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我的钱呢
作者:不曾说   重生官路:巅峰父子最新章节     
    两天后的上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秦斌和张浩来到了开工地点,平岭乡与大溪乡的交界处。
    因为考虑到盘山公路实在是难走,平岭乡班子商量过后把开工地点定到了这个交界处,也是隧道的一端出口。
    等全国两会结束,县里差不多也要进行人事调整了。
    虽然张常务答应给杨国复等人进行调整,但他们可不能恃宠而骄,他们也得懂事,怎么能让领导们舟车劳顿呢?
    看到秦斌和张浩下车,杨国复和冯振华连忙小跑着过去。
    “秦书记!”
    “张常务!”
    张浩笑着跟秦斌说,“原本我听说平岭年后正在筹备开工,打算过几天来看看,谁知道已经准备好了。”
    秦斌点了点头,“平岭的动作确实很快,效率很高,不错。”
    听到秦斌的认可,杨国复和冯振华咧嘴笑了。
    陪着秦斌和张浩转了一圈,杨国复问两位领导,“书记,常务,请上台,咱们开始吧?”
    “好!”
    “好!”
    上午10点半,开工仪式正式开始。
    仪式由平岭乡乡长冯振华主持。
    第一项议程,介绍参加仪式的领导。
    台上分别站着县委书记秦斌、常务副县长张浩、平岭乡党委书记杨国复、发改局局长娄日新、交通局局长刘铭华、大溪乡党委书记张建兵和承建此次项目的总负责人。
    第二项议程,由平岭乡党委书记杨国复上台讲话。
    杨国复手中拿着发言稿,大步流星地走向临时演讲台。
    听着杨国复在台上激情昂扬的发言,可见他花了不少心思来写这篇发言稿。
    杨国复发言下台后,冯振华宣布第三项议程,由常务副县长张浩作重要讲话。
    原本这次讲话应该由秦斌上台,但秦斌考虑到这是张浩亲自规划并申请下来的项目,怎么能越俎代庖呢,于是发言人就变成了张浩。
    张浩也没有推让,感谢了秦斌的好意之后,便也准备了一篇发言稿。
    “尊敬的秦书记,亲爱的同志和各界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共同见证了平岭隧道开工的重要时刻,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感到十分荣幸。
    首先,我代表全体参建人员,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感谢!
    这座平岭隧道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关系着平岭城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将极大地改善平岭乡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为平岭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
    作为建设者,我们要始终牢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将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做到人员不伤亡,工程不事故,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
    最后,我要再次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隧道建设的人员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愿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将为新的隧道建设保驾护航,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迎来通车仪式的喜悦,那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祝愿我们的隧道工程顺利推进!谢谢!”
    在张浩走下台之后,冯振华接着宣布第四项,也是最后一项,请各位领导为项目开工培土奠基。
    秦斌和张浩等10多人,每人拿着一把铁锹,各自铲了几下,随后在杨国复与冯振华点头示意下,现场的礼炮和奏乐声响起。
    开工仪式结束,眼见要中午了,秦斌和张浩也没有拒绝大溪乡党委书记张建兵的邀请,去大溪乡吃了午饭。
    下午3点,秦斌和张浩才回到县城。
    回到办公室,孟文武把张浩的公文包放下,又给张浩倒了杯茶后才出了办公室。
    张浩揉了揉眉心,又揉了揉脸,当个县领导也不容易,一旦出席什么活动,全程保持微笑,脸都笑僵了。
    暗自吐槽了一会儿,张浩决定以后能少参加这种活动或者仪式就少参加,难怪以前碰到这种事,一到当天,这些领导们就是这个不来,那个不去。
    收拾了一下心情,张浩开始考虑起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现在正是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所以还没有什么动静。
    等两会结束之后,精准扶贫将会进入施策环节,也就是全国开始正式实施环节。
    神溪县因为张浩这一次地操作,算是走在精准扶贫的最前列。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神溪县最好也要保持走在最前头。
    这样不管是对神溪县的发展还是张浩自身地前途,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想到财政里还有两个亿的资金,张浩心里也是宽松许多。
    扶贫最缺什么?
    当然是钱了。
    但是光有钱也不行,如何脱贫才是关键。
    以张浩的想法,先把大山里没有发展前景的小村落并入到交通便利一些的行政村或者乡镇,这样有利于县政府为他们规划发展方向和致富方式。
    其次,对于那些已经丧失劳动力的中老年人,张浩也有了想法。
    国家脱贫是按人均收入来计算的,有子女的中老年人没有收入,又不能申请低保,那就增加其子女的收入。
    如何增加青壮年的收入这个问题,在张浩看来,问题不算太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要有改变自身条件的想法,肯努力,张浩也一定会想办法帮他们增加收入。
    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那些久居深山的村民自愿出来。
    到了下午五点多,县政府大多数人已经下班了,张浩还看着县府办整理出来的全县行政村资料和神溪地图,在纸上写写画画。
    还是孟文武进来提醒,张浩才发现已经快六点了。
    张浩也不是个喜欢加班的人,便也收拾东西下班了。
    隔天周五,张浩回到办公室继续自己的想法,终于在11点左右想好了大致方案。
    全县300多个行政村中,有38多个小村居于大山之中,总计1000多户,张浩打算先规划半数的村子,把村民移民到就近的大村。
    乡下都是宅基地,建的都是三四层楼的排屋,因此当初朱丽红按十几二十万的造价来计算也大差不差。
    加上移民村子的土地费用,计划总计大约1.5-1.8亿左右。
    下午,张浩再次计算了几次,确认无误后,便掏出手机打给了财政局局长陈伟峰。
    响了两下,电话便接通了。
    即便从电话里也能听出陈伟峰恭敬的语气,“张常务!有什么指示?”
    张浩没心思跟陈伟峰闲聊,直截了当地说道,“陈局长,去年县里开会讨论过关于山区村落移民的相关事项,大部分常委包括秦书记也都比较支持,这两天我特地做了一份计划书,打算下个星期提交常委会讨论,我知道大额资金转出要跟银行提前打下招呼,所以我也提前跟你说这事,让你先跟银行说一声。”
    电话那头的陈伟峰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
    陈伟峰咽了咽口水,“常务,我能问下大概是需要转出多少资金吗?”
    张浩想了想,说道,“1.5-1.8亿吧,不过可能会超,银行那边最好是把两个亿都报备一下,免得后面要补手续。”
    “什么?”
    陈伟峰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