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返京路线
作者:飘逸的腿毛君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最新章节     
    翌日破晓。
    金陵城外,贾瓒正与前来相送的于承东道别。
    “江南诸事,一切都交由师兄了”,贾瓒拱手一礼道。
    于承东微微欠身还礼:“此乃为兄分内之事,师弟放心即可。”
    接着,他脸上浮出几抹忧色:“倒是师弟你,返京这一路上,定然不会太平,师弟需万分戒备,不可被人钻了空子。”
    “师兄且放心……”
    两人互相勉励一番,贾瓒便来到林如海身前。
    “妹妹还未起床吗?”,贾瓒见他身后只有几个家丁和侍卫跟着,略感诧异。
    林如海轻笑了下:“听丫鬟们讲,那丫头知道你要走,很是舍不得,昨晚半宿没睡,这会儿估计在补觉吧。”
    “呵呵呵”,贾瓒哑然失笑。
    又不是不能见面,不过暂时分别一段时间罢了,有什么可舍不得的。
    “我返京之后,便会立即开始运作姑父接任贾雨村一事,姑父且先养好了身子,做好准备”,贾瓒道。
    林如海笑着点点头。
    与贾瓒来金陵时的盛况相比,他走的时候可谓场面小了太多,只有于承东和林如海前来相送。
    不过多少也能理解,在目前于承东高压调查之下,城内官员无不人心惶惶,躲着都来不及,哪里还会上杆子往跟前凑。
    加上他走的时间比较早,周边也无百姓,看上去很是冷清。
    “就这样吧,师兄,姑父,且保重,我去也”,贾瓒翻身上马,拱手道。
    于承东与林如海皆是前身还礼:“则璞一路珍重。”
    一声令下,军阵徐徐开拔,朝着码头进发。
    此处码头距离金陵城并不算远,折冲军走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抵达了此处。
    要让几万人登船,在这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可不是个小工程。
    一直忙活到了天蒙大亮,船队这才开始起航。
    要想从金陵到长安,一般情况下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水路,话说自黄河夺淮入海之后,虽是给淮河沿岸带去了无穷的水患,却是在不经意间,弄出了一条从江南直达长安的水路。
    从金陵乘船南下扬州,走大运河到淮安,入淮河往西,直到颍州后,就可以进入黄河,直抵长安。
    平白多了这条水路,还是要感谢南宋名将、贤相、大忠臣、大清官杜充。
    后人只记得花园口战神蒋大队长,却是不知道,蒋大队长造的孽和杜充相比,也只是洒洒水。
    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势要一鼓作气彻底灭了宋朝。
    此君受命抗金,敌不过金兵,慌不择路之下,竟是下令掘开了黄河大堤,自此开启了遗祸数百年的潘多拉魔盒。
    裹挟着泥沙的大量黄河水堵塞了原本的河道,河水无处可去后,便占据了淮河的河道往东流入大海,导致当时上百万人直接或间接死在这场人祸当中,多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更是使得原本富庶的淮河一带,自此变成了黄泛区,成了天下闻名的穷苦之地,数百年来饱受洪灾之患。
    虽说黄河夺淮入海是多方因素导致,但杜充的功劳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淮河一带的百姓吃了几百年的苦,动辄卖儿卖女食不果腹,都要感谢这位杜大将军……
    至于返京的另一条路线,则是旱路,从滁州府一路北上抵达开封府,往西经洛阳到达长安。
    这两条路线是现今从江南到达关中的主要路线,各有优劣。
    水路比较快,但因为黄河泛滥的原因,水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一个弄不好不是搁浅就是沉船,相对比较危险。
    旱路速度慢了很多,但胜在一路基本是平原,地形开阔,比较安全。
    船舱之中,忠顺王本以为此番返京,也是走的这两条路之一。
    直到他从船舱里到甲板上透气,抬头瞧瞧太阳的时候,这才猛然发觉不对。
    船队为何在往西走?
    他和贾瓒同处一条船,当即便进了船舱找到贾瓒询问。
    “北上的路线就这两条,咱们想得到,他们也定然想得到,沿途必然有人等着咱们”,船舱之中,贾瓒解释道。
    忠顺王眉头紧蹙,无语沉思。
    如贾瓒所言,北上的路线统共也就只有这两条,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合适的路线了。
    “则璞你倒是把本王给绕晕了”,冥思无果的忠顺王摇头苦笑。
    贾瓒笑道:“王爷不必晕,咱们往西到武昌府,从汉水至襄阳,往西抵达长安。”
    听及此言,忠顺王眼珠子瞪得老大。
    从襄阳往西?那不是秦岭大山吗?那地方能走人?
    慢慢的,忠顺王逐渐反应了过来。
    贾瓒这是要走商於古道。
    这条古道从长安往东南方向,穿过茫茫秦岭,直接通往襄阳,在唐代以前,一直都是连接关中与南方的重要干道。
    但从南宋丢失了北方领土后,这条路在金人手里也就没了价值,自此开始荒废。
    大梁定都长安后,由于有着夺淮入海带来的极大便利,也就没有再修缮这条路。
    同时,坐落于这条路上的武关,也就成了长安诸多关隘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处于半舍弃的状态。
    因为压根就不会有敌人傻到翻过群山来进攻这里。
    从南宋至今,好几百年过去了,忠顺王都怀疑这条路现在还存在与否。
    贾瓒瞧出了他的顾虑,笑着劝道:“王爷不必忧虑,我等在西南讨逆时,山间连条路也没有,不也一样过来了,如今不论这条路好坏与否,至少还有个路基,王爷且放心便是。”
    听及此言,忠顺王苦笑着摇头,用开玩笑的语气道:“则璞用兵着实出人意料,幸好你是我大梁臣子,若你是敌军将领,本王便是豁出性命不要,今日也要与你同归于尽。”
    贾瓒心头暗笑:大梁臣子?那可不一定……
    口头上也顺着他的意开玩笑,朝着他躬身一礼:“那臣便多谢王爷不杀之恩了……”
    “哈哈哈”,忠顺王用手点点他,开怀大笑。
    两人又相谈了一些细节,忠顺王脸上挂着抹不开的幸灾乐祸。
    “那些人定是在其余两条路上层层设卡,等着咱们自投罗网,本王都迫不及待的想瞧瞧,咱们把人带回长安后,内厂那些人脸上的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