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赵匡胤内斗,李渊啃儿子,武则天西征,朱元璋明志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李渊非常的不淡定。
    这位大唐皇帝在确定让李世民成为太子之后,基本上就属于一个放权半隐退的状态。
    朝堂上的大唐国事,只要是李世民开口的,李渊就从来没有反对过。
    以至于许多李渊时代的老臣都在私底下暗自吐槽,觉得自家这位皇帝陛下似乎过于纵容太子殿下了。
    听到了李渊的询问之后,萧瑀忙道:
    “陛下,今天是大唐钢铁战舰下水的日子,太子殿下已经出发前往江南了。”
    李渊长长地哦了一声,拍了一下脑袋,笑道:
    “你们看看朕这个记性!”
    与此同时,大唐杭州。
    李世民站在一艘钢铁战舰上,看着码头上的人群渐渐离自己远去。
    咸腥的海风吹了过来,他下意识地转头看着蔚蓝无边的大海。
    对于这位戎马征战多年的太子殿下而言,是一种非常新鲜的感觉。
    “呕!”
    一旁传来了长孙无忌的呕吐声。
    这位大唐宰相,可耻地晕船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对着身边的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东宫诸将开口道:
    “大唐的将来,将会是海洋和陆地各一半。”
    “你们谁有兴趣转到海上吗?”
    诸将对视一眼,都有些迟疑。
    程咬金干笑一声。
    “臣这辈子的功夫都在马上,这大海实在是有点陌生啊。”
    其他人大部分也都是这种看法。
    大唐虽然已经普及了火器,但至少还有战马!
    而大海,对华夏文明而言,还是太过于陌生了一些。
    但也并非就完全没人动心。
    张亮往前一步,沉声道:
    “殿下,臣向来喜欢大海,就让臣来试一下吧。”
    李世民嗯了一声,注视着蔚蓝的大海,良久之后才悠悠开口。
    “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什么国家能和大唐敌对了,真正能对大唐造成一些威胁的,恐怕也只有这片大海了。”
    这位年轻的大唐太子,这一刻似乎有些意兴索然。
    贞观世界。
    依旧还是李世民,但已经从年轻有为的太子殿下,变成了执政多年的贞观大帝。
    李世民摸着胡须,缓缓开口。
    “朱翊钧的教训还是非常深刻的,大唐今后的太子必须要熟读《帝范》,绝对不能犯和朱翊钧一样的错误。”
    说话时,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
    在帝范之中,其实就有后宫不得干政的内容,毕竟也详细讲述了后宫干政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但从盘点视频李隆基篇就可以看出来,历史上的李治压根就没有当回事!
    不当回事也就算了,李治纵容后宫干政的结果可是武周代唐。
    要不是武三思和武承嗣两个人都是上不得台面没有能力的废物,那大唐真的就要四世而亡了。
    再考虑到武则天事实上是李治小妈的事实,李治在这件事情上的槽点简直是太多太多了。
    李治自然明白自家父皇的想法,闻言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父皇放心吧,儿臣绝对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犯错了。”
    李世民嗯了一声,点头道:
    “你最好是这样。”
    房玄龄咳嗽一声,非常及时地帮助李治转移了话题。
    “陛下,咱们大唐接下来的战略要怎么走?”
    李世民闻言,有些无聊地打了一个哈欠。
    “还能怎么走?陆地和海洋两边都要一起扩张,速度能快就快,不能快慢一点也行。”
    李世民这一刻是真的觉得挺无聊的。
    吐蕃也灭了,突厥也亡了。
    就连金幕视频之中播放过的,对华夏不敬的女真、倭国和高句丽,也统统都干掉了。
    举目四望,大唐固然只是占据了亚欧大陆的东半部分,但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值得李世民提起劲头的对手了。
    波斯帝国?
    东罗马帝国?
    这两个帝国听起来牛皮哄哄的,但事实上,两个帝国加一起面积都不到如今大唐帝国的两成!
