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奈何不得
作者:无言不信   初唐:砥砺前行最新章节     
    第283章奈何不得
    随着丘行恭的怒喝,双方狠狠撞击在一处!
    几下的呼吸功夫,丘行恭狠狠地楔入吐蕃骑兵之中。
    唐军训练有素,见丘行恭老而弥坚,当先杀开一条血路,人人精神大振,跟着自己的将军,战场上那道夺目的光辉,向前突进。
    若论白刃近战,吐蕃的骑兵无论是从铠甲还是武器上都差了大唐骑兵不止一个档次,杀敌技巧阵势配合就更不用说了。
    大唐军神李靖虽病故多年,但是他遗留下的军阵、训练方式,一直沿用至今,是大唐战无不胜的倚仗之一。
    相较各自为战的吐蕃骑兵,唐军骑兵五六成群,冲在最前头的一手持盾,一手用唐刀连环挥砍,左右两边的骑士则挺着长矛刺击,进攻的对象多是冲向一人。
    吐蕃骑兵或是进攻被盾牌挡下,被长矛刺杀,就是防守刺来的长矛,被唐刀连环挥砍。
    原本吐蕃兵就不是唐军的对手,现在又遇上大将阵亡。
    大唐骑兵若割草一般,将吐蕃骑兵不断从马上斩下来。鲜血大片大片地溅在翠绿的土地上。
    丘行恭凿阵而入,将吐蕃骑兵,切割成了两段。
    丘行恭并没有退却,而是来到吐蕃大阵之前,高举着马槊呼喝道:“大唐丘行恭先登破阵!”
    夕阳照在他那一身夺目的明光铠之上,倍显威势。
    丘行恭身后的兵士激昂高呼:“先登破阵!先登破阵!”
    吐蕃大阵之中,一时无声。
    一人在旁边小声说道:“丘行恭,不是唐廷副帅?”
    赞悉若多布愕然震撼的看着远处包围在金光里的人,心中涌现一股无力感觉,这就是大唐将兵?
    一个七旬老将,还是军中副帅,竟有这般胆气,难怪唐军上下即便陷入不利局面,依旧有必胜之心。
    “传令下去,莫尔东本总领左翼诸部一万人马,伺机而动……,我自领中军两万,对抗敌军的中锋;右翼诸部一万五,都归没卢玛本和琛东本指挥。叫他们二人放手与敌人对攻,此战他们对上的是突厥兵,实力比不上唐军是胜负手,不计伤亡的进攻……”
    吐蕃的军制与唐朝自是不同。
    他们整体力量分为五如,类似五个军区,如本为军区首领,负责军政事务,一般不出战的,如本之下是玛本,有将军元帅的意思,玛本之下是东本,东本有大东本、小东本之说,说白了就是万户长、千户长。
    这里的莫尔东本就是姓莫尔的万户长,没卢玛本和琛东本亦是如此。
    赞悉若多布在下达命令之后,高举令旗,喝道:“吹筒钦,全军前进!”
    筒钦是雪区最常见的发声乐器,超大型的喇叭,效果便如战鼓一样。
    丘行恭见敌方大军开始转动,数以万计的马蹄嘈杂纷乱地踏地飞奔,整个莫离驿都在颤抖。
    这时身后也传来了金锣之声,这是让他们急速撤退的消息。
    丘行恭回到阵中,老脸带着些许不悦,:“老夫正要乘胜追击,何故招我回来?”
    阿史那忠心中腹诽:“见你一大把年纪还跟壮年一样破阵叫阵,老子心脏险些跳出了腔子,真要将你老折在这里,怎么交代。”
    他让丘行恭去争取一点时间,可没想过这老将军凶悍至此,竟破阵叫阵一气呵成。
    当然他可不敢这么说,只是道:“将军神勇不减当年,将军,你看!”
    他指着远处,徐徐推进的吐蕃军。
    这才发现在他们拼杀的时候,吐蕃军已经展开了阵势,他们占着人多,大军呈扇形之势,正随着筒钦声向他们推进。
    丘行恭瞳孔仿佛熊熊燃烧的火焰说道:“他们这是打算一战就将我们收拾了?老夫打了一辈子仗,还没遇到这样的好事。大总管,直接下令,看看对面到底有多少斤两。”
    阿史那忠知道,到了这步,自己是退无可退,只能战到最后,高声道:“擂鼓,全军前进迎战!”
