕反复思索,猜测贼酋的硝石来源是走私。”
    “咱大清的有些人,为了那点银子,脑袋都敢不要。”
    乾隆的语气逐渐严格,阴狠。
    他突然伸出右手掌,在空中狠狠攥成拳头,好似捏到了李郁的命根一样。
    “封锁硝石矿,打击走私。让贼酋火药逐渐枯竭。”
    “调集南方各省绿营兵,以八旗兵督战,轮番进攻江南,消耗贼酋的现存火药。”
    ……
    于敏中当即激动了起来,高声颂扬:
    “皇上之洞察锐利,千古罕见。江南匪乱,旬日可平。”
    乾隆矜持的笑笑,端起茶碗~
    却又听到一句:
    “可老臣担心,皇上的英明策略,会被底下人执行坏了。”
    和立马接过:
    “于大人所言有理。走私链条,斩断不易。需择一有魄力,有能力的干臣,作为钦差督办。”
    “老臣推荐刘大人。”
    刘墉一脸错愕,望着于敏中慢是褶子的侧脸。
    心想,你老东西没事吧?
    然而他看到了皇帝透过来的一缕眼神,充满了探询和期许。
    犹豫了片刻,也仅仅是片刻。
    他拱手道:
    “臣愿往。”
    乾隆点点头:
    “着军机处拟旨,内阁学士刘墉加体仁殿大学士衔,即日出京赴西南,督办硝石。”
    “凡走私者以及幕后庇护者,一经查实可当场斩首。无论官民。”
    “皇上圣明。”
    ……
    刘墉那片刻的迟疑,还是让乾隆产生了些许的不满。
    心中默默的和他爹刘统勋比较了一下,觉得儿子不如老子,远甚。
    三人磕头退出保和殿,慢悠悠的走在紫禁城内。
    和最年轻,可他可以放慢了步伐。
    于敏中最老,走的不紧不慢,晃晃悠悠。
    沿途太监宫女们见了,立马退避到道路两侧,靠墙让路。
    紫禁城,
    乃是天底下一等尊卑有序的地方,做什么都要讲究次序。
    活物要讲,死物也要讲。
    之所以不种树,除了防刺客的因素之外,还有害怕树叶不懂尊卑,不按序按旨掉落。
    太监走过,它掉一片。
    皇上路过,它敢掉一排。
    所以,全部砍伐掉!尽可能避免一切意外因素。
    ……
    到了宫外,于敏中一声不吭的上了马车,走了。
    和则是微笑,和刘墉道别。
    从今往后,若是江南贼酋还不缺火药,打出官兵哇哇叫。一切责任都在你刘墉。
    若是江南贼酋火药枯竭,改抡大刀片。首功归我,协功归你。
    总之,我和某人从来都站在不败之地。
    晃悠悠到了府邸门口,管家赶紧迎了上来。
    低声说道:
    “主子,陈辉祖进京了。”
    “嗯?”
    “他人已经去刑部戴罪,托人给咱送来了一些特产,还有~”
    “还有什么?”
    “还有一个女人。”
    ……
    和笑了:
    “我和某是好这口的人吗?”
    “主子是何等人物,对女娱向来不打紧。可这次的女人却不一般,素有女亮之称。”
    “什么乱七八糟的?”
    管家尴尬的解释道:
    “女亮,就是女中诸葛亮的意思。此女是陈辉祖的幕府第一智囊,并不以颜色侍人。奴才觉得这等稀罕人,主子或许~”
    “先找个僻静地儿养着。”
    管家立马悄悄退下了。
    他是最懂主子的,所以才大胆收下了陈辉祖的1000两门包。
    作为和府的大管家,他在府内是奴才。
    出了府邸,多少人排着队的想请他吃饭,他都不屑一顾。
    “小七姑娘,您这边走。”
    “刘管家,劳烦您了。”
    “不敢不敢。姑娘缺了什么,尽管找小的。以后,说不得还要您多多关照。”
    小七莞尔一笑,停住了脚步:
    “管家,为何这么抬举奴家?”
    “我家主子最爱和聪明人说话。姑娘一路劳顿,好好将养。主子哪天抽出空,自然会召见您。”
    小七点点头,默默的走进了安排好的两进客房。
    面积不大,可收拾的干净。
    所用器具也颇有档次,院门一关,就是自成一统。还有葡萄架,金鱼缸,秋千~
    管家还拨来了2个丫鬟,1个粗使妇人,还有个南方厨子。
    这等待遇,寻常姨娘也不过如此。
    都说官场之人擅长烧冷灶。
    高宅大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刘大管家的另眼相看,很快小院就迎来了第一波客人――无子嗣,亦无宠爱的和府女人们。
    ……
    在命运的洪流面前,人渺小的就像一粒沙子。
    陈辉祖痛哭流涕,哀求小七。
    小七默默流下了两行清泪,然后接受了安排。
    爱也好,恨也罢,总之和老陈家的缘分一刀斩断。
    未来若获得和宠爱,她也会适度的替老陈说几句好话。而且绝对不会落井下石,因为她是聪明人。
    同样感慨“我命由天不由我”的还有很多人。
    比如司马尚,他唬住了几个汉子护卫着他在大别山爬山涉水。
    一路上不断的和数人描述光明的未来。
    “你们不知,我和那江南王李郁,交情甚笃。”
    “你们护送我到了江宁,他一定会赏赐我官职,然后你们就做我的护卫。待遇肯定比白莲这边好。”
    这些汉子还能咋办呢。
    有根救命稻草就赶紧抓住呗,至少司马大人确实中过进士,当过知府的。
    还是相信他吧~
    ……
    而在长江江滩,同样有一人在感叹。
    他就是原江宁商会的会长,老高。如今须发散乱,粗布衣服。
    落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