    和他们玩,也不过是大人欺负小孩子而已嘛。
    甚至,连金幕评分,都让李世民有些不太提得起兴趣了。
    毕竟都已经拿过一次第一名了。
    李世民想了想,对着李治道:
    “为善啊,从今天起,你每天都去三省之中轮流听政吧。”
    “记住,你只是去听政的,不得干涉三省长官们对政务的处理。”
    李世民现在的想法也就是培养李治了。
    李世民虽然有很多个儿子,但是在他的心中,只有长孙皇后生出来的三个儿子才是皇帝位置的继承人。
    既然李承乾和李泰都已经被证明是不成器的东西,那么接下来李世民要做的也就是精心培养李治了。
    武媚娘的事情,其实也并没有太被李世民放在心上。
    大唐的根脚能上溯到鲜卑人建立的北周乃至是西魏,在这方面明显是比其他的华夏王朝要开放不少的。
    武媚娘区区一个才人,在李世民眼里不过是一个有生命的玩具罢了。
    年轻人好色一点很正常。
    反正武媚娘也死了,就算将来李治好色,也不可能再弄出另外一个武则天了。
    金幕可是明明白白地说了,武则天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李治总不可能这么倒霉,随便爱上一个女人就都能成为华夏女皇帝吧?
    呃,也不是不可能。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自己或许需要想点办法,防止一下这种情况。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也不由涌起一股荒谬的表情。
    朕堂堂千古大帝,竟然还要担心被一个女子篡夺江山?
    这恐怕是其他朝代之中,连亡国昏君都不会去操心的事情吧。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武周世界之中,武则天脸上的潮红刚刚退去。
    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小心翼翼地侍奉武则天更衣,然后退了下去。
    最近这段时间,两兄弟能明显感觉到武则天对他们的态度变化。
    如果说之前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感情的话,那么现在的武则天就单纯是把张家兄弟当成玩具了。
    这种变化让张家兄弟心中恨透了高欢,脑袋里想的都是怎么悄悄派人去把高欢的坟墓给掘了,来个挫骨扬灰!
    武则天很快就来到了殿前,看着已经在这里的长平公主和狄仁杰。
    “有事?”
    狄仁杰点了点头,道:
    “回陛下的话,哥舒翰已经抵达京师,正在等待您的召见。”
    高仙芝和哥舒翰,是武周征西军的主帅和副帅。
    之前高仙芝回朝述职,如今则轮到了哥舒翰。
    很快,哥舒翰就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臣见过陛下。”
    武则天看着浓眉大眼的哥舒翰,露出笑容。
    “爱卿不必多礼,说一说你们这一次西征的收获吧。”
    哥舒翰点了点头,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
    在灭亡了吐蕃之后,大唐征西军的目标就转移到了刚刚占据中亚的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处于阿拔斯王朝和倭马亚王朝交替的激烈内斗之中。
    两大王朝分别以大马士革(倭马亚)和巴格达(阿拔斯)为核心城池,在中东地区进行着交锋。
    故而,大唐征西军在一开始进入阿拉伯帝国东部的呼罗珊地区时,几乎没有碰到什么像样的主力。
    随着大唐征西军占领了呼罗珊重镇布哈拉城,并一路沿着兴都库什山脉北侧攻城掠地,以波斯人作为主体的阿拔斯家族终于坐不住了,派出了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前来抵挡。
    双方在河中地区的西部一带爆发了战争。
    武则天听到这里,打了一个哈欠。
    “杀了多少?”
    武则天甚至都没有去问胜负。
    在她看来,有了金幕的加持之后,如果大周的军队还能输给任何一个冷兵器国家,那太阳都要从西边出来了!
