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搁置且少有维护的先进设备(二)
作者:大漠流风   回山乡,媳妇儿,咱不为王谁为王最新章节     
    钱亦文听了老韩的话,心中窃喜。
    老韩没说转让不可以,说明是有得商量。
    管他是因为黎叔的权威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是好事。
    这时代的科技转化,成本还没有后世那么高。
    从植物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分,确认对某病有特殊疗效,都能有上亿、甚至几亿的成果转化金。
    纵然是得花很多钱,但还有不少药企趋之若鹜,他钱亦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此,钱亦文是做好了斥重金买下这个项目的。
    但南教授并不同意他的观点。
    来时的路上,钱亦文的车开得很慢。
    一路上,和南光宇聊了很多科学院的事情。
    面对着信心满满的钱亦文,南光宇没说一句替他打气的话。
    那不是他该干的事情。
    他要做的,是替钱亦文更早、更多地发现问题。
    听钱亦文说了一堆志在必得的话后,南教授缓缓开口:“我有一个儿子,不太争气,恨得我牙根直痒痒……”
    钱亦文听愣了,怎么突然间冒出这么一句来?
    南光宇也不看他,自顾接续他的话题:“突然有一天,有人托媒婆来跟我说,某家小姐看上他了,要招他入赘。
    “钱先生,你说此时我作何感想?”
    钱亦文略一思索,明白了南教授的意思:“又舍不得了?”
    南光宇点了点头:“自己的儿子,自己可以打骂,可以嫌弃,但别人想这么轻易领走,不行。”
    顿了顿,南光宇侧向了钱亦文:“钱先生,假设你现在是媒婆,你要怎么说动我?”
    钱亦文琢磨了一下后说道:“南先生,我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重金礼聘,一个是许以前程。
    “您觉得哪一个能打动您?”
    南光宇笑了笑:“重金礼聘?你花钱来买我儿子,不觉得是辱没我的门风吗?”
    “那就许以前程?”
    “可我又觉得我门庭显赫,儿子在我这里才能飞黄腾达。”
    钱亦文尴尬一笑,媒婆这活儿,看来不太好干啊!
    “南先生,除了这两条路,我还真没想出还有什么好办法。您指点一下?”
    南光宇说道:“钱先生,你说的这两条路,还得走。
    “可是,你要琢磨,我现在想要什么……”
    钱亦文联想到刘运成要入赘彭家时钱敏红的态度,不假思索地说道:“面子!”
    “对!”
    南光宇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不光要面子,聘礼也得要,你还要许给我儿子一个前程。”
    这……
    南教授……不,是他儿子的要求有点过分了吧?
    南光宇微笑问道:“不好满足吧?”
    钱亦文点了点头。
    “其实,也不难……”
    南教授接下来的话,直接打通了钱亦文的奇经八脉:“一个讲究奉献的年代,谈钱会让人感到庸俗,你不妨换个说法。
    “可以和我说‘养儿不易,出点奶水钱还是应该的’。
    “接着,再给我画一张大饼,把我儿子的未来给我构想一下。
    “告诉我说‘儿子在你这里也错不了,可我也一样能给他一个好的将来’。
    “这样一来,我和亲戚朋友们说的时候,就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子着想’了。”
    钱亦文含笑点头,南教授要是做生意,也会很成功!
    ……
    思虑过后,钱亦文开口说道:“韩先生,人员的事情不急,咱先放一放。
    “我把我的具体思路和您说一下——
    “首先,我是希望咱们国家能有属于自己的高端集成电路,并不单纯是想拿这个来赚钱。
    “我想,当初耗时费力地去研发,科学院的初衷也是这样的吧?
    “恕我直言,假使我不加以利用,这个搁置的项目可能以后也不会再被人提及了。
    “而且,据我所知,针对于科学院的政策调整之后,不是也提出了科技和经济并举吗?
    “科技不能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那我们研究它干什么呢?
    “您看,咱们能不能围绕着‘转化’这一核心往下继续呢?”
    南光宇在旁边默默点了点头,钱亦文的这一番话,把“儿子”的锦绣前程描绘出来了。
    接下来,该是给奶水钱的时候了。
    果然,钱亦文略微停顿后,接着说道:“韩先生,我的科技公司已经生产出商用计算机了,已经在银行系统中得到应用了。
    “所以,我深知研发不易,转化科研成果,我会在我可承受的范围内付一笔费用。”
    钱亦文说了个口干舌燥,端起旁边的茶碗,吸溜起茶水来。
    一句“可承受的范围内”,是他临时加上去的,本不在他早准备好的腹稿之内。
    他想告诉老韩,价钱合理我才会接受。
    虽然,付费用算是变相支持科研了,但他不能给对方留下狮子大开口的机会。
    老韩和身边的几个人交流了一下眼神,带着歉意说道:“钱老板,虽说是个搁置的项目,但终究不是小事情。
    “容我们商量一下,再给您答复好吗?”
    钱亦文听了,赶忙起身说道:“我不急,您先和大家商量一下。
    “正好我是第一次来科学院,请南先生带我感受一下气氛吧。”
    这动作得快,不然等老韩说出“改日”的话来,就有可能会生出变数了。
    行走在大院里,钱亦文哪有心思感受气氛?
    “南先生,您觉得有多少胜算?”
    “八九成吧。”
    南光宇如此肯定,让钱亦文很好奇,当下开口问道:“那您觉得哪些因素最为关键?”
    “钱!”
    “科学院缺钱吗?”
    南光宇放慢了脚步:“你知道科学院有多少人吗?”
    “不知道……”
    “七八万人!”
    “这么多?”
    南光宇说道:“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在京。
    “很多的研究所,都不在这里。”
    再度举步向前,南光宇问了一句:“你知道他们都是什么待遇吗?”
    钱亦文摇了摇头,跟着问道:“国家这么支持科研,少不了给拨钱吧?”
    南光宇接着说道:“自打1981年开始,国家每年给拨的资金以1.2%递增。
    “你想想,这能跟上物价的涨幅吗?
    “所以,年年经费紧张。
    “还有一个更惊人的事实,那就是曾经有人说这是个不下蛋的公鸡,讨论过要解散科学院,你能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