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相见欢
作者:黯淡星L   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     
    枣祗交待完这些,便让出了场地,要他的学生们轮流体验一下使用耧车的感觉。
    他自己则回到了田垄上,看着诸生或跃跃欲试,或犹豫徘徊,但终究所有学生都下了地。
    不过枣祗还是暗暗记下了那些犹豫之人的名字。
    不下地如何研究农桑?
    思索间,枣祗觉察到有人来到自己身边,回头望去,正见来人在同他搭话:“敢问可是鸿都门学农科文学枣君?”
    枣祗见来人相貌堂堂,颇具阳刚之气,不似宦官,答道:“正是在下,敢知阁下是?”
    “在下赵云,我家郎君请君相见,不知枣君可有闲暇?”
    枣祗到底在京中根基浅薄,也没什么消息渠道,听到赵云的名字,竟不知道赵云是谁。
    他虽不是趋炎附势之人,却也深知这西园绝不是寻常人能随便进来的,少不得是个贵戚子弟。
    人家过来延请,虽然正主没亲自来,却也称不上有多失礼,枣祗遂问道:“我的学生还在此处,不知阁下家中的郎君在何处?”
    “不远,就在那边的水车处。”赵云遥指给枣祗看,只是在转身的空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露出了腰间的三采黑绶。
    枣祗虽不知道赵云是谁,但绶带还是能认出来的,心中凛然,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赵云指完后,看向枣祗,将枣祗的情绪变化收入眼中,强调道:“并不会耽误枣君多少时间。”
    枣祗知道容不得自己拒绝了,干脆道:“我先去同诸生说一下,君先请……”
    西园中的水车枣祗是知道的,别处的水车大多以人力或是畜力驱动,西园却有一架水车乃是借着水流之力将水从低处引至高处。枣祗听说这架水车是由中常侍毕岚组织建造的,也因此,结合竹纸等,枣祗对毕岚的印象很好。
    他和赵云抵达时,见到赵云口中的郎君果然在那一架自动的水车旁。
    但在场的不止一人,除了枣祗知晓的负责主管西园的中常侍毕岚外,还有数个高矮不一的少年郎。
    赵云过去时没说话,枣祗亦然。
    枣祗起初只当是贵戚子弟,但他注意到毕岚侍立在一旁,态度毕恭毕敬――毕岚当初对待太常蔡邕都没像今日这般恭敬。
    他不傻,终于意识到了赵云口中郎君的身份。
    靠近时,枣祗听到少年郎之间的谈话――
    “还是要再简化一些……目前的水车还是难以推广。”
    “使用水力比起人力畜力好处有很多,但水力常不可控,必要时候,还是得保留一些用人力的装置。”
    “今年春雨虽未迟,但夏雨却迟了些时日,谁知道下一场天灾什么时候到来……得早做准备,水车比曲辕犁还有复杂贵重,得想办法尽可能地把水车推广出去。”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枣祗听到了一两个他未闻过的词语,但望文生义,结合水车,倒也不难理解。
    少年郎们没让他听多久,很快他就被赵云介绍了出去。
    少年郎们一同作揖行礼,枣祗拱手回礼,这么平常的画面让枣祗一度怀疑起了自己的猜测。
    但毕岚的态度做不得假,少年郎们看着都英姿勃发……噢,其中一个例外,但其能混迹其中,一定有真才实学吧!
    而另一人隐隐之间有众星捧月之势,方才的话也是出自他口。
    其话语中蕴含的信息,也足以说明来人的身份――天子!
    想到这,枣祗心头一阵激动,他从来都不是隐士,也不想做隐士,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枣祗没有猜错,但此时刘辩并不知道他眼前这位屯田的大才心中所想,也不知道枣祗有没有猜出他没有故意隐瞒的身份,只问道:“枣君对于水车可有什么见解?”
    枣祗很想有见解,但他说不出来,此非他所长。
    在他看来,眼前的水车就已经称得上巧托天工了,反正他凭空是造不出来的。
    想了想,枣祗答道:“窃以为,就算此水车尚有不足,但已经足以使用了,若能……推广,足以和三脚耧车相媲美。而且我观察多年,多条河流水量皆较往年下降。”
    “君言之有理。”刘辩分享过改进意见后便从水车旁离开。
    随着气候愈发寒冷,降水量和冰川融水也势必会减少,河流水量下降是可以预见的事。
    枣祗靠着自己的主动观察留意到这些……刘辩忽然有些觉得让枣祗担任鸿都文学是否有些大材小用了?
    可他转念一想,培养实干的人才同样重要。而枣祗的课他旁听了,确实上得挺好。
    刘辩又问道:“枣君在门学授课也有些时日了,君以为,门学诸生之中,可有能造出类似此水车之人吗?”
    “确实有些聪颖之辈,但能否造出来此类物什,还在两可之间……”枣祗可不敢太肯定。
    总归是有些希望的……
    一行人一路往前闲逛,只当是闲聊。
    与枣祗说着话,刘辩忽然问与他同行的王粲道:“仲宣若厌烦了太学,来此也不错,枣君是有大才之人,可以为师矣。”
    王粲还没反应过来,枣祗听到后面一句称赞,只觉得一个激灵从尾巴骨传到了天灵盖,真正意义上的头皮发麻。
    他发誓,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句话。
    王粲历史上曾写过《刀铭》,其上记录的铸造法便是灌钢法,他在文学之外,对这些奇巧之物还是感兴趣的,尤其是他现在年轻,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时候。
    所以哪怕他明知道刘辩话中其实没有强令他的意图,却还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王粲话音刚落,一旁又有一个声音传来――“亮愿与仲宣兄同来。”
    王粲有好奇心,不过十二三岁的诸葛亮好奇心更重。
    一旁的诸葛瑾望着跃跃欲试的弟弟,已然劝阻不得了。
    之后,刘辩又问起枣祗在雒阳的衣食住行,聊表关切。
    在得知枣祗现在还在雒阳租房后,一直跟着的毕岚马上说道:“西园北边还有些空置的房屋,距离鸿都门学亦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