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墨家学说!(跪求追读)
作者:龙越岳   三国:我带皇叔恰烂分灭世族最新章节     
    梁国郡,孟泽。
    十几匹马正在湖边悠闲的吃着水草,一旁的火堆前围坐着五个汉子,神色都有些疲惫,有两人身上还带着伤。
    其中较为魁梧的汉子,沉着脸将将火挑旺。
    扑闪的火光发出噼里啪啦声,一个晕晕欲睡的汉子被这动静吵到,发出长长一叹。
    “败了便败了,七尺男儿何必做妇人之叹!”魁梧汉子冷冷道。
    叹息的汉子一惊,忙打起精神。
    “大哥,咱们接下来该咋办?”有人问。
    魁梧汉子望着火光,一言不发的思索起来。
    “不如……不如把这些财货分了,反正得了这么多财货,便是每人有几匹马,也足够置办几亩良田过日子!”
    “正是!咱们眼下有粮食,有财货,不怕活不下去……”
    “哦?!”魁梧汉子目光一挑,说话的两人立马把头低下去。
    “真以为有了这些财货,尔等就能活下去?”
    魁梧汉子冷冷扫一眼:“哼!你们拿着这些财货,便如儿童拿着金砖上街!想要回乡置办财货,赵老公就能收拾了你们!”
    “那大哥,咱们……总不能一直当盗寇吧?前番聚拢这么多流民,咱们都败了!”
    “就是,俺宁可去给豪强当宾客、徒附,当农奴种地,也不想当盗寇过活!”
    魁梧汉子挑着火道:“当初咱们从云中逃出来,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在云中当兵,宛如豪强官吏之奴!怎滴,今天你们反倒是想去当个奴隶?”
    “今时不同往日啊,大哥!”一汉子哭丧着道:“咱们这一路上,饥一顿饱一顿,反倒是不如在云中那些日子了!”
    “大哥,到底该如何,你便拿个主意吧,反正我们这条烂命,卖给谁都是卖!”
    魁梧汉子望着火光良久,双目倏的坚定道:“既然东边在交战,咱们便往西走,再图聚拢流民!”
    “还……还聚拢流民?”
    “正是!昔日黄巾军势大,才引得地方大姓招安!而今咱们身无长物,不谋得一支人马,便只能任人摆布!”
    其余四个汉子皆沉默不语。
    …………
    …………
    “哈秋!”
    躺在马车上的颜政揉揉鼻子,这几天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背后骂他,害他总打喷嚏。
    眼下车马刚进入河南郡内,还有大概五里路便能到达中牟。
    沿途一路富庶,让颜政对东汉时期的中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只是河南郡内,尚能看到战乱的痕迹。
    李傕郭汜反目之后,曾与此地争夺天子,加上后来杨奉反叛,又使得乱军肆虐。
    若非曹操遣夏侯惇引兵而来,怕是乱军还要往弘农郡而去。
    张飞依旧骑马走在一旁,见颜政打了好几個喷嚏,关心道:“先生最近是不是着凉了?”
    颜政努努鼻子道:“可能是最近路上安宁,气温又回暖,早晚贪凉没勤加衣服!”
    “那到了前边中牟城,咱们还是找个地方休息为好,若是染了风寒,反倒是耽误行程!”
    “也好!这一路上没正经吃几回饭,便去中牟购置些新鲜食材,咱们吃顿铜锅涮肉!”
    “行!俺也想着这一口咧!”
    张飞笑着上前去吩咐,颜政裹了裹身上的羊皮,拿起身侧的一卷竹简看了起来。
    这竹简乃是记载的墨子学说,准确来说是记载的墨子与弟子们的言行。
    颜政之前就在思考,该用如何学说,来进行科举和治理。
    想来想去也只能选择融合法家、墨家和一点儒家,因为墨家学说带有很强烈的底层色彩。
    说来或许出人意料,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就已经产生了类似人人平等、贵贱平等的思想。
    根据记载,作为宋国贵族后裔的墨子,年轻时曾学习儒家礼乐。
    墨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孔门儒学推崇的复古,不过是以周礼治天下。
    认为遵从周礼便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可周礼遵从的核心基础却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逻辑却很简单,只不过是区别对待而已。周礼主张用可违反的道德来教化贵族,达到“亲亲相隐”的目的,而用不可违反的刑法来实控普罗大众。
    从这一点来看,周礼不过是维系贵族等级制度的压迫手段。
    墨子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愈发对儒家孔门嗤之以鼻,他认为天下不应该以血缘亲疏来划分成一个个的上下之分。
    那些没日没夜奔走四方的老百姓,不比贵族更贫贱,不应该被周礼规定为下等人。
    愤怒的墨子离开儒家,再经过数年艰难的探索、实践和思考后,同儒家针锋相对,提出一套截然相反的墨家学说。
    颜政之前未能重视墨家学说,来到东汉末年,却不得不重视起来。
    只因尊儒数百年,加上世族已然林立。所以必须用一门学说,来反驳世族天然高人一等的说法。
    如此才能更好的灭世族,进而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引进一股强劲的清水,以冲刷儒家孔门带来的污浊,达到涤荡文明的目的。
    千百年后,或许今日举事早已被世人忘记,但这套学说若是真的在今日推行天下,那千百年后该学说也依旧会有生命力。
    颜政细细翻阅着,发觉墨家这一套,确实居然超前性。
    比如,从仁爱出发,儒家的说法,是仁爱需从自己发起,修身养性为君子,再逐渐向外影响到亲人、宗族、朋友、世人,也就是按照血缘亲密来影响,这很符合人之自私本性,很符合宗族观。但肯定会造成一个又一个小团体,按照亲密疏间论资排辈,利益分配的时候也会这么遵从。
    这种仁爱观,使得儒家格外重视人与人之间是何“关系”,不断对关系进行定义。
    墨子号召的是兼爱,“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无有私也”,也就是底层的劳苦大众、任何人,无论穷人和夫人,不分血统、贵贱、职业,都要互相爱护彼此。
    兼爱的思想,相当于抹平人和人在人格上的不平等。
    再有,儒家对个人行仁义,也做出种种说明,但遍读论语可以发现,儒家仁义在道德层面居多、口头居多,儒家士大夫向来是空谈者众,实干者寥寥,甚至视读书之外的劳力事为贱役。
    所以儒家的仁义有些脱离现实,道德上的增益有无,于苍生的关系并没有这么大。
    墨子针对这种仁义,提出“义利并举”,兼爱即兼利。
    也就是说兼爱不意味着没有利益,我给你利益,你得到我的利益便要兼爱,同时也得给我利益,最终“天下皆得其利”。
    这一条在颜政看来,是划时代的!
    儒家言于义,墨家言于利。然而儒家之义,多成虚文,践行者少。墨家言于利,却能利及他人,此中自有义在!
    颜政完全可以用来诠释,为什么要打世族,为什么要发展工商业,为什么要鼓励百姓追逐合法之利益。
    而有了兼爱和义利并举,墨子在此基础上,又顺理成章的提出“尚贤”,这一点和科举制度有很强的契合性。
    颜政读的极为认真,这是他第一次站在除世族和实用的角度来看待这门学说。
    “或许只要改良一下墨家学说,外加融合法家,以及儒家部分好的思想,便能为我和三儿的举事,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颜政边看边想着,渐渐沉思起来,马车的颠簸丝毫没影响到他。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嘎吱一声停下。
    颜政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已经能看到远处中牟城的轮廓。
    只是在中牟城外,出现一片集市,里头黑压压的全是人。
    待到马车走近后,颜政有些揪心。
    里头正在交易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