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嬴政:原来朕死后是这番景象啊!
作者:王蜀蜀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最新章节     
    “公子,您终于回来了,可想死我们了!”
    “呜呜呜公子”
    面对好久不见的来福和常威,赵昊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只能伸手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以示安慰。
    等他们平复好心情,才笑着道:“将你们留在楚南阁,倒是委屈你们了.”
    “回公子,委屈我们也不觉得委屈,就是没什么动力了。”常威抹着眼泪嘟囔道。
    赵昊有些疑惑的追问:“怎么会没什么动力呢?你们不是一直热衷于挖地道吗?别说我不在楚南阁,你们一束光都没挖到?”
    “嗯!”
    “嗯?”
    “是的,自从公子走后,我们一束光都没挖到,而且之前挖的光,也在公子走后不久消失了!”来福点头解释道。
    “怎么会这样?”
    赵昊诧异的瞪大了眼睛。
    他怎么也没想到,地道里的光还有这种特性。
    却听常威叹息道:“公子走后,我们挖了很长的地道,都挖出皇宫了,可是,我们一束光都没挖到,因此,我们怀疑,公子在哪里,光就在哪里!”
    “什么意思?”
    赵昊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来福继续解释道:“意思就是,地道里的光,会跟着公子迁移!”
    “这”
    赵昊迟疑了少顷,又满脸不可思议地道:“这是真的?”
    “公子若不信,我们可以现在试验!”
    “怎么试验?”
    “这还用说,当然是就地挖掘啊!”
    常威兴奋的一拍巴掌,然后从怀中掏出一炳折叠式工兵铲,顿在地上道:“公子说挖哪,我现在就挖给你看!”
    “呃”
    赵昊嘴角一抽,禁不住抬手扶额,心说你丫的挖地道魔怔了吗?怎么走哪挖哪?而且还带家伙式!
    不过,他让常威和来福入东胡宫伺候自己,也是有让他们在东胡宫挖地道的意思,毕竟他现在被嬴子阳囚禁在东胡宫,哪也出不去。
    “这个先不急!”
    眼见常威跃跃欲试,赵昊连忙抬手止住了他,低声道;“你们刚来这里,外面肯定有很多耳目,现在又是白天,不宜挖掘,等晚上再说吧!”
    “公子不用担心,我这里有几瓶浓硫酸,咱们先将地腐蚀了再挖,这样就不会发出声音,外面也听不到!”来福笑着摆手道。
    “不是,你们现在都这么专业了?”
    “基操而已!”
    “呃你们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比如这个科学院研究的小型炸药,可以插入岩石里爆破,比我们徒手挖掘更快!”
    “还有这个手动冲钻,可以钻孔,可以切割树根,很方便的!”
    “牛逼!”
    赵昊见来福和常威像‘叮当猫’一样掏出各种古怪工具,忍不住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感慨道:“看来你们在咸阳进步不少,没让我失望!”
    “呵呵呵”
    来福和常威对视一眼,随即一脸憨笑。
    “公子,蒙德给您传的信,您都看到了吗?那赵高和嬴成蟜,嬴子阳勾结在一起了!”来福忽地想起什么似的,正色道。
    赵昊看了他一眼,点头道;“这件事我知道,其实不止他们三人,还有李斯等朝中大臣都参与了!”
    “啊?这”
    来福和常威有些愕然的看着赵昊。
    赵昊笑了笑,并没有多说,又将目光落在常威手中的折叠工兵铲上,好奇道:“你手中拿的工兵铲,也是科学院做的?”
    “不是,是墨玄姑娘帮我做的!”常威摇头道。
    “墨玄?”
    赵昊微微一愣,道:“墨玄师兄妹还经常来楚南阁?”
    “以前经常来,后来不常来了!”
    “为什么?”
    “因为阎乐那狗东西霸占了楚南阁!”
    “哦?”
    赵昊眼睛微微眯起,沉声道:“阎乐霸占了楚南阁?”
