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寝食难安
作者:用户34418841   大明风采最新章节     
    王景弘也懂了,和高启谈话也是有目的的。
    高启在江南文人眼里,那是香饽饽,主要是文章做的好,名气大。
    名气大的人,身边围着的人就多,能量也大。
    圈子不一样,结交的人也不一样。
    在朱雄英眼里,高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州知府魏观。
    没有魏观在高启身后站着,高启也只是一个有钱的秀才。
    这也正是,高启能在士绅中,周旋的原因。
    朱雄英到苏州府,有多少眼睛盯着?
    落地苏州府,拿下苏州指挥使,然后蓝玉训练水师,虽然几条破船,千余人。
    别认为这千余人成不了气候,主要看谁是千余人的统帅。
    蓝玉,常升,俞通渊。
    就这三个人,抵得上千军万马,朱皇帝绝对不会是闲的蛋疼,让这三位年轻的战将瞎折腾。
    可是,这些天也没啥动静啊?
    然后众人就把目光瞄向了高启,这位经常被世子爷招见的江南才子。
    于是,他们约了高启,有意无意的问起这些情况,朝廷是不是准备出海,解除海令。
    说实话,这些人的情况和高启说的基本相同,高启家本来就是做海贸的。
    他们心里最明白,海贸的利润有多大。
    如今倭寇控制海域航道,红毛商人坐地起价,根本不给大明商人活路。
    不管以前如何,他们要寻求出路,一条出海的路,高启就被推了出来。
    朱雄英跳下椅子,亲自扶起高启道:“陛下答应不了你什么,但是我可以答应你,跟随蓝玉水师出海,所有海贸产出,朝廷只取半数。”
    高启惊诧道:“世子爷当真?”
    朱雄英道:“王景弘拿笔墨来,我亲自立上字具。”
    高启连忙制止道:“世子爷金口玉言,草民怎敢让世子爷留下墨宝?”
    朱雄英笑道:“本世子答应了你们,你们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情?”
    高启立即大声道:“世子请说,高启粉身碎骨也要办成。”
    朱雄英摆摆手道:“没那么严重,以后海路畅通,大明海军将奔赴世界,给你们保驾护航,养庞大的军队是要钱的,朝廷拿一半情有可原。
    但是海贸还是要立上规矩,大明领先的先进技术不准卖,大明铁铜金银等金属不准卖,大明土地不准卖,大明军需物资不准卖,大明百姓一产一出,绝不可轻卖,也就是说,让敌人海军强大的一切物资不准卖,你可知道厉害?”
    高启想了一会点点头道:“高启明白了,大明海军是商贸的强力保障,敌人海军弱,我们的生意才能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不给,我们可以去抢,嘿嘿,因为我们海军强大,若是让敌人强大,我们这是在自掘坟墓。”
    朱雄英手指轻点高启:“你不做官可惜了!”
    高启傻乐呵,朱雄英默默叹口气。
    就是不知高启能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将来能换自己一条性命。
    人在险滩,根基不牢,又不知退是何物,只能随波逐流的下场,最后被大浪活生生拍成碎末。
    朱雄英看向王景弘道:“朝廷准备成立一个海关司衙门,正式批文还要等上些时日,一些事务暂时有王景弘担着。
    你联系一下需要联系的人,共同拿出一份章程来,越详细越好,琢磨不定的可以找王景弘,让他和你一起想想办法,退下吧。”
    吃过午饭,朱雄英看过朱标回信,久坐不语,王景弘进来两次朱雄英都在走神。
    朱雄英的方案被朱标否决了。
    在朱标的回信中,只提到两点,打击海盗,保护渔民。
    朝廷还是有顾虑,时机不成熟。
    这是整个朝廷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一个是傅友德,沐英吐蕃之战正是关键时刻,二是北方鞑虏时有犯边,朱樉,朱棡,朱棣戎边急催军饷,战马,兵器。
    再则是,胡惟庸案牵扯的人越来越多,朝廷半瘫痪状态。
    诸多事情,都压在朱标身上,根本没精力去想水师的事情。
    同时,这也是朱雄英的机会,反正我干什么,王景弘一字不漏的都汇报给你了,你有没有空看,那不是我的事。
    况且,我把海关司都给了你。
    海关司将来握着整个海贸的关税,都是你朱标的。
    你不回信,就是默认呗?
    应该是这个道理。
    朱标虽然没空安排水师出海,但是和朱雄英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农民。
    朱雄英提出三农概念。
    农村,农业和农民。
    农村就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聚集地。
    农业,是畜牧,粮食,农产品生产服务的行业。
    农民,以农业主要收入来源的人群。
    朱标非常感兴趣,这三句话是天天研究。
    根据这三句话定义大明百姓,把百姓和商人,士绅,官员,各行各业分开。
    朱标觉得朱元璋提出的分配土地有毛病,不细,大明律不健全,有空子。
    并且对军屯很肯定,朱标想搞官屯。
    大明的官屯其实就是一个幻觉,是地方官员打着朝廷的名义,挂号的土地。
    朱标的意思是把这部分土地弄出来,变成实际的。
    那就要清查田亩,统计人口。
    朱雄英的一鞭法朱标都看不上。
    按照朱标的设想,一鞭法虽然好,但是皇权没下乡,士族豪绅把控着百姓,也只是把元朝的赋税政策从州府,推进到县。
    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但是,清查田亩,统计人口鱼鳞册已经在做了,朱雄英想不通,到底是怎么个彻查法。
    朱标说让朱雄英拿个主意,多走走,多看看,多去和大明百姓谈谈。
    看看他们是怎么个想法。
    朱雄英无语,我还是个孩子,我只有五岁,大病初愈,还不能做牛马。
    不过朱雄英有一个猜想,若是按照历史计算,此时的大明人口应该在五千万左右。
    若是一人五亩地,朝廷只需要拿出两亿五千万亩,就可以人人有地种。
    按照后世的二十亿亩耕地来算,那么朱标实际控制的土地就有十七亿亩。
    朱标想用这十七亿亩土地干啥?
    想来想去,那只有一种可能。
    朱雄英要找个试点,给朱元璋玩个大的!
    让朱标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什么是百姓的力量。
    至于会出什么乱子,反正最后有朱元璋顶着。
    朱雄英一时间觉得事情有点多,空有一身“本事”。
    千头万绪,总是放不开手脚。
    朱雄英有点心烦意乱,想起吕氏不死就寝食难安。
    没有吕氏,哪有这些事,老子正在皇宫吃着火锅唱着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来苏州受这鸟罪?大冬天的苏州也是很凉快的好不好。
    湿冷湿冷的,浑身难受。