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累个半死
作者:无名.月色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最新章节     
    “瞅瞅,抻着了吧。再叫你不好好站着了,左摇右晃的没个稳当气儿。”李翠珍抻着脑袋往街头瞅:“怎么这长时间,车还不来,这拉砖能拉这么长时间吗。”
    赵文多把手里吃掉三分之一的糖葫芦塞给赵文男,她都怕再馋她一会,小丫头得下猫崽儿。看她还瘸着条腿的份儿上,剩下的就都给她吧。
    拍了拍手上粘着的碎渣儿,直了直腰,环顾了下四周,跟着冲道对过一辆等活儿的三轮车招了招手。
    “干啥呢?”李翠珍给吓了一跳,直觉的发问。
    “叫车。”赵文多惜字如金,早知道她妈站在这里是为了等着坐返程的骡车,早就不跟这等了。
    亏她还以为这小气巴拉的人看开了,愿意带两姑娘逛小吃街了。哪怕是只买了这两样,也足以证明俩人在她这个妈心中的位置上升了。
    没成想,特意跑过来是为了回去继续蹭车呢,买吃的只是顺带着的。
    买的是同样的东西,可知道了这之间的差别,这心情都变得不那么美丽了。
    八成她还是借着小四的光,小四借着的是瘸腿的光,要不这两块打糕一根糖葫芦也是吃不上。
    李翠珍节省会过了半辈子了,出门就没花过冤枉钱。直觉的就喝了声:“叫什么车叫车,你两条腿儿是拿来喘气儿的啊。”这在家都王风惯了,要是孩子不听话那上来就是个吼。
    赵文多这么些天那都是油出来了,不再跟刚来那会儿不适应了。李翠珍要吼吼她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一点儿都不耽误。声音大了就掏掏耳朵,全当风刮过去了。
    “你这熊孩子,没听见我说话吗?赶紧把车退回去。”李翠珍眼见三轮车朝着这边来了,催促赵文多。
    赵文多冲她龇牙‘嘿嘿’笑了两声,变脸似的合上了嘴:“不退”。
    “唉,你这熊玩意儿——”
    “妈,我们就坐车吧,我腿疼走不动路呀。”赵文男扯了李翠珍的手用力摇晃道。
    李翠珍低头看了眼她可怜巴巴的小眼神,最终选择了沉默。她差点儿都忘记了,小四的腿还伤着,光想着蹭人骡车可以省两钱儿了,她这个妈当的真是不称职,还赶不上当姐姐的。
    眨眼间,三轮车就过来了。
    蹬车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儿,话还挺密。从三个人上车开始,一路絮絮叨叨的直唠到了下车。
    母女仨听了一耳朵的人物传奇史,主角还不是他自己,是他的三舅姥爷家二小姨子的大姑姐家二姑娘的大伯哥,他管叫姨夫的史姓男子。最初家里是穷的叮当响,自从学会了一门烧窑的手艺,可就能行了。
    镇西郊边儿上有个旧窑厂,一直荒废了多少年了。这位史姨夫胆子也也大,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统计三十八块钱的巨款,跟村里买下了这里,说是要当宅基地给儿子们盖房子。
    都知道他会烧窑这门手艺,家里又是要盖房子,所以每天看见他进进出出,又是取泥又是晒土的谁也没当回事儿。
    直到春风吹进了门,不少人都当起了头波吃螃蟹的人。史姨夫也不再掩着藏着了,一窑窑的红砖不断的烧了出来。这才知道,哪里只是给儿子娶媳盖新房,分明是早有准备,晒了那么些的泥土,为的就是这一批批的红砖。
    别看这砖小一块儿才不到一分钱,可架不住用的量多啊。哪家盖房子少说不得个万把块儿砖,房子再大些的那数量可就翻了倍。
    “这才短短几个月,我那姨夫可就挣了不下一个数了,妥妥的是这镇里头一个万元户。”
    “真有这么赚钱?”李翠珍觉着这就是个愣头青,话密还能吹。
    “大娘你还真别不信,现在买砖盖房子的可是老鼻子人了,不光是咱们镇,隔避镇子也有不许闻风过来买砖的,我听说那都排到
    半年后去了。”
    怕她们不相信,小伙儿又给解释了下:“现在天冷烧不了砖,咋地都得开春后才能开窑。现在他们抢的都是之前烧好的砖,可再多也是有数的,越买越少,实在抢不上的就只能先预订,一个接一个的排就到了那么远了。”
    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说的都是真事儿,可李翠珍还是不咋相信。还跟两姑娘直吐槽:“可别听他瞎掰掰了,这镇上一共才多少户人家,叫他说的那砖像不要钱一样,都赶着去排队。真当现在家家都发了财,说盖房就盖房,那不得钱哪。”
    现在盖一房,那少数不得个三百二百的,就拿白浪里村来说,一百多房人家里,又有几家能掏出这个数。
    “还几个月就挣个万元户,那得多少户人家盖房子才能挣到这些钱,全镇子千余户都过去那才行吧。”
    看她妈一副忿忿不已的模样,典型仇富心理。赵文多手指八把下巴一支道:“也不用全去,有个十分之一也就够了。”
    粗略估算了下,按平均值计算,一套房两万块砖,利润四十块,两百五十套房子就能挣出万元。全镇大约近两千户,加上外镇的一部分,大概是十户人家就有一户人家需要用砖盖房。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是达不到这个比例。一年三百多天,能盖房子的日子多了去了,凑到一起的机率并不是很大。
    能出现这样密集情况也不完全是那小子吹牛,特殊时代下的产物,并不能用平常规律来看。
