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御书房的秘密会议
作者:二百二十斤   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节     
    朱祁钰看着下面的大臣,无奈道:“诸位爱卿,朕招你们过来,是真心讨论此事,看看是不是可以在朝中推行,不是逼你们表态支持朕的。”
    “你们都是朝廷重臣,大明肱骨,此事又关乎到各部官员,是否推行,怎么推行,方案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陷,今日我们都要议一议,要议出来个结果来。”
    “否则朕贸然推行,搞得天下不稳就不好了。”
    下面的六部九卿仍然鸦雀无声,都在心里暗暗盘算着利弊。
    半晌,兵部尚书于谦出声道:“陛下此法,殊为高明,臣必当全力支持。”
    “不过陛下在此法中将各衙门官员的行为固定化,是否卡得有些死?”
    朱祁钰知道于谦是什么人,也没怪他,毕竟绩效考核本身就是将一部分工作内容进行数据量化,然后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改善工作效率。
    不过这玩意是二十世纪才发明的东西,大明以前压根就没有过,于谦不理解也属正常。
    朱祁钰看向吏部尚书王直,示意他出言解释。
    王直点点头,出言解释道:“于尚书过虑了,陛下此法并不是将所有的事情都卡死,而是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工作进行评判。”
    “我吏部在针对大理寺的京察过程之中,也有过一些不好评判的事情,例如官员道德、怠政之事,均是让大理寺卿直接评判的,此事俞尚书也是知晓的。”
    刑部尚书俞士悦点头确认,微笑道:“王老大人说的是,当时他拿着官员名册找我说这事儿的时候,还吓了我一跳呢,我还以为名册中的官员全都是要罢黜掉的。”
    王直笑道:“的确,当时我找俞尚书的时候,他看到我拿出厚厚一沓纸,第一句话就是,怎么这么多?王老大人给本官留点人啊。”
    大家都笑了,气氛立刻轻松了起来。
    朱祁钰也笑了,出声道:“大家都是第一次,都不熟悉,有此情形也是在所难免,以后习惯了就好了。”
    “陛下,臣有个问题。”礼部尚书胡濙出言道。
    “胡老爱卿请说。”朱祁钰一伸手,示意胡濙提问。
    胡濙拱手道:“陛下,老臣的礼部事务与其他各部都有所交集,尤其是鸿胪寺,接待番邦使节的事务在礼部和鸿胪寺均有,此事当如何解决?”
    朱祁钰笑笑道:“此事易尔。”
    “礼部掌贡举,鸿胪寺掌宾客,此为太祖定下的,朕不能改。”
    “但是礼部可以把番邦分级啊,亲近我大明的为甲级,不近不远的为乙级,或者重要的为甲级,不重要的为乙级,具体怎么分你们来定,每年或者几年调整一次,就拿这个作为考核标准就好了嘛。”
    “至于鸿胪寺那面,让他们依据你们的分级设置好接待标准,按照标准接待番邦来使,不符合标准就是不合格嘛。”
    “不过这里面的标准你们要好好研究商议一下,看看哪些东西可以做出标准的,就把这些标准作为京察的条目之一就可以了。”
    “回头给朕上个奏折,朕朱批了就是。”
    胡濙思索了一下,应了下来:“臣遵旨,回头就和鸿胪寺卿聊一聊,看看那些事物可以做成标准的。”
    朱祁钰点点头,笑着道:“也别事物啊标准了,以后就叫指标吧。”
    “指标?”众人听着这个词比较新鲜。
    “对,指标。”朱祁钰解释道:“就是衡量目标的参数。”
    “一项事务,必然会有一个预期目标,这点诸位爱卿应该不陌生。”
    众人一齐点头。
    “指标就是预期目标将要达到的结果、规格、标准,用来衡量这项事务完成的程度和好坏的。”
    “举个例子。”朱祁钰看了看下面的六部九卿,指着于谦道:“以兵部为例吧。”
    “最近兵部正在重建京师防御,那么这件事就可以设置一些指标。”
    “例如,何时完成重建?重建完成后有多少个大营?每个大营设置多少兵马?配备多少兵甲?这些都可以设置成指标。”
    “一旦超出或者没达到目标,这里面就必然会有问题,要予以解决。”
    众人恍然大悟。
    能当上六部九卿的,就没有一个傻子,即使向于谦这种情商上有所欠缺的,智商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朱祁钰一解释,就都明白了。
    却没想到朱祁钰接着说道:“于爱卿作为兵部尚书,总掌天下兵事,必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要整个兵部数十官员一起努力。”
    “但是有些人阳奉阴违,甚至从中贪腐,怎么办?”
