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黔驴技穷、短兵相接
作者:煌煌华夏   首辅最新章节     
    “父亲。”
    当严嵩回家的时候,严世藩早已迫不及待的守在大门内,上前言道:“今天朝会如何?”
    严嵩没说话,埋头直奔书房,严世藩紧随其后,转身掩上房门。
    “皇上下了旨意,罢免掉陆远一切官职。”
    严世藩大愕:“什么?”
    “张治、韩士英、茅瓒等人以辞官威胁亦无用,皇帝已然照准了。”
    严世藩忙道:“那父亲您呢?”
    “为父刚欲开口,李成梁就来了。”
    严嵩冷笑一声:“一个着急忙慌想要上位的年轻人,愚蠢无知,以为手里握着几万辽东几万兵马就想涉足进朝廷这潭浑水之中,简直是愚不可及,皇上找来这把刀放到了爹的脖子上,你让爹怎么说。”
    “只怕陆阁老那会多想。”
    “你想错了。”
    严嵩摇了摇头:“辞官对张治他们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尽快脱身离开北京这个漩涡,回到江南既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也能更好的统筹大局和皇上打擂。
    另外,虽然皇上罢了陆伯兴的官,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没了这些官,陆远就真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民黔首?”
    陆远能走到今天的政治高度,所谓的什么东阁大学士只是让他名正言顺的在台面上领导江南,仅此而已。
    就算被罢免了所有官职,依然不妨碍陆远在幕后继续掌控整个江南。
    这就好比原时空张居正丁忧时期,依然可以幕后操控着大明的一切,万历不得不下旨夺情,再让张居正返回内阁执政。
    万历咋就那么贱,非得给自己找个爹来管着自己。
    杨廷和几次上疏请辞,正德和嘉靖都没有同意,他们不想赶走杨廷和吗,而是他们知道赶不走。
    就算让杨廷和辞了官,人家照样能在幕后操控一切,若是深藏幕后,反而不如台面上更好抓杨廷和的把柄。
    这也是当初嘉靖为什么有心让陆远去搞一国两内阁的原因。
    他把陆远捧的越高,就越容易抓到陆远犯错的机会来反击。
    而现在,嘉靖觉得自己抓住了陆远一些把柄,那就是朱定祭拜孝陵的事。
    现在的政治风向上对嘉靖来说确实是有利的。
    他给出的反击手段也是凌厉的。
    虽然知道不可能一击打死陆远,但是借着这个借口将陆远所有官职罢免掉,也算是捍卫了皇权的尊严。
    “皇上说,让陆远来北京阐述原委,自证清白后可以考虑官复原职。”
    “这不是玩笑吗。”
    严世藩当即就嘲笑起来:“如果陆阁老真来了,那还能活着离开吗。”
    “你说的没错。”严嵩嗯出一声:“陆远可不能胡涂啊,他只要不来,现在接着推动朱定在江南的影响力,皇上是一定吃不消的,为父估计,皇上这次反击应该是最后一搏了,只要陆远能沉住气,不要慌乱,皇上赢不了。”
    “那咱们得提醒陆阁老啊。”
    “用得着咱们吗?”
    严嵩言道:“陆伯兴这人颇有心机,皇上的伎俩为父能看透他也能看透,京营兵南下之后他就立刻抓来了朱定这个岷王到南京祭孝陵,可见他对皇上的心思摸得同样不逊于为父,为父就是纳闷,他从不曾侍奉皇上左右,怎么对皇上的秉性如此了如指掌。”
    严世藩亦是咂舌。
    “是啊,陆阁老确实厉害,以前儿子还曾看不起他,现在方知自身的无知啊。”
    “静观其变吧。”
    严嵩言道:“为父估计,最多两三个月,这次争端就会结束。”
    “那父亲认为,谁会赢?”
    “那就要看陆远在江南,到底有多大的掌控力了。”
    严嵩道:“皇上毕竟有大义在,这次皇上罢了陆远的官,又准了张治等人的辞官,如果这次江南党内部因此而人心惶惶、化作散沙,那皇上就会笑到最后,若是这种情况下,江南内部依旧一体同心,那么皇上便会退步,皇上若是真有十足把握,就不会急着将陆远撤职了。”
    “父亲所言甚是有理。”
    ――
    嘉靖的圣旨进入南京,宣旨的太监趾高气昂走进文渊阁。
    “宣圣谕!”
    陆远跪地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卿远,尔受朕之信赖,将社稷托付卿手,然则不思忠君报国,反行不道之事,勾结藩王、悖反祖制.今朕忍痛下旨,暂罢卿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南京海关总督等职,卿若有屈,当速来面圣自陈清白,朕自当念卿多年辅国之功彻查原由,待那日还卿清白之时,复卿之职,钦至。”
    小太监读罢圣旨,傲然昂首。
    “陆太傅,领旨谢恩吧。”
    可很快小太监就傻了眼,只见陆远直接从地上站了起来,而后将自己连同自己手中的圣旨当做空气一般无视掉,直接回了座位,继续批本复疏。
    “尔、尔欲谋反乎!”
    陆远没理他,同在文渊阁内的郑大同走近天使,冷脸道。
    “天使来南京一路辛苦,先回驿馆歇息吧。”
    “咱家歇息什么?咱家是来宣旨的,咱家要回京面圣复命。”
    太监嚷嚷起来。
    陆远抬起头皱眉:“这里是文渊阁,是治国施政的地方,嚷嚷什么?圣旨留下来,就说陆某遵奉圣旨,自此再不过问朝政,天使可以走了。”
    “你、你这是什么态度!”
    “公公想要什么态度?”
    小太监张了张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片刻之后,恨恨跺脚。
    “好好好,好一个狂妄的陆阁老,今日的事,咱家一定要当面和皇上禀报。”
    “自便。”
    宣旨的太监一走,郑大同立刻满脸焦急的走到陆远身边:“太傅.”
    “慌什么?”
    陆远抬起头不满的看了郑大同一眼。
    “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又不是天塌了,就算是天塌了,我陆远还没死呢。”
    郑大同心头顿时大定,拱手。
    “是。”
    “马上派人八百里加急往两广,看看戚继光、俞大猷有没有平定两广那几个闹事的总兵,然后立刻召二人回南京来。”
    陆远做出安排。
    “是。”
    郑大同一走,陆远才冷笑起来。
    “罢官?真是黔驴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