    伴随着惊雷般的鼓声,阿史那忠策马来到整肃的军阵前。
    在他身后是一面红艳似火的旌旗随风飘舞……
    阿史那忠高举手中旌旗,喝道:“大唐,万胜!”
    伴随着大唐万胜的口号,威武不屈的大唐劲旅英勇无畏的迎上了人数众多的吐蕃军。
    没有试探,没有佯攻,更没有出现对峙的情况。
    唐、吐蕃两路大军,在丘行恭强行挑战之后,立刻撞击在了一起。
    吐蕃的中路军毫无保留的派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具装骑兵。
    吐蕃的具装骑兵学至于阿拉伯,传于波斯萨珊骑兵,人马俱披锁子甲,周体皆遍,唯开两眼,如旋风一样席卷向大唐军阵。
    阿史那忠还是第一次遇到装备如此精良的对手,但这位经验丰富的宿将,丝毫不慌。
    “卧……”
    随着一声呼喝!
    位于两军最前端的大盾兵卒骤然伏地,在他们后面俨然是手持伏远弩的强弩手。
    漫天的弩箭越空而去!
    强弓劲弩永远是华夏儿郎冷兵器时代第一杀敌利器。
    寻常的箭矢确实伤不到具装骑兵,但强弩的弩矢却能够轻易的洞穿任何铠甲。
    呼啸弩矢回荡在战场上,冲在前端的百名吐蕃具装骑兵瞬间身中数箭,他们当中有些人连吭都没吭一声就落下马去。
    能够有资格穿戴具装骑甲的兵士都是最骁勇无畏的战士,他们完全无视战友的牺牲,踩踏着他们的尸体,若陨石一样撞进了高举着大盾,挺着长枪的军阵之中。
    骑兵的速度本就可怕,具装骑兵更是如此,最前排的兵士悄无声息的就淹没在了飞扬的尘土里,没有半点痕迹。
    四面八方都是喊杀之声……
    战斗几乎是在莫离驿的各个地方同时展开,喊杀声惨叫声响彻四野。
    震天的战鼓也不知第几次被擂响,嘹亮的筒钦声也一次又一次的在上空荡漾。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天彻底黑下去为止。
    “撤吧!”
    最终赞悉若多布不甘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依照赞悉若多布的原定计划,他要在莫离驿耗尽大唐的体力,利用这里特殊的环境,将面前的唐军击溃。
    但是唐军的凶悍唐军的顽强以及唐军的战斗意志,远远超乎赞悉若多布的想象。
    赞悉若多布有一种感觉,唐军就要崩了,自己占据优势,唐军就要撑不住了,只要自己再多坚持一下,唐军就要败了。
    这种想法出现了十数次,直到此刻,他发现再坚持下去,自己可能先撑不住。
    心态在这种完全看不清战场情况,不知敌我损伤,只听见到处都是喊杀惨叫声的局势下,有了转变……
    尤其是他们的奴隶兵,出现了大规模的怯战逃跑。
    得知吐蕃撤军的消息,阿史那忠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脑中一片空白,坚持到现在,唯有一个信念:“大唐万胜!”
    至贞观朝以来,唐军鲜有败绩,大多的“失败”,还是因为攻城不下,主动撤退。
    就如李世民征伐高句丽,此战唐军收复辽东,夺取城池十座,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消灭大量高句丽军队,斩获高句丽军首级四万余级,唐军阵亡两千……
    这战绩怎么也不能说败。
    可在唐朝就属于败绩之一……
    至于在正面战场上唐军尚无大规模的战败……
    阿史那忠可不愿这“首败”落在自己头上。
    阿史那忠喘了一口气,这才起身下令:“派人警戒,防止敌人复来,其余人就地休息!”
    他顿了顿问道:“丘副总管在哪?”
