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工资
作者:鲅鱼饺子   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卤肉店最新章节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
    猪肉涨价的问题,短期内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
    王建国嘴上说着没事,不用担心。
    可看着自己入股的那个小猪场,也有点发愁。
    涨价的不只是猪肉还有猪饲料啊。
    要不是提前囤了些猪饲料,这会儿就该轮到自己给自己涨价了。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了三次提价,生意居然也没有回落多少。
    而且因为猪肉产品的比重降低,物以稀为贵,反倒激起了些追捧的趋势。
    有些来的晚没买到的老客,纷纷提出了预订。
    王建国跟李娟感慨:“还是小看这些老饕了,那些生意不好倒闭的店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价格高,而是因为味道不够好啊。
    啥年月都有吃肉吃撑的,也有喝汤喝不饱的。我太想当然了,不能拿咱们这点儿家底去衡量别人。”
    李娟觉着老公太小看自己家的家底了,就暗格里存的那那几条珠串,托人到港城拍卖下,不说三代吃穿不愁,至少也能管的了志强志勇哥俩躺着养膘了。
    不过历史名人郑板桥教子都说了,“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为了还没出世的第三代,躺平思想要不得。
    王建国三人组又一次奔赴临街厂区,看看能不能再榨出来点儿油水。
    巡视完整个厂区后,老赵经理提出风牛马不相及的浅见。
    “建国啊,得给店里员工加工资啊!当然我就算了,随大流就行。”
    王建国恨不得捂着小心脏后退两步装病弱。
    利润都损失这么多了,还得给员工加工资。
    老赵经理不愧是资深领导,大局意识一直不少。
    给倒在老板椅上生无可恋的老板算账。
    “咱们现在员工工资比着机关单位的人高出不少,都能顶的上好厂的一线员工了。
    可是,领导,今时不同往日,物价全涨了,最近市面上其他私企用工工资也加上来了,这就显不出咱们的优势了。
    再加上,咱们实行的每周一天半休假制度,实际上员工来回调配还是比较紧吧的样子。
    你看,工资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只是为了每月多两天的休假时间,人家为啥非得要给自己整的累死累活的?”
    老赵经理说的虽然有点儿夸张,比如王建国给员工的福利没有算进去。
    可也不无道理,离职倒不至于。
    但是激发员工热情可能就力度不够了。
    要不是销售部的经理郑光伟这会儿不在,王建国都准备当场开个高层会议,讨论下怎么加,如何加工资的事儿。
    是的,加工资是肯定要加了,不加的话,这工资真没啥动力。
    谁出来干活是奉献自我的,还不是为了衣食住行,养家糊口。
    只有待遇配不上的付出的时候,才会用社会责任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不可说)
    眼下三个人也可以讨论,到会儿单独跟郑光伟碰头也行。
    正说的热火朝天。有人敲门,听声音手还挺重。
    张大伟反应的快,低声道:“总不是来租厂房的?”
    楼下的七间门脸都租完了,就剩下连着大坑厂房还有院子的十亩左右。
    目前规划要建的仓库还没建,就开了个侧门。
    王建国扬声:“门没锁,请进吧”
    应声推门而入了俩人。
    打头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长相喜人,黑胖敦实,约莫一米七左右,光头眯眼,耳垂挺厚,有三分弥勒佛的风范,就是肚子没跟上。
    后头跟个年纪小点儿的,三十多岁,手上拿个大哥大的手机包。看长相,俩人得是近亲。
    双方的打量都是快速进行的。
    王建国感觉,对方的眼神在自己桌上的车钥匙上多看了两眼。
    这才开口主动问:“您二位是?”
    黑胖未语三分笑:“哪位是张经理?我们是来看厂房的。”
    张大伟赶紧伸手欢迎,握着手晃了两下,然后给双方介绍:“这是我们王总,这是赵经理,不知道您怎么称呼?”
    黑胖斯斯文文的说道:“我姓白,白崇禧的白,白崇禧你们知道吧,也是个名人。这我弟弟,也姓白。开了个滚子厂,这不扩大生产嘛,原来厂房太小了,正好有人跟我说了你们这地儿,来看看。”
    王建国把白崇禧给略了过去,知道不知道的,也不可能免租金。
    不过黑胖子姓白,倒是比较有记忆点。
    都是生意人,也没浪费时间。
    王建国当即领着人下楼进厂房去看了下。
    白胖子不对,白厂长看着敦实,其实也是个灵活的胖子。
    六七千平米的地方转完,也没见流汗。
    除了对中间的大坑不满意,其他倒是不动声色。
    王建国也没上赶着推销,要不是现金流有点紧张,其实还是想盖完仓库再租。
    无所求心态就平和的多,王建国随意闲聊:“白厂长贵庚啊?”
    白厂长:“啥?我年纪是吧。我50年的,属牛的,今年43.”
    王建国看着这长相,明显成熟了四五岁:“老弟气势沉稳,没想到比我还小三岁呢.”
    白厂长摸摸后脑勺的肉褶子,嘿嘿笑:“有些人都不问年纪上来就叫哥,没少占人便宜。”
    这心态,活该发财,不愧是有专人捧手机的老板。
    一行在厂区里溜达着,倒是相谈甚欢,关键还得谈判桌上见真章。
    回到二楼办公室,这会儿俩人亲近的已经一口一个白老弟,王大哥了。
    再多废话也改变不了伤感情的事儿--谈钱。
    白厂长是真喜欢那两间大厂房,用料扎实,荒了几年都不见漏雨。
    还有大片的空地,后期进车存货都方便,再发展发展,还可以多盖点儿房子,连着长期规划的空间都有了。
    比自己现在的作坊式厂房敞亮多了。
    也是真烦这个大坑。深倒是不深,就是大。一亩地啊,还在个正当中。到会填坑都是笔大费用!
    但是让王建国出钱是不可能了,不加钱都是为了兄弟情义了。
    既然一个想出租,一个诚心要租,那咋地都得有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于是默契的中场休息下。
    白厂长跟弟弟猛灌茶水。
    张大伟拉着老赵经理出门透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