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不想掺和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   统一天下从召唤猛将开始最新章节     
    于思广震惊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位身处天子近臣锦衣卫,竟然会如此直言不讳。他的话语,虽然字面上没有半点脏字,但却如锋利的剑,直指人心,句句诛心。
    “良药往往味道苦涩,而真正的言论往往逆耳难听!”丁修再次开口,声音坚定而有力。他在京时,常伴陛下左右,对皇上的教诲有着深刻的理解。
    皇上的告诫语重心长,丁修凌空作揖,神色凝重至极。他口传皇上的禁令,每一条都是为官者的警戒。
    一勿矫饰太平,掩盖事实真相;二勿遮掩瑕疵,保全乌纱之帽;三勿盲目追随中庸之道,以致丧失原则;切勿敷衍了事,愚弄黎民百姓。
    更有以下诸条需铭记在心:五勿随波逐流,阿谀奉承;六勿临阵脱逃,懒散懈怠;七勿空有虚名,无所作为;八勿偏袒报喜不报忧;九勿只懂浮夸,忽视实干;十勿高高在上,脱离百姓根基。
    丁修深知地方治理之艰难,正是源于这十条禁令所揭示的弊端。
    “皇上还曾比喻说,”丁修继续道,“大事往往源自小事,就像大病之前都是小病积累起来的。当官的害怕出事,担心破坏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但世间万物,岂能一帆风顺?出了事情就要及时处理,国有国法,应当维护朗朗乾坤。”
    “然而有些官员在出事时却选择捂住真相,只要不闹出人命,不引起民愤,就当作看不见。究其根本,还是平日里没有真正想要好好治理,好好管理。”
    丁修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所谓上行下效,上面的官员不作为就拿此次追查白莲教来说,炎庆府等地的官员如同蛇鼠一般。”
    “家中若有老鼠出没,猫为何视而不见,不采取行动?”
    “说句不好听的话,”丁修眼中闪过一丝凛然,“如果官员自身行为端正,又怎会有匪患滋生?”他的话语充满了强烈的情感与责任感,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这样的官员,真正做到了心系天下,为百姓的福祉而担忧。
    此时,丁修深深叹息一声,“哎,官威权重,权力之下,蛇鼠得以成精,百姓深受其害。在下并非危言耸听,若您未曾亲眼所见,不妨升堂看看,便会知道多少百姓含泪来告状。”
    他口中不断提及皇上、陛下,于思广被他说得汗流浃背,再也坐立不安。
    “皇上的圣言如同金玉之声,令人敬畏。老夫听后,心中深感惭愧。”于思广叹息不已,“未能尽忠职守,辜负了皇上的期望。”然而,他话锋一转,态度严肃,“不过,丁大人可能对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我虽为一府副官,但诉讼刑狱等事务,自有按察司负责审理。我亦会确保他们公正无私。”
    丁修心中暗骂于思广老狐狸,只凭他轻飘飘的两句话,便将自己巧妙地摘了出去。而锅,也被他顺手丢给了按察司和其他负责治安的衙门。
    实际上,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已经不仅仅涉及白莲教一案。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连锁反应,由于白莲教一案,炎庆府的官员即将面临大洗牌。尤其是民间治安问题,更需要彻底整顿清查。
    于思广继续说道,“一旦见到王爷,我便立即下令按察司、巡检司、兵马司等,彻底清查蛇鼠之患,以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他拱手对丁修表示歉意,“让丁大人见笑了。”
    丁修微微一笑,深知地方上的事务与他并无直接关系。他之所以说了那么多,一方面是为了堵住于思广抢功的嘴,另一方面则是另有所图。
    “于大人客气了。”丁修微笑着说,“在下只是直抒胸臆,您千万别放在心上。”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这次追查白莲教时,我在炎庆府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天赋异禀的人才,虽然他们出身平凡……”
    于思广眼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他立刻明白了丁修的意思。
    “哈哈,陛下一直强调唯才是举,重视人才而不在乎他们的出身。”于思广朗声笑道,“像巡检捕盗这些衙门,若是还因循守旧,只怕难以应对当前的局面。确实应该注入一些新鲜血液,让有能力的人来接任。”他摇了摇头,表示对此事的重视。
    丁修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王府总管冷所海从外面走了进来,他面带微笑地说:“二位大人,请随我来,王爷正在等着你们。”
    厅中已设好了酒宴,庆王朱有诚亲自在厅口迎接他们。当朱有诚看到他们到来时,先一步说道:“今日我私下设宴以表达对二位的感激之情,不必多礼。”
    “王爷折煞下官了!”丁修和于思广按照规矩行礼后,恭敬地坐下。
    朱有诚继续道:“这次白莲教的案件,二位立下了赫赫战功,我深感感激。尽管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但这一杯酒我一定要敬你们!”说完,他举杯一饮而尽。接着,他略带惋惜地说:“只可惜周才仁大人正在外剿贼,无法参加这次的宴席。”
    “这都是我们分内之事,不敢居功。”丁修和于思广齐声回答。
    其实,他们二人心中都清楚,庆王并非真的想要周才仁前来赴宴。庆王心中有疑虑,需要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所以找他们二人前来询问。这种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不禁屏住呼吸,期待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酒宴之上,酒过三巡,朱有诚终于忍不住开始提及心中的忧虑。“你们也知道盛王……”他开口,眉头微皱,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盛王毕竟是郡王,还是本王的兄长。如今这份奏折,本王难以定夺。”
    他的目光转向丁修,带着期待与询问。然而,丁修并未立即回应,只是低下头,沉默不语。这种沉默无疑让朱有诚更加焦虑。
    然而,秦王并未因此退缩,他继续追问丁修的意见:“丁大人,你怎么看?”
    丁修微微一笑,终于开口:“这个……下官只负责执行命令,抓捕人犯是下官的职责。”他的回答简洁明了,却也让朱有诚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朱有诚愤怒的神色一闪而过,他转头看向于思广,似乎想从这位大人那里得到一些帮助:“于大人,此事你怎么看你帮本王参谋参谋。”
    于思广面露难色,他犹豫着开口:“此事关乎国事,下官不敢妄言。还请王爷千岁体谅,下官需要慎重考虑。”他的回答充满了谨慎与顾虑。
    听到这些回答,朱有诚心中的不满越发强烈:“二位,如果本王在皇上面前有所失误,你们就能独善其身吗?我们应当共同商议,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