    白浪里是个小村,一百多户人家。百分之九十几都像赵家一样,住着三面围起来的大杂院。一个院子里至少有四五户人家,每家最多两间房,普遍都是一间。
    全家男女老少加起来七八口子人,都睡在一铺炕上。如果不是条件所限,谁乐意生活在这么拥挤不便的环境里。
    老百姓的日常就是衣食住行,在前两个都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那第三个就会被提出来解决。
    但凡有余力的,都想早些搬出这种几家人混居的地方,盖上一套属于自家的房子。大小可以无所谓,重要的是独门独院,不用再跟别人家挤了。
    李翠珍说的那些,赵文多并不是十分赞同。
    他们村子确实是比别人晚起步,相较来说要穷上一些。可凡事没有绝对,一个村子也是同样。并不是所有人家都后知后觉,就比如早上蹭过车这家,步子就迈的要早。
    之前借着伺候村里大牲口的便利,只用了一半的价格买下了准备淘汰的老马,牵到临村配了头毛驴,下了头骡子。
    这一放开,各种小生意随之而起。他家就靠着骡子来回拉货,每个月都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有了这稳定的进项,手里头又慢慢攒了些钱,也是有条件离开所住的杂院。
    盖房子就要先准备红砖,这时候备下开春土一解冻了就可以动把了。
    人都是这样,没有条件的时候,怎么样都行。一旦条件充足,就怎么也不想再凑和了。盖房的念头一起,就越发不耐烦住下去。心里跟长了草一样,天天想着早些住进属于自家的大房子。
    跟他这样先一步挣到钱的人家不同,还有一种是本来经济条件就很好的人家。比如下屋住着的姜家,一家子好几个工人,只小儿子不挣钱。这样的家庭手上是必定有积蓄的,而且还数目不小。足够盖上几间的大瓦房。
    他们这种家庭,不是没有条件住大房子,完全是因为大环境不允许。如今春风吹进家门,村子里又给批宅基地,这是分分钟就能起房子的人家。
    上面这两种,全村里不用多了,十户就够用了。细算之下,这个万元户还真就不是吹。
    “啥十分一分的,我可算不明白。左右我们也不买砖,细较这些有什么用。”
    “也不是就没用,我们可以也去排个号,预订些砖——”
    “干啥,钱多的没地方花了?又不盖房子,买个什么砖。”
    李翠珍此刻还没有意识到赵文多的真正意图,只当是让刚才那愣头青给刺激着了,跟风随大流的也要去跟着凑凑热闹。也不想想,那东西不当吃不当喝,买回来堆着还占地方,跟着这股风干什么。
    赵文多背上赵文男,走的慢悠悠,道:“谁说我们不能了,别人家能盖,我们怎么就不行。”
    意思到她不是在开玩笑,李翠珍停下了脚步,问道:“老三,你是说真的?”
    赵文多点头道:“是啊,我们又不是盖不起。”其实她早就想说了,一间房子住着实在是太憋闷了,早点搬出去不是更好吗。
    李翠珍闻言眼睛一亮,道:“你老实跟妈说,这段时间捣腾皮子是不是又赚了不少钱?”
    赵文多做了半个来月的买卖,也就第一天回去报了收益,随后就没再跟家里人说了。
    收购东西可没有固定这一说,今天多来明天少,哪天情况都不一样。既便知道赵文多赚了钱,却不知道是多少,再加上一直收货压着本金,具体数目真就算不太出来。
    “倒也没多少。不过,盖个五间大瓦房应该是够了。”赵文多没有详细报数,只是含糊其词的大致给了个数目。
    五间大瓦房,要是用的都选好料,少说也得个五六百块。
    “哎哟,那可是真没少挣。”李翠珍眉开眼笑的,谁不喜欢有钱,有了钱大房子说盖就能盖起来。再不用跟那下屋姓姜的一窝子低头不见抬头见了,想来都觉着高兴。
    “那叫你这么说,这砖我们还真就该订起来。早点排队,也能早点拿到手。”李翠珍已经开始盘算了,要是都顺利,明年下半季儿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我的意思呢,可以找人托个关系,中间插个队,兴许开了春头一批砖就能给我们。”能早一点把房子盖上,也就早一点有私秘些空间。即便都住一起三百多天,她还是不能适应和别人挨挤着睡。
    兴许晚上作的那些噩梦都跟这个有关,毕竟她独来独往一个人都习惯了,这么多年也都是自己生活,冷不丁睡挤成了沙丁鱼罐头,这睡眠质量严重的下降,直接导致噩梦连连。
    母女俩你一句我一句,商量着盖房订砖的事宜,很快就到家了。
    屋里静悄悄的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直推了虚掩着的门,看到炕上睡的直打呼噜的一老一小,才有所了然。
    “看个孩子都能看睡着了,真是啥也不是。”李翠珍嘴里虽是一阵嘟囔嫌弃,可伸手盖小被子的动作却是温柔小心,口不应心说的就是她这类人。
    赵文多把后背的赵文男放下来,抱到了炕延上。小丫头也是累着了,眼皮都眨不开了,小脑袋直跌勾。
    “放上被让她睡一觉,等醒了再吃饭,敷药。”趁着空档正好把药捣碎。
    李翠珍抻脖儿往外头瞅了一眼,道:“这都中午了,你大姐怎么还没回来。有啥破活要干这么长时间。”
    “活干完了,留下吃午饭了呗。”赵文多整理好了被子,把小丫头放上去。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都是定了婚的准儿媳了,吃顿饭不也是太正常了。
    李翠珍哼了声:“那是你不知道老罗家什么样,他们还能有那敞亮劲儿,一粒儿苞米都恨不能煮出一锅的碴子粥,还能舍得供别人吃一顿饭?”
