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开始
作者:司史   三国游侠最新章节     
    只是隔了短短一两个月,再见沈定,荀攸却是有了不同的感受。
    初见之时,沈定看似文士,但给荀攸的感觉更像是择人而食的饿兽。
    如今再见,像将领多过像文士,但沈定整个人反而变得内敛,在荀攸眼中,有些像睥睨山林的猛虎。
    少了搏命的凶狠,多了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从容。
    荀攸不由低揖:“将军势成矣!”
    沈定哈哈笑着上前扶起荀攸:“待我从李傕手中迎回天子,方才可言成事!”
    荀攸听到这话,禁不住出声问道:“天子既归,将军如何?”
    沈定一怔,他看看荀攸,又与韦康对视一眼。
    见韦康摇头,沈定又看回荀攸,捉住他的手,一同往堂中去:“且进屋说话。”
    屋内已经坐着贾诩、张既、张黑足。
    荀、韦二人入内,韦康谦让一番,自己坐在最下首。
    沈定介绍一番后,提及前言:“郭汜先锋两千步卒已入褒斜道,中军停在五丈原,应当会在近日过斜峪关,其入益州已成定局。
    “弘农张济回信愿与我一同围攻李傕、解救天子。”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我想,可以动了。”
    张济询问:“那就五日后?”
    “可!”沈定点头,继续道:“李傕已胁迫乘舆入黄白城,齐元良已在设法联络傕军将校,但不能全都指望内间。”
    沈定看着众人,缓缓开口:“现在李傕分兵在池阳与黄白城,我想是先攻池阳,还是跳过池阳攻黄白城。”
    贾诩直接道:“可派人去池阳劝降。若是李傕未在池阳留下族人,即便池阳守将不降,只要使者安然返回,就无需应对,直接攻黄白城就是。”
    沈定点头:“就如贾公所言。”
    诸事议定,众人散去,只留荀攸在此。
    沈定盯着手里端着的陶杯,好一会儿才抬头看向荀攸:“公达想问我什么?”
    “将军志在何方?”荀攸看着沈定。
    沈定搁下手中陶杯,端正坐姿与荀攸对视:“公达可知我为何起兵?”
    “请将军解惑。”
    “粮食尽矣!”
    荀攸皱眉。
    沈定又问:“公达你愿吃人么?”
    一听这话,荀攸怫然而起:“将军何故辱我!?”
    沈定没有解释,只是抬头与荀攸对视:“在我起兵之前,京兆百姓相食者众!”
    荀攸默然。
    “我不愿吃人,亦不愿为人所食。”沈定也站起身来,“故而领着数十游侠,借了乡里大户粮食。自食其粮,故不必食人。分粮与乡民,故乡民不食我。”
    他走到荀攸面前,盯着荀攸的眼睛:“我的志向,在这天下人不用食人,也不会为人所食。”
    荀攸懂了。
    沈定不会满足于做一个拥兵自重的将帅,而是希望成为治世之人!
    于是他开口问道:“若李傕覆灭,将军旬月间能定关中否?”
    沈定眉头一跳,这是愿意归顺了?
    不过他没有询问,而是顺着荀攸的问题思索,随后无奈摇头:“难!关中军众!”
    即便郭汜入蜀、李傕覆灭,三辅还有董承、杨奉,弘农有张济、段煨。
    河东就更厉害了,有张杨,有白波军,还有南匈奴。
    还得防备凉州韩、马,凉州也缺粮,说不定他俩什么时候就东进抢粮。
    荀攸断言:“若不能尽占关中之地,天子必要东归!”
    沈定点头。
    上至天子,下至公卿,所想的都是“回到关东就好了。”
    尤其长安宫室焚尽,更没有强留天子在此的理由。
    沈定一旦强留天子,杨奉、张济、董承等人必会进攻沈定,以求将天子迎到自己身边。
    偏偏凉州也缺粮,大概率韩、马也会掺和一手。
    荀攸沉吟一阵,给出一个建议:“将军可先留天子在长安,令先修长安宫室,如此,或可拖延两三月。”
    沈定暗自估算。
    两三个月不够他处理好凉州,但把马腾、韩遂打到不敢东进,问题应该不大。
    于是他点头:“若是有两三个月,我可先处理凉州韩、马。”
    见此,荀攸微微点头,不再开口。
    三个月之后该怎么办,到那时候再说吧!
    沈定深吸一口气,开口询问:“公达来长安,学堂怎么安排?”
    荀攸皱眉,沉吟良久之后,拱手道:“还得劳烦将军另寻良师。”
    沈定闻言,展颜应下:“好!”
    沈定给荀攸安排的住处离他的官衙不远,站在荀攸的院子里,都能看到官衙前院竖着的牙旗。
    荀攸刚进院门,还没来得及收拾,韦康就寻了过来。
    两人见面,韦康笑着问道:“荀公不走了?”
    荀攸感叹:“不走了,不走了!”
    两人分了主客坐下,韦康直接问:“说来我有一问,请荀公为我解惑。”
    荀攸反问:“元将可是疑惑我为何改变主意?”
    “正是!”
    荀攸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怔怔看着门外,好一会儿才开口:“这汉室天下,我看是不长久了!”
    “那……”
    “我原本是想到蜀郡躲个两年,待局势明朗再寻明主。”
    韦康不由问道:“中坚将军为明主邪?”
    荀攸摇头笑道:“或未可知。然中坚将军既已立志,又重贤才而用之,则我等可从而行之。”
    韦康若有所思。
    次日,经过简单的仪式后,沈定将蔡琰迎进家门。
    最开心的不是两个当事人,而是凉州将校。
    酒宴上,底下将校们欢笑饮酒,上首沈定低声同张既、韦康讨论粮草安排事宜。
    “今年因兵灾、旱灾,除上雒、商县外,各县宿麦种植都有不足,明年夏收得看情况。”
    宿麦就是冬麦,一般在八月开种。
    上雒这边还好,韦康的屯田营介入早,及时种上了。
    京兆尹其他各县,基本都是九月旱灾稍微缓解,再加上沈定驱逐李、郭,才匆匆补种。
    沈定问道:“若是在四月之前还要有一场大战,这次能调拨多少粮草出来?”
    “只京兆一地,最多供四十日大战。”张既给了个确定的数字,“明公若是要防备来年大战,征讨李傕必须在二十日内结束。”
    沈定沉吟。
    他抬头巡睃,很快找到被凉州将校围起来敬酒的齐固,当即举杯高呼:“元良!元良来此!”
    齐固听到喊声,连忙排开众人来到沈定旁边:“明公唤我?”
    沈定先是同他喝了一杯,随后问道:“你可找到李傕、郭汜粮仓?”
    齐固虽喝了酒,可头脑清晰,立即回答:“李傕在池阳与黄白城都有粮仓,黄白城的还没探查到,池阳的已经知晓位置。郭汜的军粮应当在邰亭。”
    沈定又叫来张黑足:“我予你八百骑兵,一旦郭汜中军入褒斜道,立即截住其粮草,最好是能拿下褒峪关。”
    张黑足感觉压力有些大,但还是应承下来。
    沈定又转向张既:“明日先往高陵运粮,备足……嗯,备足十五日粮。”
    说着,他环视众人:“若十五日拿不下李傕,夏收前暂时休战。”
    众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