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只是想在郑娟面前装一下,居然……
作者:黑白肉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最新章节     
    ……
    大王皮这么没格调么?
    主要是这年头山大王们不少,政府甚至号召大家驱赶虎豹,保卫民生。
    而且大王一张皮多大?貂皮袄得很多貂皮才拼的起来,更珍贵。
    不要大王皮的话,貂皮袄4根小黄鱼,也能拿走。
    王援朝有钱,当然都要了!大王皮以后不当传家宝么才可惜呢!
    这年头的物价真的迷幻。
    最没出息的貂皮袄,最贵!
    【因为还没有养殖】
    不过貂皮袄回去送娥子,她肯定开心。
    介绍的同志也很开心,这玩意,这年头,有购买力的人,太少了。至少他已经算高薪了,一样买不起,至少舍不得买。
    后面还满满的答应继续帮忙收集,王援朝给感谢费,那头也给感谢费,谁不愿意做好人好事呢?
    吉春重复故事,鹿茸、虎骨,一小包,托运回首都。
    人参进空间。
    这边可能是人参更出名,居然搞了一棵80年的老参,两棵50年的老参,五品叶以下的人参,都没资格来交易。
    王援朝屯了2000块的人参,好东西啊。
    然后就到了奉天。
    出了站,直接就拐到了铁路招待所。
    王斌看到他格外亲切。
    王援朝北上两个多月,在他这边得住一个月了!
    那不代表这里就是创作福地?
    不过更主要的是,郑娟就在这边做临时工,主要负责打扫卫生,王援朝介绍的。
    当然,年龄拔了两岁,改成了16岁。
    现在还读了夜校补习班。
    这姑娘是个文盲。
    郑娟到底是接受了王援朝逆天改命的安排。
    短短一个月,气质焕然一新。
    王援朝说了,她表现的好,可以介绍她弟弟郑光明,去学习一门手艺,盲人推拿。
    以后不仅能自食其力,就是娶妻生子,也不是不行,当然,得看他自个表现。
    至于全家一条裤子,出门的人穿,这样的悲惨事,王援朝的钞能力,轻松就化解了。
    王斌这么热心帮忙,有什么好处?
    嗨,王援朝的师公可是奉天中医大宗师马二琴啊!
    这等人物,有备无患,他王斌求不上马二琴,但能求王援朝啊,是吧?
    这不,当晚的接风宴,王斌就带人来了。
    来人是王斌的战友,招待所所在辖区的区公安局长,其儿子患臌胀,病情危重,医院跑了好几趟,著名医生也跑了好几个,但都治疗无效。
    大宗师马二琴早已退休,虽然坐馆,但一周一两次,时间上没有规律,地点也没有规律,各处医馆他都可能去,随意性很大,每次只诊断十数人,名额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区局长,能抢得到的。
    而这种事,他又不敢贸然上门拜访,恶了大宗师,一句束手无策,你能奈何?
    一日跟战友王斌吐槽难就医,王斌说或许可能帮一把。
    人家都说了,王援朝当即饭也不吃了,表示先过去看看。不知道则已,知道人家孩子在受罪,他哪里还能安心吃喝?
    他看不出来,请师公出手,理所当然。
    结果,王援朝很快开了方子,大黄2两,浮萍6钱,少年服后大泻大汗,身体轻爽,只是一帖药剂而已。
    马宗师的弟子,这么神奇?
    其实王援朝也发现了,医圣张仲景有言: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他只要通过望闻问切,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已知”的“证”,知道病人“犯何逆”――这是他大哥王胜到现在都没翻越的大山,对他来说却如履平地。
    后面的随证治之,就自然而然的从脑海冒出来了,该配何种药剂,什么剂量之类的。――这点他大哥倒是会的,很多“勤勉的假中医”也会,背答案嘛。
    王援朝突然觉得,貌似帮人看病也不难,毕竟,哪有那么多疑难杂症?
    这样帮人看病,治病救人,感觉很爽,有一种成就感。
    翌日,公安局长卢卫东特意来招待所感谢。
    他儿子经过一夜恢复,已然活蹦乱跳了。
    他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并付酬金10元。
    王援朝退回了酬金和礼物,道:
    “我又不是医生,学医纯粹是兴趣。
    卢局长您是王所介绍来的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帮忙而已。”
    王斌大感长脸,道:
    “老卢,你要实在过意不去,今天摆顿酒,昨天我王老弟的接风宴都没吃完啊!”
    王斌试图和王援朝关系更亲近一点,王老弟都说上了,要细细看王援朝的反应。
    王援朝也不反感,朋友多了路好走么,奉天他可要多来呢,有个系统内的地头蛇照顾,有啥不好的呢?
    奉天路局领导级别虽然高了不少,但实权大,交心难;而王斌这种股级小领导,有时候就比较合适。要是对方会来事,王援朝也不介意帮忙推一把。
    于是笑道:
    “我王老哥说的有道理!
    不过我今天要去师公那边看看,我时间合适了,让王老哥跟您再约?”
    卢局没办法,只得道:
    “一定要约!一定!王老弟您要不让我表达感谢,我怕我会憋死啊!”
    卢局也是顺杆爬的,叫老弟多亲近啊。
    王援朝道:
    “一定,一定,以后说不定要有麻烦老哥的地方,还要多多帮衬小弟!”
    卢局拍着胸脯道:
    “只要老弟发话,老哥哥我快马加鞭,义不容辞!”
    ……
    王斌和卢卫东告辞之后,王援朝叫来了郑娟。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没有了饥饿、寒冷的威胁,又有了对未来的满满的信心,郑娟出落的越发水灵。
    “感觉怎么样?”
    郑娟扑闪着大眼睛,眼雾弥漫,满满的都是对王援朝的崇拜,道:
    “我都听您的。”
    王援朝直接问:
    “家里煤球买够了么?”
    郑娟点头,声音还是跟小虫子一样:
    “所长让买了600个。”
    铁路系统就是这点好,不缺物资,啥物资都要铁路运输,皇帝不差饿兵,是吧?
    “粮呢?”
    郑娟眼睛一亮,声音大了点:
    “够呢,所长带我和弟弟补上了户口,街道那边也拿到了粮本。”
    本来只有郑奶奶一个人是城里户口,有定量,因为郑娟和郑光明都是她收养的孤儿,一直没能落户。
    王援朝心里了然,王斌这个老大哥还真是没白认。
    他回来奉天,虽然有要早点跟师公学习的想法,也担心郑娟的着落。
    本来想着,王斌能提供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已经够给面子,够帮忙的了,现在看看,人家帮的更多。
    他得记在心里啊。
    “认了多少字了?”
    郑娟如花般灿烂的脸,瞬间垂了下去,声音已经低不可闻了:
    “……”
    “多少?”
    “43个。”
    “哟,记得还蛮清楚的啊!”
    都一个多月了吧?平均一天一个字啊?
    “让你好好读书,不是说都听我的呢?”
    郑娟的后脑勺很饱满,这么看,头型也比较好看,才一个多月,头发已经开始变得乌黑亮丽,不像刚见面时候的枯黄――头更低了。
    “每天二十个字,认不全不要回家!我早上写给你,晚上回来检查。”
    “哦!”
    王援朝提笔开始写《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嗯?写不下去了??
    还得去找本《千字文》来看看啊!
    “今天就先二十四个字!来,跟我念!”
    朗朗上口的几句话,郑娟背的很快,剩下的就是一天的时间里,趁着干活的空隙,逐字逐字加深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