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劝说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反正自己拿了多少东西回娘家,也没人看见,几个孩子还太小,只要每顿给他们吃饱,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这个。
    细玉米面这个家里没有,家里有个四五斤粗玉米面。
    杨绣枝就把装了三斤左右细玉米面的袋子单独放在一边。
    黄豆和绿豆这个家里也没有,正好看到有几个大葫芦瓢挂在墙上。
    杨绣枝也不管它了,没袋子装就用葫芦瓢装好了。
    于是杨绣枝就用几个大葫芦瓢分开装起来放在大缸里。
    然后把几口大缸都盖好,盖子上还压上一块大石头,因为如果不盖好,很容易被老鼠给嚯嚯了。
    杨绣枝看现在家里正好没有其他人,老太太点了眼药水正闭着眼睛还在炕上躺着呢。
    于是她就从空间的那个家里拿出一个不锈钢面盆,装了够几个人吃的的混合好白面粉和细玉米粉。
    接着又回屋拿了放在墙角的手套和老太太的旧手绢,然后快速的转身出门就去了灶房。
    杨绣枝一进灶房,就把手里拿着的一次性手套和老太太的旧手绢直接扔进了灶洞里,她准备一会点火烧掉。
    别看老太太眼神不好,杨绣枝发现灶房里被老太太收拾的很是干净整洁。
    灶台上放了一个大瓦盆,瓦盆里有块灰白色的布盖着一个面团。
    面团不大,颜色也有些发灰黑色,还有些发黄,就算是蒸窝窝头也根本就不够一家人吃的。
    杨绣枝猜测应该是荞麦面和粗苞谷面混合在一起的二合面。
    估计老太太是打算晚上给一家人蒸杂面菜窝窝头吃。
    杨绣枝轻车熟路的找出家里的另外一个大瓦盆,各放了一些白面粉和玉米粉在盆子里,打算做二合面的面条。
    她又往面粉里撒了一点盐,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有筋道。
    把面和好醒着,杨绣枝看灶房里有土豆,于是就拿起两个土豆准备再炒一个酸辣土豆丝。
    等把土地丝炒好后,杨绣枝这才想起来孩子们不能吃辣的。
    而且小满生病才刚刚好,两个便宜儿子和原主老娘也需要补充营养。
    再说原主娘得了眼疾也不能吃辣的。
    于是杨绣枝扭身出了灶房的门,去了一趟前面的菜园子,摘了两个大西红柿,打算一会儿做个西红柿鸡蛋卤浇在面条上吃。
    杨绣枝本来就在家里经常做饭,虽说她没有在家里擀过面条,但是她有原主的记忆在。
    原主也是个利落人,杨绣枝结合两世的记忆,所以很快就把面条给擀好了!
    等面条一擀好,她又用意念从空间的那个家里拿出来四个鸡蛋。
    原主娘家攒几个鸡蛋不容易,而且鸡蛋对于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有大用处的,所以杨绣枝也没打算用原主娘家的鸡蛋。
    接着她十分麻利的灶台上的油罐子和盐罐子,还有酱油和醋瓶子都装满。
    家里的咸盐还是杨绣枝穿越前的年初屯的,那次说是海水被污染了,大家都忙着屯盐,她也跟着屯了一两百斤。
    同时她还屯了不少红糖、白糖和冰糖等其他调味料。
    杨绣枝把灶里的火点着,就往锅里倒油。
    鸡蛋西红柿卤很快就做好了,顿时灶房里是香味四溢,空气中弥漫着西红柿炒鸡蛋独有的香味。
    大灶烧的是柴火,所以大锅下面条就更快了。
    杨绣枝用托盘把两大碗三小碗西红柿鸡蛋打卤面端进主屋的时候,看着小满已经醒了。
    于是她欢快的招呼道:“小满睡醒了呀!都饿了吧!正好娘做了打卤面,都快来吃。”
    双胞胎兄弟俩吸了吸鼻子,老二建设十分夸张的说道:“好香呀!我闻出来了,是西红柿做的卤子,娘做的饭,简直是美味。”
    老大建国附和道:“二弟说的没错,是西红柿炒鸡蛋做的卤子,真香!”
    杨绣枝笑着说道:“就你小子嘴巴甜,你知道什么是美味吗?老大,老二快把炕桌放好,咱们准备吃饭了。”
    这时建设十分傲娇的回道:“我当然知道什么是美味,我爹说,美味就是好吃的东西。”
    杨绣枝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好了,娘知道了,来,先吃饭,等吃饱了再说。”
    小原主会自己吃饭,所以钱小满也不需要大人来喂。
    伺候三个小家伙吃上饭,看着三个孩子埋头吃得很香的样子。
    自己做的饭,孩子们喜欢吃,让杨绣枝很是欣慰。
    大概做饭的人都是这样的吧!自己做的东西,别人喜欢吃,所以做饭的人就很开心。
    虽然自己也很饿,但是杨绣枝自己并没有马上吃。
    而是说道:“娘,我给您也下了一碗面,没下多少,您也少吃点垫垫。”
    她知道这个年代的人饭量都大,还特意给原主娘端了一大碗面,香味扑鼻的西红柿炒鸡蛋卤子铺在面条上面,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何况是很久都没有吃饱过的人?老太太不由自主的咽了一下口水。
    但是还是连连摆手拒绝道:“老大,娘吃过饭了!现在不饿,你快吃,带着三个孩子走这么远的路,你应该早就饿了吧,别管娘,你自己多吃点。”
    杨绣枝虎着脸说道:“娘,吃一碗面条怎么啦?不是我说您,您这个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结果呢?
    就跟您的眼睛一样,我早就说带您去城里的大医院去看看,早看说不定早就看好了,可是您就是死活都不去,怕花钱,结果您看现在是不是越来越严重了?
    您看现在多耽误事儿呀?我可不是吓唬您,如果搞不好,说不定真的会瞎。”
    杨绣枝看老太太有些犹豫,于是继续劝说道:“娘,我可跟您说,钱的事情,您就不要操心了!我这里有。”
    老太太听杨绣枝这样说,连忙摆摆手说道:“你的是你的,把钱放好,可别瞎霍霍了。几个孩子都还小,今后要用钱的日子还多着呢!”
    杨绣枝也连忙解释道:“娘,我知道,没瞎霍霍,这次我正好要带小满去市医院复查,您这次无论如何也得跟我去一趟市里,让人家大医院的大夫好好给您看看。
    如果大夫说能治咱肯定得治,如果说不能治,咱就回来。
    钱没了咱还可以去挣,可您的眼睛可是大事儿。您说是不?”
    杨绣枝看老太太还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决定加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