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运动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城里现在不消停,杨绣枝他们住的乡下也不是净土。
    想到这里,杨绣枝不免想叹气。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杨家庄同样也会是大会不停,小会不断。
    但这些事情都不是她们这些普通人能够改变的。
    她又想起那个一心为民的二大爷,自从公社齐书记找他谈过那次话后,他愁的头上的白头发就更多了!
    杨老汉也愁得闷头直抽烟。
    杨绣枝后来是在杨老汉的絮叨中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到公社反映:说杨家庄自己村开粉条作坊和木耳作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二大爷知道是有人嫉妒他们村的副业做的好,才会去公社告恶状的。
    但他想不明白的是,齐书记为什么也说那样的话。
    让他从大局着想,不能有小农意识。
    可明明粉条作坊和木耳作坊都是村里的,是杨家庄所有村民的,应该属于村集体经济,怎么就变成了杨家庄在挖社会主义墙角呢?
    二大爷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知道自己只是亿万普通农民中的一员,是一个退伍老兵,还是一个共产党员。
    虽然想不明白,但必须得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
    他能给杨家庄村民争取的,就是为村民多要了几个工作名额。
    所以上面要求把粉条作坊和木耳作坊全部交给公社来做,他虽然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也只能组织村民开大会做村民的安抚工作。
    毕竟去公社上班的名额有限,只能照顾家里最困难的人家。
    只是他始终都想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
    二大爷想不明白,杨老汉何尝能够想明白,他也同样想不明白。
    杨绣枝知道,像二大爷和杨老汉这样想不明白的人可是大有人在,也可以说想不明白的人有很多。
    所以杨绣枝当时就劝杨老汉道:“爹,想不明白咱就不去想,咱们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现在能够做到的,就是在这个时候不拖后腿,不随波逐流,守住自己的那份善良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杨绣枝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形势就是这样,咱们不管别人怎么折腾,你们兄弟俩都要记住一点,不准跟着一起瞎胡闹。”
    说到这里,杨绣枝抬头盯着兄弟俩看一眼,然后一脸严肃的继续说道:“你们俩要相信,这一切肯定都是暂时的,咱们国家要发展,工厂不可能总是停产学习的。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所以,你们绝对不能放弃专业的学习,要利用现在有大把的空余时间,把书上的知识牢牢的记在心里。
    再结合工厂里的实际情况,尝试着动手把发动机、变速箱做一些技术上的改造,提升它们的各项性能,这也是在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兄弟俩觉得自己大姐说得对,那么大的一个厂子,要养活那么多的人,不可能总是停产坐吃山空靠国家来养。
    而现在外国列强对我国的各行各业进行经济和技术封锁,所以想要破局,想不再落后挨打,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于是兄弟俩都点点头表示自己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杨绣枝不想继续再谈论这件事情影响心情。
    于是就岔开话题说道:“你们兄弟俩快两年没回村,也没有进过山吧?想不想明天一起上山练练手去?”
    兄弟俩自然是连连点头,兄弟俩确实有快两年没进山了,这对于常年往山里跑的人来说,不想是不可能的!
    三更半夜的时候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第二天早上姐弟三个人起来发现地上是湿的,这才知道昨天晚上下过雨了。
    现在正是七月末八月初,也是雨水丰沛的季节。
    下雨后的第二天也是采摘野山榛蘑最好的时机。
    榛蘑滑嫩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东北最出名的名菜小鸡炖蘑菇,用的蘑菇就是榛蘑。
    而每年采摘榛蘑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正好昨天半夜下了雨,正所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个时候进山,只要找到一朵,它们就不是一朵两朵,多数都是一片一片的。
    姐弟三个边打猎边找柞木林子进,林下一朵朵淡黄色的野山榛蘑像一个个小伞。
    采摘回家后,可以炒着吃,可以炖汤,也可以做成馅包饺子。
    还可以晒干保存,就是把挑选干净的榛蘑放在大太阳底下晒上两三天,就可以晒干保存。
    在冬天猫冬的时候如果想吃,就抓上一把像泡木耳一样泡发,泡开后就可以做东北有名的小鸡炖榛蘑了。
    兄弟俩在家里这段时间,杨绣枝是真忙,杨老太变着法想给兄弟俩做好吃的!
    杨绣枝这边也让钱小满在她的App里给兄弟俩买最基础最系统的工具书。
    书买到了,母女俩还要从头到尾翻一遍做检查,把不合适的内容撕掉。
    ……
    送走兄弟俩后,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八月十九日,由北京发起的破四旧运动如火如荼的席卷全国。
    他们打着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开始在社会上打砸抢烧。
    小说《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暴风骤雨》、《红楼梦》等等凡是描写有“爱情”二字的书籍都被当成黄色书籍,要求通通烧掉。
    杨绣枝也赶紧把家里所有的连环画和小人书都通通假装扔掉,其实都被她收起来放到空间家里了。
    六六年的九月双胞胎兄弟俩所在的小学也停了课。
    等到了十月,参加破四旧和大串联,反工作组运动的红卫兵人数高达千万。
    在极左的思潮影响下,当时改名风十分盛行。
    一时间,街道、工厂、公社、老字号商店、学校纷纷改成又红又专的名字。
    杨绣枝有事情再一次到长春后才发现,长春鼎鼎有名的鼎丰真改名叫“工农兵食品店”。
    秋林公司也改叫“东方红商店”。
    甚至连道路和学校也改了名字,什么“反修路”、“反帝路”。
    学校改成“红旗中学”“韶山中学”、“井冈山中学”等等。
    搞得她是糊里糊涂的,一头的雾水,差点迷路,都不知道哪是哪?
    总之改名字的单位、街道和学校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