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浣碧101
作者:三水目子   快穿:从甄嬛传开始最新章节     
    但碍于君臣有别,即便是亲女,他依然只能恭顺回复。
    “玉妃娘娘教训得是,是臣口不择言。”
    “然太后到底是皇上生母,怎可真的不管不顾?”
    他苦口婆心得规劝。
    竟还真的引得一些朝臣及其家眷有所触动。
    几个年事已高的大臣也纷纷上奏请言,让原本还在担惊受怕的刺杀造反局,转化成了威严肃穆的朝堂。
    有一就有二。
    受隆科多安排的几位大臣言辞最为恳切激动。
    任凭隆科多眼睛都快示意出白眼了也无济于事。
    这让原本因玉姝的话有些露怯的甄远道重新恢复了战力。
    从玉姝方才的态度里,甄远道是知道了皇帝还是在乎孝道压迫的。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帮隆科多的心思。
    这份人情,必然能让他的仕途更加顺遂。
    私心里,甄远道宁可忤逆皇帝也要当作一次人情投靠隆科多的底层逻辑就是,他的两个女儿都受宠且都怀有龙嗣。
    退一万步讲,即便皇上真的恼怒对他不喜,也会看在嬛儿和姝儿的面上对他从轻处置。
    而这点小惩小罚对于长远的利益来看,根本算不得什么。
    毕竟皇上和太后是血亲,对外的关系再不好,也如隆科多说得那样两人血浓于水,亲母子之间哪里会有隔夜仇。
    他这般做法既是给了皇上台阶下,又是再次稳住了自己宁折不屈,誓死守卫真理颇具风骨的形象。
    即便眼下会惹了皇上不满,但等事后祸福可就说不准了。
    再看隆科多大人那边,既是与太后娘娘为一脉,又有前朝大势所在,若能让其承下这份人情,莫说他官途通畅,便是嬛儿和姝儿在宫内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
    于他甄家而言不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看着甄远道志得意满的眼神。
    玉姝真是觉得一叶障目果真能蒙蔽人至此。
    不得不说皇帝这一手牌打得好。
    拿捏人心的手段高超。
    这是完全把握了甄远道不惧生死也要展现自己光辉的心理了。
    刚才瞧着甄家人都被年家叛军吓得腿软了,她还担心这场她来唱白脸,去反驳甄远道的戏码要白安排了呢。
    没想到皇帝算得这么准。
    恐怖如斯。
    这时甄嬛也反应过来,她的思路显然跟自己的老父亲走到了同一道上。
    与玉姝当众反驳父亲,不顾父亲颜面不同。
    她话中不但替甄远道寻了更加妥帖的借口,减弱甄远道当众给皇帝没脸的过错,还适时得替皇帝找补,阐明擅于救治急症的太医皆在宫内,并非皇上不孝。
    “且那小太监行事毫无章法规矩,又是个生面孔,嫔妾以为定是有心人欲离间皇上与太后娘娘的母子情份,故而布下此局。”
    简单的几句话,便道出重重疑点。
    女中诸葛的名号不虚。
    “但嫔妾想着,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亦的确患病在榻,心中甚是不安,嫔妾愿抄写佛经替太后和皇后娘娘祈福。”
    她说话向来漂亮。
    让人听着温柔的声线娓娓道来,忍不住附和。
    可惜落在皇帝眼中,却是哪哪都不对。
    他与玉儿相商,让玉儿做戏从言语中将他厌恶孝道,又无奈于不得不妥协的心思体现出来,引诱人以为能拿捏住他。
    彼时玉儿虽不解他的做法。
    却罕见得乖巧不多问,只道,“后宫不得干政,妾虽不愿真的将妾与阿回推置君臣之地。”
    “可事关阿回清名,妾自该慎之又慎,问之复问才能寻得心安。”
    皇帝道,“那玉儿何故不问,可是怕私议朝政惹来猜忌。”
    “是阿回知妾可信,才寻了妾一同做戏。”
    “而妾自知心思浅薄,若真的知晓原由,只怕终日不得安睡唯恐透露出去。”
    “唯恐因妾之故害了阿回。”
    这番言论一出。
    皇帝愣了片刻。
    他在找玉姝做戏之前,没有想到这么多。
    或者说他没有站在玉姝的角度想这么多。
    此时听到句句肺腑之言。
    皇帝将人儿紧紧抱住,柔声安慰。
    怕玉姝担忧父亲家人,骗说是他让甄远道那般行事,不会出事的。
    不想眼下真到了预想中的情景。
    玉儿自然流露的生气模样,让他明白了。
    明白玉儿比他想象中,更加爱他在乎他。
    反之甄嬛,他前世的爱人,如今对他怕是远比上自己父亲重要吧。
    人就是这样。
    大道理都懂。
    但遇到事情了,就会发现自己的双标。
    皇帝最擅权术,岂能不知甄嬛之言才是稳定局面的最佳选择。
    而甄嬛更是对皇帝的安排毫不知情,能有这样忠孝两全的果敢聪慧之举已是难得。
    偏恰恰是皇帝太过于清楚。
    对于玉姝这样毫无原则的偏向,他才更加沉沦。
    他看得清楚,当玉儿听到自己父亲将自己夫君置于不利之地的时候,发自生理的愤怒战栗压抑做不得假。
    他以为玉儿对他的内敛,原不过是不会表达情意罢了。
    这般相较之下,甄嬛的两头维护,显得圆滑世故、少有真诚。
    皇帝这样想着,偷偷握着玉姝的手紧了紧。
    重新将视线落回到前方。
    此时场面上有了甄嬛的发言,大殿内气氛缓和许多,双方执不同意见的人不至于太过剑拔弩张。
    最后张廷玉和果郡王轮番发话。
    都在否定甄远道之流的言论。
    眼下才押下叛军,且宫中本就有太医看护,前两日又特地派了温太医携其徒弟再回宫待命,怎么可能缺少太医诊治。
    那小太监的话也就是骗骗不知情的人罢了。
    “太后情况不明,可皇上身边的危机却很明了,臣以为皇上该以自身为重!”
    张廷玉进一步表述观点,“且宫内还未有确切的消息传来,臣说句大逆不道之言,太后娘娘状态如何还有待商榷,万不可单单听信那太监的一派胡言,何况皇上又不擅医,便是冒险回宫也无济于事啊!”
    瞧瞧。
    这才是正常人的逻辑嘛。
    皇帝先是君后是人子。
    若是没有经历年羹尧叛乱也就罢了,趁着皇帝享乐载歌载舞的时候,站出来道德绑架孝道压制,兴许有用。
    这刚经历了生死大劫。
    你跳出来指责皇帝不孝。
    脑子呢?
    正如皇帝所料,事态朝着以皇帝自身安危为重的劝诫发展。
    最后剩下观望的臣子嫔妃也开始出面打圆场。
    将重点都放在了那小太监居心叵测,其背后之人心思歹毒,皇上务必要保重龙体。
    至于太后那边,自然是太后信佛,她们这些女眷们都自愿抄写佛经为太后祈福,太后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对于再让皇帝启程回宫替太后侍疾寻医的言论消失无踪。
    这样的发展是甄远道始料未及的。
    他的想法说得好听是具有前瞻性,光盯着皇帝跟太后是亲母子的身份上去了,怕太后真有个好歹,皇帝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徒留后悔。
    这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皇帝的雷区蹦跶。
    说得直白点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