    哥舒翰脸色不变地回答道:
    “杀了三万,俘虏一万余人。”
    这个数字基本等于全歼了,武则天显然很满意。
    “好,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军巴……”
    哥舒翰补充道:
    “巴格达。”
    武则天皱眉道:
    “这些个异族,起个名字都奇奇怪怪的。”
    “等把巴格达拿下了,就改个名字,所有名字都得华夏化。”
    哥舒翰道:
    “臣遵旨。”
    “还有,就是关于当地教派的事情,臣想请问陛下怎么处理?”
    和罗马、波斯等帝国不同,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发源于教派的国家,而并非来自国王。
    最开始的四大哈里发也都是来自于帝国内部的推举,直到倭马亚家族杀死哈里发迁都大马士革,才建立了和其他帝国一样父子相传的皇帝制度。
    武则天沉吟片刻,开口道:
    “那就直接摧毁当地的教会,但允许信徒保留信仰。”
    “大周内部已经有儒教、道教和佛教,也不用担心再多一个教派了。”
    “至于治理地方的事情,自然会有中书省进行跟进,尔等无需操心。”
    信仰总是会在刀剑下屈服的,这是历史上被无数帝国所证明的事情。
    包括阿拉伯帝国的信仰传播,同样也是通过刀剑的方式来进行的。
    说完之后,武则天看着哥舒翰,好一会没有说话。
    哥舒翰莫名地有些心慌,忙道:
    “若是陛下没什么吩咐,臣就告退了。”
    武则天笑呵呵地开口。
    “你怕什么?朕又不会把你吃掉,下去吧。”
    哥舒翰行礼之后赶忙快步离开。
    武则天哼了一声,转头看向了狄仁杰。
    “狄卿,你打算怎么对这些地方进行征服啊?”
    狄仁杰不假思索地开口。
    “效仿秦朝故事便是。”
    车同文,书同轨,行同伦。
    华夏在教化这方面,可是有很强经验的。
    不然也不可能从黄河中下游的一隅之地,传播到如今整个东亚大陆。
    武则天皱了皱眉头,有些烦躁地开口。
    “教化实在是太慢了。”
    像这种教化,没有个一两代人的时间,连最基本的一点成果都看不到。
    对于老年的武则天来说,她最缺少的显然就是时间。
    狄仁杰笑道:
    “陛下,一两代人其实已经很快了。”
    “另外一个办法是把当地百姓尽数屠戮并贬为奴隶,从中原移民过去。”
    “可咱们华夏人的乡土情结太重,这种方式反而会导致中亚和西亚地区长久无法为朝廷提供税赋,还要从国库不断吸血对其进行支援。”
    武则天吐出一口气,对着长平公主道:
    “你也要多多参与到这一次的西征军务、政务之中,将来统治大周时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长平赶忙开口道:
    “儿臣明白。”
    很快,长平和狄仁杰都退下了。
    张昌宗和张易之站在殿门口,见两人出来,正准备进去服侍武则天,却被拦住。
    “陛下有令,两人大人可以出宫回府了。”
    两人闻言不由大感疑惑,但又不敢违背张昌宗和张易之的命令,只能转身离开。
    突然,两人下意识地抬头。
    在两人面前,几名身材高大强壮、明显带着异域风情的男子正在宫廷侍卫们的押送下缓缓走过,朝着武则天的寝殿而去。
    “这……”
    张易之和张昌宗对视一眼,都发现对方的脸庞出现了不可遏制的扭曲。
    大宋世界。
    东宫之中,赵德芳和几名宰相分主宾落座。
    这几名宰相或多或少都曾经给赵德芳上过课,像赵普本人就在东宫之中有官职(太子太保),双方之间的聊天氛围还是相当不错的。
    赵普咳嗽一声,笑道:
    “不瞒太子殿下说,老臣等最近总觉得陛下的性格有些变化,莫非是宫里出了什么事情吗?”
    赵德芳愣了一下,有些疑惑。
    “宫里?宫里没什么事情啊,最近挺好的。”
    “呃,父皇最近比较宠萧妃,萧妃好像已经有身孕了,算么?”
