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沈红梅
作者:禅猫儿   软萌小知青的吃瓜日常最新章节     
    在男知青们的热心帮助下,蔡小雨这个冬天过虽然依旧寒冷,但至少不用担心会被冻死了。
    而在经历了最近的种种事情,蔡小雨也变得懂事勤快了许多。
    为了表达对男知青们的感激之情,她主动提出要负责给他们做饭。
    由于知道自己曾经的不良行为,蔡小雨在提出做饭的同时,也表示每天会让男知青中出一个人来帮她打下手。
    这样一来,每天都有人和她一起,每天都有人看着她,也间接向大家表明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克扣和偷拿大家的粮食了。
    与此同时,蔡小雨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见到干活就远远地躲开。
    如今的她在知青点里,看到有人需要帮助,都会主动上前帮忙。
    蔡小雨的这些改变,也为她赢得了不少好感,就连那些以前见到她都不说话的老知青,现在见面也能和她聊上几句了。
    同时也因为大家对她态度的改变,让蔡小雨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喜悦,她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和善意。
    逐渐意识到自己从前那种生活态度是不对的,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随着渐渐意识到自己从前那种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的不对,蔡小雨也就没有那么恨曹清了。
    而随着蔡小雨的改变,曹清对她的态度也渐渐转变了一些。
    两人之间也从一开始的针尖对麦芒,到现在的偶尔见面能点个头打个招呼。
    由于没了蔡小雨和曹清这对冤家,知青点的气氛一时间都和谐了起来,新老知青之间的气氛也好了不少。
    陈书宁这段时间过得倒是平静,每天除了和顾心怡他们上山捡趟柴之外,就是在家看看书。
    这天一早起来,外面又是阴阴沉沉的,大家都决定今天不再上山。
    自从贺朝阳走后,陈书宁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去镇上了,空间里已经存了不少的东西,想着也该是时候去黑子那一趟了。
    于是吃过早饭的陈书宁就收拾了一下,背着她的小竹筐去了村口大树下等着牛车。
    这会儿大队里没什么活了,大家都在家里猫冬,来往去镇上的人也多,所以村里的牛车一天回去一趟镇里,两个老爷子一替一天的赶车。
    今天正好赶上老杨头赶车,远远的看到陈书宁就笑着招呼道:“宁丫头啊,可是好段时间没见你了,你杨奶奶昨天还跟我念叨,说是让我那天看见你问问你哪天有空。
    说是准备泡粘米做年糕了,问你要不要也泡点米,到时候她一起就给做了。”
    陈书宁一听是这事就乐了,忙跳上车坐好,然后笑着应道:“那感情好啊,杨爷爷麻烦你回去跟杨奶奶说一声,我今晚就把米泡上。
    不过我今年想多做点,可能要累到拉磨的几个哥哥了。”
    杨奶奶是少数民族的,每年都会做很多的泡菜年糕什么的,那味道可是比她空间里那些工厂流水线做出来的好多了。
    特别是年糕条,杨奶奶用石磨磨出来的粘米做出来的,软糯弹牙,口感可是要比后世那种加了科技狠活的好太多了。
    最主要的是这个时候的米可是没有化肥农药的,味道仅次于陈书宁空间里种出来的,这种米做出来的年糕有着浓浓的米香味。
    配上杨奶奶特制的辣酱,炒出来的年糕条,陈书宁一顿就能吃一大碗。
    所以从去年开始,陈书宁就跟着杨奶奶一起做年糕,泡上五十斤粘米,做出来的年糕够她吃上一冬天的。
    不过今年多了个贺朝阳,那又是个能吃的,所以陈书宁打算泡上一百斤的粘米。
    对于陈书宁的话杨爷爷倒是一点都不在意,转头看了一眼车上的人坐满了,手里的鞭子一扬,大黄牛便迈开了脚步。
    随后杨爷爷才毫不在意的开口:“那有什么,你只管泡就是了,到时候让你几个哥哥给你磨,这冬天没什么活,他们在家待着也是待着,正好让他们活动活动。”
    杨老头虽然这么说,可是陈书宁却是不能理所当然的麻烦别人,想着等做年糕那天自己应该带点什么过去。
    杨奶奶好像挺喜欢吃橘子的,这个可以带一些,还有杨爷爷和杨大伯家和几个哥哥都挺喜欢喝酒的,到时候自己再带两瓶酒过去。
