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李世民又急了
作者:舟山管门大爷   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最新章节     
    大唐的日益变化,看在所有人的眼中。
    百姓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到百姓们的眼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光明。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
    再也没有那般如同行尸走肉,双目麻木不行的百姓了。
    所有的百姓似乎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都有了希望,对于整个生活都充满了期待。
    似乎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未来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此刻。
    皇宫大内。
    甘露殿之中。
    李世民一脸严肃的看着旁边的杜如晦和房玄龄。
    “速度有些太慢了,这一次出去打仗至少也要两三年的时间,而近两个月才勉强建立起图书馆,还没遍布整个大唐每一个县城。”
    “太慢了,你们看看那个逆子,他的钱庄已经遍布了整个大唐每一个地方。”
    李世民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
    “怎么你们两人还不如一个孩子吗?”
    听到这话。
    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顿时是翻了翻白眼,抬起头来一脸无语的看着李世民。
    那他妈李恪是一个孩子吗?那是神仙怎么比呀?
    “陛下,臣等已经尽力了,我们才临时谋划,开始在各地建造图书馆。”
    “购买房屋或许会简单一点,但是书籍运输还有印刷都极为的麻烦,自然是需要一些时日。”
    “而今的速度已经算非常快了,按照正常来说,想要达到陛下的预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现在缩短到一年,已经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了,真的已经快不了了。”
    杜如晦一脸无奈的看着李世民连连的开口说道。
    他们自然也想尽快的为百姓干事情,为百姓造福。
    但是不管是建造图书馆还是印刷书籍,亦或者将各类书籍运送到各方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建造图书馆或许可以慢慢来,不必亲自建造,先购买当地的房屋,直接改造成图书馆。
    但是印刷书籍就极为的麻烦,而且运输也麻烦呀。
    听着杜如晦的话。
    李世民冷哼一声,正要开口说话呢。
    一旁的房玄龄也是连忙的开口说道。
    “陛下,确实如此,吴王殿下的钱庄,那仿佛是一夜之间就长满了整个大唐。”
    “显然吴王殿下对此早就有了布置,可能在几年之前,他已经开始布置了。”
    “吾等根本没有办法跟他相比。”
    “这速度真的已经快不起来了。”
    房玄龄是真的感觉到无奈。
    李恪就好像是一个神人,一般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但是李世民想一出是一出,非要让人家快速度。
    现在的速度已经是超快的那种,再快也快不起来了。
    “不行。”
    李世民重重的摇了摇头,一脸认真。
    “哪怕再投入一些,也要再加快速度,朕已经得到消息了,太上皇那一边不断的骚扰百济和新罗,大概再过两个月或者四五个月就能够拿下这两个国家了。”
    “等到太上皇干掉百济和新罗之后,他必定会对高句丽动手。”
    “而今不仅仅是那个逆子,还有太上皇呢!”
    李世民的声音更加的无奈。
    原本李恪给了自己的压力,也就算了。
    谁知道被自己逼着退位的,老父亲都在那边一个劲的给自己压力。
    在小唐那一边。
    李渊带领着白起,他们不断的骚扰新罗和百济,那是根本就停不下来。
    正所谓远交近攻。
    李渊特意交好了高句丽,配合着对百济和新罗发出攻势。
    各种好消息,那是不断的,特别是如今,小唐的人口是不断的增加。
    不断的有奴隶被抓了过来。
    乃至于一部分泉州的百姓,福建的百姓也都跑到了小唐。
    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之中,李渊也给李世民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若是李世民在慢吞吞的徐徐图之。
    可能李渊就已经把高丽给攻打下来了。
    “太上皇他们想要攻打高丽,只怕没那么简单,当年隋朝那么多人都没能够将高丽给攻打下来。”
    杜如晦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
    “朕当然知道。”
    李世民点点头,他当然明白,李渊想要彻底攻下高丽也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人手确实没那么多,没那么足够。
    对付新罗和百济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对付高丽肯定也需要更久。
    只是。
    李世民眉头一皱,神色显得极为苦恼。
    “但是他是朕的父皇,他去攻打高丽,代表的是大唐。”
    “你们懂这个意义吗?若是父皇去攻打高丽,那就算是大唐第一次,征伐高丽。”
    “赢了那么所有的荣誉都被父皇拿走了,输了所有的锅都在朕的身上了!”
    “难不成我们大唐也要来一个三征高丽,这些都要记录史书上的!”
    李世民向来最爱好面子。
    第一次攻打高丽,他当然是准备留给自己的,而且第一次攻打就必须要赢。
    唯有这样才能够证明自己比隋炀帝还要厉害。
    李渊擅自动手,而且还输了的话,那有损的是大唐的名声啊。
    听到这一番话。
    杜如晦和房玄龄也懂了李世民的意思。
    当即两人对视一眼皆是露出苦恼的神色。
    一个个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了起来。
    “图书馆倒是不必建立的那般华丽,在各地购买房屋,只要能够容纳书籍,再给普通学子有抄书的地方就可以了。”
    杜如晦先开口说道。
    “但是书籍的问题却是个大麻烦!”
    房玄龄皱了皱眉毛显得苦恼的样子:“印刷所用的木板,极其容易损坏,需要反复更换和雕刻,这就耗费时间了。”
    “会雕版印刷的工匠也比较少,大量召集只能从全国开始征召了。”
    “也不可能在各地都建立印刷作坊吧,全部都汇聚在长安城印刷再发送到各地,这就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
    “若是陛下愿意再耗费物力的话,倒是可以让各地商贾们去印刷,只不过价格昂贵,至少要再翻两三倍!”
    “至于让世子们抄书发往各地,这只能徐徐图之,不能尽快完成。”
    听着房玄龄的话,李世民的眉头也是皱的极深。
    他也懂得这个道理。
    “两三倍,那未免花费也太多了。”
    李世民喃喃道,皱着眉头,仔细的思考起来。
    一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是认真的思考着。
    倒是常公公眨了眨眼睛,小心翼翼的看着三人开口说道。
    “或许吴王殿下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