    几名宰相闻言,表情都有些微妙。
    萧妃就是萧绰,曾经辽国皇帝耶律贤的皇后,亡国之君耶律隆绪的母亲。
    萧绰三十多岁的年纪,按照这个时代的看法已经属于年老色衰了。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的徐娘,那可是用来指代三十岁女子的……
    赵普干咳一声,道:
    “陛下子嗣兴旺,当然也是大宋的福气。”
    几名宰相拐着弯,各种询问赵德芳。
    赵德芳一脸懵懂,一问三不知,总之就是没个准话。
    这下子,几名宰相是真的淡定不下去了。
    赵普深吸一口气,沉声开口道:
    “太子殿下,老臣斗胆问一句,不知道对于杨业最近受命调查那些诬告臣等的事情,陛下那边是什么看法呢?”
    赵德芳闻言,表情也开始变得严肃了起来。
    “不瞒各位说,本宫其实对这件事情了解的也不多。”
    “各位大人不必担心,既然是诬告,最后肯定会还各位大人一个清白的。”
    几名宰相的脸皮不约而同地抽动了一下。
    诬告当然不怕,但问题是那真不是诬告啊!
    赵德芳又正色道:
    “咱们大宋和其他王朝是不一样的,大宋的宰相俸禄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冠。”
    “有这么丰厚的收入,本宫也相信诸位大人一定不会去做那些损公肥私的事情,一定让杨业把事情查得水落石出!”
    赵普等几人:“……”
    其实赵德芳说的也不算错。
    大宋宰相的俸禄确实是非常优厚的,而且在大宋最近这些年各种行业大爆发后,俸禄更是水涨船高。
    以赵普为例,一个月的俸禄就有一千一百贯(一贯约等于一两),一年下来单单是俸禄就达到现银一万三千两百两。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以房价而论,大宋汴京城如今靠近皇宫的核心地段宅子,小一些的五万两,大一些的也不过将近十万两。
    只要当个几年宰相,赵普就能买到大宋全天下最最核心地段的宅子,而且是全款买房!
    此外,赵普还能获得禄粟(粮食)、衣赐(衣物)、以及职田(可以理解为俸禄田,产出作为收入的一部分)等福利。
    在职期间,大宋朝廷还会免费提供给赵普符合宰相地位的宅邸,足够数量的仆役,并对赵普的宰相服饰每年定期更换,并默认宰相享有获得下级官员送礼的特权。
    而且,宋朝宰相还有退休金!
    按照赵匡胤最近发布的旨意,担任宰相超过五年,按照在职期间的待遇领取退休金;超过三年不到五年,领取在职期间七成的退休金;其余不超过三年的,领取在职期间五成的退休金。(注)
    只要当五年宰相,即便不算什么人脉、影响力之类的东西,单单是物资收入都足以让一个人度过财务自由的一生了。
    可惜的是,有一句话说得好。
    人心不足蛇吞象!
    都已经是宰相了,总得照顾一下家族子弟,总得帮扶一下恩师后人,自家学生吧。
    很多东西,都是潜规则。
    不查,大家都相安无事。
    一查,全是毛病问题。
    赵普苦笑一声,对着赵德芳道:
    “太子殿下,臣等就说实话了吧。”
    “不知道陛下究竟要老臣等怎么做才满意呢?”
    赵德芳沉吟片刻,开口道:
    “不瞒各位说,其实本宫还真想起一件事情。”
    “前几天本宫去给父皇请安,无意中和他聊起大清军机处,感觉父皇似乎还是很喜欢这个机构的。”
    听完赵德芳的话之后,在场的所有宰相都变得安静下来。
    军机处?