    这两样东西都的供销社里不好买到的东西,所以年糕做起来虽然麻烦,可她这礼在这个年代也是相当拿得出手的。
    想好了怎么做的陈书宁也没有心理负担,一路上就和同车的婶子嫂子们聊起了村里的八卦。
    最近村里人议论最多的还要数杨晚秋和王会计的事了,虽然那天杨晚秋又是让第一个发现他们的蔡小雨做了证,又是以死明志的,可效果却并不好。
    在那之后关于她和王会计的流言蜚语还是在村子里传了出来,气得杨晚秋真的大病了一场,如今还没好利索,就是陈书宁与她之间只隔了两间房,都很少能看到她出门。
    同为知青的陈书宁自然是不好说杨晚秋的事,即便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好,陈书宁也没有借此去说杨晚秋的不是。
    一路听着八卦来到了望山镇,今天正好赶上望山镇逢七一次的大集,所以这会儿的镇子很热闹,附近大队的人都来镇上赶集。
    陈书宁也没有急着去黑市,而是在大集上逛了起来。
    这会儿的集上可不兴说卖,都说是换,农民的手里没有票,所以在这样的大集上,各种票是最受欢迎的。
    陈书宁平时很少买东西,所以手里存了不少的粮票,正好用来换东西。
    一路逛下来陈书宁换了一个新的小竹筐,旧的直接就让她扔在了路边,还有一个竹编的针线篓,虽然她很少做针线活,可是看着其他人屋里都有这个,今天正好看到就换了一个。
    一路逛下来陈书宁零零碎碎的也换了不少东西,多是以农民自己做的手工制品居多。
    逛了一圈看着时间差不多了,陈书宁这才准备找个人地方进空间化妆,然后好去黑市出货。
    就在陈书宁要走出集市的时候,意外的碰到了一个老熟人。
    因为是原主的毒闺蜜,所以陈书宁还真的有关注书中关于这个沈红梅的剧情。
    作为原主的伪闺蜜,沈红梅借着陈书宁的关系接近了董卫国,在原主与杨晚秋互相算计(当然这都是沈红梅认为的,其实不过就是杨晚秋单方面算计原主而已)的时候,她坐收渔翁之利,轻松俘获了董卫国的心。
    不过最终这沈红梅也因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了代价,虽然沈红梅家也是双职工家庭,不过沈家父母却都只是普通的工人,家里的孩子又多,还有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家子七八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筒子楼里。
    这样的家庭当然入不了董卫国妈妈的眼,加上董妈妈那毒辣的看人眼光,从第一眼看到就看出了沈红梅是个心机女,这样的女人当然是入不了她的眼。
    更何况沈红梅背后使得那些小手段当然也瞒不过董妈妈,有心机有手段的董妈妈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女孩做自己的儿媳妇。
    在找沈红梅谈了一次话,让她自己离开董卫国遭到拒绝之后,董妈妈多一句话都没说,只冷笑的看了沈红梅一眼就离开了。
    原本沈红梅以为董妈妈被自己口中那些深情表白感动了,可谁知没过几天,她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失误那件事就被人揪了出来。
    本来也只不过是一次小失误,像她这样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一点小损失的情况,若是放在别人身上也只是扣点钱就没事了。
    可坏就坏在沈红梅当时刚参加工作,遇到这样的事就害怕了,然后就这事和董卫国说了。
    当时两人刚开始谈恋爱,董卫国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找了同在纺织厂上班的一个邻居哥哥。
    因为损失比较小,所以在那个当时已经做到小组长的邻居哥哥运作下,沈红梅连钱都没扣,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沈红梅做梦都没有想到,就因为当时她没有按照正常程序上报,接受应有的处罚。
    在半年之后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让她直接丢了她爸妈几乎花光了家里积蓄,给她换来的临时工的工作。
