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沾了人命的, 一律杀无赦!
作者:猪猪霞1983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最新章节     
    她一言不发,只是一个劲地拼命摇头。
    长长的眼睫毛眨动,簌簌落下两串晶莹的泪珠。
    泪水将她污垢的脸庞,冲刷出两行,露出白皙的皮肤。
    虽然她发丝散乱、蓬头垢面,但依稀仍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
    “顾大少爷,求你……求你腻了的时候,再放小女回来”~。”
    “小老儿……给你磕头了!”
    老头挣扎着想要起身。
    “爹爹,女儿宁死!”
    少女抱住了老头,抵死不从。
    她看上去柔柔弱弱,但表情中充满了坚定。
    顾洺捂着流血的耳朵,眼神中闪过一抹尴尬。
    他悄悄抬头,小心地看了徐然一眼,忙又重新低下头。
    徐然眼神微眯,淡淡地瞥了顾洺一眼。
    蔡瑁看到他这副表情,心中不由咯噔一下。
    完了,司空动怒了。
    他同情地看了顾洺一眼。
    这位顾家大少爷要倒霉了。
    “你叫什么名字?”
    徐然上前,蹲下身子,递给少女一方锦帕。
    少女抬头,警惕地看向徐然,目光中满是惊恐。
    她看了眼质地极好的锦帕,不敢去接。
    徐然没有在意,将手帕放在了她的手上。
    他看了眼老头的伤势。
    应该只是些皮外伤,并无性命之忧。
    “是他们欺负的你吧?”
    徐然一指顾洺三人。
    少女不明所以,只是瞪大眼睛,惊恐地望着徐然。
    “你看到了,我与他们并不是一伙的。”
    “我可以帮你讨回公道。”
    “但是,需要你站出来作证。”
    “你愿意吗?”
    徐然认真地看着少女的眼睛。
    少女愣愣地点了点头。
    不知为何,她觉得,眼前这个看上去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公子,让她有种莫明的信 任。
    他与顾洺那些人不同。
    与吴郡城里的那些官老爷也不一样。
    “大人所说的公道,是什么?”
    少女紧咬嘴唇,大着胆子问道。
    她虽竭力保持镇定,但声音明显有些发颤,显然是鼓足了勇气。
    徐然微笑道:“欺辱良家妇女,按我大汉律法……嗯,应该阉割!”
    少女闻言,立刻跪倒在地。
    “大人,杀人偿命,乃天经地义!”
    “民女要他偿命!”
    ““~求大人为民女做主!”
    徐然一愣。
    流氓罪,还罪不至死。
    没收作案工具,已经算是颇为严厉的处罚了。
    “大人,民女的姐姐何莲,就是被……被他们逼死的!”
    “尸体就在屋里!”
    “呜呜!”
    少女跪在地上,喷喷磕头。
    她叫何菊,今年十八岁。
    姐姐何莲,今年十九岁,前不久刚许配了人家。
    下月十五,就是何莲大婚的日子了。
    方才顾洺三人闯入,先是打伤了何老太公。
    然后对姐妹二人用强。
    姐姐何莲,因为许配了人家,自觉不能愧对夫家。
    于是抵死反抗,宁死不受屈辱。
    最后见反抗不过,她直接撞墙而死!
    宁死也要保住清白。
    妹妹何菊被三人死死摁住,就算是寻死(诺李好)也不能。
    徐然眼神骤然变得锐利。
    刚刚老头那句“我可怜的莲儿……”原来竟是这个意思!
    当时,徐然还以为眼前的少女叫莲儿。
    蔡瑁使了个颜色。
    立刻,就有两名士卒进入屋内。
    眨眼功夫。
    一名士卒抱着何莲的尸体出来了。
    “畜生!”
    蔡瑁怒骂往。
    方才他进屋之时,只看到顾洺在施暴。
    并未看到墙角的尸体。
    顾洺看到这一幕,吓得瑟瑟发抖。
    他那两名嚣张的同伴,此时也耷拉下了脑袋。
    嘶!
    徐然深吸一口气。
    “我以大汉司空的名义,向你保证!”
    “他们三个的狗头,今日会挂着菜市口视众!”.
    何菊眨着眼睛,茫然地看向徐然。
    大汉司空?
    她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官。
    但眼前这个年轻大人认真的表情,让她莫明地心安。。
    “ 嗯 ! ”
    她用力点了点头。
    “民女愿意做证!”
    “若是大人能为民女讨一个公道,民女下辈子做牛做马,都会报答大人的!”
    何菊是个聪明的姑娘。
    她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大人,是她唯一的机会。
    当听到徐然那句“狗头视众”的时候,顾洺就吓得瘫软了。
    作为世家子,他没少听说关于徐然的各种传说。
    知道这是个说一不二的主。
    另两人也吓得脸如白纸。
    二人纷纷看向顾洺,等他拿主意。
    “徐……司空,在下有话跟您说。”
    顾洺将姿态放的很低,点头哈腰。
    徐然瞥了他一眼,微微冷哼。
    “带走,押去菜市口!”
