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不会有尊严
作者:明镜要高悬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最新章节     
    第398章不会有尊严
    这七百多骑跑出去数百步后,突然慢慢停下,很多人回头看向叠州城,绝大部份人眼中都流露出失落之色。
    原本按照规定,他们可以带着全家人住进叠州城,但现在,都得回到自己的家乡,甚至连叠州城外,也不能再驻留。
    “不用再看了,草原和牧场才适合我们,这种大城,不是我们住的。”葛尔钦大声的鼓动族民们。
    “走,回家,贵族们一定会重用我们,我们是最强的战士。”达娃次也大声道。
    他的声音感染了大伙,众人心情瞬息高昂了很多。
    “驾。”七百多骑飞奔向各自的家里。
    宋军有规定,叠州城方圆内,东西两边一千步内不得有牧民,南北方向因为有山,所以是山下不得有牧民。
    等阿卖力他们跑出去几百步后,已经能看到前面黑压压的一片营地,大量的族民们盘踞在叠州城四周。
    他们当然知道是为什么,因为可以就近和宋人交易,族民们需要的一切生活物资,都可以从叠州城内外交易到,而且城内和城外的价格还不一样。
    以前,他们是宋军的时候,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在城内换购,但以后,恐怕不行了。
    咱们以前没有宋人的货物,不是一样生活,阿卖力心中暗暗的想着。
    “驾。”他奋力策马,很快冲向南面的区域,众人一哄而散,七百多骑纷纷寻找自己的家,有些人可能住的更远,还有人可能要折向南北,家在山上。
    阿卖力和葛尔钦住的比较近,两人一路往前。
    在宋军这么多年,阿卖力和葛尔钦都已经晋升到伍长,如果阿卖力不走,这次可能晋升副都头。
    但他们为了信仰,还是选择了回家。
    “怎么感觉人越来越多,一眼看不到头?”葛尔钦这时跟着阿卖力,两人降低马速,边走边说。
    族民们都在城外圈地,各自圈了一块地方,有的不用牧养,还有的专门帮宋人屯田,只有在更远的地方,才专门牧养。
    这边区域都是靠宋人生活的,要么帮宋人干事,要么帮宋人屯田。
    阿卖力脸色阴沉,想了想后道:“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几年,草原上的族民都要忘却本份了。”
    如果此时莫勇在这里,立刻就会反问他,什么是牧民们的本份?当贵族的奴隶吗?
    可惜这些人都是一根筋,葛尔钦重重点头,咱们不能忘本,咱们还是适合牧守。
    “阿卖力回来啦。”突然远处有熟悉的牧民们向他们打招呼。
    阿卖力脸上立刻挤出笑容,笑着回应。
    越往前,遇到的熟人越多。
    很多人开始问候他们。
    “又打赢了吗?”
    “看到扎次勒没有?”
    “葛尔钦越来越英武了。”
    “哈哈哈。”
    两人有些得意,很多人看向他们都露出羡慕之色,还有许多吐蕃的小娘们偷偷在观看他们。
    阿卖力高昂的挺起胸,希望让自己看起来更英武。
    约一刻钟后,两人穿过重重营地,又经过一条长河,长河边上还有农田,宋军让牧民们在这里屯出新田,两人惊讶的看到田边还有大型的水利风车。
    几年前他们离开时都没有,现在好像一切都变了。
    过了这条河后,对面人口更多了,也更密集。
    因为当年这里就是个交易集中区,宋军在这里开了个供销所。
    里面有各种物资,现在二三年没来,供销所变的更大,仅连绵的商铺就有一百多步长。
    供销所商铺外面有围墙盘绕,阿卖力两人到后,就看到围墙外面都是人,人们正排队进去换购,一般人们从南门进去,北门出来,保持人流的流通。
    当年他们走时这里也没有到要排队的地步,现在都需要排队了?
