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贸易强县
作者:文亦心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最新章节     
    这日一早。
    阳光透过格子窗,斑驳地洒在青石地面上。
    衙门内,淡淡的墨香与未干的砚台味交织,为这庄重之地添了几分书卷气息。
    官员们鱼贯而入,按照品级一一落座。
    季正洋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
    他环视一周,威严地开口:“各位,先请简述下近阶段的工作概况。”
    苏凌峰率先拱手回禀:“自新法推行以来,县内秩序井然,未有重大案件发生。”
    季正洋微微颔首:“民生方面呢?”
    崔知温随即答道:“在田赋改革与水利兴修的双重作用下,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农田收成颇为丰厚。”
    “甚好。”
    季正洋满意地点头。
    随后郑重宣布:“如今,清风县的制盐业已步入正轨。我认为,这为我们开拓新的领域创造了条件。我准备开启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国进行贸易。”
    此言一出,厅内立刻议论纷纷。
    官员们面露惊讶与困惑。
    “海上丝绸之路?”一位年长官员捋着胡子道,“这可是个新鲜事物。”
    “季大人,此举是否过于冒险?”另一位官员质疑道,“我县以农耕为主,对海外事务并不熟悉。”
    季正洋闻听此言,从容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手指沿着海岸线缓缓移动:“各位请看,我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靠近南海。”
    他的手指向远方,“那边是环王国、天竺国等国,盛产香料、珠宝等珍稀物品。我们可以通过海上贸易,互通有无。”
    “听起来,这海贸的利润确实巨大。”
    “但大海变幻莫测,狂风巨浪中容易翻船,风险也巨大!”
    “是啊,没有准确的导航该如何是好?”
    “而且造船技术也不成熟啊!”
    “遇到战事、疾病又该如何应对?”
    季正洋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所言极是。
    航海确实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但换个角度思考,正因为这是一片未知领域,我们才有机会发现新的商机与文化交流。
    至于大家刚刚提到的问题,我自有办法解决。
    任何事都有风险,但畏首畏尾不是长久之计。”
    众人听到这里,不禁陷入了沉思。
    崔知温忍不住问道:“季大人,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计划吗?”
    季正洋微微一笑,说道:“当然可以。首先,我们需要建造一批适合远洋航行的商船,要做到载重量大、航行速度快、抗风能力强。
    为了确保船的安全和稳定性,我们还需要改进船体的结构和材料。
    同时,我们要改进指南针,让在海上航行的船不会迷失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航海团队。这包括航海家、船员、医生等,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航海知识和经验,以便应对各种海上挑战。
    我们可以招募经验丰富的渔民和商人,也可以培养一些年轻人来加入这个团队。”
    “另外,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和顺利,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
    航行前要充分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合作。
    同时,与沿途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听到这里,官员们心潮澎湃。
    他们开始感受到季正洋的远见卓识和决心,也看到了清风县未来的无限可能。
    众人被他的豪情壮志所感染。
    厅堂内响起一片掌声。
    “好,”季正洋高声说道,“既然各位都支持我的想法,那我们就立刻开始筹备吧!”
    众人齐声应道:“是!”
    紧接着,清风县上下一片繁忙。
    季正洋将各项任务细化,又将衙役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造船、采购、招募人员等工作。
    他亲自监督造船进度,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图纸和要求进行。
    “季大人,您真的要造船吗?”县尉苏凌峰问道。
    “是的,我要把清风县变成一个繁华的港口。”
    季正洋决定造船的消息传出后。
    清风县的铁匠、木匠、渔民等各色人等都自告奋勇地来协助。
    他们砍树、锯木、炼铁、铸钉,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精细。
    季正洋更是亲自设计商船图纸,与工匠们一起探讨细节,不断完善设计。
    这日下午,他带着图纸来到了造船工坊。
    工坊内热火朝天,工匠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季正洋高声喊道:“各位,先停一停,快过来。”
    工匠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好奇地围观季正洋。
    他展开图纸,露出了一个线条流畅、结构精密的商船轮廓。
    “这是我设计的商船。”
    众人发出惊叹之声。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密的图纸。
    “我们需要按照这份图纸建造一艘商船。”
    季正洋坚定地说,“但在此之前,我想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些细节,确保船适合远洋航行。”
    随后,季正洋与工匠们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商船设计的细节问题。
    “这艘船的龙骨必须选用最坚固的橡木。”一位老工匠建议道。
    “船帆的材料可以考虑用亚麻布,既轻便又耐用。”另一位工匠补充道。
    季正洋边听边记,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这些建议可都是长年累月的实践经验,对完善商船设计大有裨益。
    随后,他开始指导工匠们如何按照图纸打造这艘商船。
    工坊内,铁锤敲击声、锯木声交织在一起。
    季正洋走到一名铁匠面前,看着他熟练地炼制铁钉。
    铁匠满脸油污,汗水顺着额头滴落。
    但他毫不在意,全神贯注地敲打着铁块。
    季正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来到木匠们身边。
    木匠们正在精心雕刻着船头的纹饰,每一刀都力求完美。
    季正洋仔细观察了一会儿,道:“阿伯,这船头的龙鳞雕刻得真传神,每一片都栩栩如生。”
    老木匠咧嘴一笑,“大人过奖了,只要大人给口饭吃,咱就拼命干,让清风县的船威震四海。”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商船逐渐从图纸变为现实。
    有了船,还得有指南针。
    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是航海者的必备工具。
    但现在是贞观年间,只有简单的司南。
    季正洋决定着手制作一个改进版的指南针。
    他找来了一名铁匠和几名助手,开始制作指南针的框架。
    他们用优质的铁材打造出了一个轻巧而坚固的圆盘,作为指南针的底座。
    接着,季正洋设计出了一种特殊的磁铁装置。
    能够将地磁场的磁力线引导到圆盘上。
    这个装置制作起来相当复杂,需要精心打磨和调试。
    季正洋将磁石打磨成细小的粉末。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涂抹在一根铁针上。
    他的手指轻轻捻动着铁针,感受着磁石粉末带来的微弱吸附感。
    渐渐地,一股奇异的磁场能量在铁针上汇聚。
    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
    季正洋制作出了一支精准可靠的现代版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