    说完,直接拂袖离去。
    身后传来,顾洺等人惊恐无比的求饶声。
    在吃了几个大嘴巴子后,才闭了嘴。
    走到院门处。
    徐然忽又想起一事,于是吩咐道:
    “蔡瑁,你派几队士卒,在城中巡逻。”
    “若是发现有欺辱百姓的,不管对方是谁, 一律拿下!”
    “沾了人命的, 一律杀无赦!”
    眼下,吴郡已经改姓徐了。
    作为吴郡的父母官,他要对治下的百姓负责。
    蔡瑁领命,立刻安排了下去。
    他小跑几步,追上徐然。
    “司空,顾家在江东乃是豪门。”
    “若是公然杀了顾家大公子,只怕……”
    徐然挺住脚步,看向他。
    “只怕什么?”
    “只怕顾家会发难,不利于咱们稳定吴郡?”
    蔡瑁闻言,连连点头。
    毕竟他们是刚接管吴郡。
    但旋即,他又一愣。
    如此浅显的道理,连自己都明白。
    老妖级别的徐司空,又岂会不知?
    徐然拍了拍他的肩膀,反问道:
    “德珪,你认为孙权把吴郡治理的如何?”
    蔡瑁想了想,认真地答道:“谈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不好。”
    徐然被他老奸巨猾的回答,给逗笑了。
    “你这个老油子。”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那我这样问吧,你觉得吴郡和许都比,怎样?”
    蔡瑁想也不想地说道:“那自然是许都好了!”
    许都,可以说是大汉最为繁华富庶的城郡了。
    在蔡瑁看来,吴郡甚至都不能和许都,相提并论。
    徐然又问道:“那你可知为何?”
    蔡瑁讪笑道:
    “许都乃是天子所在之地嘛。”
    “就如洛阳一样。”
    “在董卓火烧洛阳之前,洛阳就是咱大汉最富庶的城郡。”
    徐然摇了摇头。
    “许都的繁华富庶,与陛下可没有太大的关系。”
    “天子居许都,是因为许都繁华。”
    “而不是,因为天子居许都,许都才繁华的。”
    “德珪可知,孟德刚奉迎天子至许都的时候,袁绍还派人来讨要陛下吗?”
    “袁绍的理由就是许都太过穷困,不适合天子居住。”
    “而冀州的富庶,天下皆知。”
    “所以,他要把天子接去冀州。”
    “我对袁绍的使者说,三个月后,你再看看是许都繁华,还是冀州富庶。”
    “若是三个月后,许都还是不如冀州,那我亲自把天子送去冀州。”
    说到这,徐然微笑看向蔡瑁。
    “三个月后,许都就是现在的样子了。”
    蔡瑁惊愕道:
    “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司空真乃神人也!”
    若非徐然跟他说起这段秘辛,他根本不敢相信。
    “德珪可知,为何我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令许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你是司(空)……咳咳,在下不知。”
    蔡瑁差点说漏嘴,老脸一红。
    徐然无奈道:“是因为,许都没有世家。”
    蔡瑁一愣。
    他仔细想了想,似乎许都真的没有豪门世家。
    “这……”
    蔡瑁表示脑子有些跟不上了。
    这跟杀顾洺,得罪顾家……似乎有些关系。
    但似乎又说不太清楚。
    徐然继续向前走,便走便解释道:
    “孙权依靠四大家族,治理吴郡,但结果却一败涂地。”
    “你看,他撤去会稽郡,但四大家族却一个也没去。”
    “这不是失败,又是什么?”
    “我又岂会重蹈覆辙?”
    “我要经营吴郡,无需借力四大家族。”
    “相反,四大家族的存在,只会阻碍我治理吴郡。”
    “要想坐稳吴郡,第一件事,就是要拔掉江东的四大家族!”
    “所以,我还怕得罪顾家?呵呵 …… ”
    “今日撞见顾洺作恶,正好为我提供了一个打击世家的契机。”
    “顾洺必须死!”
    “我就是要逼顾家应战。”
    “江东四大豪门,以顾家为首。”
    “那就先收拾顾家。”
    蔡瑁恍然大悟。
    本以为,徐司空只是打抱不平,替老百姓伸冤。
    不曾想,竟还有如此深远的考虑.
    大军入城。
    起初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关门闭户。
    徐然命士卒沿街用铁皮喇叭吆喝:朝廷乃仁义之师,绝不冒犯百姓!
    一些胆大的开始露头观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出头来观望。。
    蔡瑁强烈建议,让徐然乘坐马车,不要骑马。
    马车的四周,有一百名虎豹骑随行护卫。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放冷~箭,搞刺杀。
    毕竟,现在孙权也是有前-科的人。
    不得不防。
    小心驶得万年船。
    徐然的马车后面,是一辆高大的战车。
    战车之上,临时加了两个十字木架。
    顾洺和他的两名狐朋狗友,就被绑在十字木架上, 一路招摇过市。
    为了制造宣传效果,吸引百姓来看。
    徐然特意命令战车走的慢一些。
    他刚接管吴郡,就对顾家动刀,还需借助百姓们口诛笔伐的力量。
    越多的百姓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