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不完全相同的历史
作者:午夜小叽   娱乐:你拍个戏,演员全是混混?最新章节     
    在香江的商业圈中,一场震惊世界的收购战即将拉开帷幕,这就是“九龙仓”事件。
    然而,这场战斗的爆发时间却与原历史有所不同。
    这个计划还是包家大公主给易晚舟说的,原本这场应该在六年前就引爆的事件,却延迟到了今日。
    这其中的原因,让人不禁深思。
    黄毛商人也就是少数的西方投资者,此刻已经深入参与了这场香江的投资战役。
    他瞄准的,正是九龙仓这一重要的商业地标。
    然而,与原历史不同的是,这次的主力并非包家,而是被誉为华人之光的李家城。
    易晚舟从包蓉蓉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他知道,历史的改变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这场九龙仓的收购战,无疑将成为香江商业圈的一次重要转折。
    李家城,这个名字在香江的商业圈中如雷贯耳。
    他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敢的决策力着称,被誉为华人之光。
    这次,他瞄准了九龙仓,意图通过这场收购战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商业帝国。
    要知道他在八年前就联合华人资本把“和记黄埔”给鲸吞了,这一次再瞄准“九龙仓”,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然而,这场战斗的爆发并非易事。
    九龙仓作为香江的重要商业地标,其背后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布局,试图在这场收购战中占据有利地位。
    黄毛商人的加入,无疑为这场战斗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他的资金雄厚,意图明确,对九龙仓志在必得。
    而李家城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他必将全力以赴,与各方势力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
    不过这些都不是易晚舟需要去考虑的事情了,他目前只专注于电影行业里面。
    哪怕真的在实业方面有些想法,他也不会以自身或者义凌的身份参与进去。
    包蓉蓉似乎对易晚舟的决策表示赞同,
    “老爷子对于你这做法也很赞成。毕竟这个计划主导的并不是我们包家,无论是输是赢,对我们包家来讲影响并不大。”
    易晚舟听后轻轻颔首,他知道包老爷子是个精明的人物,对于这场收购战的风险和收益早已了然于胸。
    “更何况,”
    包蓉蓉话锋一转,
    “现在那个庞大的‘走私’计划已经把包家的大部份资金给牵扯住了。如果要放弃现在包家在香江的基本盘而去抢夺洋人的股份,这对于我爷爷这些商界老狐狸来说根本就不划算。”
    易晚舟闻言笑了笑,对于包蓉蓉的担忧他心知肚明。
    在那个被戏称为“走私”的计划中,包家已经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和心血。
    此刻,若是为了九龙仓的收购战而分散精力,显然并非明智的选择。
    如今的“走私”计划已经步入正轨,香江的市民们也逐渐习惯了在市场上能够轻松购买到新鲜蔬菜和肉类的日子。
    这些产品在运抵香江之前,就已经在内地经过了严苛的质量检验,可以说是以极高的标准出口到这里的。
    论及品质,内地的农产品无疑可以将那些从西方国家进口的产品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从数量上来看,内地当前的发展确实面临一定的瓶颈。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包家和霍家正不遗余力地引进国外的先进农业设备与技术。
    不仅如此,他们还与内地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研究、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商业模式。
    这种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为内地农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易晚舟深知,这场收购战虽然诱人,但包家的重心仍需放在“走私”计划上。
    毕竟,这个计划不仅关乎包家的未来,更对香江市民的生活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与内地的紧密合作,也将为包家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可能。
    易晚舟的“走私”计划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受到了电影《黑社会》的深刻启发。
    尽管他尚未获得系统给出的《黑社会》完整剧本,但电影中的某些经典场面仍然历历在目,为他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在这个时空交错、发展脉络略显混乱的世界里,易晚舟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能够将香江的华人社团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的契机。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会,更是一个能够为夏国发展作出贡献的绝佳平台。
    通过“走私”计划,易晚舟成功地打破了地域界限,促进了香江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
    这不仅加强了两地的经济联系,还为夏国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产品和技术的交流,只是这一计划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搭建起了一个桥梁,使得两地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得以共享,共同推动夏国的进步。
    易晚舟的这一步棋,不仅展现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战略眼光,更彰显了他对于夏国发展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感。
    这使得他的名字已经在内地的有关领导的心目中挂上了名号,起码他们知道香江有一位这样的年轻人正在为祖国发展在出力。
    《红高粱》在世界各地的持续热度,不仅为夏国电影界赢得了国际声誉,更在国内激发了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制作,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为夏国电影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红高粱》还未全球公映的情况下,夏国的电影研究院校就已经拥有了众多版本的成片。
    这一特殊待遇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在课堂上欣赏到这部被世界电影界公认的好电影,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观摩和研究这部电影,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和精髓,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
    《红高粱》的成功,不仅仅是夏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对夏国电影人才华和努力的肯定。
    这部电影所展现出的深刻内涵和精湛技艺,不仅让观众们为之动容,更为夏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和认可。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夏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来还将有更多优秀的作品走向世界,展现出夏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而造成这一切的先行者,易晚舟这名字在夏国的电影人心目中逐渐变得神圣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