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逼宫
作者:努力爬坑中   重生之快意人生最新章节     
    袁氏集团的公告内容非常简单。
    “自即日起,集团所有下属公司,不得接收以下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具体银行名单为:宝商银行、潍城银行、盛景银行……”
    银行的名单一串,普通人看上去,似乎可能是因为袁氏集团跟以上银行出现了什么不愉快,导致不想接受上述银行的承兑汇票。
    因为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华夏的银行,那信用是等同于国家机关的,在老百姓的心里,甭管你是什么国有还是股份制的,也不管你是什么全国性还是城商行,但凡是能开门做银行这档子买卖的,肯定背后都是有国家在支持的。
    但是在业内,这份名单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无他,只因为袁氏集团罗列的这12家银行,都是明日系旗下的城商行。
    同时,集团还在内部向各地分子公司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公司凡是持有上述12家城商行承兑汇票的,限期一周全部兑现,超时集团将对各所属公司一把手进行考核,取消年度福利,情节严重的,将与之解除劳动合同。
    这在袁氏集团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是第一次使用了“解除劳动合同”这样严厉的措施。
    也让各地公司的一把手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总部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这份“内部通知”,也“一不小心”被泄露了出来,很快就传开了。
    一时间,首先是跟袁氏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关联公司,除了不再在上述银行开具商票,因为涉及到财务使用,一些公司更是开始准备调整自己的对公账户开户行。
    另一方面,来自袁氏集团的信号非常清晰,所以这些关联公司也是有样学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自己手中上述银行的商票能贴现的贴现,不能贴现的,第一时间在付款给其它公司的时候选择使用。
    而这些关联公司的动作,又让跟他们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实实在在的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经过这样层层传播,很快上述城商行都迎来了一波企业汇票贴现和对公账户迁移的浪潮。
    原本各地城商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当地的中小商户,主要的利润来源也一部分的存款也都是来源于此,这样子突然出现的风潮,其影响不啻于一场小型的“挤兑”风波。
    首先背不住的,就是宝商银行。
    5月8日,热热闹闹的劳动节假期刚过,宝头垛头煤矿的财务经理王大花,就在老板的催促下来到银行,将矿上收到的电厂的汇票进行提前贴现处理。
    原本在矿上,都是直接一手钱一手煤直接公对公转账的,但是最近因为煤价大涨,电厂方面财务有些压力,于是开始出具一部分的汇票来缓解自己的财务压力。
    其实本来这倒也没什么,商票在手,开具方又是国有的电厂,安全性不错,矿上在进行大宗采买的时候,背书转让也可以使用。
    但是在上个月底矿上采买一批劳保物资的时候,供货商却明确的说,不接受宝商银行的商票了,而且还信誓旦旦的跟煤矿老板讲,现在外面都已经传遍了,宝商银行已经没钱了,开出来的票,到期了 能不能兑付还是个问号,兑不了那就是废纸一张!
    原本对这个东西就缺乏信任感的老板,回来就让自己的财务经理第一时间到银行去提前贴现,却被告知银行方面已经提前放五一假了,需要等到假期结束了才能办理此类业务。
    这让原本还比较淡定的财务经理也意识到,宝商银行,可能真的遇到什么事情了。
    所以五一假期刚过,得知银行方面已经恢复正常所有业务的办理,财务经理就带齐了自己矿上的所有证章,来到银行办理业务。
    银行方面所谓的“提前休五一假”,当然不会是真的大发慈悲让广大一线员工可以多休息几天时间,提前几天出发旅游或者回乡,免得让员工堵在高速路上。
    这几天的时间,明日系旗下的城商行们,高层管理人员自发的组织了一场“峰会”,针对上个月开始出现的这场风潮,商讨对策。
    这其中,宝商银行方面是最着急的,至于原因,大家自然都懂。
    商议了半天时间,众人达成了几点共识,然后几位城商行的行长便一起联袂来到京城明日控股总部。
    虽然说这些银行都是所谓的明日系旗下的银行,但是因为各自股本的不同,明日控股在各家银行中的占股比例并不相同,占股最高的就是当初从袁旭手中抢下来的潍城银行,占股比例高达56%,剩下的就各不相同了,最少的台安银行则只有12%。
    当初在2006年,国家发文要求各地城商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各地城商行开始寻求增资入股,借着这股东风,明日控股大举向各地城商行入股。
    这其中,龙江省的龙城银行已经在港岛上市,其它的各银行,也都想着能够通过明日控股的路子到港岛上市,一来可以获得财务自由,二来也有望能够解决一下亏空问题。
    但是,十年过去了,除了一个龙城银行,其它的各行,上市日期看起来遥遥无期。
    上市没有等到,雷已经快要压不住了。
    对于行长们的来意,肖剑化自然是知道的,事实上,从袁氏集团的商调部开始搜集自己旗下公司的资料那时候,肖剑化就知道,那位年轻气盛的袁家大少爷,看来是不会与自己演退避三舍的戏码的。
    在肖剑化看来,自己和袁旭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他想要做华夏的jp摩根,目前金融帝国已经初见雏形,而袁旭那边走的则是实业为重的路子。
    在他的眼中,实业太辛苦,而且回报周期太长,老袁家即便是赶上了开放的风口,直到现在,那资产规模比自己能大多少?
    况且还要养活上百万的员工,一人一张嘴,最后落到老袁家手里的,无非是一点点残羹冷炙而已。
    而做金融的自己就不同了,与做实业正好相反,金融领域,落到自己手里的才是大头。
    “王行长,你的问题我已经知道了,稍后我会让财务部门协调一下,给你们行补充一部分资金,放心,明日控股在你身后,不会有事的。”
    肖剑化招呼众位行长坐定,先行开口对宝商银行的王行长说道。
    “肖董,我们并不单单是为了宝商银行一家而来,各家银行的资产现状,您心里是最清楚的,往日里拆东墙补西墙总想着上市之后能够补好,但是,现在看来,估计是不太好补了啊。”
    代表大家发言的,是龙城银行行长王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