    “那不是大姐吗,又不是外人。”再吝啬不也得分人吗,只差一步就成了家里人,难道还和外人一个待遇吗。
    “当不当外人,你一会儿就知道了。”李翠珍拿下巴指了下外面:“喏,回来了。待会儿你问问吧。”
    透过窗玻璃,赵文多看见赵文英的身影出现在院墙外。只露出的上半身,垂头躬腰,移动的很慢,显得十分疲惫。
    院门口有个半个高的青岩石,紧贴着院墙跟个木桩子似是立在那里。平时也没有什么人去坐,一般就当个标志界线类的存在。
    前两天下了场雪,石头上铺了层碗底厚的白。都不用的东西,谁也没想着去清扫。
    赵文英拐过了院墙出现在了院门口,往前又走了两步,一屁股坐到了石头上。
    这得有多累,离家门口只有十几米远的距离,愣是坚持不到。而且连雪都顾不得扫下来就直接就坐上去了。
    只这两下动作,赵文多就能看出来,赵文英一定是累的狠了。这才半个上午,干什么活能把一个平时就干体力活的人给累成这副样子。
    李翠珍告诉完赵文多之后就收回了视线,低头看向宝贝的小儿子。可都看了好一会儿了,也没听见开门的声音。
    院子到家门口也就这么点儿道,眨巴眼儿的工夫就走到了。可她都眨巴了几十次眼了,也没有个动静。
    先前错过了那一幕,所以李翠珍并不知道大姑娘拄着腿坐在石头上休息。等她再抬头看时,赵文英已经从石头上站起来了。
    以至于中间这段直接被剪辑掉,只余头尾部分相联,造成了一定的误会。
    “老大这是一步一步挪的吧,蜗牛都比她走的快。还是说,婆家呆了一头午,都不乐意回来了。”
    赵文多也懒得向她解释,径自开门迎了出去。
    早上出去时赵文多还没从镇上回来,赵文英只当她还跟之前一样,回来呆上一会儿就下村收皮子。见她出来愣了一下,下意识道:“老三,你怎么在家?”紧跟着就想到,刚才坐在大石头上歇脚,也不知道有没有被看见。
    赵文多只当没看见她有些局促不安,轻嗯了声:“今天没下去,休息一天。”
    “啊,是,也该休息休息了,这么些天一直都没停过,也是够累的了。你年纪还小,可得注意着点儿,别累大了再不长个儿了。”
    赵文英这番话也算是有感而言,全家除了三四五这仨还没长成人的小家伙们,四个大人里头属她个子最矮。就连最娇弱的赵文兰都比她要高半个头。
    子女的个头一般都会随父母,赵明玉和李翠珍个子都不矮,取平均值也该跟赵文兰差不多,赵文英之所以会低出去这么多,纯属于后天因素造成的。
    一家子老弱病,只差个残了。做为老大的赵文英,过早的扛起了养家的重担。将才十四岁就开始跟村里大人一起上工,十六岁就跟成年男人一样领了满工分。可见她完全是顶上了一个壮劳力,每天的活计重又累。
    而那个时候她还没有完全长成,将才是个半大孩子。过重的劳动,加上缺乏营养,直接缩减了她的成长空间。用一些老人的话说,那就是孩子岁数太小,干体力活给累伤了。
    自己受了这份苦,赵文英不希望妹妹再走她的老路,提到这个话题就格外的关心。
    “嗯,我知道。”赵文多应了声,道:“他们叫你过去干什么了,怎么累成这样子?”
    赵文英苦笑了一下,知道刚才她坐在石头上还是让妹妹看到了。原以为这个时间,家里就剩下李翠珍和小五了,两个都躺在炕上睡着觉,不会注意大门口的动静,不想却是三妹子没出门。
    “要过年了,玉保她妈说收拾一下仓房,里头的东西有点儿多,光线不是太好,就让我帮着撑了会木头架子,又倒腾了些旧箱子。”
    说的是挺轻松,要真就是这么简单,能把人给累的只差几步路都走不到,非得要坐石头上歇着缓口气才动弹的地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