    “是的,阎乐现在是卫尉府的二卫士令,统领诸宫门卫兵!”
    “原来如此。”
    赵昊恍然点头,而后看了眼门外,道:“这段时间,你们除了伺候我,别的什么都不做,就在东胡宫待着!”
    “那地道”
    “找个隐秘的地方,即可展开你们的工作,别让人发现了!”
    “公子放心,我们都是老手了!”
    “嗯,你们办事,我放心。”
    赵昊颇为认可的含笑点头,随即径自走向自己寝殿,倒头就睡。
    与此同时,赵高和李斯还在商量勘验始皇帝尸体之事。
    因为秦国的法律规定,皇帝驾崩,必须由廷尉府亲自勘验,等验明正身之后,才能举行国丧。
    而负责勘验始皇帝尸体的事,自然落到了李斯和姚贾身上。
    但因为始皇帝驾崩的消息还没有公之于众,李斯要负责落实这个消息,并传达给众臣。
    所以,勘验的任务,就落到了姚贾身上。
    好在李斯之前就跟姚贾通过气,姚贾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就如此,李斯以内阁大臣的名义,召集始皇帝行营的相关人等,以及三公九卿,诸位大臣,在甘泉宫举行正式朝会。
    旬日之间,先是御史大夫冯劫与相关重臣抵达甘泉宫,后是留守在咸阳的军方重要人物,纷纷赶来。
    此时,甘泉宫大殿,一片肃然。
    李斯先是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对此次朝会的目的,做了个详尽的介绍,然后又当着众臣的面询问杨端和、王翦,夏无且三人,始皇帝的情况。
    杨端和自然不敢再继续隐瞒,便一五一十的将‘始皇帝’遇刺的诸多细节,同众臣禀报。
    而王翦和夏无且,则进一步确认了这个事实。
    “南海大局刚定,陛下便跟使者返回咸阳,不料途中遭遇刺客,受了重伤,再加上旧病还未痊愈,才导致伤病恶化,不幸离逝!”
    王翦涕泪嘘唏的说道:“至于秘不发丧的原因,是公子昊出于南海大局刚定,怕另生事端,才会同随行众臣实施的!”
    话音落下,夏无且作为第一施救者,当即禀报了当日详情。
    而杨端和等随行众臣,将尉也禀报了眼见实情。
    最后由史官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朝会完毕,众臣震惊、旁皇,不可置信的同时,李斯又让姚贾带领廷尉府官吏,前往甘泉宫寝殿进行皇帝尸身勘验。
    而他自己则召集冯劫,顿弱,冯去疾,王翦,夏无且等商议始皇帝国丧事宜。
    “诸位大臣,皇帝驾崩之事,来得突然,三公九卿并未全部赶到,以老夫之见,当立即下书召齐三公九卿,共同商议皇帝国丧之事。”
    李斯环顾众人,郑重其事地说道。
    “李廷尉多此一举也!”
    冯劫率先站出来奋然道:“以大秦国法,先皇驾崩未立太子,当以领政大臣为先,这样才能定下决策,通晓朝野!”
    “再说,陛下临终之前,已经确认了临时内阁处理朝政的合法地位,临时内阁也有权决定是否发丧,何需惊天动地的弄来一班大臣商议?”
    “冯公此言差矣!”
    李斯怒色道:“陛下乃古今未有之帝王,今猝然离世,又未确立太子,正是国疑之时,三公九卿来甘泉宫,一则去疑,二则商议新任国君人选,难道这也算多此一举?”
    “嗯,在下倒是赞同李廷尉之言,冯公啊,皇帝待吾等恩重如山,帝国也是我们与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晶,岂能草草决断?”顿弱罕见的认同了李斯。
    李斯微微一诧,旋即恢复神色,将目光落在王翦身上,淡淡道:“老将军以为如何?”
    “廷尉之言有理,御史大夫之言也没问题,老夫在南海待的时间太久了,不清楚朝堂之事,一切当以诸位大臣决断!”
