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开端
作者:红酒花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最新章节     
    7亿元,对于基地来说也至少省下了40%的费用,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而这时佘院士也被打开了思路:
    “其实我们还有架核动力航天飞机能用,它也可以去推货舱。”
    “长城一号?要准备发射了吗?”
    林炬一脸疑惑,当初可是说要给长城一号加装反卫星激光器,还委托新远制造专用的核反应堆,可基地直到现在也没等到这笔订单。
    “原来的计划取消了。”
    佘院士压低了声音,看到三人的位置离人群很远后才说道:
    “航天飞机载体局限太多,我听的是还是打算独立出来做成大卫星,能做得更大更重,功率更高,就和斯泰基-m一样。”
    林炬看了看毫无表情变化的钟成,然后愣住了。
    千钧棒三号也是走的斯泰基-m的路线啊,所以……联盟科技领先三十年?
    “不是,当初不是说低轨生存性差,核动力航天飞机机动性高,卫星布网成本高昂……”
    他说完后给出了一个“你懂得”的眼神,林炬稍加思索就心领神会。
    这样的战损比会带来什么不言而喻,那就代表着核战争不再是两败俱伤,如果一方选择冒险发动大战,哪怕自身损失也不小,可别家都是一片废墟。
    有了激光卫星的保护,原先的核平衡就已经打破,有激光卫星的一方哪怕只有100颗核导弹,可这100颗核弹中至少有90颗能命中目标。
    毕竟这玩意一旦完全组网就代表着消灭了其它所有人的核反击能力,难不成花费巨大代价造那么多,就只是干看着不用?
    毕竟与其等待自己的家伙什全部失效,还不如拼死一搏。
    一个不到20年就能恢复,一个200年都不一定能恢复,不管怎么想都是血赚的好买卖。
    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其他各方拼了命加入进来也搞激光卫星组网,但只要他们发现跟不上,或者来不及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绝对会毫不犹豫地率先开启核战。
    但如果真的打算要发射100颗上去,那恐怕三战是不打也得打了。
    其他人有1000颗,可它们最终能起效也可能只有个位数。
    佘院士“诶”了一声,然后解释道:
    “谁说非要在低轨的,功率够高同步轨道也不是不可以,而且核发动机也能装在激光卫星上。
    至于组网问题,这个东西其实不需要太多。”
    国内制造的激光卫星肯定没千钧棒三号那么强力只需要个位数,顶多能勉强闭上千钧棒二号,组网数量可能在100颗上下。
    所以这玩意最大的存在意义应该是少量制造有限的两三颗,甚至一颗就够,与核武器一样主要是借此获得比上三常还要再高那么一丢丢的地位,获得更多利益而不是傻乎乎地真准备不顾一切大干一场。
    想明白这些林炬才理解了什么叫战略高度,这种尖端装备的作用可远不止设计的那点目的。
    那自己要是手握三五枚千钧棒三号岂不是……
    “不过长城一号主要也还是军事载具,货舱里面都是保密装备不可能运货,但要是想办法改一改去推货舱还是没问题。
    我听说是打算过了年后发射,你们可不能报黑价啊。”
    “一纟……额,那当然,完全没问题。
    看,九章号要降落了。”
    三人的注意力再次转向九章号,此时它距离月表已经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发动机气流喷在月表扬起的尘土都能被看见,在曙光三号着陆舱的指引灯光下很明显。
    与它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相比,着陆过程不细看与以前的其他着陆器几乎都没有区别,似乎只是吹起的月尘更多了而已。
    九章号以不符合它身躯的轻柔姿态接触到了月球的土地,正好停在了着陆场的正中央。
    从四个巨大的动力模块兼着陆腿的刻度上来看,下陷深度也就30公分出头,这是一次完美的降落。
    这要归功于不远处的那些机器蜘蛛状机器人们,它们为了清理出这片着陆场可是颇费了一番心力以及地面的头发,本就不太大的机械寿命更是又降了一大截。
    在地球上整理出这片平地运气好只需要两包中华,中小型挖掘机一小时的事而已,但这些昂贵的机器人可是不眠不休地努力工作才做到这一点。
    月球上的探索者系列机器人工作时长普遍不过几个月,但已经有一大半机械耗损近乎极限,这对于航天器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好在这些表面又被九章号吹起的月尘覆盖的小家伙很快就会轻松下来,不管是穿着宇航服的二号机器人还是此次九章号带来的挖掘机和卡车,在基建工作效率上都要胜过它们太多。
    九章号停下后静止了一个小时,地面对它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粗略检查,毕竟这可是空重就四十多吨的大玩意,检测项都多得不行。
    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以后,九章号向下打开了鄂下位置的舱门,触及月表形成了一个不到10度的缓坡。
    束缚着一个个方形货物的绳带电磁阀卡扣通电,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最先有所动作是最前面的那台挖掘机兼矿车,看上去就像是普通轮式挖掘机后面背了个小货斗。
    它的机械臂顶端可不仅仅是个铲斗,只见它展开机械臂,末端旋转切换,就成为了一只灵活的机械爪。
    它先是帮自己移开了散开的绳带,然后慢慢开到其他的货物旁干同样的事,然后有动力的能源制取设备就沿着舱门走出了飞船,在月表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痕迹。
    算上发电车以及其他的科学设备,总共有足足14台质量5吨上下,方头方脑具备动力的工程车,它们一辆跟着一辆地开出货舱,跟随第一辆电解制氢氧的工程车一起前往几公里外的采冰点。
    14辆外表近乎相同的大家伙排成一线行军,后车沿着前车的车辙印驶过不断碾压,很快形成了一道壮观的痕迹,就像是月球上的铁轨一样。
    钟成出神地看着这一画面,它带来的震撼不比氢弹爆炸更小!
    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