    那可是要命的东西啊。
    有了军机处之后,宰相这个职位都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
    赵普露出迟疑表情,开口道:
    “军机处这种机构,实在是和大宋建立的宗旨不合啊。”
    “老臣等也是担心,有了军机处之后,像徽宗、钦宗这些历史上就已经出现过的无能皇帝,恐怕会更加的无法无天了。”
    赵德芳嗯嗯点头,道:
    “谁说不是呢?本宫当时也是这么和父皇说的。”
    “本宫说,各位宰相都是经验丰富之人,既然他们觉得大宋不合适,那军机处不必设立也可。”
    “如今大宋的制度就很完美嘛。”
    “只是父皇听完之后就很生气,还把本宫骂了一通,说什么将来如果大宋再出个宋徽宗就是本宫短视所导致。”
    “唉,让各位宰相见笑了。其实这件事情本宫也帮不上什么忙,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几名宰相心情复杂地离开了东宫。
    赵普走着走着,突然开口道:
    “咱们可绝对不能答应设立军机处啊,不然士大夫还拿什么来和皇族共治天下?”
    另外一名宰相忧心忡忡地开口。
    “可要是不答应陛下的条件,咱们眼下的麻烦恐怕……”
    这句话并没有说错,但所有宰相都明白。
    皇帝可以世袭,宰相却不能世袭。
    皇帝想要整一个宰相,那可是有一万种办法。
    赵普没好气地开口道:
    “各位,难道你们想要成为将来被无数士大夫指着脊梁骨痛骂的罪人吗?”
    几名宰相沉默了。
    又过一会,另外一名宰相沈义伦开口道:
    “老夫算是想明白了,这件事情无论答应还是不答应陛下,都有大麻烦。”
    “等会老夫回去就上奏折告老,想来陛下念在老夫给大宋效忠多年的份上,肯定不会再追究老夫了。”
    赵普急了,忙道:
    “沈大人,你怎么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告老呢?”
    沈义伦摇了摇头,对着赵普道:
    “赵大人,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我是真不想,也不敢和陛下斗下去了。”
    “也希望各位好自为之吧。”
    说完,沈义伦自顾自地走了。
    看着沈义伦的背影,赵普良久都说不出话。
    等回过头来,才发现其他几名宰相也走远了。
    赵普呆滞片刻,叹了一口气。
    “天意难违啊。”
    大元世界。
    刘秉忠兴冲冲地走进御书房之中,对着忽必烈禀报。
    “陛下,咱们大元的兵马已经登陆倭国的九州岛,并且取得了一场大胜,斩首过万,俘虏两万人!”
    忽必烈闻言,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刘卿家啊,记得按照之前的旨意,把倭人全部都弄回来,让他们作为大元的奴隶!”
    蒙古帝国时期其实是很喜欢屠城的。
    但对忽必烈这位接受了汉化的皇帝而言,他现在逐渐转变了观念。
    屠城多不好啊,城里的人都死完了,将来的税收怎么办?
    没有了人,谁来给大元当奴隶?
    大元眼下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尤其是死亡率极高的修缮黄河工程,谁来当劳工?
    忽必烈兴冲冲地开口。
    “立刻拟旨,一定要告诫前线的将领们,多抓人,少杀人。”
    “只要是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人和女子,统统都能算斩首。”
    “抓得越多,朕给他们的赏赐越多。”
    刘秉忠沉吟片刻,开口道:
    “其实臣还有一个建议。”
    “不如让倭人自己帮大元抓倭人?”
    忽必烈闻言心中一动。
    “刘爱卿的意思是……”
    刘秉忠笑呵呵地开口道:
    “倭国的地形陛下您也是知道的,七八成的土地都是山啊。”
    “若是倭人往山里一躲,咱们的军队又不熟悉地形,怎么好抓呢?”
    “但是让其他的倭人贵族去抓,他们可是熟悉当地的,这不就是事半功倍了嘛。”
    忽必烈眼睛亮了起来,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朝廷还可以给那些倭人贵族一些好处,嗯,对。”
    “只要抓的倭人够多,大元可以承认他们的身份地位,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将来在大元之中参加科举,出任官职。”
    刘秉忠微笑道:
    “陛下果然英明!”
