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周永孝的思量
作者:东辰缘修   红楼之平阳赋最新章节     
    第656章周永孝的思量
    林山郡城,
    布政使府邸门前的几个街道,早就被吴世明派兵封锁,围得水泄不通。
    更是派遣心腹之人领兵,监视着城内各大官员,尤其是皇城司的人,早就被围死了。
    此时,
    府外,
    京南布政使于仕元老泪纵横,满脸不可置信,竟然跪在地上痛哭,哀嚎着,
    “殿下,羞煞老夫也,老夫有何资格做您的老师,当年危难之际,没有陪伴在你的身边,竟没有伸出援手,你出事后,更是苟延残喘,活的不明不白,枉为人师啊。”
    一声哀嚎,
    让于仕元身后的心腹,尽皆跪拜在地,所有人都知道,眼前的贵人,就是太子殿下周永孝,那个曾经追随的人,
    同声拜道;
    “下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老师,您也请。”
    就连寇子敬也是一脸的激动,殿下回来了,那左大哥,抬头一看已经下马的将领,好似心有所感一般,竟也回头看了过来,四目相对,满含欣慰之色。
    “你啊,还是这样,史家,是有动机,保龄侯长子,夫妻二人双双毙命,老二继承家业,娶的是南安郡王郎家的次女,这样想来,就想通了,
    想到这又道;
    “殿下,此次前来,可有了万全之策,半月前,老夫接到朝廷邸报,朝廷南下的兵马已然集结完毕,想来南下的日子不远了,”
    于仕元脸色悲痛,两眼含泪,愧疚的神色不言而喻,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殿下,老天眷顾,想到了之前心腹汇报,城外那些不明的兵马,如今猜的不错的话,就是殿下的,也不知殿下这次,真的要面见天下世人吗?
    周永孝并没有拐弯抹角,应该是史家泄密所致,陈年旧事,不提也罢,眼神盯着于仕元的眼睛说道。
    “平身吧,孤早就不是什么太子了,只剩下残驱,苟且的活着,今个,也是多年来,第一次走在太阳下面,看一看这天下如何变化,”
    一切安顿好之后,周永孝则是有些感慨,东躲西藏了那么多久,虽然衣食无忧,用度堪比宫里,可惜只能隐居在一地,今,终于能重开见了天日,
    “多谢老师了,学生今日就是舒心,好似获得新生一般。”
    默默地随着二人,一起入了府邸,
    到了后院内堂之中,
    话说眼下,老夫也早有准备,林山郡城内,粮仓都是满的,府库银子兵甲俱在,府兵三万,招募的新兵五万,还有守城的卫军一万,以及布政使暗藏的人马一万,共计十万余人,今日,老夫全部交于你,只是,永孝,如今的时机可对?”
    于仕元见此大惊失色,担忧的看向殿下双腿,急声问道;
    “殿下,不可再如此,羞煞老夫了,只要人还在,就有希望,我只一直都劝你要忍,但是为师错了,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有时候天宇不去必受其乱,要是宁荣二府贾家不反叛,殿下早就坐龙位了,老夫一直在想,为何那一夜,贾家会反正?”
    “老师不必担忧,老伤了,当年在东宫,逃脱的时候,摔断了腿,没有及时看医,耽搁了,后来重新打断接了骨,总有些病根落下了。”
    “哈哈,还是老师懂我,学生早有打算,还请老师帮我,至于当年的事,孤查了许久,这才有了苗头,老师可记得史家,荣国府的夫人可是史家的嫡女,一门双侯怎么来的。”
    “殿下,您的腿,这是?”
    一众人,衣不卸甲,神情漠然,
    也没去大厅,直接在后堂屋中的炕上,于仕元早就让那个丫鬟准备了床榻软垫,垫了厚被子,让太子周永孝躺在炕上,另外让人熬了参汤送来,
    说完话,
    艰难地挪动着腿脚,左锋见此,急忙上前扶着,这才一瘸一拐的下了马车,消瘦的身形,让人感到担忧,只是眼眸中的精光闪现,那种气质,无人能比。
    即使如此,周永孝也是温文尔雅,没失了师徒的礼数,更是让周围的人惭愧。
    周永孝倒也习以为常,这么多年也是这样过来的,身上的病痛,哪里能比得过心痛,一直隐忍着面对,可是听在于仕元的耳中,尤为刺耳,太子经历了多少苦难,要受这样的折磨,
    “老夫无用哪,殿下,快,先进屋歇歇,”
    周围的人听了大惊,就连左锋都不可置信的看着老大人,怎么可能,老大人竟然有如此气魄,那么多兵马藏于眼下,是怎么躲过京南将军顾平的眼线呢。
    “自然是未到时机,老师,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今天下纷乱刚起,藩镇蠢蠢欲动,学生也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还需要蛰伏,学生犯过一次错,如何还不谨记于心,现在,弟子还披着太平教的旗帜呢,先手,朝廷南下大军,就是被吃掉的其子。”
    周永孝定定地看着眼前的老者,喃喃的出了声。
    谁知,
    于仕元脸上竟然露出了欣慰的神色,天下先乱者,虽有名声,但未必成事,蛰伏于内,伺机而动,未言胜先言败,需要有个万全之策,
    “好一个暗度陈仓,好一个太平教,殿下,今上在朝廷那,如今安稳坐了皇帝已有八年之久,木已成舟,已成定局,虽然太后还在,可是后宫不得干政,也无力再施以援手,
    天下先乱者,跳的再高,不过是为王前驱罢了,广积粮,缓称王,选一地为根基,以待天时,方有一线生机,不然,永孝,万般没有机会,京南缺水,不是王霸之地,子敬,北边大粮城可有动静?”
