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从分工时代到算法时代
作者:方夜白   都重生了,谁还做普通人啊最新章节     
    “整个现代社会的基础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分工导致效率,合作产生繁荣。”
    苏泽说到这里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陈阳一脸“好奇”的问道,“什么?”
    “这意味着,每一个人,其实就是一坨走来走去的‘数据包’,里面装着他工作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而社会分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陈阳笑着道,“这一点没错,一个经济体的发达程度,其实就取决于它内部分工的深度。
    我们现在都在说大国崛起,但是纵观历史,所有崛起的大国,最重要的因素永远都是人口。
    人口大国的分工能力极强,能够承载的工业零部件数量很多。
    拿二战以后的国家来说,一套完整工业体系需要上千万种工业基本配件构成,这决定了只有人口过亿的工业国。
    也就是米国和苏联,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极,其他工业国只能做附庸。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崛起,正是因为我们现在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
    苏泽诧异的看了一眼陈阳,对方显然也是有着极高的见识的。
    苏泽点了点头,又说道,“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逻辑发生了一点点变化。
    现在有一种人,他的价值不在于他身上储存了多少信息,多少技能,而在于他能够通过各种信息和各种技能,融合在一起,变成价值。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一种‘算法’。
    比方说医院,不管你去哪个城市的医院看病,想要弄清楚各个科室医生的水平。
    问这个医院的医生、看职位和职称,又或者去搜索引擎搜索,都不见得能找到正确答案。”
    陈阳笑着问道,“那我们应该去找谁?”
    “对应科室的护士长。”
    苏泽快速说道,“护士长是一个科室的信息中枢,她才知道哪个医生看病做手术的水平是真的高。”
    “聪明。”
    苏泽摇头道,“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洞见,对一个病人来说,医生这个拥有技能的‘数据包’,不见得是最有价值的人。
    能够判断、掌控、调用、整合这些数据的人,正在成为价值更高的人。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分工时代’到‘算法时代’的变化。”
    陈阳忍不住笑着问道,“那么你研究的算法模型是什么?”
    “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在一起!”
    陈阳闻言眼睛顿时一亮,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怎么融合?”
    “拿服装设计来举例,服装企业从面料、印染、拉链、纽扣、成衣等等,这些都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也意味着它们的供应链极度分散。
    一个服装企业要将一件衣服上市,要经历设计、采购、生产和物流,再到上市,通常要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周期。
    这么长的周期,而服装业时尚潮流变化又非常快,让传统服装企业很难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策略。”
    陈阳说道,“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快时尚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极大的缩短了这个周期。”
    “是,我了解过相关的行业信息,就算是快时尚公司,也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对快时尚来说,远远还不够快。”
    陈阳忍不住笑着问道,“那你觉得要多快才算快?”
    “如果我的算法模型能应用,供应链又能跟上,我前期就有把握能缩短到一个月之内。
    数据越多,算法模型的计算速度就越快,这个周期还能继续压缩。”
    “哦?”
    陈阳怀疑的看了一眼苏泽,“你打算怎么做?”
    “设计一个服装企业的算法系统,把上下游企业都拉到这个系统里面来。
    从需求预测、产品发开、下单、派单到生产,这些极度分散的供应链,全程都在这个系统里实现闭环,完成快速的大规模协作。”
    陈阳忍不住笑了起来,“这需要行业间的协同能力和数据,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实现的。”
    “但是只要实现了,就能迅速在这个市场形成别的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苏泽快速说道,“尤其是我关注到了淘宝这个网购平台,上面的服装上新快,款式多,完全可以用这个系统在上面‘选款’。
    通过读取大量流行款式图片,选择最可能热卖的款式,进行修改,再找面料、核价、确定工艺去实现。
    我设计了一个爬虫软件,每天获取淘宝网的访问量,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月的数据,它的访问量呈现几何速度增长。
    可以预见,将来网购肯定会兴起,获取到的这类数据也会成倍增长。
    虽然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但是只要能打造成功,那就会形成坚实的护城河,短期内别人很难追得上。”
    陈阳忍不住对苏泽刮目相看,这确实是后世快时尚公司的核心打法,将产业链上所有的环节都整合在一套数字系统,极大的提升了整个行业间的协同能力。
    而且国内的服装业也正是从电商开始,借助ai等数字工具,顺着产业链逐渐往上爬,从代工制造走向了设计和营销品牌渗透的全链条。
    陈阳成立天下计算机的目的之一,就是打造一个这样的数字系统,帮助新林的纺织服装业走到全国,甚至是全球的最前列。
    苏泽确实是一个人才,他为了完善这个算法模型,肯定是去了解过大量服装行业,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制作出这么一个系统。
    “你这个算法系统,应该不止能运用在服装行业吧?”
    苏泽点头道,“除了服装业,还有食品、电器和建材等消费品。
    只要是依赖经销商渠道铺货,信息反馈链条很长的行业,从生产制造和营销设计,相隔的都很远,其实都可以用这套系统。
    类似麦当劳和肯德基这种企业也可以用这套算法,因为它们的产品就是一种‘算法’,而不是‘食品’。
    再用星巴克的咖啡来举例,在企业的眼里,看到的根本不是咖啡这个品种。
    而是牛奶、椰浆、咖啡因、果汁等多个要素,通过不同比例排列组合出来的产品。
    数据显示哪个好卖,就围绕着谁做新的排列组合。
    从本质上来说,星巴克也是在卖算法。”
    陈阳听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哈哈笑着道,“很好,你能有这个眼界,将来后悔的必然是那个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