    王翦模凌两可的摇了摇头,然后无限感慨地道:“老夫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向陛下请辞了,以后会回到故乡频阳,安度晚年,朝中之事,老夫不会过问”
    说着,缓缓从座位上站起来,当着众人的面,佝偻着身体,一步一步的离开了甘泉宫。
    众臣见状,面面相觑,却没人上前阻止王翦。
    因为王翦早就有告老还乡的意愿,再加上‘始皇帝’驾崩之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想操心朝中之事,也很正常。
    “好了,当务之急是国丧,老将军之事,容后再议!”
    李斯目送王翦离开,脸上并无过多的表情,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便将议题重新拉回了正轨。
    这时,冯劫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敢问杨将军,陛下临死之前,可有遗诏留下?”
    “这”
    杨端和迟疑了一下,将目光落在夏无且身上。
    却听夏无且道:“老夫冲进去救治皇帝的时候,唯有唐睢在陛下身边!”
    唐睢?
    众臣微微一愣,似乎对这个唐睢不甚了解。
    只见李斯当即下令;“来人,传唐睢!”
    “诺!”
    一名传令司马应诺一声,很快冲出大殿。
    过了片刻,唐睢就出现在了众臣面前。
    “唐睢,皇帝临死之前,是否只有你在身边?”李斯直接了当的问道。
    唐睢郑重其事的拱手:“当时刺客来得突然,陛下身边没有及时出现护卫,确实只有末将在陛下身边!”
    “那陛下临死之前,可曾留有遗诏?”
    “未曾.”
    唐睢摇了摇头,忽又话锋一转,迟疑道:“不过.”
    “不过什么?”
    “陛下在南海的时候,好像写过一道诏书,交给赵高封存于符玺事所!”
    “你确定?”李斯眯眼道。
    唐睢想了想,笃定道:“确定!”
    “既然如此.”
    李斯沉吟了一下,再次高喊:“来人!传赵高!”
    很快,赵高就涕泪纵横的来到大殿,失声痛哭:“陛下啊!您怎么就走了,风雨再大,有老奴给您担着,您怎么就舍老奴而去了.”
    “大胆!”
    还没等赵高哭声落下,一旁的冯劫就喝止了他,道:“此等国事场所,岂容你阉宦肆意妄为!?来人,依国法处置,杖脊五十!”
    “且慢!”
    眼见殿外冲来两名黑甲,准备将赵高拉下去行刑,李斯连忙开口阻止了他们,沉声道;“赵高!吾等在商议国家大事,不容你放肆,快将陛下是否留有遗诏之事,从实招来!”
    “是老奴知罪”
    赵高被吓得诚惶诚恐的行礼:“老奴回咸阳之前,陛下确实留有诏书给老奴,只不过,陛下刚写完诏书,叛军就攻来了.”
    “这么说,陛下的遗诏在你手中?”李斯追问道。
    赵高小心翼翼地答道:
    “当时情况紧急,陛下第一时间便安排老奴出逃,恐怕也是担心诏书落在叛军手中,而老奴也不负陛下所望,将诏书带了回来!”
    “嗯,事关国家,陛下确实会以大局为重。”
    李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接着道:“刚才唐将军说陛下的诏书有一道,可否准确?”
    “不然,陛下有两道诏书,一道是给长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的,一道是给诸位大臣的!”赵高摇头说道。
    冯去疾皱眉道:“照这意思,扶苏和蒙恬也应该召到甘泉宫议事?”
    “不可!”
    还未等李斯表态,一旁的顿弱就率先开口道:“此两员重臣要谨慎,如今边境不太平,贸然召他们回来,恐生大祸!”
    “这”
    众臣闻言,顿时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李斯眼睛大亮,暗忖顿弱今日怎么如此上道?莫非,他也有不臣之心?
