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过完年
作者:爱吃肉的大哥   不一样的海洋最新章节     
    初一,起床就要先放上一串鞭炮,据说是为了迎接神仙光临,什么财神、喜神、寿星老,总之对人类有益的各路神仙吧,传说谁家的鞭炮先响,神仙就会光顾谁家,所以大年初一,天还没亮,睡意朦胧之时,总会被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吵醒,家家都抢先放,争第一。大年初一,传统上早饭都吃饺子,饺子里要包上一枚硬币,家里哪个人吃到了包硬币的饺子,就说他会一年诸事顺意。
    李峰一大早四点半就起来了,洗洗脸刷刷牙,就听到了叮当响,已经有人开始放鞭炮。
    大年初一,不能懒,一懒的话懒一年。所以说这几天基本上都起的特别早。
    李峰也捧着闪光雷、二踢脚,还有挂鞭来到了院子……
    父母也已经把饺子都煮好端了上来,李峰就开始了放鞭炮。
    在东北老家,初一,初二一般要在家呆着,不能外出,初三才开始拜年,这一天,晚辈要去长辈家拜年,出嫁的女儿要带女婿回娘家拜年。
    李峰在家呆了两天,初三这天就开始了,给各位大爷家去拜年,到谁家、吃谁家、喝谁家……
    一天分中午和晚上,早上自己家吃饭,然后就拎着礼品到大爷家去,中午在大爷家吃饭,下午就拎着礼品到二大爷家去,一天两家天天不重样,除了拜年就是吃喝,然后要么就是打麻将。
    反正这两天李峰过的挺腐败的。
    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东北俗称“破五”,还是一早放鞭炮,意为“崩穷”吃饺子,有的人家特别信奉的,还要摆上供桌和供品,焚香烧蜡,祈祷新的一年,可以财源滚滚。
    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李峰在家里吃完饭,初一到初四,家家户户都不能往外倒水扔垃圾,扫地也不能从里往外扫,意味着新一年里只“聚财”,不会“散财”。
    到了“破五”这天,人们才能扔垃圾,意为“送穷”。以前,街上的商家也大多会选择在这天开门营业,期盼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初六这一天李峰又去给两个姑姑家拜年……
    中午如梦,两姐妹回老家给李峰打来了电话。
    嘟嘟嘟……
    ‘’酒店这边批了我的年假,梦茹也辞职了,明天我就和梦茹回老家了,这边怎么办呢?\\\&
    ‘’哦,回去这么早啊?那你们路上当心啊,这几天没事吧,你把鱼食多放一点,然后给黄胖子的鱼干,还有猫粮啥的都倒在盆里头,让它吃就行,房门不是有个小门吗?它可以来回跑,不至于饿死……\\\&
    梦茹在旁边大声的说道:‘’李峰你一个死东西,说的是人话吗?什么叫回的那么早?要不是因为我姐过年在这边上班,我们早回去了好吧,你过年带不带什么东西回来啊?你看你也不早点来,早点来的话,我还能把东西带回去孝敬一下我父母,给你长点脸……\\\&
    李峰捂着脸,对着如梦说道:‘’你可管管这个家伙吧,这就是一个泼妇啊,你瞅瞅说的什么话。
    然后我年后也带了东西回去,过两天就到我时候,你们在老家的话,我在那边再寄过去好吧?\\\&
    梦茹还在旁边喋喋不休的讲着李峰的坏话……
    最后,李峰和如梦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天,就把电话挂了……
    初七要吃手擀面,据说初七是“人”日,这天如果天气很好,人们就会说,今年收“人”,翻译过来,应该就是出生率高的意思吧。还有个习俗,家里如果有婴儿,煮好的面条,放凉了,要挑几根,在婴儿的手腕和脖子上绕一下,说是“拴住”,意思就是健康长大,别有什么意外。
    初八又去了,舅舅家拜年。
    如梦打来电话,和李峰说了一下,她们已经准备出发了。
    如梦把鱼食倒进鱼缸,一袋也把猫粮什么东西都搞好,两个人已经在飞机场候机了。
    等到当天下午的时候,李峰又接到了如梦的电话,说她们已经回了重庆老家。
