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春耕在即
作者:拿着   我在大唐搞建设最新章节     
    宫中。
    今日小朝会。
    房玄龄眯着眼睛喝茶,不时喟叹几番。
    陛下这一出,坑惨了上榜的世家学子,如今大家不敢说话,生怕犯了众怒。
    女庄学子在城门口摆摊硬刚,他们可敢?
    “房爱卿,此番如何?”
    他原本想要将前三甲都留给庄上学子,毕竟卷面成绩的确漂亮,可遭到了无数人反对。
    这些给自家后生铺路的竟然还有脸子反对女庄刷题的!
    “陛下,臣以为甚好。”
    房玄龄开口,耕地红线那会儿他便做出了选择,如今他们是一条线上的人。
    连他背后的世家都低调了起来。
    “臣附议。”他魏征两袖清风,无所畏惧。
    说罢,他偷偷摸摸将萧瑀面前的糕点拉到自己身边,为何每次最好吃的都在萧瑀面前放着!
    萧瑀瞧见,气的鼻子险些歪掉。
    他可是贿赂过上甜点的小公公,叫他把好吃的放自己面前,你魏征凭甚享受!
    越想越生气,于是伸出爪子要抢回。
    魏征哪能给他这个机会?
    眼疾手快地将甜点塞进自己嘴里。
    宫里的点心都是女庄精品特供,好吃的紧,他们平日里可吃不到。
    李世民瞧见二人的动作,不动声色地将面前的盘子朝自己身边挪了挪。
    “陛下,如今有一事较为难办。”
    长孙无忌满心满眼都在朝政上:“女庄学子的刷题法彻底传开,之后的科举恐怕……”
    话还没说完,眼前便出现一只胖乎乎的大手,明目张胆地将糕点给拽走了。
    “要降低权威性。”长孙无忌面不改色,丝滑地去拿房玄龄的点心。
    他长孙无忌可以不吃,但不能没有。
    “……”房玄龄无言,每次只有他是大冤种。
    “朕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李世民道:“科举真的有用吗?女庄的物理化学,比较四书五经,究竟哪个重要?”
    “如今义务教育只在河北道试行,若是某日义务教育普及大唐,天下百姓皆考语数政物化生,那科举还有什么意义?”
    房玄龄等人沉默。
    这是个对世家来讲很残忍的问题。
    若四书五经的神圣地位不在,他们坚持了百年的信仰随之崩塌。
    往后的科举将再无优势。
    可从现实来看,理化生才是未来主流。
    钝刀子割肉,生生疼。
    世家快要撑不住了。
    “陛下,肃清势在必行,吾等——”
    房玄龄左右瞧了瞧,掷地有声:“定当全力支持。”
    因为站的够高,所以瞧得更清楚,陛下与李庄主二人已事事留情。
    例如盐矿、造纸、白糖……
    世家只能自找出路。
    如今四人加上老温等人皆不敢有二心,众文臣思想统一,下方便无人造次。
    至于那些武将,炸药出现后,侯君集都低调了不少。
    ……
    女庄。
    李茵坐在书房中写写画画,身边只剩下裴行俭和李一李二在。
    随着实验项目愈加繁杂,化院不仅缺少无菌环境,还常常缺少稳定发电的装置。
    许多药品需要电离出离子,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反应。
    目前安装的简易发电装置终究是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
    “燃煤发电的本质不还是蒸汽机?”
    “问题是要如何解决废气。”李茵皱着眉,她不想叫长安变成又一个‘雾都’。
    如今已是四月份,庄上又开始忙碌起来。
    王大海已经改版了无数次的蒸汽装置,但转化效率始终没达到理想状态,那队大师傅们整日愁眉苦脸,吃喝都减少了次数。
    “三喜叔近日忙活造纸技术售卖,人影都瞧不见了。”
    “明明庄上几十号人呢,总觉着不太够用。”
    晓春更不必说,军队向高昌发兵,后勤中的酒精、肥皂、火柴、口罩……再加上李茵时刻忧心着水灾之事,各种物资都在准备。
    “庄主。”赵二牛兴冲冲地跑来:“粮食得收割了。”
    “我瞧着长得特好,估计要增产不少。”
    “庄上有一头黄牛整日不吃不喝,日渐消瘦,它可能得了结石。”
    赵二牛吧嗒吧嗒地说个不停:“化院那群人给的肥真好,地里的黄瓜长得又大又脆……”
    “二牛叔!”
    李茵揉了揉太阳穴,她近日在整理书写各种新时代开端土技术。
    比如土法炼焦、木制风动发电机、土法蓄电池、电流互感器等等,先供应给实验室使用,之后再考虑别的。
    还得弄出来一个简易洁净工作台,培养菌种用。
    之前化院搞出的肺痨药物叫老李大开眼界,当即把手中的分成投了一大半进去。
    他想要气疾特效药了。
    如今肺痨正在慢慢普及,家中有人得病,需要拿着医师的证明找官府才能开药,且不允许囤积私藏,发现便要掉脑袋。
    种种事情多的叫人头秃。
    “二牛叔,你有人手收割吗?”
    赵二牛幽幽地瞧着李茵:“我就是来找你要人手的。”
    “……调动人手得找三喜叔。”李茵拒绝思考人手短缺的问题。
    “庄主,实不相瞒,我已经半个月没见到冯管事了。”
    “巧了。”
    李茵露出标准化三十度微笑:“我也三日未见三喜叔了。”
    她叹了口气:“雇佣附近村庄的百姓们吧。”
    “大家伙儿估计不会要钱,我们多准备些好货送去。”
    “好嘞。”
    赵二牛解决了人手问题,又急匆匆回去忙活。
    春耕过后,长安城要涌来一大批务工人员,到时能缓解不少的人手短缺压力。
    “我得在报纸上刊登一份劳动合同的模板,不知大理寺刑部等能否独立出一个部门,来专门处理劳动合同纠纷。”
    李茵提笔书信,写完后叫李一快速送到李世民手上。
    “守约。”
    李茵穿上薄衫,整理好后带着小郎君离去:“今日我们得去骊山军工厂瞧一瞧。”
    “庄主,义父叫我盯着你练枪。”
    裴行俭紧紧跟在李茵身边,双目注意着四周的动静,不敢稍稍懈怠。
    八个月前,保护李茵是他的任务。
    而如今……
    李茵头大,开口拒绝:“好守约,明日开始吧!”
    “昨日你也这么说。”
    “明日一定!”
    “这句话昨日也说了。”
    裴行俭板着脸,抿紧嘴唇,左轮枪并不难练,可庄主总是推脱。
    “你晓得,我没时间呐。”
    十七岁的小郎君垂眸沉默不语,李茵终是妥协:“好吧,只练两刻钟。”
    霎时间,小郎君一双眼睛睁地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