    想到这个可能,李斯故作沉思的默然一阵,随后拍案道:“陛下东巡九原的时候就说过,九原乃大秦的国门,不可一日无将,目下,万里长城刚刚合拢,匈奴又屡次进犯,九原军压力甚大,九原将领皆不宜离开;
    冯右相但想,当年灭六国是何等的残酷,陛下都没让蒙公南下助力,更何况今日?
    假设匈奴那边知道皇帝驾崩的消息,会不兴兵南下?届时,帅不在位,冯相可知其后果?”
    “不错,我也赞同李廷尉之言,是父亲的目光短浅了。”冯劫笑着附和了一句。
    冯去疾老脸一红,不耐烦的摆手道:“老夫也就那么一说,何需都来针对老夫,不召就不召嘛!”
    “此事本就应该提起,并非吾等针对冯相。”
    李斯摇了摇头,却是少见的耐心,扣着书案道:“不召两位重臣,并非不知会他们,老夫当同时发出官文,将皇帝驾崩之事,以及甘泉宫商议诸事,一并知会他们,若他们有异议,必有快书回复.”
    “行了行了,不需要再废话了!”
    冯劫挥手打断了李斯,道:“李廷尉深得陛下信任,我们也都认同你,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哼!”
    一直沉默不语的夏无且,忽地冷哼一声,沉着脸道;“冯公将这里当做了你的御史大夫府吗?”
    “怎么,你一个太医也想主政?”冯劫淡淡地揶揄了一句。
    “你!”
    夏无且气急,正与开口回怼。
    这时,一旁的李斯沉重的叹息一声:“当此国家危难之际,老夫如履薄冰,还请诸位见谅!”
    “李廷尉真是!”
    冯劫不满地站了起来,高声道:“陛下纵然去了,还有吾等老臣,这大秦的天难道会塌了?
    老夫今日就一句话撩在这:
    谁敢不从皇帝遗诏,谁敢不从李廷尉之命,老夫第一个找他算账!他娘的!大秦有国法,国法可依,什么危难之际,谁还敢造反不成?”
    “慎言!慎言啊冯公!”
    李斯连忙将冯劫按住,转身对殿内的众臣深深鞠了一躬:“李斯承蒙皇帝信任,诸公信任,不甚感激也!如今,只等皇帝尸身勘验完毕,宣读遗诏,老夫告辞!”
    说完,转身便欲离开。
    但就在这时,他的眼角余光忽然看到角落里的一道人影,不由眼皮一跳,诧异道:“汝是何人?”
    “嗯?”
    众臣微微一愣,旋即顺着李斯的目光看去,只见角落里坐着一位,面容陌生的小吏。
    却听那小吏惊慌失措的放下毛笔,颤抖着声音道:“下臣典客府,春禾.”
    “春禾?”
    众臣一愣,下意识将目光望向顿弱。
    “哦,这是老夫安排的典客府书吏,你们也知道,典客府不光对外有交际之权,对内也有记录之权,这是皇帝在世时交代的。”顿弱仿佛慢了一拍似的,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
    众臣听完顿弱的解释,恍然点头。
    其实,典客府的顿弱,并不像表面上的那么简单,他除了是三公九卿之一的典客,还是皇帝直属秘密机构黑冰台的统领。
    那所谓的典客府书吏,多半是记录大臣言行,上报皇帝的黑冰台成员。
    想通了关键,众臣疑心尽除,又将目光落在李斯身上。
    然而,李斯却深深看了春禾一眼,径自离开了大殿。
    “这个李廷尉,怎么胆子跟麻雀一样小?!”
    冯劫目送李斯离开大殿,不满地嘟囔了一声。
    身旁的冯去疾,喟然一叹;“要是李廷尉能接任王绾的丞相之职,恐怕就没这么多事了!”
    “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陛下咋想的,留那王绾站着茅坑不拉屎!”
    “哈哈哈——!”
    众臣轰然一笑。
    “.”
    春禾的眼睛眯了眯,不动声色的低下了头。
    原来朕死后是这番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