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泉州之战(一)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蒲寿庚那狗贼如何?”赵昺看着赵与珞问道。
    “唉,回官家,狗贼这次倒是下了血本了,光粮食就筹集了二十万石,大小战船三千艘,并且招募了万余名水手随船,可以说是倾巢而出。”
    “踏马的!狗贼还真有钱。光这二十万石军粮至少也值个三十万贯了吧。”
    古代打仗一名士兵一日至少需要两到三斤粮食,宋朝一石粮食为一百二十斤,够一名士兵食用四十日。
    十三万大军,每人每人按照三斤粮食计算,一日需要消耗39万斤粮食。
    二十万石粮食就是2400万斤,足够十三万兵马六十天需求。
    戚继光的《辎重营解》明确记载:一个辎重营共计八十两大车,可以携带“米三百石、谷三百石、豆五百石”。
    合计一千一百石粮草,而这仅仅是一万兵马三日的粮草。
    注意,这是明朝,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给出的明确答案,明朝一石粮食约153.5斤,而宋朝一石粮食只有120斤。
    可想而知古代打仗粮草消耗之大。
    二十万石粮食够十三万元军六十日食用,这还是在没有计算战马、骡马等牲口消耗的情况下。
    一匹战马或者大牲口一日消耗的粮草相当于六到十名士兵。
    秦汉时期一匹战马相当于十二名士卒的消耗。
    千万不要以为战马、骡马等只吃草,草是主料,还需要其他的豆类等粮食。
    况且战马也不是什么草都吃的,乱吃是要出马命的。
    “官家圣明,的确值这么多钱。”赵与珞无奈地说道。
    “这鞑子给狗贼了什么好处?竟然如此甘做舔狗。”
    “据说虏酋的伪旨上只有四个字,世袭泉州。”
    赵昺突然想起来刘邦被项羽击败之后,曾发出谁帮忙打败项羽,就把函谷关以东的地盘全分给他。
    (当然了,这也就是画个大饼子。)
    蒲寿庚的不一样啊,这是泉州王啊,实打实的地盘,还是世袭的。
    怪不得这狗贼几乎压上全部家底了。
    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人心不足蛇吞象。
    “呵呵,世袭泉州,铁帽子王与国同休。好啊,忽必烈还真不愧是一代雄主,果然大手笔。真是令朕刮目相看啊,哈哈哈!”
    想通了这些的赵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听起来很是瘆人。
    “既然大家都同意主动出兵,那就准备出兵吧。具体怎么打?文相公你来谈谈吧。”
    “回官家,臣以为当率水师北上,趁着福建兵马未动之前千里奔袭泉州,大规模毁灭泉州船只,倘若事可为,则进攻泉州本土,歼灭李恒所部两万兵马。”
    “哦,此战文相公打算调动多少兵马?”
    “水师各抽调6千人,加上陆军每军抽调5千人,此战我朝作战人数达到两万七千余人。”
    “海上作战,陆军那边可否适应?”
    水战跟陆战不同,不晕船、站得稳那是最基本的。那些一上船东倒西歪的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还打什么仗。
    “回官家,抽调的一万五千陆军在大海上虽说不如水师将士们,但也不是旱鸭子,完全可以登船作战。”
    陆军可以直接登船作战,这也和赵昺的家底有关,跟随赵昺而来的基本上都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军民。
    江南地区多水网,打鱼为生的百姓很多,旱鸭子反而是比较少的。
    海口距离泉州两千里海路,一去就需要三十日之久,加上作战时间,回来时间,一去一回至少70日之久。
    按照三万人计算,没人每天食用三斤粮食,一日就要消耗粮草九万斤,折算之后就是750石粮食。来回需要70日,至少需要准备五万两千石粮食。
    这还仅仅是粮食,还没算上火药消耗,战船、兵器的损毁,以及将士们的抚恤封赏等等。
    这还仅仅是针对蒲寿庚的作战。
    赵昺一时间头大,这小小的琼州太小了,人口资源都不够用啊。
    “朕这次御驾亲征,亲自揍他狗日的蒲寿庚。琼州之事依然交给兴王和陆相公处理。”
    “臣万死不能奉召!”文天祥猛地站起来,也不顾及什么君臣之礼了,大声喊道。
    兴王又傻眼了,上一次监国已经搞得有人在背后议论纷纷,这一次虽然没提什么监国,可也不能每次都把大本营交给我吧。
    “臣赵与珞,万死不能奉昭!”
    “臣陆秀夫,万死不能奉召!”
    ……
    “怎么,怕了?朕都不怕,你们怕什么?仗还没打你们难道都怂了?”
    “臣并不怕死,臣怕的是端宗皇帝之事……”文天祥并没有把话说完,只是对着赵昺深深一揖。
    起身之时,已经老泪纵横。
    宋末三帝,
    宋恭宗赵?(嫡出),也就是赵昺的哥哥德佑皇帝,此时已经被俘三年有余。
    宋端宗赵昰(庶长子),也就是杨太后的亲生儿子,逃亡途中在大海上突然落水,不久病故。
    (江钲的父亲江万载,七十余岁的一位老人,奋不顾身跳入大海救起了端宗皇帝,自己却被风浪卷走。)
    赵昺的两位哥哥,一位被俘,一位病故,作为宋度宗赵禥仅剩的一个儿子,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皇位。
    文天祥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也已经很严重了。
    直白的意思就是,你(赵昺)忘了你哥咋死的么?
    可以说有点大不敬的味道了。
    整个御书房顿时安静了下来。
    “臣以下犯上,请陛下责罚。”
    赵昺看着文天祥,久久不语。
    一时间,大殿气氛有些压抑。
    赵与珞偷偷看了一眼陆秀夫,使了个眼色。
    “官家,文丞相虽然说话直白,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大海之中,暗流涌动,常有飙风,凶险万分。上一次官家以身涉险,令群臣不安。这一次更是不比往常,官家既然背负中兴赵宋的使命,就请官家以大局为重,臣请官家收回成命。”
    “陆相公,朕何曾怪罪文丞相了,朕只是觉得让卿等还有无数的将士们为了大宋抛头颅洒热血于心不忍。”
    “这么多年来,大宋牺牲已经太多了,将来还要面临更大的牺牲。”
    “朕希望卿等多多保重,留下有用之身,和朕一起创造一个新的不再被人欺负的大宋。”
    赵昺站起来,看着这些忠臣良将,敬仰之情充满心头,对着这些英雄人物深鞠一躬。
    “泉州离我朝太远了,此战务必把泉州港口还有造船厂都给朕夷为平地。顺便也让蒲寿庚长长记性。”
    攻打或者占领泉州,现在还不是时候。即便费力攻下泉州,到时候鞭长莫及是守还是不守?
    或者干脆攻破泉州之后抢一把再走?
    那是蒙元干的事情,不是赵昺能干的出来的事。
    “臣遵旨。臣愿为官家效死!”此时,文天祥多年从军经历的那股子气势显露无疑。
    “臣等愿为官家效死!”张世杰、陈吊眼等人纷纷站起来大声地说道。
    危难时间见忠义,这一次可不是祥兴元年十月份阿里海牙三万兵马来犯的时候了。
    蒙元六路大军,十三万兵马,加上炮灰、杂兵怕是有近二十万之众。
    赵昺这次出动战兵近三万已经是极限了,总不能把琼州掏空了,至少也要留下一万多兵力防守本土。
    偌大个琼州,才一万多名的正规军,撒在各处,都不够看的。
    兵力严重不足,这是赵昺最大的软肋。
    不得已赵昺只能把退役的老兵集合起来,由老兵们带着民兵协助正规军防守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