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横扫北美
作者:王子虚   大明不革命最新章节     
    西历1779年10月底的曼哈顿军营内已经快要断粮了。
    两万多人的吃喝消耗本来就非常巨大,英军本来计划安排八千多人南下作战的。
    粮食储备本来就不是给两万人准备的,现在还无法从周围获取粮食。
    城内的北美英军总司令亨利·克林顿,在纽约湾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从逃回去的海军口中得知大明参战的消息后,当时就已经对北美的局势感到绝望了。
    克林顿并不惧怕与大明作战。
    大明本土远在世界另一边,要在世界这一边的北大西洋作战,大明根本使不出全力。
    但是大明现在能够使出来的力量,就已经足够压垮战争天平了。
    现在除非英国海军不顾一切,以放弃本土被法国攻陷为代价,立刻全力来救援北美。
    否则纽约已经守不住了,北美也已经保不住了,整场战争都要失败了。
    但国王和首相以及议员们不可能放弃本土。
    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情,不过是尽可能保留最后的体面而已。
    不过克林顿始终想不通的是,英国与大明本来没有什么冲突,大明为什么要对英国出手?
    就算是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也可以与英国联手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啊。
    从大明去南美的话,应该比来北美要快很多吧!
    所以到底为什么呢?
    克林顿只能判断是法国人搞的鬼,法国暗中向大明许诺了某种未知的好处。
    大明一百多艘战舰,数百门火炮,断断续续的轰击了一个月。
    曼哈顿岛军营的物资彻底的消耗殆尽了,所有人的精神也已经被折磨的快要崩溃了。
    亨利·克林顿终于坚持不住投降了。
    西历1779年12月12日上午,曼哈顿岛中间的开阔平地上。
    大明北美船队提督秦南星、北美远征军总督李安邦、美国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法国远征军代表拉法耶特,以及马萨诸塞、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等地的美国民兵代表都在。
    在双方仪仗兵的见证下,北美英军总司令亨利·克林顿解下了自己的佩剑。
    克林顿看着周围的一群人,不知道该把佩剑交给谁。
    一群北美的军官代表都有点激动,接受北美英军总司令的投降,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巨大荣誉。
    特别是华盛顿,曾经因为军力不济丢掉了纽约地区,更想找个机会取回荣誉。
    但这场大胜仗,从布局到作战规划,都是大明的军队主导的。
    所以所有人最终都看向了大明的几个军官。
    李安邦作为大明远征军总司令,向身边的一个仪仗兵挥了挥手。
    这个不到二十岁的仪仗兵,上前抓住了克林顿的佩剑。
    克林顿看得出来,对方的身份不高,所以下意识的抓紧了自己的剑,不愿意交给一個普通士兵。
    但这种坚持没有维持多久,克林顿很快就在周围黑洞洞的枪口下放弃了尊严。
    他有气无力的松开了手,垂头丧气的走到了一边。
    简单的战场投降仪式结束后,明美法联军开始接收英军的俘虏。
    曼哈顿的两万多英军,在大明陆师、美国大陆军、当地民兵的监督下,依次将武器丢在指定位置。
    然后被民兵引领着前往城外的荒地驻扎,用稻草或者麦秆和泥,加上木头搭建临时房屋。
    以后他们不能再占据曼哈顿居民原有的房子了。
    现在也已经到了冬天了,美国北方的天气还是比较冷的,冬天在野外扎营可能会冻死不少人。
    英国人本土正在被法国和西班牙威胁,短时间内都不会有精力安排足够的运输船拉他们回去。
    他们现在只能暂时在美国民兵监督下自力更生了。
    纽约的俘虏,加上纽波特的俘虏,再加上海军的俘虏,总数量有超过三万两千人。
    单纯的养着他们的口粮,以及防止他们冻死的衣服和燃料,都是一大笔开销。
    但他们也是后续正式和谈的筹码,最起码不能让他们死在这里。
    此时北美战争也还没有完全结束。
    李安邦留下两万大明陆师,控制美国北方的主要城市。
    另外一万名大明陆师,带领四万混编美国大陆军和民兵,跟随大明水师南下作战。
    北美英国陆军主力已经投降,海军主力已经被打崩了逃回本土。
    整个北美洲此时都是大明军队的天下。
    北美的民兵因为刚刚取得了大胜,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数也是自发的增长。
    所以接下来的战斗已经只能用横扫来形容了。
    英军在南方萨凡纳和周围的据点,陆续被大明军队引导北美民兵迅速拔除。
    东佛罗里达也被大明军率领北美民兵迅速占据。
    然后是中美的那些小岛,巴哈马、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等,也被明美联军依次拿下。
    到了第二年春天,西历1780年4月1日的时候,明美联军攻占了英属牙买加。
    英国加勒比总督,乔治·马戛尔尼男爵,带领当地士兵和官员,向登陆的明美联军投降。
    在朱简烜前世的历史上,马戛尔尼应该会在一年之后被法国海军俘虏。
    然后在十年后会被派去出使大清国,给乾隆皇帝贺寿。
    最后,明美联军开始尝试夺取中美洲大陆上的英属伯利兹和英属尼加拉瓜。
    这需要西班牙殖民地部队的协助。
    现在春天已经来了,大明留在北方的陆师的新任务也来了。
    李安邦派出了两路自行车部队。
    一路北上,夺取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两岸的土地。
    一路西进,顺着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夺取英军在内陆的殖民点。
    在海军的支援下,对加拿大海岸线地区的攻击相对顺利,但加拿大的内陆驻军却显然比沿海更难打。
    因为十三殖民地的大量保皇党已经跑到了加拿大,当地忠于英国国王的居民更多。
    而且美国人还没宣布独立的时候,就已经进攻过蒙特利尔和魁北克。
    美国人当时打下了蒙特利尔,但是最终没能守住。
    美国人撤退的时候,还在蒙特利尔搞了一波大破坏,给当地人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所以当地人现在的抵抗意志更加强烈。
    大明部队在当地也是纯粹的外来者,基本没有群众基础。
    再加上内陆没有了绝对优势的海军支援,推进速度当然也就变得缓慢了。
    李安邦弄清楚了情况,跟参谋们商量过之后,迅速改变了战略。
    放弃蒙特利尔、魁北克等人口比较多的城镇,利用自行车在内陆的机动优势,快速夺取内陆的小居民点。
    自行车兵在前面负责进攻,后续安排北美民兵跟上去,接收被夺取的居民点。
    但是在所有的居民点都要至少留下一个大明陆师班。
    北美民兵仍然按照一年的周期服役换防,但是大明的陆师班却会长期驻守。
    基本目标是占领五大湖北部沿岸附近的所有居民点,将整个五大湖地区纳入大明的占领区。
    等到后续停战谈判的时候,就能把这些圈进来的地盘的所有权明确下来了。
    明军改变了策略之后,后续的作战行动就颇为顺利了。
    自行车兵在机动优势非常明显,大明自行车兵还大面积使用了击发枪和转轮手枪,还有大量使用线膛枪的猎兵,武器上有领先一代以上的优势。
    英国方面给加拿大的支援也已经全停了,内陆的居民点规模有限,一个村庄可能只有几户人家,根本不是大明正规军的对手。
    大明的自行车兵不断前进,陆续夺取了一大批五大湖两岸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