    此话,
    于仕元曾经想了很久,才得以想的出来,皇位,不过是南柯一梦,要是能有一地或者两郡之地封王,或许也是好的结果,最差的也是争取一地,偏安一隅。
    说完那一番话,仿佛,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太子太保,东宫的智囊老师,又回来一般,
    屋内,所有人尽皆不语,都明白于仕元的话外之音,寇子敬和吴世明,几乎算是门客,又算是弟子,这些事情,如何不知,见到太子殿下安然无恙,还是那样让人信服,如遇春风一样,天涯海角,也要随之闯一闯,
    心中更是激动,
    听闻恩师问话,寇子敬一抱拳,回道;
    “回恩师,回殿下,北边大梁城节度使吕代元领军,已然领军北上京师,按照时间,早就到了京城,朝廷南下大军,主帅乃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想来朝廷的援军,不日就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林山郡城,我等时日不多了!”
    寇子敬的话也是提醒,林山郡可不是善地啊,四战之地,交通要道,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哪家势力,都想独占此地,可见林山郡城的重要,
    “恩师,您觉得如何?”
    周永孝思绪良久,觉得之前自己想法还有些疏漏,计划没有变化快,稳妥起见,反问了一句,
    “哈哈,殿下,不是老夫觉得如何,是你如何打算的?是先下手为强,还是后发制人!”
    于仕元起身哈哈一笑,而后亲自沏了一壶茶,倒了一碗茶水,端到炕上,放在桌子上,推到周永孝身前,
    “老师,弟子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准备扎根京南之地,还想着就是把林山郡让出去,自己先集中力量在卫州,伺机而动,
    老师可能还不知道,白莲教如今重出江湖,他们聚集大部在林州,等安顿好之后,就会北上钦州,从而拿下东北方的汝南重镇,拿下此地后,就能进入江南,进可攻退可守,那时机会就来了。”
    周永孝的先前的想法就是如此安排,合太平教的主力,重创朝廷的南下大军,而后转到东北,和白莲教合作拿下汝南重镇,最后集结大军进入江南,以江南为霸业,钱粮赋税重地,有了江南,就有了足够的银子招兵买马,
    至于朝堂,已无半点期望,就算是太上皇下罪己诏也不行,要不然回去后了,新皇如何自处,早年间再果断一些,或许,就不会有苏元奎的惨死。
    一时间有些怀念,甚至有些回忆甚是残酷,如果苏元奎还在,统兵的帅才就多了一人,一南一北,大业可成,
    可惜,
    本当还有些安慰之意的于仕元,听了太子的话语,立刻大吼一声,惊呼道;
    “糊涂,真要到了那时候!殿下就是取死之道,白莲教不过是祸乱天下的流寇,去江南也是掳掠一番,早晚要覆灭,
    殿下,你应该知道,江南重地,乃是朝廷还有陛下,甚至是太上皇必保的地方,失去了江南,朝廷的赋税就少了一半,那时候,朝廷定然会全力以赴的派兵镇压,边军,关外之兵,京营乃至禁军就会疯狂反扑,那时候,谁能挡住他们的兵锋。”
    于仕元沉着脸,继续说道,
    “无人能挡!殿下,你要知道,四王八公,还有天下藩镇,节度使,都是想谋一己之私,可是要朝廷失控了天下,甚至被别人取而代之,很多人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什么,时机未到,谁先动,不过是乱天下者,众人必诛之,老夫虽年迈,看不清大势,可是还未到老眼昏花的时候,朝廷看重什么,不在乎什么,老夫为官几十载,还是看得清楚的。”
    这一番肺腑之言,说的句句在理,
    让屋内众人听得心服口服。
    周永孝躺在炕上,想想老师的话,确实如此,江南重地,朝廷不可能放任不管,历来都有传言,得江南者得天下,自己真的要占了江南赋税之地,朝廷镇压之兵会源源不断的过来,没了喘息的休养之空,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但又该如何呢,南边可是贫瘠的东西岭两郡,而西面则是各藩王腹地,北面就是京枢重地,京南缺水,不可久留,何去何从?
    难道是川蜀,太远否!