    好一会儿,才有人来汇报,说道:“累趴下了……”
    原来战斗太过激烈,丘行恭又强撑着在前线拼杀,累得昏死过去。
    好在老将军体魄强健,有廉颇、黄忠气概,并无生命危险。
    阿史那忠此番见识到了吐蕃的强悍,不敢合眼休息,担心吐蕃复来。
    直至天明……
    看着身处的战场,看着一条条鲜血汇聚的暗红色泥沼。
    无数残缺不全的肢体、碎裂的头颅与折断的兵刃,残破的旗帜,横七竖八地倒在四方。
    哪怕是经历百战的阿史那忠,这一刻眼神里也透着一丝敬畏:这一战的惨烈,比他想象中的更要惨上数倍。
    丘行恭睡了半宿,恢复过来,看着周边的一切,两人眼中都看出了彼此的凝重,这仗不好打。
    无独有偶。
    五日之后,积石山下几乎是情景重现。
    从姚州进入吐谷浑的梁建方、刘仁愿部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吐蕃大将论钦陵用兵老辣,他沿途焚烧草地远遁不战,加重唐军的后勤负担,将唐军引到了积石山脚。
    双方在积石山脚轰轰烈烈大战了一昼夜……
    结果与莫离驿的情况出奇的一致,论钦陵被迫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看着徐徐退去的吐蕃军,刘仁愿浑身浴血,重甲上遍布红白相间的污垢,整个人若浸泡在血水里一样。
    当他出现在梁建方面前的时候,将梁建方吓了一跳,忙道:“将军可好?”
    刘仁愿舔了一下嘴唇,一口的血腥味,吐了口唾沫道:“都是他们的。”
    梁建方赞道:“将军真猛士也!若非将军,我军只怕危矣。”
    相比兄长赞悉若多布,论钦陵的指挥战术更加出神入化,对于具装铁骑的运用也秒之毫厘。
    具装铁骑在论钦陵手上是一支奇兵,在两军搏杀至关键的时候,出现在了唐军最薄弱的地方。
    当时整个右翼呈现崩坏事态,是刘仁愿站了出来,这位年纪轻轻就被李世民亲封上柱国,能够徒手搏杀猛兽的悍将,率领大唐精骑硬吃下了具装铁骑。
    刘仁愿的武器是一柄砍刀,硬生生砍成了长锤,刀口全砍卷了口,就靠力量硬吃对方。
    刘仁愿急道:“先不说这些,大总管,敌人不支退怯,我们为何不追击?”
    梁建方一指徐徐而退的吐蕃军道:“看,对方撤退丝毫不乱。他们不是败退,而是知道无法取胜,选择了撤退。我们此刻追击,占不到任何便宜。”
    刘仁愿眼中闪过一丝焦虑,大唐两路大军齐出,他们这一路因为地形原因,要慢上另一路几日。
    结果遇上了一个缩头乌龟,一路避而不战,又耽搁了些许时间。
    自己再跟对方这头乌龟纠缠的时候,指不定另一路已经势如破竹,杀向伏俟城了。
    “也许是装腔作势!”
    刘仁愿咬着牙,说道:“对方是属乌龟的,难得给逮着,万一他们今日退怯,不敢再战,继续一路焚烧草地,让我们跟着吃灰,可是不妙。”
    梁建方看着刘仁愿一脸决绝,也知大兵团长途奔袭作战,如果后勤供给跟不上,结果是灾难性的。
    而对方一直在打他们后勤的主意,真让他们跑了,危害可能更大。
    “好,莫要勉强,不可硬来。”
    刘仁愿道:“末将知道!”
    刘仁愿喜不自胜,点了兵马一路奔袭向了论钦陵撤退的方向。
    “钦陵东本!”
    一骑来到论钦陵的身侧,汇报道:“唐军追来了!”
    论钦陵听得一怔,说道:“有多少人?”
    “三千!”
    论钦陵脑海里走马观花,将周边地形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道:“引去黑虎岭,在哪里吃掉他。”
    送上来的肉,没有理由不吃。
    论钦陵并没有在意这些,想着当前的局势,不甚乐观。
    两兄弟都急着与唐军决战,原因有二,其一、不能与唐军打消耗,吐蕃耗不起。其二、他们终究是外来着,并没有完全掌控吐谷浑地,一旦让唐军稳住局面,吐谷浑的可汗召集旧部反抗,彼此联合,情况危机。
    故而两兄弟都给予求战,利用自身的优势,想要击溃唐军。
    但是唐军的战斗力,唐军的坚韧都给他们上了一课。
    哪怕处于劣势,在正面战场上他们依然奈何不得唐军。
    论钦陵只能选择撤退。
    论钦陵对于麾下的军队如臂使指,简单的几个命令,便设好了埋伏,就等唐军入瓮。
    “报!”
    论钦陵依旧未唐军的难缠烦忧,传令兵又到了近处。
    论钦陵问道:“如何?”
    传令兵道:“唐将并未中计,他们在黑虎岭外顿足了片刻,便退军了。”
    论钦陵笑道:“倒是一个知兵的……”
    他突然一怔,急问道:“可知对方是谁?”
    传令兵道“刘仁愿,那个击破我们具装铁骑的唐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