    然而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可怕的是本来家里就是因为她找了个条件不错的对象才肯花钱给她找了工作,避免了她乡下的命运。
    可是这边刚刚把她的工作丢了,那边的董妈妈又一面以让董卫国努力学习报考军医大学为借口,将儿子约束在家里学习。
    一边直接找上了沈家夫妻,明确的表示了自己不喜欢沈红梅,是绝对不可能同意自己的儿子娶沈红梅进门。
    并且还毫不掩饰地表示,沈红梅的工作就是她亲自找人给弄没的,甚至扬言,如果沈家夫妻再管不好自己的女儿,她也不介意对沈家夫妻的工作动手。
    沈家夫妻工作这么多年,工作上不可能一点纰漏都没有,想着女儿不过就只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出现了那么一次失误,也不过就损失了一卷棉线而已,就因为这么点小小的失误就丢了工作。
    所以沈家夫妻俩着实是被董卫国妈妈的这番话给吓到了。
    更何况,自从女儿和董卫国谈恋爱后,他们夫妻特意打听了董家的情况。
    他们知道董卫国的爸爸是派出所的副所长,妈妈是京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外公更是京市人民医院的院长。
    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们意识到,如果女儿真的能嫁到董家,那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一步登天。
    然而,看着董卫国妈妈如此强硬的态度,夫妻俩心里也清楚,女儿想嫁给董卫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在威胁面前,沈家夫妻不得不屈服,他们只能答应约束自己的女儿。
    他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心疼女儿,而是心疼给沈红梅找工作花的那几百块钱。
    想着当初要不是那个死丫头说自己有绝对的把握能嫁给董卫国,到时候花出去的钱都能加倍的得到回报,他们才又怎么会下狠心花那么多钱给沈红梅买了那个个临时工的工作。
    谁曾想如今那买工作的钱算是打了水漂,别说是回报了,就算的本钱都赔了进去。
    他们不敢去找董卫国的妈妈,所以便将气都撒在了沈红梅的身上,为了让女儿不再去找董卫国而惹怒董妈妈,两口子一合计,直接给沈红梅报了名下乡不说。
    更是在明知道女儿被分到了黑省那么冷的地方,却是连件厚棉衣,厚被褥都没有给准备,最后就连街道给每个知青准备的下乡补助都被沈家夫妻给扣下了。
    若不是沈红梅还算聪明,在下乡之前不顾脸面的偷偷托人联系上了董卫国,装作没事人一样的从董卫国手里借出了八十块钱的话,想来她下乡之后的日子可就要难过了。
    当然沈红梅也不是没有想过把他妈做的事情告诉董卫国,然后蛊惑董卫国跟她一起下乡,到时候只要她们在乡下结了婚,那时候生米煮成熟饭,董家拿她也没办法。
    可是以她对董卫国的了解,这个从小就没吃过苦的大少爷真的不一定会有那个魄力为了她下乡,当然这也是她至今也没能完全让董卫国对她死心塌地。
    想着与其到时候再惊动董卫国妈妈,引得她对自己爸妈动手,那还不如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从董卫国手里骗点钱出来,权当是他们董家对自己的补偿了。
    本来沈红梅是开口借二百的,不过当时董卫国手里没有那么多,董卫国倒是答应可以回去找他妈要。
    可是沈红梅却是怕惊动了聪明的董妈妈,到时候这八十块钱自己怕是都拿不到,于是忙拦住了董卫国,说是这些暂时就够了,剩下的等过几天他再借给她就行了。
    这会儿的董卫国可不知道眼前这个在他眼中单纯善良的女孩子,竟然会骗他,拿到了他这八十块钱后,第二天就坐上了来往黑省的火车。
    就靠着这八十块钱,加上长袖善舞的性子,沈红梅在下乡的这半年里日子过得还真不错。
    这些都是原书中的剧情,如今看着穿着厚实棉衣,一边走又边同旁边的几个知青有说有笑的沈红梅,陈书宁知道,这个沈红梅怕是如今她所知道的书中人物中,唯一一个与原书剧情没有多大出入的人物了。
    因为董卫国的关系,还没毕业的时候原主就和沈红梅闹翻了,所以陈书宁也没想离她,打算直接转身离开的,却是不曾想沈红梅居然会像没事人一般的开口叫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