    李峰也对着二人嘘寒问暖了一下,说他明年过年的时候他就去拜访问丈人和丈母娘。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年的尾声了,晚上要放烟花,小时候,都是那种独门独院的房子,院子里还要隔三步五步的点上蜡烛,家家如此,放完烟花,要吃汤圆。在东北老家,还有吃完汤圆走百步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少生病,一年身强体壮。
    李峰家这一天就开始了,做各种的灯,因为今天是正月十五,自己家团圆了,也要去看看老人,做好油灯灯上就可以去送灯,要保证这灯能亮一宿。
    关东农村的民俗,对元宵节非常重视,将其视为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夜幕初降临,月亮悄悄升起,家家户户点亮了灯笼,燃放起烟火,整个村子灯火通明,宛如一个灯火的海洋。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在老辈儿的风俗里,关东的人家都要送灯。灯用面粉做成,做法是先把面粉烫好和成面团,然后捏成各式各样形状的面灯。面灯主要有两种:一种直接捏成灯盏状,配以各式各样的花饰;另一种是捏成上粗下细的柱灯,中间有碗,其形如倒挂金钟,非常漂亮。
    捏好的面灯,要上笼屉放到大锅里面蒸,蒸好后,在面灯里面放灯捻,注入灯油,就做好了面灯。用玉米面做成的面灯,颜色是黄色的,称为金灯;用白面做成的面灯,其颜色是白色的,称为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面灯,其颜色白中有青,称为铁灯。
    送灯,在关东是很有讲究和说道的,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送灯。先是送供祖宗板、天地板、灶神板;然后送到仓房、碾坊、牛马圈、猪圈、鸡舍、井台等;在送到大路口、大道旁。这些地方送过后,再由长房长子长孙,挎着篮,装上面灯,到祖坟去送灯。
    到祖坟送灯,走在半路上碰到别人,是不能说话的。给祖坟送灯要送金灯银灯,点灯时不能借用别人的火,必须用自己带去的火柴。
    如果借用了别人的火,就见不到光明。给祖坟送灯不能点白蜡烛,白蜡烛俗称“大白杆”,如果送了白蜡烛,意味着下一辈儿的子孙就要娶不上媳妇,打光棍。
    另外,元宵夜如果不刮风,认为是吉利顺当。
    把祖坟上的面灯点亮后,要把事先用油拌好的谷糠,将祖坟围成方形,西南角留个缺口,称为“门”,在“门”口放上一盏铁灯。在上风口将油拌谷糠点燃,俗称火龙灯。同时,要把铁灯点燃,边点边念祝词,念完之后,送灯人悄然离去
    元宵夜,在空旷的田野里,在村道上,随处可见豆粒大的灯火,点点如繁星,闪烁如眼睛。关东的农村,人们用真挚的爱,给天地诸神、给逝去的祖先送去光明,以寄托希望与哀思。
    李峰和爸爸开着车,载着一些油灯,就开始去两方老人的坟地了。
    先给爷爷奶奶坟前点上灯,放了鞭炮,李峰的爸爸在旁边唠叨了一阵子……
    又去姥爷姥姥的坟前点上灯,放了鞭炮,李峰的爸爸也还是一样的好路,开始做叨了一大堆……
    最后两个人开着车回了家……
    过完正月十五,年就算正式过完了,黑土地上的人们,又开始考虑一年的生计了,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希望。
    第二天,李峰就分别给张海瑞和李阳打去了电话。
    问一下两个人到底去不去,要是出去的话就赶紧买机票,过两天自己要走了。
    两个人也非常痛快的,就决定一起跟李峰去。
    李峰看到两个人发过来的红包。
    我就知道他们两个是要让自己给他们买机票,李峰又找两个人要了身份证号,还有手机号,然后在手机上订了三张机票。
    李峰和爸爸说让他在市里去考个驾照,车子就放在老家了,他也开不过去。
    李峰爸爸也答应了下来,说年后没种地之前,就去市里把驾照考下来。
    李峰又找到张海瑞,让他找一辆能去春城的车,他们三个人包车去春城坐飞机。
    李峰又给李阳打去了电话,告诉他约好的时间,然后中午到李峰家来集合。
    后面的一天,李峰爸爸开始准备,给李峰能带过去的东西,一个猪蹄膀,一扇猪排骨,还有一箱人参,一箱现切的鹿茸,还有自己家激的酸菜。
    李峰爸爸把东西都打包好,叫着李峰开车,两个人来到镇子上的快递站,把这些东西都寄到了李峰住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