    “于爱卿就可以从这些指标中找出不符合预期目标的,该阳奉阴违的就批评降职,从中贪腐的也可以直接抓出来,免得某些人坏了整个衙门的名声。”
    于谦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他最近正为重建京营的发愁呢。
    虽说也先南侵的时候整个朝廷的做事效率都很高,但是自从也先退走之后,各部衙门里官员小吏的办事效率立刻就降下来了,兵部自然也不会例外,有些人不可避免地懈怠了下来,包括三大营重建和城防堡垒群建设等诸多事务都推进很慢。
    这里面的确有国库困难,户部拨银子比较慢的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事情可以推进下去的,只是有些人懈怠政务,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停工怠工的,于谦也没那么多精力去一一盯着。
    但是如果有了这个指标以后,他的工作难度就会减少一大半,只要盯着每项事务的截止时间就好了,奖勤罚懒这种手段是各部主管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他于谦用起来还会没什么难度的。
    于谦一步迈出来,大声道:“陛下此法可行,臣全力支持。”
    话比之前更简单,但是态度明显更加坚决了起来。
    其他人也从中听出了一些东西,大家都是衙门主官,下面人出了事儿,天下文人不会说哪个人不好,而是说哪个衙门不好,这对自己的风评很不利,大家都是文人,都要脸的。
    如果这个指标真的能执行起来,不说风评,至少自己会少背很多事儿,单从这一点上就很划算了。
    因此,六部九卿全都站了出来,齐声道:“陛下,此法可行,臣等全力支持。”
    朱祁钰摆摆手,笑道:“诸位爱卿不必如此,此事今日也只是讨论,朕还没说立刻就要施行下去呢。”
    众人有点尴尬,但是又不能对皇帝翻脸,只能烊烊退了回去。
    “王文。”朱祁钰点名道:“你们都察院负责朝廷监察,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左都御史王文立刻站了出来,道:“臣无异议。”
    这时候他哪敢有异议啊,薛瑄那事儿闹的,朱祁钰这阵子也正怀疑他的用心呢,搞得他这阵子一点动作也不敢有,就连被某些无法无天的武人偷袭打了闷棍都不敢追究,生怕引起朱祁钰的不快。
    朱祁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问道:“都察院和科道掌朝廷风纪,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后让六部执行京察指标,尔等如何与各部配合,监督朝廷风气,这是你们都察院需要思考的事情,回头你找都察院的同僚们讨论一下,以都察院的名义递一个奏折上来,朕要看。”
    王文还真没想到这块,他原本就是在关注如何用指标来掌控都察院院务,完全没想到这事儿还抢了都察院一部分事情,顿了一下,才回答道:“臣遵旨。”
    看着王文满脸郁闷地退了回去,朱祁钰的心情好了很多,笑道:“王爱卿别忙,朕还没说完呢。”
    王文有点尴尬,但还是立刻站了出来,躬身道:“陛下请讲。”
    朱祁钰脸上浮现一次诡异的笑容,看得王文有点发毛,却听到朱祁钰说道:“都察院都是监察御史,平日里的事情都是弹劾朝廷官员,疏导朝政。”
    “但是此法执行之后,如果有效,朝廷百官都能达到指标,不再犯错误,朝政通畅,那么你们能弹劾的事情就会变少,届时都察院该何去何从啊?你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此事也要想想,朕等你的奏折。”
    “啊!”王文脑子嗡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众人听到朱祁钰的话,也都有些迷糊,今天只是讨论京察,怎么还涉及到都察院的生死存亡了?
    虽说大家都挺烦都察院御史的风闻奏事,但是都察院对于肃清吏治还是非常有效果的,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都察院没了,那么对于吏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单靠科道那群三甲出身的七品官可不够。
    不过朱祁钰还没完,脸上挂着笑容,对着堂下的六部九卿道:“对于你们,朕也有吩咐需要你们考虑。”
    “臣等谨听圣谕。”六部九卿一起躬身,齐声道。
    朱祁钰看着他们,脸上笑容更盛,缓缓道:“诸位爱卿,朕设计这么一套东西出来,相信你们也看出来的,就是平日里用的。”
    “那么,一旦施行,朕同样会对你们有这样的要求。”
    “如今京察六年一次,朕感觉时间有点太久,反正每件事情的指标和考核结果都在,统计起来也不费劲,那么朕打算每年做一次京察,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回头都写一个奏折上来,朕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好么?原来在这儿等着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