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两难之地
作者:壹贰玖零   靖康之耻?天命神棍为大宋续国运最新章节     
    听完李纲的话,赵桓迟迟未曾言语。
    “陛下……”
    李纲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太上皇奔波多日,又受到了金兵惊吓,如今京中百姓又颇有微词,太上皇他老人家心中难免忧虑……”
    “太上皇让您亲自去南京接驾,应当也是……也是念子心切……”
    “作为父亲惶恐多日,如今眼看家门在即,想要早点见到儿子也算是人之常情……”
    尽管李纲刚刚听到童贯那些话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生气,甚至是怒不可遏。
    可这一路上,他也想了想,如今大宋风雨飘摇,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
    太上皇和皇帝毕竟是亲生父子,都是血脉至亲。
    两圣关系又关乎大宋江山稳定与否。
    那他只能尽力调节两圣关系,为了大宋江山,也不能让两圣关系恶化。
    不然的话,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李纲也是没办法了,但凡太上皇那边能够说得通,他绝对不会来跟赵桓传达这个意思。
    倒也不是他非要挑软柿子捏,赵桓和赵佶这父子俩,对于李纲来说谁都不是软柿子,他们都能轻易捏死李纲。
    可李纲别无选择,他从大局考虑,这父子俩必须委屈一个的话,只能委屈一下赵桓。
    一切都是为了大宋江山,一切都是为了大宋百姓。
    而且,童贯走之前最后跟他说的那些话,也是起到了作用。
    不把太上皇当成太上皇看,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老父亲看的话,这个要求也算是合情。
    当然,合情也不代表合理。
    很快,刚刚被赵桓宣召而来的心腹都到场了。
    众人看到李纲在这,而赵桓一脸阴沉,便知晓肯定是太上皇那边又生出什么事端了。
    “臣等参见陛下,不知陛下传召臣等觐见所为何事?”
    赵桓瞥了耿南仲几个人一眼,沉声说道:“你们问李纲吧!”
    他现在一句话都不想说。
    他不想史官把他心里那些话都给记录在史书上面。
    史官拯救了赵桓的素质。
    让赵桓硬生生把那些话,从嗓子眼给咽了下去。
    不然的话,他决计是忍不住要破口大骂的。
    欺人太甚,简直是欺人太甚啊!
    李纲无奈只能又和众人再说一遍。
    说实话,太上皇的要求,他重复起来都觉得羞耻。
    好像自己也成了太上皇身边那些没长脑子的奸贼佞臣一样。
    “什么?让陛下带领百官亲自去南京应天府迎接太上皇?”
    众人一听这话,惊呼出声。
    在场的官员之中,何栗官位最大,他当先忍不住,怒斥道:“李纲,你听听你说的这些话合理吗?”
    “如今什么时候?陛下岂能轻易离开京城?而且还要带着百官一起。”
    “怎么?眼看着国师在前线带着将士们大杀四方,压制了金贼,你们不舒服了?想要给金贼争取一个翻身的机会?”
    “说这种话,这是生怕金贼喘不过气来啊!”
    何栗也是气得不行。
    如果赵桓如今是太子,赵佶提出这个要求,虽然不合理,但还是情有可原。
    可如今赵桓已经登基是皇帝了啊!
    他是皇帝啊!
    现在前线在打仗啊!
    他们大宋可是都被金兵打到了都城来了,现在可是差一点就要亡国的时候啊!
    这个时候,让皇帝带着百官离开都城去接人,而且还是三百里之外。
    这何止是昏聩?这简直就是昏庸。
    是糊涂到不能再糊涂了。
    耿南仲也是怒气冲冲的说道:“陛下断然不可能离京,万一出现什么闪失,谁能负责?”
    “这一路上三百里,谁敢保证不会出现意外?”
    “陛下和百官一起过去,倘若真的有所差池,那就是要直接断送大宋江山啊!”
    李纲脸色憋得通红,他沉声说道:“我也知晓事情重大 ,所以第一时间去找太上皇想要劝谏他改变主意,可……可太上皇避而不见……”
    “糊涂,糊涂啊!”
    李纲话没有说完,签枢密院事兼监察御史,曹辅就站出来,指着李纲怒声呵斥。
    快六十岁的曹辅,气得胡子颤抖。
    “李纲啊李纲,你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你都不该跑这一趟,你都不该把这个消息给传递回来。”
    曹辅怒道:“太上皇不见你,你可以长跪不起,你可以死等在南京,你就是不该把这个消息带回来,陷陛下于两难之地。”
    这位老爷子,并非是为了上位趋炎附势,刻意逢迎的佞臣。
    他甚至也不算是赵桓的真正心腹,他和许翰差不多,都是清正廉洁,中正不阿的高洁之士。
    当初书画皇帝赵佶在位的时候,曹辅看到赵佶厌倦朝政,常常是不理会朝廷大事,微服出宫游玩,甚至是留恋花街柳巷。
    而赵佶身边的心腹大臣一个劝谏的都没有不说,甚至还经常鼓动赵佶出去玩。
    当时曹辅只是秘书省的一个小官,看到皇帝行事如此荒唐,为了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以至于朝中不正之风盛行,大宋出现衰败之迹。
    曹辅看在眼中急在心头,他不顾自己位卑言轻,毅然上书苦心劝谏赵佶。
    直言赵佶,身负祖宗和国家重任,却贪图享受,玩安忽危。
    又苦心劝谏,希望赵佶以江山为重。
    可赵佶收到了他的奏疏以后,却是直接让人拿下曹辅给问责了。
    王黼甚至亲自审问曹辅,而曹辅依然无惧,义愤填膺的把王黼这个当朝宰相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可给王黼气得不轻,区区一个秘书省不入流的小官,竟然当着他的面,辱骂他当朝一品的宰相。
    当即,曹辅就去给赵佶上奏,要严厉惩处曹辅。
    而曹辅仍旧毫无惧色,他提笔在自己的审问书上写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
    之后曹辅便被赵佶亲自下诏贬黜到了彬州接受编管。
    对此,曹辅早有预料,但他却从无后悔。
    甚至他都清楚,以他的官位,他的话也根本不可能劝动赵佶,又得罪了当朝权臣,怕是难逃一死,可他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纵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他身为读书人的气节,也是他身为大宋官员对百姓负责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