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八卦说了个七七八八,茶水喝了个稀里哗啦
作者:贫穷的三七呀!   八零军婚:炮灰江大厨的发疯日常最新章节     
    离过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部队里来的人越发地多起来了。
    有军人,有家属。
    今天来个营长,明天来个排长的家属,热闹天天都有。
    江嫦一大早起来,就看见门口的两只狐狸按住雪兔,似在对她邀功。
    想着那封信里,除了厚厚的一沓大团结外,还有一张纸条。
    “红毛雪毛的饭资。”
    江嫦看着陌生又熟悉的几个字,脑子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暴。
    她不禁想到前世的那本菜谱,菜谱的扉页,写了一句话: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说他人笑得对。
    江嫦当时看到的时候,还撇了撇嘴,食谱不该写食物吗?
    于是提笔在上面写上:
    剁椒鱼头烤鸭,糖醋排骨对虾。水煮肉片卤凤爪,烤串肥肠炒豆芽。
    收回思绪,江嫦低头看着一叠钞票,将纸条装回信封,一起收入冷库。
    想不通不确定的事儿,就不要去想,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
    可江嫦没想到这两只狐狸不一般啊。
    起先她只以为就和黄毛几个差不多,比其他动物略聪明几分。
    直到前几天,她给红毛狐狸喂了一块马鹿肉做的肉干后。
    每天只要她一出门,就能看见两只狐狸蹲在她面前,要用兔子换肉干。
    “快,小江,给肉干!”
    老寡妇看着两只肥嘟嘟的兔子,欢喜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线。
    这可是天底下最划算的买卖了,一条肉干,换两只大兔子,为此新来的两只狐狸,迅速超越猪毛,成为老寡妇的心头宠。
    她拿着肉干递给性格温顺一些的白狐,商量道:
    “雪毛啊,多给你一条肉干,你明天早上能不能打一只雪鸡啊。”
    白狐狸叼过肉干,用狡黠的瞳眸扫了老寡妇一眼,和红毛从栅栏缝隙钻出去,消失在屋外雪白的小山坡上。
    老寡妇也不介意,抓起已经冻得跑不掉的兔子,喜滋滋地往外走。
    “我去家属院,换两只鸡回来。”
    江嫦看着老太太头不梳脸不洗,心道:您这哪里是去换鸡肉,您是出风头显摆没够。
    董老太估计今天早饭又吃不香了。
    中午的时候,姚二芳和巧巧娘带着闺女来家里玩。
    上炕后,姚二芳从提着的小篮子里拿出一包点心和一罐子茶。
    “这是俺们老家的花生糕,这茶叶也是,俺们今天下午也喝个下午茶。”
    巧巧娘听完,笑得前仰后合,从自己提着的毛衣篮子里拿出一个碟子。
    “那咱俩想一块去了,这个是我娘家做的,梅菜烧饼,咱们也喝一喝那什么茶。”
    部队里大批的家属涌入,背景素质各不一样。
    “新来的那个唱歌的,成天和钟芳芳王秀珍一群人唱歌跳舞喝下午茶,高兴了还得弹棉花呢!”
    姚二芳撇嘴,最烦这些人了,成天不关心老公吃得饱不饱,孩子穿得暖不暖, 就知道搞这些。
    巧巧娘也笑,“虽然人唱歌跳舞没什么,但咱们随军的本质,还是要照顾好家庭的,听说那几个家里的天天吃食堂,已经有意见了。”
    江嫦没发表意见。
    她从来不觉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好要为什么人让步,至于怎么调节是需要智慧的。
    她就没苦恼,谁让她的爱好是做饭呢。
    “你们笑什么呢?这么热闹?”客厅里蒋玲玉的声音如期而至。
    等她进来,众人就看她手里拿的是柿饼。
    这一堆吃的,可把巧巧和妞妞给高兴坏了。
    江嫦端上酸奶,又上了坚果和果干,一人一杯绿茶,眨眼间炕头都摆得满满当当。
    三个小崽崽如今已经可以吃一些简单的辅食了。
    江嫦用鸡蛋牛奶和面粉加一点点食盐烤制的磨牙棒,被三个小崽子抱着啃得口水直流。
    妞妞盯着三个小狗一样的弟弟妹妹,问:
    “小江姨,他们好可怜啊,只能啃骨头。”
    江嫦笑眯眯地捏了捏小丫头的红脸蛋,逗她道:
    “那把妞妞的零食分给弟弟妹妹好不好?”
    妞妞纠结了好一会儿,才点头,“那小江姨,你会还给我吗?”
    惹得几个大人又笑了起来。
    等到在地窝子忙活完的老寡妇回来后,几个人才开始聊天。
    “俺家隔壁,新来的副团长家属,上厕所的时候冻腚冻哭了,说要回南方去。”
    姚二芳手里飞快地打着毛衣,一边分享这阵子的八卦。
    巧巧娘笑完后,也道:
    “冬虎家隔壁搬来了一个比她更抠更能折腾的,两人见面就掐架, 然后那媳妇竟日还抢她家老二春鼠的苹果干。”
    蒋玲玉咬一口从小吃到大的柿饼子撇嘴道:
    “我们医院新来了个女医生,长得娇滴滴的,说话娇滴滴的,看人也娇滴滴的,张医生一和人家说话就脸红。”
    江嫦十分庆幸,自己家的右边是姚二芳家,左边只有草原山坡和野杏林,没有人家。
    老寡妇嘿嘿笑,“你们这个算啥,董老太家隔壁住进了一个老头带着三个孙子的,早上我去的时候,董老太正在骂街呢。”
    其他人瞧着老寡妇猥琐的模样,顿时嗅到了惊天大瓜。
    “那人不要命了,敢招惹董大娘?”
    老寡妇哈哈哈地笑道:
    “那老头儿说,反正老寡妇一个人,不如和他搭伙过日子,这样不光多个儿子,还多了三个孙子,赚大发了。”
    一群人听得咋舌不已,这可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巧巧娘放下手里的鞋垫子,道:“这老头的算盘打得可真精明。”
    老寡妇撇嘴,“可不是呗,董老太拿着刀和菜板,坐在他家门口骂了一上午了。”
    一群人八卦说了个七七八八,茶水喝了个稀里哗啦。
    江嫦突然想起一件事儿。
    “二芳嫂子,现在路都通了,我们是不是能去赶年前的巴扎了?”
    巴扎是维语,就是大集的意思。
    姚二芳点头,“老何昨天晚上还让俺问你们,后天早上四点出发,去不去?”
    江嫦必须得去的。
    这几个月,地窝子的东西消耗了不老少。
    虽然她用冷库的东西掺假,但总是消耗不补充,心细的谢指导员总看出几分端倪的。
    何况,她现在有钱了。
    这样的物价,这样的年代,有钱不花,留着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