    忽必烈呵呵一笑,满脸期待。
    “听说在倭国之中至少有一百万人口,只要能抓个五十万的青壮劳力过来,就能解决大元眼下人手不足的困难了。”
    这些年大元也陆陆续续进行了许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蒙、汉、色目同等对待。
    除了这三种人之外,其他族则并不承认为大元国民。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倭人奴隶在大街上被汉人骑马撞死,那么这个汉人只需要赔偿奴隶主一些钱就行了。
    反之,若是一个汉人在大街上被蒙、色目人故意撞死,那么就必须要法办。
    当然,大元毕竟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难免还是会出现偏袒蒙古人的行为。
    但总体而言,现在大元境内汉人的处境比之前已经全面提升。
    大元还规定,每年科举定额录取两成蒙古人和一成色目人。
    至于为啥不规定汉人,因为剩下的七成名额必然是被汉人垄断,没有任何悬念。
    此外,在南方的退牧还耕行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
    大量的汉人百姓获得了耕地,各种商业、手工业也在迅猛发展。
    有了诸多汉人官员的加入,蒙古帝国原先对地方那种非常粗略的统治制度也被华夏历代皇朝更加严密的官吏制度所取代。
    包税制也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宋朝的税收制度。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大元的国库收入连续好几年翻倍上涨。
    至于蒙古帝国的贵族们,忽必烈也非常慷慨地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如今大量的新兴行业,里面都有许多蒙古大贵族家族的投资。
    有了金幕的指点,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极其迅速,投资其中的蒙古大贵族们赚得盆满钵满。
    有了如此可观的利益在,蒙古大贵族们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潮。
    甚至许多大贵族专门派出家族之中的核心子弟进入这些新兴产业之中进行学习,以更好地赚取利润。
    忽必烈感慨道:
    “没有金幕之中的大元和现在的大元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刘爱卿你能想象吗?以前那些家伙酒宴上除了聊骏马就是女人,现在三句话离不开投资、利润、产业规模!”
    刘秉忠想象了一下一群蒙古络腮胡大贵族聚在一起,口沫横飞地聊投资的场景,嘴角也忍不住扯动了一下。
    “陛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在,什么事情都能办,容易办!”
    忽必烈点了点头,深有体会地开口。
    “谁说不是呢?以前都是哭着喊着要去漠北掌控军权,现在一个两个就想去江南,去南方赚大钱!”
    “漠北简直是求都没人去了,哈哈。”
    由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的存在,元朝一直都在漠北驻扎重兵进行防御。
    但漠北和大都之间隔着几千里的大漠,这也就导致漠北主帅手握军权又很难钳制,在皇位更替时特别容易领兵南下篡位。
    可现在嘛,谁没事去漠北吃沙子?
    去南方,坐在景致美妙的园林之中,享受江南女子的温婉,看着每天白花花的银子不停地流进自己的口袋,这不香吗?
    造反成功就算了,不成功可是要死全家的。
    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就够了!
    由于实在是太多皇族希望前往江南,以至于忽必烈现在都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在杭州城设立一个陪都了。
    忽必烈笑呵呵地和刘秉忠聊了一会,然后开口道:
    “现在的大元,虽然不再是蒙古人一言九鼎的大元,但却是蒙古人能享受到最好生活的大元。”
    “成吉思汗是伟大的,但是就连伟大的成吉思汗也无法让所有的蒙古人获得今天这样的好生活,更没有办法解决大元作为异族王朝必然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金幕给朕带来的融合,兼收并蓄,实在是太好了。”
    “朕觉得,蒙古人的许多旧习俗也该一并改易,彻底向华夏看齐才对。”
    刘秉忠闻言愣了一下,忙道: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
    “啊?”忽必烈看着刘秉忠,愣住了。
    朕一个蒙古人皇帝想要让蒙古人全面汉化,你一个汉人大臣反而不同意?