    因为刚刚进入元贞三年,过完年也没多久,宋军据说补允了大量的物资,全是牧民们喜欢的。
    阿卖力和葛尔钦骑着马看着外面排队的族民们,所有人脸上表情都很高兴,到处都是谈笑风声,两人不由感觉到一股百味杂陈的滋味。
    “先回家再说吧。”阿卖力突然道。
    葛尔钦点了点头,两人对视一眼,调转马头。
    他们的家距离这里不到一里。
    阿卖力家里还有父母,弟弟,妹妹四个字。
    他弟弟十八岁,妹妹十三岁。
    父亲和弟弟平时在叠州城帮宋人干活,每十天放两天,一个月有六天假,可以十天一休,也可以一个月一休。
    从叠州到这里骑马只要半个时辰不到,还是比较方便回家。
    他母亲和妹妹在这家里帮宋军制皮甲。
    宋军在供销所西五里外有个皮甲所,附近牧养的族民们把自己的牛羊皮卖给宋军,宋军在当地征招女子,帮他们缝制皮甲,或皮具,大部份都是比较简单的活,重要的活会由叠州城里的工匠们来处理。
    他们一家靠宋军生活,日子相当不错。
    阿卖力刚到家门外几百步外,表情已经有些震惊,当年离开时,他家中还是住的帐篷,可以随时迁移,但现在两三年没回,已经被盖起了土木结构的屋子。
    一连排四间屋子横在他眼前,四周还有围栏,围栏圈起有一百多亩地,他记得以前他家隔壁就有牧民的,显然现在是把地卖给他们并搬走了,这让他们的家圈起来一百多亩。
    里面还有马栏,牛栏等建筑,家里又养上了牛和马。
    当然,他们家主业不是干这个,养的基本是少量自用。
    吐蕃的牧民要向宋军交牛羊税,他们这种跟着宋军营生的,交的是其他税,不需要上交牛羊税。
    家中养起了牛马羊,意味着家里不缺肉吃,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如果是以前,这几头牛马羊还不够向贵族交税的。
    除了这些变化,家中还有不少其他牧民在,更有牧民陆续从远处过来。
    阿卖力呆呆看着家里的变化,等他的战马靠近时,屋子里突然钻出来一个年轻的女孩。
    那女孩也看到了阿卖力,片刻之后就惊呼起来:“阿佳。”
    “袄玛,哈哈哈。”
    阿卖力大喜,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妹妹。
    阿卖力跳下马,来到妹妹面前,欣喜的问:“阿玛呢?”
    妹妹说阿玛去交羊皮了,一会就回来。
    现在方圆十里内,家里有羊皮的都会交到阿卖力家,由阿卖力母亲统一收好后,记录,然后送给宋军。
    因为阿卖力的妹妹会识数和识字,帮忙记数。
    “你会识字?”阿卖力惊叫。
    “学了两三年了,我现在会好几百个汉字啦,还会记数。”阿妹甜甜的笑道。
    阿卖力刷的一下,脸色更不好看了:“学什么汉字,为什么要学汉字?”
    妹妹顿时一脸懵的看着哥哥,先在这里学会汉字,学说汉语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啊。
    接着妹妹又说,她已经帮自己想了个汉名,叫李美丽好不好听?
    “。。”阿卖力脸色越加难看。
    “不许取汉名。”阿卖力勃然大怒。
    妹妹被骂的一头雾水,她疑惑的道,现在四周的姑娘们都在取汉名,取汉名有优先权啊。
    “。。什么优先权?”阿卖力又惊又怒。
    宋军在四周有皮具厂,有供销所,收购皮料也好,出售物资也好,有汉名会说汉语的都优先。
    关键还有宋军愿意娶她们的族民,而要求就是要改汉姓。
    很多当地小娘们愿意嫁给宋军,但必须要改汉姓。
    妹妹十三岁了,最近也在琢磨着取外汉名。
    她思来想去,帮自己取了个李美丽。
    没办法,现在四周好多姑娘们名字差不多,什么李漂亮了,李美丽了。
    妹妹两三年也才学会几百个汉字,会用的不多,也就知道美丽代表什么意思,感觉很适合自己。
    阿卖力正要教训妹妹,告诉她宋人野心不小,想吞并他们的草原,不料有好多牧民也围过来,这些牧民都是方圆十里内的邻居,他们把自己的牛羊皮统一给阿卖力的母亲,然后送到宋军皮具厂加工,从而换得物资。
    现在大伙都纷纷云集到他们家中,等阿卖力母亲回来。
    很多人对阿卖力比较熟。
    “阿卖力,你回来了。”
    “几年不见,又英武了不少。”
    “怎么没穿宋军军甲?”