    周永孝身边的左锋,身为前太子麾下统兵大将,听到老大人如此分析,急切间问道;
    “老大人,既然江南不可取,那老大人可另有法子不成,京南不是长久之地,江南又不能去,向西,可是各地藩王的封地,难不成还要南下西岭和东岭郡不成?贫瘠之地,瘴气湿气笼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左锋的话,让周永孝皱了眉头,确实如此,而且几十年的根基都在江南,和京南两地,其他的只是一些暗探细作,并无根基在,如何能安稳行事,
    只有于仕元轻笑着摇了摇头,反问道;
    “东岭郡,和西岭郡,山川密林甚多,虽然物产不丰,人口稀少,但是有一点,易守难攻,而且水源充足,只要稍加打理,也可偏安一隅,等殿下立下脚步,殿下再看,往西是荆南郡,往南,更是昌云郡,都是产粮大省,殿下,站稳脚跟后,这些不是探囊取物吗。”
    于仕元摸了摸胡须,世人只知道争好的,却不知以退为进,拿到手里的才是最好的,眼前的,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清,摸不着。
    周永孝恍然大悟,顿时茅塞顿开,还好遇到了老师,自己只想着向朝廷“复仇,”并没有想到太长远,看向左锋,急声问道;
    “西岭郡和东岭郡,现情况如何?”
    “回殿下,西岭郡还好一些,虽然多山,但是郡城还是有大片谷地良田,矿物丰富,咱们的兵刃,大多走私西岭郡,至于东岭郡那边,天下药材三分之一取自那里,瘴气毒虫丛生,而且太平教的老巢就在那边,难以撼动。”
    左锋快速回想一下,那边两郡不受朝廷重视,要不是因为药材等物,世家豪族在那边行了商会,哪里被世人知晓,只是贪官污吏横行,给太平教机会下手,朝廷的威严早就丧尽了。
    “多谢老师指点学生,要不是今日和老师相见,恐怕又会重蹈覆辙,今日开始,左锋,组织大军,搬运粮草物资,囤于卫州,然后通知郑将军,率领本部兵马,并林山郡三万新军,直扑西岭郡城,拿下此地后,就地驻守清缴,安稳后,再把卫州辎重全部运过去,至于东岭郡,”
    周永孝嘴角翘起,似乎有了想法,
    “京南可胜一次,两次,却不可胜三次,东岭郡乃是太平教的后路,需要留给他们,别忘了,还有白莲教呢,或许他们也有了后路,孤猜测,西河郡是他们的退路,”
    “是,殿下。”
    左锋声音坚定地领命,似乎是有了目标,于大人则是满脸的欣慰,殿下改变太大了,如今能听从自己谏言,实则可贵,
    “殿下,郡城之兵皆可用,寇子敬,和吴世明,这二人熟读兵法韬略,可惜老夫行将枯骨,不能为其施展才华,还请殿下不要吝啬。”
    于仕元竟然起身一拜,让周永孝急忙伸手拦下,
    “老师,折煞学生了,寇将军,和吴将军,孤,如何不记得,只是咱们还要演一出大戏,给天下和朝廷看,所以还需要二位将军配合演一出。”
    周永孝又恢复了之前那般从容不迫的样子,坐起身,指了指南边,
    “陈州,现在在孤的手里,南边的太平教主力,他们的楚教主,按照约定时间,也快到了,孤想着,怎样才能引得朝廷兵马围攻林山郡城?”
    似乎是提出问题问他们二人,
    寇子敬和吴世明沉吟片刻,还是寇子敬先说,
    “殿下的意思是,让朝廷知道林山郡城丢了?”
    “还是在朝廷大军南下的时候丢的!”
    吴世明在身侧,也补充了一句,因为南下平乱,首当其冲的就是林山郡城,朝廷不可能放任不管的。
    “们说的也对,也不对!”
    周永孝轻轻摇了下头,
    看向二人,说道;
    “此次南下大军领军之人,乃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此人虽为勋贵,可是几乎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王子腾虽然谨慎,但是麾下将领立功心切,如何才能调动其将领立功的心才行。”
    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林山郡城,如果早一些被太平教的人占了,王子腾必然有些惊惧,那时候他可不一定直接来攻打,如果要是在他快到了之前,郡城被拿下,你们说会怎样?”
    周永孝微笑着看着二人,嘴角上扬,这就是他周永孝送给朝廷的大礼,林山郡就是王子腾的葬身之地。
    寇子敬和吴世明二人,仿若恍然大悟,二人对视一眼,拜道;
    “殿下英明,倘若知道郡城被围,王子腾必然快马加鞭驰援,等将要到之时,听闻贼军破城,不管是麾下众将,还是他自己,定然趁贼军破城不久,立足未稳之际,率军夺回此城,那时候,以逸待劳的我部兵马,必可重创朝廷兵马。”
    “啊哈哈,二位将军果然大才,就是这个意思,那时候,王子腾的人马死伤众多,他更不可能放弃攻打郡城,可是林山郡城城坚,而且粮草充足,那时候,王子腾进退两难,而我等,早就枕戈待旦,伺机而动了。”
    周永孝话音刚落,屋内众将倒吸了一口冷气,殿下竟然有如此雄才大略,
    “末将誓死追随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