    刘秉忠正色道:
    “华夏,来源于诸夏一词。”
    “何谓诸夏?便是来自天下各个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共同的文明感化而走到一起,最终成就了华夏文明。”
    “以如今大元而论,江南温婉,关中豪放,中原坚韧,各种地域风情不胜枚举。”
    “岭南人和西北人,虽都是汉人,但肤色、身材迥异,衣食风俗更是大相径庭。”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都是华夏人。”
    “这便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草原之上,水土本就和其他地方不同,养出不同的风俗人情也是理所当然。”
    “华夏既然能有关中风情,江南风情,中原风情,如何不能有草原风情?”
    “陛下若是强行将草原风情更易导致消亡,反而是华夏文明的一大损失了。”
    忽必烈听完,心服口服地点头。
    “刘爱卿啊,还是你受华夏文化熏陶够久,站得高,看得远。”
    “你说得对,江南可以是华夏,中原可以是华夏,草原自然也可以是华夏。”
    “只要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天下处处都可是华夏!”
    刘秉忠迟疑半晌,道:
    “呃,女真、倭国和高句丽不能是华夏,陛下。”
    忽必烈哈哈大笑。
    “那是自然!”
    大明世界。
    朱元璋双手抱胸,注视着面前的大殿广场。
    广场中,一辆汽车正在漂移。
    轮胎发出了吱吱的声音,烟雾升腾。
    终于,一个漂亮的漂移结束,朱棣的脑袋从驾驶室里冒出来。
    “父皇,怎么样?儿臣可是练了好几个月呢。”
    朱元璋上去就是一巴掌。
    “蠢材,你堂堂大明太子这么开车,是想要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车祸而死的皇太子吗?”
    朱棣脑袋一缩,忙叫道:
    “有安全气囊的,还有安全带!”
    朱元璋双目一瞪。
    “还敢顶嘴?”
    “安全,安全,就你朱老四在的地方最不安全!”
    朱元璋啪啪连扇,打得朱棣抱头鼠窜。
    朱高炽站在一边,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终于,朱棣成功跑远,朱元璋停下脚步,气喘吁吁。
    “逆子,你给朕过来!”
    朱棣忙道:
    “父皇,您说不打我,我就过去。”
    “朕不打你!”
    朱棣一脸狐疑。
    “父皇,您说话不算话太常见了,之前您还说如果儿臣搞定了瓦剌鞑靼和倭国,您以后都不会责怪儿臣了。”
    朱元璋大怒。
    “好你个朱老四,你有种就一辈子别靠近朕!”
    ……
    一番折腾后,爷孙三人坐在一起吃饭。
    朱高炽抬头看了一眼有些鼻青脸肿的朱棣,嘴角忍不住弯了一下。
    他不敢笑出声,赶紧低头对付起面前的菜肴。
    朱棣把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瞪了朱高炽一眼。
    臭小子你等着,一会回东宫看我怎么收拾你。
    朱元璋哼了一声,缓缓开口道:
    “汽车也弄出来了,是该准备一下,把西边那几个蒙古人的汗国都给灭掉了。”
    除了大元王朝之外,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了四大汗国。
    分别是金帐汗国(长子术赤一脉)、察合台汗国(次子察合台一脉)、窝阔台汗国(三子窝阔台一脉)以及伊尔汗国(幼子托雷一脉)。
    其中,窝阔台汗国是最短命的,建立不久就被大元联手察合台汗国给灭亡了。
    其次是伊尔汗国,在大明洪武二十年被来自西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所灭亡。
    如今尚存的就是东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
    朱棣跃跃欲试,开口道:
    “父皇,听说那个来自西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口口声声自称自己是什么成吉思汗的后裔,叫嚣着迟早要东征灭掉大明呢。”
    “能不能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去和他碰一碰?”
