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水师首战
作者:用户34418841   大明风采最新章节     
    罗贯中抱拳道:“世子言重了,贯中只是瞎写,哪能入了世子爷的眼?”
    罗贯中鸟都不鸟朱雄英。
    朱雄英不以为意:“既然罗先生不愿意,我也不强人所难,只是本世子心中空留遗憾,
    不过先生能来,本世子倍感荣幸,就送先生一曲吧!”
    琴是现成的,朱雄英小手拨弄,琴声悠扬。
    小小童音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曲唱罢。
    朱雄英按住琴弦,起身抱拳道:“送先生!”
    罗贯中抱拳还礼,嘴角动了动,想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
    脑袋里只有一曲回荡。
    罗贯中走了,朱雄英看着罗贯中离去的背影,久久无语。
    熊大不愿意了:“什么鸟人,世子爷想要,我带人去取!”
    朱雄英摇摇头道:“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沧海声,滔滔两岸潮,沉浮浪随记今朝……
    那个男人没有武侠梦?
    哪个男人又能拒绝武侠梦?
    花开的年纪,仗剑天涯,逐月红尘,潇潇洒洒,又有多少得意和失意。
    花开花落,天涯过客,谁又曾留在谁的心里。
    风花雪月远去,再回首,是否还能想的起。
    晚上的时候,罗贯中托人送来两部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朱雄英赏了送书的人,并没有给罗贯中回话。
    朱雄英心里有个打算,让罗贯中亲印这两部书,顺便把红楼梦和西游记都给印出来。
    讽刺封建王朝?
    那和大明有什么关系?
    大明不封建,我朱雄英说的。
    朱雄英想不到苏州到底有多富,也没想到,转机会来的如此之快。
    第二天蓝玉一脸懵逼的看着帅帐外。
    五千担粮草,马车排成长队,一眼看不到头。
    还有三万两白银。
    蓝玉和俞通渊整个人都不好了。
    俞通渊嘀咕道:“这群富商乡绅有毛病吗?钱多的花不完了。”
    蓝玉扭头就走,急匆匆来见朱雄英,说明情况。
    朱雄英什么话也没说,亲自提笔写道:
    今收到高启粮草五千担,白银三万两,利息一分,待肃清倭寇海盗,两项奉还。
    朱雄英让蓝玉签名,写上日期,用上元帅印章。
    蓝玉走到大营,脑袋还是晕呼呼的。
    看着手里的欠条,突然明白了一切。
    蓝玉哈哈大笑,握握拳头:“只要老子的笔还有墨水,这次有花不完的银子,吃不完的粮食。”
    蓝玉像是看到了遮天蔽日的战船,英勇无敌的水师。
    王景弘做好记录,一句话也没说,把薄薄的一张欠条给了高启,亲自送客。
    水师大营,蓝玉拉着俞通渊亲自组织工匠,抽调水师全力打造战船。
    同时,六百里加急出了苏州,快马加鞭冲向金陵。
    高启和一众士绅,看着这张纸,
    高启声音颤抖:“这是世子爷墨宝,我认得。”
    安静的落针可闻,只有微微秋风,吹拂众人发梢。
    高启一把抢过,收起欠条,高声道:“这张纸归我,各位所出钱粮,高启十倍奉还。”
    这个时候,众人不明白,那就真成猪了。
    纸虽轻,可是这代表朝廷的态度,这代表以后几十年大明政策方向。
    这是大势,这关系到大明五千万子民的吃喝拉撒。
    多大利润,再也没有这些商人明白。
    海贸要通了,若高启说的是真的,世子的许诺也是真的。
    那么一半利润,代表什么?
    海量的财富,只要朝廷不变,凭自己的本事,能赚三代花不完的钱。
    仿佛看到新兴的新贵家族冉冉升起。
    族谱是传承百年,还是千年,全凭现在的努力,机遇就在眼前。
    呼吸声越来越重,一人高声道:“高启,我出十万两白银,换世子爷墨宝。”
    有人大呼:“二十万两……”
    高启逃,瞬间没了身影,众人怒,追其家。
    大街耳闻,那晚高员外家惨叫了一夜。
    第二天,天没亮,蓝玉大营门口的粮车再次排起了长队。
    甚至有不少工匠慕名而来。
    几天时间,朱雄英就被大明的工匠惊讶到了,他们的聪明超出了朱雄英的想象。
    凭借记忆,朱雄英画了一个草图。
    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船上6桅,高六层。
    多道横舱壁,用木板将船内隔成不同船舱,并且彼此密封,这样不仅加强了船的结构,而且具有分舱水密抗沉作用。
    工匠们眼睛都亮了,好半天直摇头。
    一个工匠道:“世子爷,你这船40多丈,船太大,一年也做不出来。”
    朱雄英满眼的失望,郑和宝船,竟然不能重现。
    工匠叹口气道:“世子爷,其实做出来也开不了,靠这6桅真不一定行,即使加上长橹估计也不行。”
    朱雄英叹口气道:“那你们觉得做什么样的船最好?”
    一位工匠拍拍胸脯道:“世子爷,我见过倭寇的船,他们平底船很少,只要把世子爷这船缩小三倍,配上火炮,保管倭寇有来无回。”
    朱雄英叹口气:“那不就是陈友谅的船吗?”
    工匠哑然,没人敢接这话。
    朱雄英总感觉错过了什么,一时间也想不起来,喊来蓝玉和俞通渊。
    俞通渊看到图纸就拍板了,就要这种船,俞通渊嘴咧的像吃了糖的孩子。
    朱雄英突然发现自己太挑剔了,见惯了钢铁巨炮的航母,这木头船,再大也看不到眼里。
    直到半个月后,朱雄英才知道什么是大明速度,只用半个月,一千工匠,十艘五十米的大船同时下水。
    奏报传到金陵,朱元璋又令制造局抽调工匠,半个月内增加到3000人。
    调配水军五万人。
    腊月份迎来转机,蓝玉海军第一仗,大获全胜,俘虏倭寇一千余人,杀死海盗两千余。
    此时的朱雄英已经转到杭州府。
    捷报传于朱雄英,传于朝廷。
    沿海百姓,士族豪绅弹冠相庆。
    希望,看到了希望,士族豪绅的钱没有白花。
    蓝玉是谁?天下无人不知,未曾一败。
    没想到第一次水战,虽然在近海,能够完胜,也是不容易,水师才训练多久?三个月而已。
    经过战斗的水师,会快速成长,只要加大供给力度,他们会越来越强。
    能胜利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百次,千次,万次。
    离船队出海还远吗?
    朱雄英小手一拍,宴请富商巨贾。
    这场宴席很有必要,毕竟朝廷没有出一分钱,全凭富商支持。
    毕竟,有些事情要讲清楚。
    杭州行宫。
    朱雄英的小院子摆了十张桌子,甚至凳子都不够,一半人站着。
    朱雄英看着王景弘很是不喜,还是蓝玉安排兵士寻来座椅,这才缓解尴尬。
    王景弘想的是,那些拿钱最多的,最有名望的来赴宴就可以了,人数强压到三十人。
    然而王景弘低估了这些商人的厚脸皮,不让进,我呆大门外听听总可以吧。
    其实按照王景弘的话说,再大的商人配见世子吗?世子请客这是给他们脸了,还给他们座位,问问他们哪家祖坟冒了青烟?
    朱雄英毕竟是现代人,有时候理解不了王景弘的思维逻辑。
    有些商人是苏州赶过来的,有些商人甚至是提着钱袋子,来自福州,广州,潮州,还有安徽,金陵等地。
    他们可是实打实的给了钱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