    四周陆续有人过来,家中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打听阿卖力有没有喜欢的小娘,估计是想介绍小娘给他。
    还有人问阿卖力现在什么职务了。
    阿卖力涨红了脸,只好道,伍长。
    “哇,伍长了?”
    “厉害啊,阿卖力熬出头了。”
    阿卖力教训妹妹的事被打断,只好先招呼着邻居们。
    这时,有个族叔把阿卖力拉到一边。
    他一脸不好意思的问阿卖力,能不能帮忙去供销所换购下东西?
    “。。?”阿卖力不知所以。
    族叔说,他有二十头羊想宰杀后,连内带皮一起卖给宋人供销所,但正常换购价格大概是五斤白糖加二十斤精盐,然后加上一些茶叶,布料,铁器工具等等。
    如果是吐蕃人中的宋军去换购,每样以多五分之一。
    即白糖可以多一斤,精盐可以多四斤,其他物资也都能多换点。
    当然,他不会白让阿卖力帮忙,可以分些阿卖力。
    阿卖力一听,脸再次涨的通红,因为他已经不是宋军了。
    “阿古,这事,我恐怕帮不了你。”阿卖力只好道。
    “为啥不能帮我?去年叠州城回来的扎西也这么帮我的。”族叔有些生气。
    叠州城内也是有吐蕃军人在驻守的,他们也时常回家,帮家中或隔壁邻居做事。
    “我――我-――”阿卖力正想说,我已经不是宋军了。
    突然四周一片喧哗,大伙纷纷扭头,原来是他母亲回来了。
    阿卖力的母亲骑着一匹马,马术比一些男人还娴熟,一会功夫从远及近。
    四周的牧民们纷纷一涌而上。
    “别急别急。”母亲哈哈一笑,从袋子里摸出一把长长的竹条。
    “严小牛。”开口先叫了个汉名。
    “我在,我在。”一个吐蕃人笑着举手。
    阿卖力不可思议瞪着他,这吐蕃人居然取汉名了。
    “宋军说的牛羊皮不错,可以去供销所拿你的东西了,你是全部换白糖和茶叶的吧。”
    “是的是的。”严小牛拿到手上,那长长的竹条上写着,白糖二十斤,绿茶十斤。
    严小牛以前喜欢喝奶茶,但现在喜欢喝宋人的绿茶。
    他换了大量的白糖和绿茶,他高高兴兴拿着这竹条走了,一会就可以去供销所换来自己的物资。
    阿卖力的母亲陆续把竹条给大伙,取了汉名的东西都比一般吐蕃人要多一点。
    现场顿时响起一阵不满的声音,有人表示自己也要取汉名,有人表示宁死也不会取。
    还有人道,你假装取一个就行,有好处为什么不这么干。
    那人道,我听不惯别人叫我汉名。
    阿卖力母亲好不容易把东西分完,这才有机会和儿子说话。
    “阿玛。”
    “看看我英勇的扎西。”母亲慈爱的摸着他的头,笑问:“这次回来能住多久?”
    “不走了。”阿卖力道。
    “?”母亲也是一脸蒙。
    “我不当宋军了,我回来陪着阿爸阿玛。”
    “?”母亲和妹妹一脸惊呆的模样。
    四周突然陷了一片安静,阿卖力略有些惊恐的看着母亲和妹妹。
    母亲正看向四周的一切。
    连排的房子,圈养的牛马羊,还有围起来的一百多亩地。
    她又想到家中好不容易这几年存起来,用也用不完的钱粮,甚至还有一锭大银子。
    “怎么办?怎么办?”她喃喃自语,表情有些惊恐。
    “什么怎么办?”阿卖力道:“咱们回老家,去逻些,然后找个地方,继续牧养。”
    母亲突然就暴怒了,她几乎要哭出来:“当年好不容易逃出来,现在又要回去给他们做牛做马吗?”
    “在这里不是一样给宋军做牛做马?”阿卖力也怒道:“我差点战死在西夏。”
    “这里十年交的税也不如在逻些一年交的税啊。”母亲哭道:“你跟着逻些的贵族们,不是一样要上战场,逻些三抽一啊,你的父亲,你的弟弟,都可能被抽上。
    “你在逻些不会有尊严的。”阿卖力的母亲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让阿卖力大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