    朱棣说话的时候,其实也就是随口一说。
    在成为皇太子之后,无论是出征漠北西域还是倭国,朱棣可都是磨破了嘴皮子。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棣,淡淡道:
    “行,等汽车完全列装军队之后,你就领兵西征吧,让蓝玉当你的副帅。”
    朱棣身体一颤,筷子里的肉掉了都不知道。
    他一脸惊讶地看着朱元璋。
    “父皇,您真的愿意让儿臣出征啊?”
    朱高炽也是颇为意外。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棣。
    “朕现在看到你这个臭小子就心烦,你早点滚,别在朕面前碍眼。”
    “反正要是真有什么事情,也有高炽在京师主持大局,乱不了!”
    这些年,朱棣作为皇太子其实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朝政。
    许多事务,反而是作为皇孙的朱高炽以朱棣的名义代为署理的。
    朱元璋一开始其实也很不满意。
    但后来时间过去,朱元璋发现朱高炽处理政务的手段更加圆滑成熟,更让朱元璋满意。
    再考虑到盘点视频之中朱棣的表现,朱元璋也就听之任之了。
    这个老四,天生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性子。
    既然他已经有一个足够出色的儿子来辅助处理朝政,那他喜欢胡搞瞎搞就弄吧。
    反正死了也有朱高炽能接替皇位……
    同样是皇孙,朱高炽除了胖点,其他方面真的是全方位的碾压朱允炆!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看了一眼朱高炽。
    “现在体重多少了?”
    朱高炽赶忙把刚刚夹进碗里的一块五花肉放下,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一百九十斤。”
    朱棣嘟囔了一句。
    “怎么和之前二百五十斤的时候没多大区别呢?”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骂道:
    “怎么没有区别?你个当爹的连自己儿子体重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当的。”
    朱棣大感无语。
    谁家当爹的会去关心儿子的体重啊。
    但朱棣还是满脸笑容。
    “是是是,父皇说得对,儿臣回去之后一定好好关心一下这小子。”
    在说到“关心”的时候,朱棣还特地加重了语气。
    朱高炽莫名觉得一股寒气,身体打了一个冷颤。
    朱元璋哼了一声,突然若有所觉,缓缓抬头。
    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
    朱元璋先是有些担忧,随后又舒展开眉头。
    “高炽啊,今年棉衣的产量如何?”
    朱高炽笑道:
    “单单是今年一年,大明的棉衣产量就超过了两千三百万套。”
    “请皇祖放心吧,大明的老百姓,尤其是北方的老百姓今年冬天肯定是比以往的日子要好过太多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露出欣慰的表情。
    “朕这辈子饿过,苦过,亲眼看着至亲在自己面前冻饿而死,百姓的苦难,朕太懂了。”
    “如果朕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只是为了自己和后代的享受,那朕怎么对得起那些提着脑袋和朕一起打天下的人呢?”
    “老四,高炽啊,你们要明白,大明和其他任何朝代都不一样。”
    “大明,靠的是百姓。”
    “大明的皇帝当然也得赏赐勋贵和官吏,但永远记住,大明的皇帝和百姓是一起的!”
    朱棣和朱高炽同时挺直身躯,沉声开口。
    “儿臣\/孙臣明白!”
    大清世界。
    康熙老皇帝坐在御书房中,昏昏欲睡。
    在他的面前,胤禛正在看着一份份奏折,在军机大臣的辅助下奋笔疾书。
    弘历则在一旁,一份份地翻阅奏折,并在某些奏折上进行票拟。
    突然,御书房的房门被敲响。
    康熙猛然从睡梦中惊醒,含糊开口。
    “怎么了?进来。”
    一名军机处大臣快步而入,脸上带着欣喜表情。
    “陛下,布里亚特八百里加急,捷报,大捷!”
    注:历史上宋朝宰相是真有退休金的,不过是在宋真宗时期才正式颁布成为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