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导引市场的办法(上)
作者:倦鸟落旧林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最新章节     
    辛璩他们很快被放出去干活,而种光道也交接了事务给徐犍子。
    徐犍子现在几乎就是种光道不在的时候中枢一把手。
    毕竟整个会社懂得管理的人是有限的,很多人最近才开始学习,还没历练起来。
    而徐犍子原本就是会社的客栈酒肆掌柜,也就天然拥有管理经验。
    因此,徐犍子可以说是会社系统中冒头的人才。
    种光道交代完,第一时间去了南方。
    他要先去帮王三扫一下路。
    而王三暂时没办法离开。
    因为他真的感染了风寒。
    略微发烧,躺了两天,这才缓过来。
    讲真的,来了好几年,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病来如山倒。
    感觉差点就要没了。
    但也就是这两天,王三的脸色越发凝重了。
    他一早推开门。
    寒风就出来了,半茬树挂满了霜。
    今年……是一个寒冬。
    想到这里,王三也知道没办法拖延了,赶紧命人开始普及已经选出来相对可以的蜂窝煤配方,让徐犍子赶紧推行下去。
    他这边则是命人抓紧打造防寒衣物、被褥,发去黄龙山。
    现在这个样子,要是一个防寒处理不当,今年冬天怕是要冻死很多人。
    等他初步处理完,已经是十月十五。
    王三得到了高陵来的书信,说王二想要见他,让他赶紧动身。
    王三不疑有他,命人筹备一下粮草就出发。
    这个期间,他下了乡。
    得好好看看澄城县近况。
    ……
    王官乡,小集。
    地里多余的瓜、果,都被运来,不少农人摆着摊,但更多人路过徘徊,显得十分纠结。
    “老哥,你这南瓜怎么卖?”
    师爷辛璩现在穿着一身厚棉袍,搓搓手,看着眼前的南瓜,有点想买。
    这南瓜并不是农场的货,而是本地百姓自己的留种,据说是从南方弄来的。
    因此在本地被称呼为南瓜。
    巧的是,农场那边对这种瓜的称呼,也是南瓜。
    本来,南瓜的正常传播途径,至少需要到清初,才会出现在陕西境内种植。
    但南瓜的产量并不低,至少在辛璩看来,能被农场大规模强制推行种植的,都是大同军这边认为极具扩种价值的宝贝,南瓜自然不例外。
    因此在今年内,很多农场,承担了大同军推广种植、摸索种植的标杆,有些地方的农人也会学着种植,有门路的也会弄来种子,自己摸索。
    所以市场上是能看到农人自己赶集的时候,将存起来的南瓜拿出来买卖的。
    这个农人一听,顿时笑了起来:“也不贵,一张一斤的粟票,外加十枚通宝就成。”
    “……”
    辛璩脸颊微微抽搐,本来想拒绝,但再看看眼前的瓜,种子挖出来,明年自己也能起一垄地,种植南瓜,也就忍痛,摸出了一张一斤的粟票,然后将十枚通宝放在桌上。
    取了一个,估摸十斤,勉强回本。
    抱着十斤的南瓜,辛璩想着应该怎么做菜。
    南瓜可以炒菜,可以做南瓜泥,还可以用来喂猪,长叶子的时候,还能用来做苴,又是一种浑身都是宝的好东西。
    就在辛璩开开心心的时候,他冷不丁就撞到了一个人,刚想破口大骂,立刻就住嘴了。
    眼前这个壮汉他认识,是王三身边的人。
    也就是说,王三来了!
    他先是被这个壮汉扶好,接着壮汉道了一声抱歉,继续往前走。
    辛璩赶紧将目光看过去,能看到人群之中接连出现数个人,都是壮汉。
    而最前方,一个男人正拿着柿子饼端详。
    今年因为提前冻霜柿子饼显得比较发黑。
    但王三揉了揉是柿子饼,然后撕开,露出里头软糯如果冻的心,啧啧两声:“都包起来,正好拿去送人。”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这个农人喜笑颜开,冻过霜的柿子虽然也很好吃,但保质期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发黑,可能挨不到元旦,就地烂掉。
    现在有人愿意买,那他肯定是欢喜。
    这一下,终于不用担心砸手里了。
    王三随口吃了一个,然后左右看了看:“这柿子饼就你一家在卖吗?”
    “嘿……不说别的,整个王官乡,就我家的柿子树是百余年的老树,结的果才多,其他的也只够他们自家亲戚分分,多的也没有。”
    农人拍着胸脯说。
    王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考虑过专门寻一片山改造成柿子林,然后种柿子,将柿子饼往外卖吗?”
    “这……”农人古怪的看着王三,“公子这不是闹笑话吗?柿子成材结果需要的时间可不少,寻常时候。真要天天侍弄柿子,饿都能给你饿死。”
    “你既然有一颗老树,就等于有一颗种树。”王三不以为然,继续说道,“若是想干,就需要提前整地,然后给地理加底肥腐熟。
    开春后,剪裁树枝,浸清水保湿活苗,然后等到生根之后,寻一处山坡,可以靠水,可以不靠水,然后每隔一米以上,将生根枝条植入。
    然后保水施肥。
    这个时候忙完,正好进入清明,清明就可以下山去忙活土地。
    然后留一两个在山上,每隔十天半个月,加点肥,除除草,观察苗木情况,发现死的,或者其他因由问题的,赶紧换新的树苗。
    接着,观察幼树长势,同时用麻绳箍树枝,裁剪长得太高的树干,让果树呈现开花状,然后4-8月生长期进行修剪。
    主要采取抹芽、扭梢、摘心等方法,就能在两三年内,让果树遍地开花。
    四年左右,就能见到大片果子。
    而且果树的高度不会太高,几个人背着筐,就能很轻松将果树捞到背篓里。
    这样的果树,再坚持个十年,也比你爬上柿子树,怕摔死更轻松。
    并且,还能用荒山创造新的收入。
    就是苦点累点,但钱难赚,能多一座山产出,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王三随意这么一说,农人随意这么一听,其实王三也不觉得农人回去冒险,只是想到了就一股脑说出来,也是强化他的记忆。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振生产。
    而柿子饼,虽然不能多吃,但果子里的含糖量真的不低。
    他就吃完一颗,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甜食,对于民众来说,本身就是稀罕物,只要打通售卖通道,就不愁卖不出去了。
    但听到王三说完的辛璩,更显疑惑看着王三。
    怎么说呢?
    他脑袋里究竟有多少东西在?连农书记载的扦插等方法他都知道!
    真是可怕。
    “对了,既然十里八乡只有你卖,那你给个地址,我回头让衙门去给你送定金,明年的柿子饼也包圆了。价格嘛,商量一下?或者可以拿点粮食直接兑给你。”
    农人眼前一亮:“公子是衙门里的人?”
    “嗯。”王三点了点头,“有意向吗?”
    “有有有!既然是官家想要,那老夫自然是欢喜。”
    “那你想办法帮我收购。”王三又笑了笑,“一万斤不嫌少,十万斤不嫌多,每斤都按今年这个价来。”
    “嘶——”农人倒抽了一口冷气,紧张搓手着,然后又说,“那……公子能再说说,怎么开山种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