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丰收
作者:元恩   千亿小福女:爹爹娘亲再爱我一次最新章节     
    晚上,苍梧镇内干活的年轻人们都回来了。
    程老头家此时却是灯火通明,每个房间都装上了太阳能灯。
    偌大的院子挂了八个灯,灯光将黑暗驱散,使得一切变得清晰明亮,让人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
    程老头正带着大家加班加点连夜赶工,还有六台打谷机没有做出来,打谷机的零件还差十副,还得等程老五明天带回来。
    满院子的人,刨木头的刨木头,凿孔的凿孔,拼装的拼装,累的满头大汗,却忙中有序。
    张氏带着儿媳们煮了粉干,还做了一盆喷香的牛肉臊子,各类水果馒头饼子也备着,程泽礼还用灵泉水泡了茶,就怕大家饿着肚子干活。
    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战,终于在星移漏转时,三十七台打谷机全部完工,就等明日零件回来,就能一家一台,大展身手了。
    第二日天还蒙蒙亮,人们便挑着箩筐,抬着打谷机下田了。
    晨风带着些许凉意,吹过脸颊。
    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金黄金黄的,风一吹,掀起一阵阵稻浪,目之所及满皆是是令心醉的金色,好像满地的金子。
    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人们纷纷挽起裤脚,王手心吐了口唾沫,镰刀挥出残影,干劲冲天。
    “咦,有鱼,有鱼!”
    才下到田里,便便察觉到水里有什么东西在窜来窜去,不时还慌不择路的撞到人的脚上。
    借着晨光,人们纷纷割开一片水稻,成群结队的鱼正在悠闲自在的追逐嬉戏。
    突如其来的惊喜涌上心头,欢声如雷鸣般,人们无比激动。
    上天好像格外眷顾他们,每一次的惊喜都让他们感到无比幸福。
    “哪来这么多鱼?”
    程老大好奇。
    “应该是放水到田里时,从小河里进来的,这鱼吃稻花,杂草和虫子,排出的粪便又肥田,应该叫他们稻花鱼。”
    随着一片片的稻子倒下,打谷机的轰鸣声响起,鱼儿们纷纷被惊得从水里跳起来,有些蹦着蹦着就蹦到田坎上去了,这时候,孩子们便会一拥而上,将鱼抓到桶里。
    田里的鱼多以鲤鱼鲫鱼为主,草鱼也不少,个头大的鲤鱼已有半斤来重,正是食用的绝好时机。
    有了打谷机,收割速度相比以前快上了好几倍。
    程老大专门负责挑谷子,程泽礼和程老四负责打谷子,孩子们则在一旁递稻把,程老头则将后尾箱的谷子装到箩筐里,张氏带着刘氏和王氏专门负责割稻子,忙碌了一早上,收割了三亩地。
    李氏在家负责做饭。
    将程老大带回来的鱼开膛破肚,清洗干净。
    在鱼身两面分别打花刀,把姜蒜水加上米酒和盐,均匀的涂抹鱼身,腌制半小时。
    再用淀粉加水搅拌成糊糊,将鱼放进去裹上一层淀粉,起锅烧油,炸至金黄。
    接着将番茄酱、白糖、香醋搅拌。
    将姜蒜辣椒葱炒香,将调好的酱料倒入,再勾芡些许湿淀粉,浇在炸好的鱼上。
    一道酸酸甜甜,开胃增食欲的糖醋鲤鱼就做好了。
    炸完鲤鱼,将同样腌制了半小时,手指粗的小鱼,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油温烧至七成热时,将裹好面粉的小鱼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炸。
    用筷子将油锅中的鱼翻面,让鱼两面都炸至金黄状态,捞出放在捞出放滤篮上沥干多余的油。
    锅中的油再继续加热至冒小气泡的状态,将炸好的鱼放入油锅中复炸,直至小鱼变得酥脆状态出锅。
    金黄酥脆,连骨头都能嚼碎吞下去的油炸小鱼就做好了。
    锅中油烧热,放点盐,防止粘锅,放姜蒜小米辣,将腌制好的草鱼块,倒入锅中,煎至金黄后,倒入些许米酒,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儿,醉人的酒香混着鲜美的鱼香扑鼻而来。
    打开锅盖,加入酱油,蚝油,再焖一会儿。
    再用水淀粉勾芡一下,大火收汁。
    出锅,撒上葱花。
    这时砂锅里的鱼汤也煮好了,汤汁浓郁奶白。
    舀一点在碗里,尝尝咸淡。
    只尝了一口,便让她惊喜的瞪大了眼睛。
    鲜美的鱼肉在奶白的汤汁中慢慢煨煮,入口鲜香,还带着一股稻花的清甜,让人回味无穷。
    将腌制好的另一条草鱼放进蒸笼里,大火清蒸。
    饭做好了。
    抱着刚睡醒的程星晚来到院子外,朝着下面山谷里高声呼唤。
    “吃饭啦!吃饭啦!饭做好了,快回来吃饭了!”
    “哎!听到啦,听到啦!”
    累了一早上,早已饥肠辘辘的程家人,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在水沟里清洗干净身上的泥巴后,便一人挑着一担谷子回家了。
    顽皮的孩子们却是正追着鱼跑,玩的不亦乐乎。
    在家人千呼万唤,威胁要让他们吃竹笋炒肉,才依依不舍的提着一串鱼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一顿早饭吃的大家心满意足,孩子咯吱咯吱的嚼着喷香的小酥鱼,嚷嚷着下午还要多抓些回来,炸了当零食吃。
    张氏笑着答应了他们,不过是费些油罢了,搁以前只有猪油的时候是万万舍不得这么吃,况且猪油天气冷的时候会凝固,影响口感和食欲。
    茶油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茶油气味清香,味道纯正,不存在凝固的问题。
    现在家里不缺油吃了,不但他们家,整个程家村的人家都不缺油了。
    程锦武几兄弟心心念念抓鱼,匆匆扒拉了几口饭,一人抓了把小鱼干便一溜烟跑田里去了。
    吃完饭,张氏带着儿媳在院子里和院子外的空地上摊上了用竹子编制的竹毯,用来晒稻谷,防止泥土混进稻谷里。
    程老头和几个儿子则一人挑了一担箩筐又下田了。
    刚到田边,便看见程大福喜滋滋的从他家田里冒出个脑袋来。
    “三弟,吃饭没?”
    “吃过了,你呢?”
    “我也吃了。”
    程老头看着自家大哥嘴角都要挂到眉梢了,莫名的感到一股违和感。
    程大福不会是中邪了吧,从小到大,他都是一副面瘫的样子,极少见到他的笑容的。
    像今日这般压都压不下的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三弟,你知不知道咱们今年的稻谷亩产多少?”
    程大福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问了出来。
    “唔,不知道,没空秤,等晒干了入仓的时候再称一下不就知道了,左右够咱们敞开肚皮吃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你没秤,我秤了,你猜猜,一亩地收了多少斤。”
    “哎呦,大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多少?”
    程老头也被勾起了好奇心,知道程大福成了,便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
    “这个数!”
    程大福得意的用手比了个数字。
    “多少!一千二百斤?”
    “没错,就是一千二百斤,足足比以前丰收时的三百斤翻了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